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43《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含解析)

DOC
  • 阅读 5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42.000 KB
  • 2022-11-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43《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43《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43《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含解析) .doc,共(3)页,42.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987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1.对下面表格解读正确的是()中国原子弹关键技术突破进度表1963年3月完成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1963年12月同步聚焦爆轰产生中子实验成功1964年4月加工出第一套原子弹上用的核部件1964年10月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开始进

入航天时代B.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我国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为国防科技事业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D.这是核工业战线上的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取得的巨大成就答案:B解析: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进入航天时代,故A项错误;1964

年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B项正确;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与题中表格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58年苏联从中国撤走专家,中国自力更生研发出原子弹,故D项错误。2.“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文艺

创作上开始更加尊重个体尊严,更加强调人文关怀。主旋律电视剧中的英雄人物开始走向多元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双百”方针的恢复B.对外开放的全面实施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社会道德风尚的变革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出文艺政策对文艺重新繁荣的影响

,“更加强调人文关怀”“走向多元化”体现出“双百”方针恢复的影响,故A项正确。3.右图是某人收藏的一份识字证书,作为史料,它可以用于说明()A.向工农“开门”的教育方针B.“教育革命”在全国展开C.“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D.《

义务教育法》的实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58年”“扫除文盲”,可知该识字证书符合向工农“开门”的教育方针,故A项正确;“教育革命”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故B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故

C项错误;1986年《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故D项错误。4.1996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材料

表明()A.这是“科教兴国”战略的体现B.国家首次提出了职业教育理论C.传统的教育观念开始改变D.劳动力缺乏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主张把科技与教育摆在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材料中“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符合“科教兴国”战略,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国家首次提出职业教育理论,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说法错误。5.

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人才标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摘编自张之洞等在清末“新政”期间的《重订

学堂章程折》材料二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成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摘编自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材料

三这次全国院系调整的总方针: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与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经过这次调整,到1957年,高等院校共有323种专业,其中工科183种,占56.7%。而文科、政法、财经各专业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1947年文、法、商科在校学生在大学生总数中占47.6%,19

52年降到22.5%,1957年又降到9.6%。——摘编自栾曦、栾学钢《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苏化”及其利弊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之洞的教育理念及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京临时政府的办学

宗旨及在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3)指出材料三中我国调整高等教育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其对我国当今教育的改革发展有哪些启示。参考答案:(1)理念:“中体西用”。影响:有利于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人才,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2)宗旨:符合共和精神,培养

健全国民。进步性:废止经学;内容全面,注重民主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3)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启示: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把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教育管理要体现民主自由的思

想等。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理念”,从材料一“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可知是“中体西用”;第二小问“影响”,从材料一“而后以西学瀹(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

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可知有利于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人才,促进中国教育近代化,推动西学在中国的传播。第(2)问,第一小问“宗旨”,从材料二“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中学校以完成普通教育,造

成健全国民为宗旨”,可知是符合共和精神,培养健全国民;第二小问“进步性”,从材料二“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可知南京临时政府在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是废止经学、内容全面

、注重民主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第(3)问,第一小问“背景”,从材料三我国调整高等教育结束的时间1957年,可知我国调整高等教育的背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第二小问“启示”,总结三则材料及相关史实,从教育对国家民族、社会发展、学生成长、教育理念

等方面的影响,论述其对我国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启示。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