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含解析)

DOC
  • 阅读 6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35.500 KB
  • 2022-11-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含解析) .doc,共(3)页,35.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98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1.列宁在致全俄粮食工作会议主席团的信中说:“与饥饿做斗争的战线的重要性仅次于军事战线,它向你们提出一系列新的任务,不完成这些任务,就不能进一步巩固工农政权,也不能完成当前迫切的经济建设任务。”列宁旨在

()A.强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B.重申实行粮食税的重要性C.批评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激进主张D.说明政权需要工农兵的支持答案:A解析:“与饥饿做斗争的战线的重要性仅次于军事战线”,反映出国内战争时期,需要集中有限的资源保障前线战争的胜利,因此苏

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正确;实行粮食税的重要性属于其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肯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没有批判利用其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政权需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济支持,故D项错误。2.1920—1921年,苏俄许多工人流往

农村,还有一些则自谋生路成了小手工业者。据此推知当时苏俄()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突破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C.国营农庄吸引了大量劳动力D.政府重视日用品生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20—1921年,苏俄许多工人流往农村,还有一些则自谋生路成了小手工业者”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突破,故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自1921年3月开始实施,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国营农庄是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的产物,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苏俄当时处于内忧外患中,没有重视日用品生产,故D项错误。3.1921年3月,得知苏

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后,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这是因为新经济政策()A.间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B.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

误C.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D.促进生产关系根本变革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通过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资本主义,故C项正确。4.1922年3月27日,列宁在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说:“我们退却已经一年了„„

退却所要达到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现在提出的另一个目标,就是重新配置力量。”这一论断()A.符合苏俄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B.突破了新经济政策的制约C.为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做准备D.削弱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退却所要达到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可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

著效果,列宁坚持的新经济政策是适合国情的正确决策,故A项正确;材料提出“重新配置力量”,而非改变新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苏联从1928年开始实行计划经济,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能够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D项错误。5.“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1937年

之前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苏联也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第三大工业国。”苏联取得工业成就的重要措施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B.实施新经济政策C.重视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D.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答案:A解析: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故A项正确;

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1924年,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渐确立,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故B项错误;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经济结构不平衡,故C项错误;相比较而言,引进西方技术并非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6.1

929年,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建成投产,先后在这里工作的美国工程师有730名。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6800人。斯大林后来告诉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这

表明当时()A.苏联严重依赖美国资本技术B.美、苏逐渐抛开意识形态分歧C.美国极力转移国内过剩产能D.苏联适时把握了历史发展机遇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苏联适时把握了历史发展机遇,并非严重依赖美国资本技术,故A项错误;“抛开意识形态分歧”表述错误,故B项错误;工程师和各国专家不属于过剩产能,故C项

错误;1929年至1933年正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经济危机造成美国工业生产力下降,“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表明苏联利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机遇发展本国经济,故D项正确。7.近现代农业发展呈现出共同的特征和不一

样的结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00年,(新)贵族拥有的土地达15%—20%,1780年则达20%—25%,1851年,英国的10个郡中,100—299英亩的农场数有15900个,300—49

9英亩的农场数有3200个,500—999英亩的农场数有1529个,1000英亩以上的农场数有323个。——摘编自沈汉《晚近英国农业史研究综述》材料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公有私耕”的传统村社农民反而比具有一盘散沙特征的“小私有者”更难集体化,与斯大林的设想相反,传统村社的自治功能与“集体主义”纽

带恰恰成了农民拥有的组织资源,使其更能抵制来自外部的强制。从宰杀大半牲畜的消极抗拒,直到出现70万农民卷入的“斯大林的农民战争”。——摘编自卞悟《公社之谜——农村集体化再认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农业经营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分析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带来的影响。参考答案:(1)特征: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数量多,规模大,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高。原因:政府颁布“圈地令”,迫使农民与土地分离,土地落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中;工业革命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2)影

响:集中农业资源和资金,加快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但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长期落后,制约了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和苏联在农业方面的改革。第(1)问,第一小问“特征”,根据材料一“(新)贵族拥有的土地达„„1000英亩以上的农场数有323个”,可知英国

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数量多,规模大,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高。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中的“1700—1851年”这一时间段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圈地运动、工业革命等方面回答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传统村社的自治功能与

‘集体主义’纽带恰恰成了农民拥有的组织资源,使其更能抵制来自外部的强制”,并结合所学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作用和弊端回答即可。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