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2章 内能内能的利用 课件(含答案).ppt,共(41)页,888.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658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十二章内能内能的利用考点梳理过关考点1分子热运动★辨一辨►1.扩散现象发生在两种或几种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之间,并且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不同的物质之间都能发生.(√)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引力和斥力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考点2内能★1.定义:物体内①所有分子热
运动的②动能与分子③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一切物体在④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3.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的内能随温度的升高而⑤增加,随温度的降低而⑥减少.4.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5.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⑬多少.热量的单位是⑭焦耳(J).辨
一辨►1.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表述.(√)2.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可能吸热,也可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吸热,温度一定升高.(×)考点3比热容★辨一辨►1.比热容是物质自身的性质之一,它反映了不同物质吸、放热本领的强弱,比热容大的物质吸
、放热本领强,比热容小的物质吸、放热本领弱.(√)2.同一物质的比热容不随状态的改变而改变.(×)3.生产生活中常利用水作发动机的冷却剂,这是因为一定质量的水升高一定的温度比其他同样质量的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多.(√)考
点4热机★1.定义:利用燃料燃烧释放出的能量做功的机械.2.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3.内燃机辨一辨►1.在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其他三个冲程都要靠曲轴上安装的飞轮的惯性来带动完成.(√)2.一个工作循环包
括四个冲程,活塞往复运动两次,曲轴(飞轮)转动两周,对外做功两次.(×)考点5燃料的热值和热机的效率★辨一辨►1.热值和密度、比热容等物理量性质相同,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体积、燃烧情况无关.(√)2.做相同的有用功,热机效率高的,消耗的
燃料少,对于汽车来说跑同样的路程,消耗的燃料少.(√)考点6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想一想►荡秋千和小球在地面自由弹跳,观察秋千和小球的运动情况:1.秋千摆动,停止用力时,秋千会一直运动下去吗?小球自由弹跳时,会一直上下弹跳吗?它们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减少的能量消失
了吗?不会不会荡秋千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小球自由弹跳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能量不会消失2.荡秋千和小球在地面自由弹跳时,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它们具有的总能量变化了吗?不变教材重点图片重点难点突破类型1比热容的理解与应用正
确解答有关比热容理解的题目,关键是把握以下二点:(1)比热容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2)利用水的比热容大分析问题时,关键是搞清两个方面,一是比热容大的物质在相同条件下,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小;二是
在温度变化相同时,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例1】[2016·成都中考]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是A和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A)A.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1B.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3C.都加热t时间,B吸收热量比A吸收热量多D.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B吸收热量较多变式运用►1.[2017·广州中
考]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1kg,丙物体质量为2kg,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1℃,吸收热量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乙的比热容与丙的相等B.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大C.甲的温度升高1℃,需吸收2000J的热量D.甲、乙的温度都降低1℃,乙比甲放出的热量多B由题意和图可知: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1kg,丙物体
质量为2kg,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1℃,则甲吸收的热量多,乙、丙吸热相同;乙、丙吸热相同,升高温度相同,质量不同,根据Q=cmΔt可知,比热容不同,故A错误;甲、乙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甲吸收的热量多,根据Q=cmΔt可知,甲的
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故B正确;由图可知,甲的温度升高1℃,需吸收3000J的热量,故C错误;甲、乙的温度都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相同的,故甲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故D错误.类型2温度、热量、内能三者的辨析1.区别(1)温度:一切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温度.(
2)内能:能量的一种形式,可以转化或转移.物体的内能不会为零,通常用“具有”来修饰.(3)热量: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表述.如果物体之间没有温度差,就没有热传递,就没有内能的转移,也就不存在“热量”.2.联系
(1)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放热,内能一定减少,温度不一定降低.(2)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可能吸热,也可能外界对物体做功.(3)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可能放热,也可能物体对外界做功.【例2】[2
017·眉山中考]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说法正确的是(A)A.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B.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热量越多D.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思路点拨►两个不同温度的物
体相接触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会升高,比如晶体熔化过程,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能提到热量;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也有可能是发生了热传递.变式运用►2.[2016·濉溪一
模]通常所说的“做功可以生热,消耗热也可以做功”中的热,指的是内能;沸水温度降低时,向外放热,这个“热”字表示热量.做功可以生热,消耗热也可以做功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法即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可以生热是对物体做功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消耗热也可以做功是物体对外做功温度降低
,内能减小;沸水温度降低时,向外放热,内能减小,减小的能量转移给其他的物体,其中转移的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重点实验聚焦实验20: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实验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玻璃杯、温度计.(2)实验方法:①实验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即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相
同的电加热器、玻璃杯、升高相同的温度.②转换法:将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转换为升高温度的多少来比较.(3)实验结论: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在物理学中,用比热容来表示不同物质这种性质上的
差别.【命题点全梳理】1.在实验中,通过比较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多少来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温度升高的多,说明吸热能力弱;温度升高的少,说明吸热能力强.2.在实验时,要用相同的热源进行加热,以保证不同的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3.本实验
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控制不同的物质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转换法:将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转换为升高温度的多少来比较.4.在本实验中,还可以让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被加热的时间来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加热时间长,说明吸热
能力强.【例1】[2016·聊城中考]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2)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甲和乙种液体,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加热时间来比较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
热量的多少.(3)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甲物质的吸热能力强.加热时间/min01234甲的温度/℃3034384246乙的温度/℃1018263442思路点拨►(1)“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需要利用控制变量法
,所以实验中要控制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2)加热时使用了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比较加热时间就可以比较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3)根据表格可以发现,在加热时间相同时,甲液体温度变化小,乙液体温度变化大,所以甲物质的吸热能力强.命题挖掘►(4)该实验中
用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有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5)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上表所示,从开始加热到42℃,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甲小于Q乙.(6)用其他物质来做这个实验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这就是说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仅与质量和升高的温度这两个因素有关,还与第三个因素物质种类有关.为此
在物理学中引入了新的物理量比热容,就是为了描述各种物质的这种性质.命题点1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多以生活中常见现象为背景,考查分子运动的理论和扩散现象,大部分都是以填空题和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六年真题全练1.[
2013·安徽中考]古诗“花气袭人知骤暖”的意思是从花的芳香气味变浓可以知道周围的气温突然升高.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花朵分泌的芳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花气袭人”是因为花朵的芳香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很
快扩散到了空气中,说明周边的气温突然升高了.2.[2014·安徽中考]运用分子动理论,可以对液体的蒸发现象作出合理地解释:由于液体表面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在任何温度下蒸发现象都能发生;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热运动)越剧烈,从而蒸发越快.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讲,构成物体
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反映了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从而蒸发越快.猜押预测►1.[2016·镇江中考]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海绵很容易被压缩B.湿衣服在阳光下逐渐晒干C.春天,校园里花香扑鼻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A海
绵很容易被压缩,海绵受力时形状发生改变,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与分子动理论没有关系,A符合题意;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时,由于温度较高,衣服上的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所以衣服逐渐变干,与分子动理论有关,B不符合题意;校园里花香扑鼻,是花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的结果,与分子动理论有关,C不符合题意;分子之间存
在间隙,所以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与分子动理论有关,D不符合题意.2.[2016·株洲中考]将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如图甲所示.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动玻璃板,玻璃板并未与水面分离,却发现其
边缘处的水面稍微向上弯曲,如图乙所示,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大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玻璃板自身重量.当玻璃板和水接触在一起时,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所
以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当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等于玻璃板的重力加上分子间的引力,因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玻璃板自身重量.命题点2温度、热量、内能的辨析★温度、热量、内能的辨析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3.[2016·安徽中考]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B.物体的温度升高,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C.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D.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D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
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A、B错误;热量只可以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可以说含有热量,C错误;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D正确.4.[2016·安徽中考]下列关于功、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B.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
变物体的内能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B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温度不是决定物体内能大小的唯一因素,故A不符合题意.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故B符合题
意.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热传递的特点是: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但内能小的物体温度可能比内能大的物体温度高,因此热量也可能由内能小的物体传给内能大的物
体,故D不符合题意.猜押预测►3.[2017·安徽二模]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比温度低的物体大B.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C.一块0℃的冰融化成0℃的水,内能
增加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温度一定升高C因为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因此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A错误;热量总是由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故B错误;一块0℃的冰融化成0℃的水,吸收热量
,内能增加,故C正确;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冰熔化,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D错误.4.[2016·无锡中考]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
的热量越多C.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D.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就一定不变A物体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所以内能增加,故A正确;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具有等来修饰,故B错误;物体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故C错误;物体的温度不变,
其内能可能不变,也可能增加,如晶体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5.[2016·兰州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B.汽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吸入汽缸的是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C.外界对物体做功,
它的温度一定升高D.“黄沙漫天”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内能是物体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如果内能的增加是由于分子势能增加导致的,那么物体的温度是不变的,如零度的冰变为零度的水,故A错误;工作过程中,汽油机吸入的是空气和汽油的混合物,
故B正确;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外界对物体做功的同时,物体有可能放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故C错误;“黄沙漫天”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D错误.6.[2016·成都中考]小李喜欢喝咖啡,冲调咖啡时总能闻到浓浓的香味.以下关于咖啡的说法不正
确的是()A.咖啡在变冷的过程中,内能不断增加B.咖啡在变冷的过程中,以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C.咖啡香飘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运动D.咖啡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A咖啡在变冷的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不断减少,故A错误;咖啡在变冷的过程中,向周围空气
放出热量,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正确;咖啡香飘四溢是因为咖啡的香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故C正确;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所以咖啡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5.[2017·安徽中考]农作物的秸秆可以回收加工制成秸秆煤.完全燃烧0.5kg
的秸秆煤可放出1.05×107J的热量;若这些热量完全被质量为100kg,初温为20℃的水吸收,可使水温升高到45℃[已知q秸秆煤=2.1×107J/kg,c水=4.2×103J/(kg·℃)].命题点3热量及热效率的计算★热量及热效率的计算,一般考查两类计算,一类能量转移型的,也就是热传递
过程中的热量计算,另一类是能量转化型的,主要考查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和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效率的计算.6.[2015·安徽中考]某家庭用燃气热水器将质量为100kg,温度为20℃的自来水加热到50℃,消耗的天然气体积为1m3(假设天然气完全燃烧).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
.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3.2×107J/m3.求:(1)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2)水吸收的热量;(3)该热水器工作时的效率.7.[2014·安徽中考]某太阳能热水器装有100kg、初温为20℃的冷水,经过一天的太阳照射,水温升高到65℃,则这些水吸收的热
量等于完全燃烧0.45m3天然气所放出的热量;假如用功率为2kW的电热水器产生同样多的热量,则通电的时间为9450s.[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4.2×107J/m3]猜押预测►7.[2016·聊城中考]太阳能热水器是把
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的设备之一.某品牌太阳能热水器每小时平均接收4.2×106J的太阳能,在5小时的有效照射时间内,将热水器中质量为100kg、初温为26℃的水,温度升高到46℃.求:(1)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Q吸.[水的比热容c=4.2×103J/(kg·℃)](2)热
水器5小时有效照射时间内接收到的太阳能E.(3)热水器5小时有效照射时间内接收到的太阳能,相当于完全燃烧多少立方米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天然气的热值q=7×107J/m3)命题点4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量转化题通常在填空题和
选择题中出现,考查内容比较丰富.8.[2013·安徽中考]关于能量及能量之间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山具有内能,冰山不具有内能B.火箭在加速上升时,机械能保持不变C.拦河大坝使水位升高,增加了水的重力势能D.坠落的陨石在空中划过一道亮光
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任何物体无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同一个物体温度高内能大,温度低内能低,但不会等于0或者没有.火箭加速上升,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故机械能也增大.水位上升,重心升高,重力势能增大
.陨石坠落过程中空气阻力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猜押预测►8.[2016·绥化中考]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很多.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摩擦生热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摩擦起电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C.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送到高处是把电
能转化为机械能D.燃料燃烧放热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B摩擦生热是克服摩擦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正确;摩擦起电是电子的转移,可以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送到高处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燃料燃烧放热是把自身蕴含的
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D正确.9.[2016·滨州中考]把一乒乓球压入盛有水的烧杯底部(如图所示),松手后,乒乓球上升至水面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乒乓球在上升的过程中,它的机械能不断增加.下列关于乒乓球机械能来源的说法
中正确的是()A.是由水的内能转化来的B.是由水的重力势能转化来的C.是由乒乓球的内能转化来的D.是由乒乓球的化学能转化来的B松手后,乒乓球上升至水面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乒乓球在上升的过程中,水的重心不断降低,重力势能不断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乒乓球的机械能,故乒乓球的机械能不断增加
.故A、C、D错误,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