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18课时 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 课件(含答案解析)

PPT
  • 阅读 5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6 页
  • 大小 1.127 MB
  • 2022-11-2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18课时 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 课件(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18课时 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 课件(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18课时 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 课件(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18课时 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 课件(含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18课时 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 课件(含答案解析)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3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18课时 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 课件(含答案解析).ppt,共(36)页,1.127 M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663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8课时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第三板块能量目录CONTENTS过基础过考点过易错过中考过实验过基础•一、分子热运动(9年5考,2017、2016、2014、2013、2010年考)•1.物质的组成:常见的物质是

由极其微小的粒子——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分子原子•2.扩散现象•(1)概念: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如:“花气袭人知骤暖”“酒香不怕巷子深”“桂花飘香”等。•注意扩散可以发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

__运动。________越高,分子运动越________。•(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与________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无规则温度剧烈温度•注意物质的分子运动和机械运动是不同的。分子运动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其引起的现象一般与外力无关,如“香味扑面”“槐

花飘香”;机械运动则需受外力作用,如“尘土飞扬”“沙尘翻滚”等。•3.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微观特性和宏观特性:物态微观特性宏观特性分子间距离分子间作用力有无一定形状有无一定体积固态________很大____

____________液态较大较大无________气态很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较小有有有较小无无•4.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和____

____。引力斥力•二、内能(9年6考,2016、2014、2013、2012、2010、2009年考)•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________能和分子之间________能的总和。•2.主要影响

因素:•(1)温度升高,内能________;温度降低,内能________。•(2)特点: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________。动势增加减少内能•3.机械能和内能: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而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________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情况有关。热•4.改变方法:•(1)热传递•①热量: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②条件:存在温度差。③规律:物体吸收热量,内能________;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④传递方向:热量只能自发地从________

物体传到______物体,直至温度相同。⑤实质:能的______,即能的形式在转移的前后没有改变。⑥生活实例:烧水做饭、哈气取暖等。增加高温低温转移•注意热量是一个过程量。物体本身并没有热量,不能说某物体“具有”或“含有”热量,更不能说“比较

”两物体热量的多少,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2)做功•①规律: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本身内能________。•②实质: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③生活

实例:钻木取火、搓手取暖等。减小•三、比热容(9年8考,除2013年外,每年都考)•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________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________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值定义法)•2.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____________。•3.

水的比热容:c水=__________J/(kg·℃),表示的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J。热量温度J/(kg·℃)4.2×1034.2×103•4.利用水的比热容较________的应用:在冬天,人们常

常在热水袋中装入热水来取暖;汽车发动机常常用水做冷却剂等。大•注意(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质量改变而改变,也不随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的变化而变化;(2)对于同一种物质,比热容与它的状态有关。•5.

由比热容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公式:•吸热公式:Q吸=cm(t-t0);放热公式:Q放=cm(t0-t)。•其中:c表示物质的________,m表示物体的________,t0表示物体的初温,t表示物体的末温。•若用Δt表示温度

的变化量,则上述两个公式可以表达为:Q=________。比热容质量cmΔt过易错•易错易混点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练习《过考点》6题•例1(2017眉山改编)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说法正确的是()•A.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给内能少的物体•B.物体温度不变时,内能可能增大•C.物

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热量越多•D.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B•技巧规律热量、温度和内能三者的辩证关系可用一个“一定”和五个“不一定”来反映。具体的情况可用图1的辩证关系图来加强记忆与理解。图1•(

1)一个“一定”:•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降低)时,内能一定增加(减少)。•(2)五个“不一定”•①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减少)时,其温度不一定升高(降低)。如:晶体的熔化或凝固过程。•②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

减少)时,不一定吸收(放出)热量。如:外界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界做功)。•③一个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时,其温度不一定升高(降低)。如:晶体的熔化或凝固过程。•④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降低)时,不一定吸收(放出)热量。如:摩擦生热。•⑤一个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时,其内能不一定增加(减

少),如: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或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外界对物体做功。•例2(2017自贡)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B.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比热容就越

大•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比较适合做冷却剂•D.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其比热容一般不变•易错易混点物质的比热容特性•——练习《过考点》10题C•技巧规律(1)比热容用来反映物质吸热能力,比热容大的物质其吸热能

力就强。(2)比热容只与物质有关,与其质量、吸放热情况、温度变化等因素无关。(3)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比如水与冰是同种物质,但其比热容是不同的)。(4)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

不同,但也有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是相同的(比如冰与煤油的比热容是相同的)。过实验•例题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海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图做了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图2•(1)实验器材:水、食用油、电加热器、_______、_____、烧杯。•(2)在两容器内装入________相同的水和食

用油。选用相同规格电加热器的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在每秒钟吸收的________相同。这里应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温度计天平质量热量控制变量法•(3)下面是实验记录数据:物质实验次数质量m/kg升高的温度Δt/℃加热的时间t/min

水10.110220.2104食用油30.110140.210250.2204•①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________有关。•②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__

______的不同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________有关。质量相同种类•③分析第________、________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______________有关。45升高的温度•(4)在水

还没有达到沸点之前,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的加热时间更长,说明________的吸热能力强。•(5)老师说还有一种方法可以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不同,你认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升高的温度高的吸热能力弱过考点•1.C2.C3.C4.做无规则运动排斥•5.扩散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6.C7.A8.C9.降低减小1

0.D11.B12.D•13.大不变14.小于4.2×103•15.解:(1)Q=c水m水Δt=c水ρ水VΔt•=4.2×103J/(kg·C)×1×103kg/m3×500×10-6m3ו(70℃-20℃)=1.05×105J•(2)Q放=c铁m铁

Δt=0.46×103J/(kg·℃)×0.25kgו(560℃-20℃)=6.21×104J•由Q吸=Q放得:Δt=Q放c水m水=6.21×104J4.2×103J/kg·℃×0.5kg≈30℃t0=30℃+30℃=60℃过中考•1.B2.B3.C

4.D5.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小•6.比热容2.1×1057.气态8.解:Q=cmΔt=4.0×103J/(kg·℃)×3kg×80℃=9.6×105JW=Pt=1000W×20×60s=1.2×106Jη=QW=9.6

×105J1.2×106J×100%=80%•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t0)=4.2×103J/(kg·℃)×1kg×(100℃-20℃)=3.36×105J9.解:水的体积:V=1L=1×10-3m3由ρ=mV可得,

水的质量:m=ρV=1.0×103kg/m3×1×10-3m3=1kg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