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 6.3.1 物质的溶解性 学案.doc,共(5)页,1.029 M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010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6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溶解性的涵义,通过探究记住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2.记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深刻理解影响溶液饱和与否的关键,会转化的方法;3.知道饱和与否与浓稀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两者只有在同种溶液同种温度下才能有关
联。【学习重点】与物质溶解性有关的概念学习。【学习难点】影响溶液饱和与否因素的掌握及相互转化方法的理解。【学习过程】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用“难”、“不易”、“易”、“微”、“能”填空)H2溶于水,O2溶于水,CO2溶于水NaCl溶于
水,CaCO3溶于水,Ca(OH)2溶于水2、除了水还有可作溶剂。3、举一个气体作溶质的溶液(填溶液的名称)。【新知导学】:1、一定量水中能否无限制的溶解食盐?试画出下列有关图示曲线。2、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活动一、(一)影响
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阅读教材P16-17,完成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1:溶质不同,溶剂相同溶质(1g)食盐蔗糖氢氧化钙溶剂(5mL)水水水溶解情况结论:。0NaCl/gNaCl%实验2:溶质相同,溶剂不同溶质食用油食用油溶剂水汽油溶解情况结论:。实验3:
溶质、溶剂相同,温度不同溶质/溶剂3g硝酸钾/5mL水3g硝酸钾/5mL水温度室温加热溶解情况结论:。小结: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2.实验4:打开雪碧瓶盖会有什么现象?如果加热会有什么现象?结论:同种气体在同种溶剂中,压强减小,;温度升高,。思考:有人说可以将CO2大量储藏到深海中。为什
么?根据学过的知识,这种做法不可取。为什么?小结:影响气体溶解性的因素活动二、(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完成教材P17“活动与探究”,填写下表:实验实验1实验2实验3溶解情况结论:(1)温度一定、水的量一定时,可溶解的KNO
3的量。(2)温度一定时,水量越多,溶解的KNO3。(3)水的量一定时,温度升高,溶解的KNO3。总结:,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反思:(1)溶液饱和与不饱和在什么前提下才能成立?(2)怎样确定溶液是否为饱和状态?(3)同种物质的饱
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①②)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③④⑤)改变温度的实质是。(4)饱和与不饱和转化时,溶液中相关量的改变,增大用“↑”减小用“↓”不变用“▁”序号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
质量分数①②③④⑤三、总结、反思与提升总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反思:溶液状态有几种描述方法,其依据分别是什么?提升:饱和溶液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是稀溶液。对于同种溶质的溶液,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
比不饱和溶液浓(用“一定”、“不一定”填空)。四、自检、反馈与巩固【课堂作业】1.可证明一瓶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A.蒸发掉1g水,有少量固体析出B.降低温度,有少量固体析出C.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再溶解D.加入少量水,没有固体析出2.某饱和溶液加水稀释后
,不发生改变的量是()A.溶剂质量B.溶液质量C.溶质的质量D.溶质质量分数3.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加硝酸钾④减少硝酸钾⑤增加溶
剂⑥蒸发水,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⑥4.若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则()A.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小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C.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课后训练】1.下
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中打“√”,错误的,在()中打“×”(1)某硝酸钾溶液在20℃时是饱和的,当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到100℃时,该溶液也一定是饱和溶液。()(2)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数比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4)一定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不饱和溶液的大。()(5)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物质。()(6)饱和石灰水溶液放置较长时间后(若水没有减少),表面形成了一层白膜,该溶液仍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7)在相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
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含的溶质多。()(8)在一定温度下,向某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蔗糖,蔗糖逐渐消失,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2.取少量下列家庭常见物质,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完全溶解的是()A.食醋B.蔗糖C.金龙鱼食用调
和油D.食盐3.小明和小芳两位同学分别在自己的杯子里倒了相同体积的白开水,小明用的是热开水,小芳用的是冷开水,随后,他们很快在自己各自的杯子里溶解食糖,两位同学都将食糖溶解到不能再溶解为止。则结果是()A.小明的糖水更甜B.小芳的糖水更甜C.小明溶解的糖要少一些D.两杯水一样甜
4.下列关于物质的溶解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食盐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B.温度越高,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越强C.在相同条件下,食盐和蔗糖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D.油污不易溶于水中5.20g饱和食盐水中加入5g食盐,保持温度不变,这时食盐水的质量是()A.15gB.20gC.
25gD.无法确定6.如图所示,一个放有砝码的蒸发皿浮在水槽的水面上,蒸发皿底部到水面的距离为h。当不断地向水中加入食盐时,正确反映h与食盐质量之间关系的是()7.20℃时,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的容
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各10g,充分溶解后,情况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B.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C.升高温度,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改变D.乙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8.某溶液恒温蒸发掉
部分溶剂后,无晶体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B.剩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剩余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D.剩余的溶液与原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9.烧菜汤时,往汤里放麻油和盐,搅拌后看到麻油漂在上
面,而盐粒却看不见了,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做)10.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冷水加热,发现冷水在沸腾前就有气泡从水中逸出,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选做)11.现有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采用什么方法能将其转化为饱和溶液?.物质甲
乙丙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