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 课题1 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随堂练习(含答案)

DOC
  • 阅读 7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77.000 KB
  • 2022-11-2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 课题1 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随堂练习(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 课题1 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随堂练习(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 课题1 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随堂练习(含答案).doc,共(3)页,77.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244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可立即盖上锅盖灭火B.用扇子扇风熄灭蜡烛是因为隔绝了氧气C.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燃烧D.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2.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

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油锅

起火——用锅盖盖灭B.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D.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4.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B.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

燃物的着火点5.如图所示,在密封的纸盒上挖一个直径10cm的圆形小洞,并在洞口前方约1米的位置,放置一根点燃的蜡烛,用双手在纸盒两侧拍击,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可燃物B.缺乏O2C.排出的气流中CO2的含量高D.温度降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6.化学知识常常可以

用来解释历史问题:《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大军,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个条件回答:曹军的木船是___;“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

使火烧得更旺。7.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产生耐高温的氧化铝和大量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

围氧气的浓度D.反应能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8.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

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D.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9.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

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的实验是___。参考答案1.A【解析】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油与氧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选项正确;用扇子扇蜡烛,之所以一扇就灭,是因为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蜡烛的温度降到其着火点之下,不能满足燃烧的条件而熄灭,故B选项错误;可燃物在温度达到可

燃物的着火点同时,必须有助燃剂参加才能燃烧,故C选项错误;燃烧与物质是否含有碳元素没有必然的联系,故D选项错误。2.D【解析】由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着火点高,实验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白烟,而红磷不燃烧。故B、C错误,D正确。无法根据该实验判断燃烧是否需

要氧气,A错误。3.D【解析】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A正确;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是利用了隔绝氧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B正确;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C正确;汽车油箱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因为汽油的密度

比水小,加少量水后,汽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故D错误。4A5.D【解析】蜡烛是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是与氧气接触。但用双手在纸盒两侧拍击,空气瞬间从纸盒内冲出,带走蜡烛周围的热量,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6.可燃物提供热量,使木船达到着火点充足的

氧气【解析】木船属于可燃物;“火箭”能提供热量,使木船达到着火点,满足使木船着火燃烧的所有条件;随着风吹空气流动,使火场得到氧气补充,燃烧更加剧烈,所以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

供了充足的氧气,使火势烧得更旺。7.A8.A【解析】水的沸腾现象是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在这一变化中,分子的体积、质量、分子本身都没有变化,故A错误;水蒸气从铜管中冒出时温度较高能够使火柴达到着火点,故B正确;在铜管口水蒸气多,而氧气少,所以移离水蒸气是为了

有充足的氧气,从而燃烧,故C正确;火柴中含有碳、氢元素,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故D正确。9.(1)4P+5O2=====点燃2P2O5(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解析

】(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立即改通O2,a中由于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无明显现象,b中由于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红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3)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

中b通O2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