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一轮单元课时训练 简单机械(含答案解析)

DOC
  • 阅读 5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263.045 KB
  • 2022-11-2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中考物理一轮单元课时训练 简单机械(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中考物理一轮单元课时训练 简单机械(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中考物理一轮单元课时训练 简单机械(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中考物理一轮单元课时训练 简单机械(含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一轮单元课时训练 简单机械(含答案解析)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中考物理一轮单元课时训练 简单机械(含答案解析).doc,共(9)页,263.045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659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年中考物理一轮单元课时训练简单机械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力F的力臂画法错误的是()2.如图所示工具中,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3.如图所示的杠杆中,OA=1m,OB=0.4m,物体重力G=100N,杠

杆自身重力忽略不计,则关于此杠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图所示的力F1的力臂L1=1mB.若使杠杆在如图所示位置平衡,则拉力F1=80NC.F1的方向如图中实线所示时,杠杆在图示的位置平衡时,则此时杠杆为费力杠杆D.F1的方向从图示实线位置转到虚线

所示位置的过程中,F1逐渐变大4.2018年2月,我国台湾省发生地震,一个结构坚固的水塔因地基松软而倾斜,为阻止水塔继续倾斜,救援队借助山石用钢缆拉住水塔。下图所示方案中,钢缆对水塔拉力最小的是()5.《墨经》最

早记述了秤的杠杆原理。图中“标”“本”表示力臂,“权”“重”表示力。以下说法符合杠杆平衡原理的是()A.“权”小于“重”时,A端一定上扬B.“权”小于“重”时,“标”一定小于“本”C.增大“重”时,应把“权”向A端移D.

增大“重”时,应换用更小的“权”6.如图所示,杠杆调平衡后,在A处挂3个钩码,要想杠杆继续平衡,则需在B处挂个钩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则杠杆的端将上升。(每个钩码的质量都相同)7.如图所示是同学

们常用的燕尾夹,AB=BC,当用力摁住C点打开该夹子时,可把点看作支点,此时夹子可近似看作(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8.城市的洁净离不开环卫工人的辛劳,如图所示是环卫工人的手推车的示意图。若小车与废弃物总重600N,重心离车轮轴心O

的水平距离为0.6m,手离车轮轴心的水平距离为1.8m,则工人师傅至少需用N的力才能将小车抬起。9.如图所示,GA=GB=120N,滑轮均重4N,不计绳重与摩擦,当分别用力匀速提升A、B两物体时,FA=N,FB=N。10.如图所示,物体重G=50N,在F=5N的拉力作用

下向左匀速运动,若不计细绳与滑轮的摩擦,则物体受到地面摩擦力的大小为N,方向水平向。11.如图所示,AB是能绕B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在中点C处用绳子悬挂重为100N的物体(不计绳重),在A端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使杠杆在水平

位置平衡,则拉力F=N。若保持拉力方向始终垂直于杠杆,将A端缓慢向上提升一小段距离,在提升的过程中,拉力F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2.高速铁路的输电线,无论冬、夏都绷得直直的,以保障列车电极与输电线的良好接触。下图为输电线的牵引装置。钢绳通过滑轮组悬挂20

个相同的坠砣,每个坠砣质量为25kg,不计滑轮、钢绳自重和摩擦,输电线A端受到的拉力大小为N。若某段时间内坠砣串下降了30cm,则输电线A端向左移动了cm。(g取10N/kg,不考虑钢绳的热胀冷缩)13.小丽同学用水平力F拉动如图所示装置

,使重100N的物体A4s内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了80cm,物体B重50N(物体B与物体A始终接触),此过程中地面受到的摩擦力为10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若不计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绳与滑轮间摩擦,则滑轮移动的速度为m/s,物体A受到物体B施加的摩擦力(选填“水平向左”“

水平向右”或“为零”),水平拉力F为N,水平拉力F的功率为W。14.下图为吊装工具示意图,物体M为重5000N的配重,杠杆AB的支点为O,OA∶OB=1∶2,每个滑轮重100N。当重为700N的工人用300N的力竖直向下匀速拉动绳子时,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N,物体M对地面的压力为N。(杠杆与绳的自重

、滑轮组摩擦均不计)15.如图所示,一个绕O点转动的杠杆,已知动力F1的方向和阻力F2的力臂L2,请画出动力F1的力臂L1以及阻力F2。16.如图所示,O是杠杆的支点,请画出作用在A点让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力F的示意图,并标出其力臂L。17.如图所示

,轻质杠杆AB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旋转,请在图中画出物体M所受重力G和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力F的示意图。18.五一期间,小华一家去黄山旅游,在高速公路上车坏了,为了及时把车拖到应急车道,小华想出了一个好的办法,他利用车上的绳子和轮子,完成了这项工作,请你

在图中画出拉动汽车最省力的办法。19.小明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均匀的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0.5N重的钩码若干个。(1)如图所示,实验前,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位置平衡,目的是便

于测量。支点选在杠杆的中点是为了消除杠杆对实验的影响。(2)小明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完成某次操作后,实验现象如图Ⅱ所示,他们记录的数值为动力F1=1.5N,动力臂L1=0.1m,阻力F2=1N,则阻力臂L2=m。(

3)甲同学测出了一组数据后,就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乙同学认为他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4)丙同学通过对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小组同学交流后,乙同学为了证明丙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他做了如图Ⅲ所示的实验,此实

验(选填“能”或“不能”)说明该结论是错误的。图Ⅲ实验中,已知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5cm,每个钩码重0.5N,当弹簧测力计在A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选填“等于”或“不等于”)阻力×阻力臂。2

0.如图所示,长1m、重5N的匀质杠杆OB连接在竖直墙壁的O点,在杠杆的中点A处悬挂45N的重物。固定在A点的绳子跨过定滑轮,在拉力F作用下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OAC=45°。不计绳子重力和转动部分的摩擦。求:(1)缓慢地

将杠杆从水平位置转动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拉力做的功。(2)杠杆从水平位置沿逆时针缓慢转动多大角度后,绳子的拉力开始小于50N。答案解析1.答案为:D2.答案为:B3.答案为:B4.答案为:B5.答案为:C6.答案为:5左7.答案为:B等臂8.答案为:200[解析]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GLG

=FL,即600N×0.6m=F×1.8m,F==200N。9.答案为:6212010.答案为:10右11.答案为:50减小[解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FLF=GLG,图中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即LF=2LG,

所以F==G=×100N=50N。若保持拉力方向始终垂直于杠杆,将A端缓慢向上提升一小段距离,在提升的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不变,但是阻力臂会减小,所以动力也会减小。12.答案为:10415[解析]根据题图可知,输电线连在动滑轮上,有两根钢绳拉着动滑轮,每根钢绳的拉力等于坠砣的总

重力,所以输电线承受的拉力F=2G总=2×20×25kg×10N/kg=104N。因为两根钢绳拉动滑轮,所以输电线A端移动的距离s===15cm。13.答案为:0.1水平向右363.6[解析]物体A运动的速度为vA===0.2m/s,滑轮移动的速度v滑=vA=0.1m/s。由物体

B与物体A始终接触,且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可知,物体B受到物体A施加的摩擦力为8N,方向水平向左,则物体A受到物体B的摩擦力大小为8N,方向水平向右,故物体A受到地面和物体B施加的总摩擦力为18N,则水平拉力F=2f=36N;拉力F的功率为P=Fv滑=36N×0.1m/s

=3.6W。14.答案为:4004500[解析]工人对地面的压力F压=G人-F=700N-300N=400N。杠杆A端受到的拉力FA=3F+G动=3×300N+100N=1000N,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A×OA=FB×OB,所以杠杆B端受到的拉力FB===500N,则物体

M对地面的压力FM=GM-FB=5000N-500N=4500N。15.如图所示16.如图所示[解析]已知O是杠杆的支点,则连接OA就是最长的动力臂L,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此时所用的动力最小;要使杠杆平衡,动力的方向应垂直

于OA向下,据此可画出最小力F的示意图。17.如图所示18.如图所示19.答案为:(1)右水平力臂重力;(2)0.15(3)只做一次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4)能等于[解析](1)题图I中,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和

力臂相等,便于测量力臂;支点选在杠杆的中点与杠杆的重心重合,消除杠杆重力对实验的影响。(3)甲同学只做一次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找不到普遍规律,做法不合理。20.解:(1)题图中的滑轮为定滑轮,不计绳子重力和转动部分的摩擦,则拉力F

做的功等于克服杠杆与物重所做的功。根据题意可知,杠杆OB长1m,将杠杆从水平位置转动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杠杆和重物上升的高度h=×OB=×1m=0.5m,即W=W杠+W物=G杠h+G物h=5N×0.5m+4

5N×0.5m=25J。(2)如下图所示,由题可知,∠OAC=45°,所以OC=OA,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G总×OM=F×ON,当逆时针转动至某一角度时,拉力F=50N,则50N×OM=50N×ON,所以,OM=ON,又因为OC=OA=OA',根据三角形知识可

得△OCN≌△OA'N≌△OA'A,则∠MOA'=∠A'ON=∠NOC=30°。当杠杆从水平位置沿逆时针缓慢转动30°角后,绳子拉力开始小于50N。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