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评估测试卷(含解析)

DOC
  • 阅读 3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320.500 KB
  • 2022-11-2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评估测试卷(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评估测试卷(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评估测试卷(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评估测试卷(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评估测试卷(含解析)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评估测试卷(含解析).doc,共(9)页,320.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217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二单元评估测试卷(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B)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B.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炼钢、用于化工生产等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

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D.新鲜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解析: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C错误;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故D错误。故选B。2.下列各组物质中全部属于纯净物的是(A)A.冰水混合物、二氧化碳B.稀有气体、高锰酸钾C

.人呼出的气体、食盐水D.净化后的空气、液态氧解析:冰水混合物、二氧化碳均属纯净物。故选A。3.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D)A.氧气能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所以氧气是一种很不稳定的气体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C.给氯酸钾加热,若不加二氧化锰就不产生氧气

D.课本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若将红磷换成木炭实验会失败解析: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在常温下比较稳定;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中为催化剂,若不加二氧化锰只能使反应的速率变慢;若用木炭代替红磷来测

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由于木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装置内压强变化不大而导致实验的失败。故选D。4.下图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在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气泡在导气管口连续、均匀地冒出时,才开始收集气体

,其目的是(B)A.为了检验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B.为了提高收集到的氧气的纯度C.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破裂D.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气管解析: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当气泡均匀产生时,再收集气体,原因是此

时气体较纯净。故选B。5.下列操作可导致集气瓶炸裂的是(A)A.铁丝B.硫粉C.木炭D.蜡烛解析:铁丝燃烧时应在集气瓶中预留少量水或细沙,否则燃烧时生成的熔融物溅落下来,可能导致炸裂集气瓶。故选A。6.若某液体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

.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不变B.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C.产生的气体能与磷、硫等发生氧化反应D.如果用右图所示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应从b端进入解析:由题意知,该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发生的反应是: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二氧化锰是反应中

的催化剂,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不变,A正确,B错误;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氧气,C正确;用图中装置收集该气体(即排水法收集)时,a是出水管,b是进气管,D正确。故选B。7.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B.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D.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解析: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故选A。8.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收集氧气时可选用(D)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⑤解析:氧气不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气管应插入集气瓶的底部。故选D。9.下图依次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氧气和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其中错误的是(C)解析:检验氧气应用带火星的木条,不能用澄清石灰水。故选C。10.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

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B)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N2和O2B.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主要有CO、CO2和SO2等C.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D.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备O2解析: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主要有CO、NO2、SO2等,不包括CO2。故选B。1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

法中,错误的是(C)A.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B.空气中的氮气常用作保护气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常用作灭火剂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解析:空气中的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都有非常重要的用途,A正确;氮

气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可用作保护气,B正确;一般用来灭火的是二氧化碳气体,C错误;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生成氧气,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正确。故选C。12.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

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D)A.都属于氧化物B.都含有氧气C.都含有氧气分子D.都含有氧元素解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纯净物,氯酸钾和高锰酸钾中都有氧元素,但它们由三种元素组成,A错;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三物质都是纯净物,都

含有氧元素,不含氧气,B错;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三物质不含氧气,故不含氧分子,C错;三物质都含氧元素,故D对。故选D。13.在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C)A.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B.酒精+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C.氧化汞――→加热汞+氧气D.铁

+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解析:A、D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B是氧化反应,C是分解反应。故选C。14.如图所示,过氧化氢溶液(H2O2)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D)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B.气球缩小,红墨水

右移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解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产生氧气使瓶内气体压强增大,所以气球缩小,红墨水向左移动。故选D。15.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

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据图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B)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B.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解析:

由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可知,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相同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完全分解时,氯酸钾产生的氧气多;二氧化锰可使氯酸钾产生氧气的速率加快,但不能增加氧气的质量。故选B。二、填空题(共46分)16.(5分)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氮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包装食品时充入的防腐气体是氮气;常用于制造霓虹灯的一类气体总称为稀有气体。17.(5分)请根据下图填空:(1)在物质分类中

空气属于混合物。(2)可制造化肥并可以作保护气的是氮气;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是氧气;“温室气体”是指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燃烧化石燃料。18.(6分)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资料一:在标准状况下,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其化学式为O3。复印机在工作时,

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资料二:臭氧有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1)请根据资料总结臭氧的性质:①臭氧的物理性质:淡蓝色气体;②臭氧的化学性质:强氧化性。(2)磷在臭氧中燃烧与在

氧气中燃烧的产物相同。请写出磷在臭氧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磷+臭氧――→点燃五氧化二磷。19.(8分)某学生在学习了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两个概念后,用如图所示方法表示两个概念的关系,并完成了A处的填写内容,请你完成B、C处的填写内容。A:化合

反应,不是氧化反应,举例:二氧化碳+水―→碳酸。B: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举例: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C:氧化反应,不是化合反应,举例: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20.(8分)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请根据以下反应事实推导出该事实中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序号化学

反应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1)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而在氧气中呈蓝紫色反应物浓度(2)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温度(3)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催化剂(4)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

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表面积解析: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而在氧气中呈蓝紫色,是因为反应物氧气的浓度不同;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是因为温度不同;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较难分解

,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是因为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是因为反应物铜的表面积不同。21.(9分)将某紫黑色固体粉末A加热,可产生无色气体B,同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

和另一种固体物质D。黑色固体C通常可用作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的催化剂。另一黑色固体E在无色气体B中燃烧,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F。绿色植物可将气体F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转化为无色气体B。回答:(1)写出名称:A高锰酸钾,B氧气,C二氧化锰。写出化学符号:BO2,FCO2。(2)加热紫黑色固

体A时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3)请写出黑色固体E在无色气体B中燃烧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22.(5分)如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取用木炭的仪器叫坩埚钳,未经点燃的木炭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在氧气中燃烧。(2)

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应该由上向下缓慢插入,理由是木炭可与氧气充分接触,持续反应。(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待集气瓶冷却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解析:

(1)取用木炭的仪器叫坩埚钳;未经点燃的木炭不能在氧气中燃烧;(2)如果把红热的木炭很快地插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下部,燃烧生成的热和二氧化碳会将中上部尚未起反应的氧气排出,使燃烧不能继续进行,为使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正确的操作方

法是把加热至红热的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生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三、实验探究题(共24分)23.(10分)某校九年级化学实验操作测试的方法是先由考生抽签确

定考题,然后做实验。小红同学抽签后被监考老师引领到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的实验台前:请回答下列各题。(1)根据上述提供的信息,你认为小红抽到的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填实验名称)。(2)指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带铁夹的铁架台;b长颈漏斗。(3)下图是小红完成该实验主要操作过程的示意图。按评分标准

,每项操作正确得1分,满分为5分。小红操作完毕后得了3分。请找出她失分的操作并说明原因B中取液时瓶塞未倒放__D中验满时带火星的火柴伸入了集气瓶中而未放在集气瓶口。(4)写出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解析:(1)根据题

目提供的药品是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可知,小红抽到的是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实验。(2)图中的a和b分别为带铁夹的铁架台和长颈漏斗。(3)B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未倒放;D中验满时带火星的火柴应放在集气瓶口。(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

氧气。24.(14分)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提出猜想]除二氧化锰、

氧化铜外,氧化铁也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实验编号实验药品分解温度/℃①氯酸钾580②氯酸钾、二氧化锰(质量比1∶1)350③氯酸钾、氧化

铜(质量比1∶1)370④氯酸钾、氧化铁(质量比1∶1)390[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由实验①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2)实验所用的三种金属氧化物,催化效果最好的是二氧化锰。[反思](1)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2)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将氯酸钾与不同颗粒大小的同种催化剂等比例充分混合,加热测定分解温度(其他合理答案均可)。(3)同种催化剂,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你再探究(探究

一种因素即可)。答案:提出假设:催化剂与反应物的质量比不同,催化效果不同。设计方案:①取相同颗粒大小的同一催化剂与氯酸钾以不同质量比充分混合;②分别加热,测定分解温度。得出结论:如果分解温度不同,说明假设成立;反之则不成立。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