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04章 机械运动 课件(含答案).ppt,共(33)页,501.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652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四章机械运动考点梳理过关考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的测量单位国际单位①米,符号②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方法看选择刻度尺要观察它的③零刻度线、④量程和⑤分度值
放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要⑥紧贴被测物体放置读读数时,视线与尺面⑦垂直,估读到⑧分度值的下一位记结果有数值和单位时间的测量单位国际单位⑨秒,符号⑩s常用单位时(h)、分(min)测量工具⑪停表2.误差(1)概念:⑫测量值与⑬真实值之间总会有些差异,
这种差异叫做误差.(2)误差与错误误差错误产生原因a.与测量人的估读有关;b.跟测量⑭工具的精确度有关;c.受环境等因素影响a.不遵循测量和仪器使用的规则;b.读数、记录结果时粗心减小或避免的方法a.采用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b.采用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c.运用合理的
测量方法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辨一辨►1.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的任意一个“0”都可以省略.(×)2.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s.(√)想一想►四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了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数据分别如下:8.85cm、8.87cm、
8.86cm、8.52cm.结合测量数据,思考以下问题:(1)前三次测量数据有略微差距的原因是什么?(2)最后一次测量数据与前三次测量数据相差较大的原因是什么?(3)计算铅笔的长度是多少?(1)由于测量工具、测量条件、测量环境、测量人等因素的限制,由测量误差造成的.(2)测量过程中出现了操作错误或
读数错误.(3)=8.86cm提示►根据减小误差的方法之一——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计算铅笔的长度,但是注意在计算前要将错误数据去掉.考点2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我们把物体①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在宇宙中是最普遍、最简单的一种运
动形式参照物概念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②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说明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改变了,我们就说它是③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④静止的运动和静止
的相对性对于同一个物体,选择的⑤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情况也往往不同想一想►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如图),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于屏幕上.这是为什么?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运动员虽然始终处于屏幕上,但由于背景在不断向后运动,我们以背景
为参照物,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考点3速度及其测量★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意义描述物体运动①快慢的物理量公式②v=(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米每秒,符号m/s;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符号km/h换算关系1m/s=③3.6km/h测量方法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
的路程,用停表测出物体运动的时间,利用公式④v=计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类型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速度⑤不变的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速度⑥变化的直线运动辨一辨►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保持不变的,
速度与路程和时间存在正比或反比关系.(×)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在求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切不可将组成这段路程中每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教材重点图片】图片图4-1图4-2图4-3
命题点1.如图4-1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①1mm,铅笔的长度为②8.90cm.2.如图4-2所示是空中加油机给战机加油的情形,以③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机是④运动的.3.两辆汽车在平直公
路上行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4-3所示,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⑤30m/s,平均速度是⑥30m/s;乙车做变速直线运动,40s通过的路程是⑦1200m,在这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⑧30m/s.【例1】[2016·杭州中
考]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C.若西子号静止,
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重点难点突破类型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思路点拨►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和谐号静止,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和谐号也向东行驶且速度更快
时,西子号上的乘客可以看到和谐号向东行驶;若西子号静止,和谐号向西行驶,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若两车都向西行驶且西子号较慢,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不可能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变式运用►1.[2017
·内江中考]如图所示,在新型汽车的研制中,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流动的空气)高速的迎面吹来,真实的模拟汽车在空气中高速运动的情形.在此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B.汽车
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C.风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D.风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B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A错误;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B正确;风相对于风洞和地面都是运动的,C、D错误.解有关路程题的一般步骤:(1)根据题目已知量和变
形公式求解如下图:类型2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2)在解题时,要注意统一单位,当速度的单位用米/秒表示时,路程和时间的单位就分别要用米和秒,在列式子和运算过程中都不要漏掉单位.带单位计算时,单位也像数字那样相乘、相除、相约;(3)在列式计算时,一
般要先列出公式,按解题需要进行公式变形,然后代入数据,最后得出结果.【例2】[2016·扬州中考]小明坐在一列从扬州开往启东的动车上,看到窗外的树向后退,他是以自己(或动车)为参照物的.小明想测动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1000m,小明从上桥到离开桥,小
明通过大桥的时间是20s,则动车速度是50m/s.已知车长150m,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是1150m,所需要的时间是23s.变式运用►2.[2017·重庆中考B]“五一节”期间,很多外地游客乘坐重庆长江
索道,体验重庆的“立体交通”.如图所示,长江索道全长约1165m,某次单程运行时间为233s,则索道在该次运行的平均速度为5m/s.驶离站台后,车厢里的游客以对面的建筑为参照物,判断自己是运动(选填“运动”或“静止”)的.重
点实验聚焦实验5: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及结论】八上P23图1.4—11.实验原理:v=.2.测量器材:刻度尺和停表.3.在实验中斜面的坡度不宜过大的原因:不让小车滑得太快,方便测量时间.4.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小车
通过斜面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后半段路程s3=s1-s2;通过后半段的时间t3=t1-t2;再用公式v3=计算得出).5.保证时间测量的有效性(实验前,要反复练习几次停表的使用,并进行几次“试测量”,最后才正式测量).6.在斜面的底端放金
属片的作用:①便于确定终点在同一位置;②便于测量时间.7.小车在下滑的过程中的运动形式: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或加速直线运动.【例】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
木块.(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时间(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选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
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选填“大”或“小”).(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的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0.25m/s.(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7组小车从静
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思路点拨►(1)斜面的倾角较小,小车滑动的速度就较慢,则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就较长,这样可以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2)小车沿斜面滑下时,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大,路程越长,平均速度越大
.斜面的倾角越大,所用时间越短,平均速度越大.(3)小车运动的路程s=2s车=2×15.0cm=30cm,则速度v===25cm/s=0.25m/s.(4)120cm中有8个车长,减去最后一个车长,有7组
.命题挖掘►(5)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短,其平均速度越小(选填“大”或“小”).(6)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下滑时,在斜面上半段用时1s,下半段用时0.5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0.8m/s.1
.[2015·安徽中考]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36cmB.2.357cmC.2.35cm
D.2.4cm六年真题全练命题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主要考查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的读数、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和对分度值的判断.A测量结果是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最后的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应该和每次测量值的小数位数相
同,即≈2.36cm.2.[2012·安徽中考]如图所示,某同学测量一片完整树叶的长度,读数为2.70cm.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起始端从零开始,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因此树叶的长度为2.70cm.猜押预测►1.
[2016·广州中考]历史上把如图所示节选的长度定为1英寸.1英寸约为()A.2.5kmB.2.5mC.2.5dmD.2.5cmD成年人大拇指的长度约为5cm,一半约为2.5cm,即为1英寸.2.[2016
·贺州中考]如图所示机械停表的读数是3min10s,合计190s.短针是分针,分针指示的位置超过3不到半分钟刻度线,所以分针示数为3分钟,长针是秒针,由于不到半分钟,所以秒针示数为10秒.故读数为3min10s=190s.3.[2016·德州中考
]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一枚纽扣的直径,纽扣的直径是1.20cm.由图可知,刻度尺分度值为1mm,纽扣的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3.20cm对齐,故纽扣的直径为3.20cm-2.00cm=1.20cm.3.[2013·安徽中考]小林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他乘坐
的火车为参照物,他是静止(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命题点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小林坐在火车上,跟火车之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保持相对静止,所以相对于火车,他是静止的.分析安徽中考可知,本命题点主要考查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根据运动状态判断参照
物.猜押预测►4.[2016·泰安中考]在商场内乘坐观景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A.地面B.上升的电梯C.商场内的收银员D.货架上的商品B在商场内乘坐观景电梯上升时,乘客相对地面、商场内的收银员、货架上的商品的位置均发生变化,则乘客相对他
们来说是运动的,故A、C、D不符合题意;乘客相对上升电梯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则乘客相对上升的电梯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4.[2016·安徽中考节选]某家用轿车,重为1.5×104N,当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了0.5h,消耗汽油3kg
,期间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08倍.已知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在此过程中,求车通过的路程.命题点3运动的快慢运动的快慢是安徽中考中的高频考点,主要考查路程、速度的简单计算和运动图象的分析.5.[2014·安徽中
考节选]360km/h=100m/s.因为1m/s=3.6km/h,故360km/h=100m/s.6.[2012·安徽中考]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如图
,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M点运动到N点:第一次先从M到P,再从P到N;第二次直接从M到N.则物体的两次运动()A.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相同B.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C.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D.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D由图可知,物体第一次通过的路程是MP+PN两段路程,第二次通过的路程是
MN,根据三角形的性质可知,MN<MP+PN;但前后两次位置的变化都是线段MN,故选D.押题预测►5.[2016·济宁中考]甲、乙两人进行100m赛跑,结果甲比乙超前10m到达终点.如果让甲从原起跑线往后退10m起跑,乙仍从原起跑线起跑,两人都保持原来的速度重
新比赛,则比赛结果是()A.同时到B.甲先到C.乙先到D.不能确定6.[2017·遵义中考]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C919的最大载重为77.3t,最大巡航速度为980km/h,最长航程为5555km.我国版图的最大横跨距离为5027.4km.2017年5月5日,C919从上海浦东机场成功
起飞,以浦东机场指挥塔为参照物,C919是运动的.若C919以最大巡航速度飞行,横跨我国最大版图仅需5.13h.C919从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以浦东机场指挥塔为参照物,C919与浦东机场指挥塔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C919是运动的.C919以最大巡航速度飞行,横跨我国最大版图需要的时间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