【文档说明】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7课时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机械运动 课件(含答案解析).ppt,共(54)页,1.772 M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665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7课时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机械运动第二板块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目录CONTENTS过基础过基础过考点过考点过易错过易错过中考过中考过实验过实验过基础一、长度的测量(9年9考)1.长度的单位(1)基本单位
:______,符号:______。(2)常用单位:如图1。米m图1注意天文测量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是“光年(l.y.)”,即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一年的距离。1l.y.≈9.461×1015m。(3)单位换算:1km=_
_____m;1dm=______m;1cm=______m;1mm=______m;1μm=_______m;1nm=______m。2.测量工具:___________。10310-110-210-
310-610-9刻度尺3.刻度尺的使用与读数——“六会”图2(1)会认:正确认识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会选:所测物体的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的______,
且要选择合适分度值的刻度尺。(3)会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边缘保持平行,不能歪斜。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量程(4)会看: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______,不得斜
视。(5)会读: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___。(6)会记:长度测量正确读数必须包括准确值、________及______。测量结果要由______和______组成。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垂直下一位估读值单位数字单位拓展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化曲为直法、滚轮法、累积法、辅助工具法(替代法)。二、时间的测量(9年2考,2014、2011年考)1.时间的单位:(1)基本单位:______,符号:______。(2)常用单位:如图3。秒s图3(3
)单位换算:1h=______min;1min=______s;1h=______s。2.测量工具:钟、表、______等。60603600停表三、误差1.概念:测量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特点:误差____
__(选填“能”或“不能”)避免,只能______。3.减小误差的方法:(1)多次测量求________;(2)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__________。不能减小平均值测量方法4.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
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______(选填“能够”或“不能够”)避免的。能够注意测量工具的选择不是越精确越好,应根据实际测量的需要适当地进行选择。四、运动的描述(9年4考,2017、2014、2011、2009年考)1.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______随时间的变化。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
动还是静止时,作为______的物体。位置标准3.选择参照物的原则(1)任意性原则:可以选择除研究对象之外的任何物体。(2)方便性原则:所选的参照物应该使我们对运动的描述更简单、更清楚。不加特殊说明时,一般选取______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
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和静止的结论一般______。地面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注意(1)我们对机械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2)机械运动的判断: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是否发生了位置
的变化。(3)不能将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运动的物体也可以选作参照物,但是不管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一旦被选作参照物就被认为是静止的。五、运动的快慢(9年9考)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1)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______;(2
)______相同时,比较时间。2.速度(1)定义:把______与______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比值定义法)路程路程路程时间注意速度是比值定义的物理量,与路程和时间无关,只是大小等于两者比值。
(2)计算公式:__________。变形公式:求路程s=______;求时间t=________。(3)单位:①基本单位:米每秒,符号为______;②交通运输中常用的速度单位:___________;③换算关系:1m/s=_________km/h。v=stvt
svm/skm/h3.6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v-t,s-t图像如图4所示。图4平均速度4.变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在改变的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用__________来描
述,用v=st计算。六、测量平均速度(新教材新加内容,还没考过)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__________。用__________测量路程,用__________测量时间。v=st刻度尺停表过易错易错易混点长度的测量——练习《过考点》1题例1(2017无锡模拟改编)如图5所
示,用刻度尺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mm,正确的读数方法应是图中______(选填“甲”“乙”或“丙”),该铅笔的长度应是___________。1乙5.10cm图5易错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点:(1)判断分度值和单位;(2)看清测量起点,被测长度等于终点与起点位置刻
度之差;(3)注意估读且带单位,估读值为零也不可省略。技巧规律物体长度的读取步骤:例2(2017汕头模拟改编)如图6所示,停表显示的时间是__________。易错易混点时间的测量——练习《过考点》5题4min8s图6技巧规律停表读数方法:(1)先观察表盘,
弄清楚分针和秒针各转一圈的时间和每一小格所表示的分钟数和秒数;(2)再看分针所对准的分钟数,只读出整数的分钟数,其余的秒数从秒针所对准的刻度读出;(3)若分针所对准的刻度没有超出半分钟,则秒针的起始时刻为0;若分针所对准的刻度已超出了半分钟,则秒
针的起始时刻为30s;(4)停表的读数=分钟数+秒数。例3(2017攀枝花改编)小华和妈妈在仁和区湿地公园骑双人自行车游玩,小华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是以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但站在地面上的爸爸认为小华是运
动的,这是以______为参照物;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______的。易错易混点运动的描述——练习《过考点》6、7、8题妈妈或自行车地面相对图7技巧规律(1)物体运动与静止的判断方法:(2)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的方法:例4(2017嘉兴改编)道路
限速监控管理的一种方式是采用“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判为超速。易错易混点速度及其有关计算——练习《过考点》12、14题图8(1)若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8所示,监测点A、B相距25km,全
程限速120km/h,采用“区间测速”时,这辆汽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2)若一辆货车以10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AB这段路程,则它需要多长时间?解:(1)由“区间测速”图可得,汽车在AB区间行驶的时间:t
=10min=16h汽车在AB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v=st=25km16h=150km/h因150km/h>120km/h,故该轿车会被判超速。(2)若一辆货车以10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AB这段路程,需要的时间:t1=sv1=25km100km
/h=0.25h易错点拨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而不是各段速度的平均值。技巧规律1.利用速度公式解题的一般方法:2.应用公式v=st解题时,要注意四个问题:(1)同一性: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物体的同一过程;(2)对应性:代入数据时,v、s、t一一对应;
(3)统一性:在应用公式时,各个物理量单位要统一,即①v-m/s、s-m、t-s;②v-km/h、s-km、t-h;(4)规范性:要写出公式,再代入数据,数据后要有单位。过实验注意事项(1)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从静止释放,能加速下滑即可;(2)小车运动的距离为车头到
车头的距离;(3)小车从斜面顶端要由静止释放;(4)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5)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不等于各段路程速度的平均值。测量平均速度例题小芳利用图9进行“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图9(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
______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有__________和停表。(3)斜面应保持很小的坡度,这对实验有什么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st刻度尺速度较小,运动时间较长,便于测量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5)记录的实验表格如下表。请根据图9和表格中已有的数据把表格补充完整。(6)分析表中的数
据,小车在斜面上的全程运动是匀速的吗?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不是,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5c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7.5cm/s,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不同,不符合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的条件次数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1s1=______
t1=3sv1=5cm/s2s2=15cmt2=______sv2=7.5cm/s3s=30cmt=5sv=______cm/s15cm26(7)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
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偏大(8)为了测量小车在AC段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答:______
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正确小车在AC段运动过程中,经过B点的速度不为零,但
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时,B点的速度为零(9)在实验中,如果要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10)如果有手表和停表两种计时器供你选择,你将选择____
__测量时间,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大斜面的坡度(或在更光滑的斜面上实验等)停表停表可以较精确的测量时间(11)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又不能太小,这是因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如果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撞击金属片过了一会儿才按下停表结束计时,会使最终测得的速度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3)小芳测量出斜面顶端到底端的距离作为总
路程,可能会使测得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变化过小,实验结果对比不明显偏小偏大过考点1.0~30.2AB与尺面垂直1.702.11.4411.37减小实验误差3.1.704.12.350.6
偏小5.99.86.C7.A8.河岸人9.D10.A11.7.512.增大2306013.自己(或动车)5011502314.804027.8过中考1.(1)×(2)√2.汽车(或车厢、座椅)地面(或路边的树木、房屋)3.2.904.2.4
5(2.41~2.49)5.(1)4.8(4.6或4.7)4.70(或4.71)(2)326.3.107.物体上升的速度:v=st=30m150s=0.2m/s8.解:自行车后半段做匀速直线运动,后半段的路程:s2=v2t2=6m/s×5s=30m前半段的路程:s1=s2=30m0~7
s内的平均速度:v1=s1t1=30m7s=4.29m/s9.解:小汽车行驶的距离:s=vt=30m/s×180s=5400m10.解:轿厢运动的速度:v=st=15m10s=1.5m/s11.解:距离s=500m,时间t=1min40s=1
00s,该队龙舟在500m比赛中的平均速度为:v=st=500m100s=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