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课题3元素第1课时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精品教案.doc,共(3)页,56.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242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3元素第1课时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了解化学变化中元素不改变。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活动使学生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认识得到加
深。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学习重点】元素的概念。【学习难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课前准备】《精英新课堂》: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先起步”。《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导语:我们每天都
在食用“加碘食盐”,这里的“碘”是指什么?我们知道英语单词有很多个,但是组成英语单词的字母只有26个;我们身边的物质有千千万万种,实际组成这些物质的基本要素只有100多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基本要素——元素。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
什么是元素提出问题1.一种元素是不是只有一种原子?2.元素和原子是什么关系呢?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元素是否发生变化?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元素的相关知识。归纳总结: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
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对元素含义的理解。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肯定不变。4.元素的种类及分布。提出问题: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
氟、钙、碘、硒、铁指的是什么?讨论交流:在发生化学反应S+O2=====点燃SO2中,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归纳总结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变化。2.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均不变。知识模块二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提出问题:元素和原子又是什么关系?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归纳总结:分子、原子、元素和物质之间的关系:交流展示生成新知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检测反馈达成目
标一、当堂检测二、课后提升三、家庭作业《精英新课堂》完成学生用书的“夯基础分点练”部分完成学生用书的“生能力整合练”部分巩固知识:记忆《速记宝典》中的本课知识《名师测控》完成学生用书的“基础闯关”部分完成学生用书的“能力提升”部分巩固知识:记忆《提分宝典》中的本课知识第1课时物质是由元素组
成的一、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对元素含义的理解。元素的种类及分布:分类:①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③稀有气体元素。二、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1.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2.原子用于
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成功之处本堂课利用教材上的资料和生活实例做成课件,减轻学习知识的压力,激发了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使理性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从生活走进化学,从
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不足之处时间有限,元素符号又较多,学生一时难以全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