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08《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含解析) .doc,共(6)页,58.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982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时检测(八)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江南十校一模)何顺果在《美国史通论》中写道:“作为国家的立法机构,其组成方法和权力与‘大陆会议’相同,各州可选派代表2至7名,但在国会每个州只有一票表决权。更重要的是,有关宣
战、缔约、举债、召集军队和任命总司令等重大事项的决定,均须得13州中至少9个州的同意。”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中央政权软弱无力B.完成独立战争的需要C.三权分立相互制衡D.民主政治的妥协理念解析:选A根据材料“更重
要的是,有关宣战、缔约、举债、召集军队和任命总司令等重大事项的决定,均须得13州中至少9个州的同意”和所学知识不难得知,这一时期美国实行的是邦联制,中央政权处于软弱无力的境地,故A项正确。2.(2019·安徽皖北协作区联考)某学者认为:“1787年的制宪会议所制定的这部崇高的根本
法仍然是美国的宪法,但它有名无实。宪法的形式是一个经过精心调整的、理想的平衡体,但现今美国政府的实际结构不过是国会至高无上的一种体制。”该学者意在说明美国宪法在实施过程中()A.充分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B.蕴含的共和精神受到一
定破坏C.行政权逐渐超越了立法权D.个人民主权利得到宪法的保障解析:选B根据材料“宪法的形式是„„理想的平衡体”“美国政府的实际结构不过是国会至高无上的一种体制”可知,该学者认为随着政府行政权力的扩张,宪法中分权制衡的理想平衡状态被打破,权力机构之间的关系发生异变,宪法蕴含的共和精神(
就政体形式而言是指,国家元首是由宪法确定并有一定任期;其政府职能是法定的、有限的)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故B项正确。A项和材料说法矛盾,排除;材料中并没有指出行政权与立法权之间的关系,故排除C项;材料未
涉及个人民主权利问题,排除D项。3.(2019·肇庆一模)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签署的“禁穆令”(暂停中东部分国家移民入境)被联邦法院裁定为违宪,予以终止。这反映出美国()A.行政权力服从于司法权B.总统权力受到国会制约C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D.联邦法院享有特殊地位解析:选D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体制,不会出现行政权力服从于司法权的现象,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邦法院宣布总统法令违宪,没有涉及国会制约总统权力,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总统与联邦法院的权力关系,不能体现宪法是国
家的根本大法,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联邦法院可裁定为违宪及终止总统法令,可知在美国政治体制下联邦法院可以制约总统权力,故D项正确。4.美国宪法规定:未经州的同意不能剥夺任何一州在参议院的平等代表权,以及变更州的边界;州政府未经国会同意不能与外国签订
条约或协议。这反映了美国()A.各州之间形成平等的伙伴关系B.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均设置权力禁区C.全力实施共和主义的分权原则D.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相互尊重与合作解析:选B材料体现的是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的一种制约,并不是各州之间形成平等伙伴关系,故A项错误;用州政府来限制联邦政府,同时州政府又
受到联邦政府限制,所以二者都有权力禁区,故B项正确;共和主义体现人民意愿,而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相互尊重与合作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5.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合众国应保障联邦各州实行共和政体,保护各州免受入侵,并应根据州议会或州行政长官的请求
平定内乱。这一规定()A.保障了各州的平等权利B.避免了君主制度的复辟C.确保了各州的主权独立D.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解析:选D题干主要述及美国1787年宪法的联邦制原则,没有涉及各州之间的平等权利问题,故A项错误;美国是通过民族解放战争实现独立的,没有君主制度的残余,故B项
错误;题干主要表明中央要有一定的权力,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的表述可以得知,美国的中央政府要有一定的权力,即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故D项正确。6.(2019·乐山调研)在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一般都把“民
主”理解为古希腊式的民主,因此认为民主是危险的,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但同时人们也相信,在国家管理中必须有人民的存在。为此,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A.各州保留一定自治权B.国家实行联邦制共和制C.实行分
权与制衡原则D.两院实行不同的选举制解析:选D根据美国宪法,众议院是根据公民人数组成的,每一州以人口为基准在众议院中行使代表权,各州至少有一名议员,众议员代表着选民的利益;参议院是来自各州的,每州2人,参议员代表着各州的利益,符合题干中“在国家
管理中必须有人民的存在”,故D项正确。7.(2019·赣州期中)1972年,美国出台了《联邦竞选法案》,规定:“政治捐款必须公开捐款人姓名和数额,而且捐款数额限定为每个人每次选举给某个候选人不能超过1000美元(
2002年调整为2000美元,2008年调整为2300美元);公司、工会等组织的政治行动委员会捐款不得超过5000美元。”从该法案的制定和实施可以看出()A.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虚伪性B.美国的法律制度形成体系化C.
美国的民主完全是金钱民主D.美国的民主制度日趋公平性解析:选D依据材料可知,美国出台法案限定政治捐款的额度,避免出现资本购买“民主”、操纵国家选举的情况,这体现了美国民主制度日趋公平性,D项正确。8.(201
9·蚌埠一模)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国会的立法如果违宪,“自然不能使之生效”。该观点()A.主张中央集权体制B.体现主权在民原
则C.强调法律至上思想D.凸显议会至上理念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是“人民的代表”不能违背民意,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表明人民至上,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宪法高于普通法律,而非法律高于权力,故C项错误;材料中国会的立法不得违宪,故D项错误。9.有
学者认为:“在美国,有权作出决定的只是总统而不是内阁,美国的内阁仅是一个非正式的总统的咨询机构,即使参加内阁会议的大多数人的意见与总统相左,总统亦可不必采纳。”这一论点()A.反映美国的内阁没有实际作用B.说明总统权力缺乏有效制衡
C.表明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D.符合宪法对总统职权的规定解析:选D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的权力中心是总统,总统掌握行政权是政府首脑,内阁由总统任命接受总统管理,材料中“即使参加内阁会议的大多数人的意见与总统相左,总统亦可不必采纳”这一论点符合宪法对总统职权的规定,故D项正确
。10.1789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1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宗教或禁止信仰自由;剥夺人民言论或出版的自由;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及向政府请愿的权利。”这说明此修正案()A.明确了宗教对政治的作用B.意在削弱国会立法权C.完善了对国会权力的制衡D.强
化了对人权的保障解析:选D由材料“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宗教或禁止信仰自由;剥夺人民言论或出版的自由;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及向政府请愿的权利”可知旨在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故D项正确。11.1908年,美国某新闻记者评论说:“两党犹如两个瓶子。每个都贴着表明所盛液体的标签,
但每个都是空的。”作者旨在强调美国两党制()A.失去民心,徒有其表B.人浮于事,效率低下C.脱离国情,违背潮流D.分歧缩小,利益趋同解析:选D题干表明美国的两党制既有不同,即“每个都贴着表明所盛液体的标签”,也有相同的,即“每个都是空的”,没有提及民心问题,故A项错误;题
干没有提及行政效率问题,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论述美国的两党制脱离了其国情,故C项错误;通过“每个(瓶子)都是空的”,说明二者的分歧缩小,利益趋同,故D项正确。12.(2019·马鞍山模拟)下表为美国建国以来选民资格变化表,据此可知美国()时间宪法修正案1870年第十五条第一款:“
合众国或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的奴隶身份而否认或剥夺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1920年第十九条:“合众国或任何一州不得因性别而否认或剥夺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1964年第二十四条:“合众国或任何一州不得以未交纳人头税或其税款为理由,否认或剥夺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1
971年第二十六条:“合众国或任何一州不得因年龄而否认或剥夺已满18岁或18岁以上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A.选举民主有序推进B.公民权利得到充分保护C.选民限制逐步取消D.民主运行机制不断完善解析:选A题干表格反映自1870年到1971年间,逐步放宽种族、肤色、奴隶、性别、财产、年龄等资格限制
,推知美国民主在有序推进,故A项正确;题干提及的是放宽选举条件限制,故B项错误;选民限制逐步取消,是题干反映的现象,故C项错误;西方的民主运行机制是参与机制、竞争机制、制衡机制、纠错机制、法律机制等,所有
这些构成了西方民主的框架,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广东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但是在美国,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
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我这里只举两个例子。法国共有十三个最高法院,它们绝大部分有权解释法律,而且不准上诉。另外,一些称为“国中国”的省份,在负责代表国家的最高当局制定税法时,有权拒绝同最高当局合作。而在美国,正像只有一个立法机构可以立法一样,只有
一个法院可以解释法律。因此,在这两个主要点上,美国比旧法兰西王国还要集权„„——摘编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材料二(1791年乾隆谕旨)国初(建立)以来,设立(世袭的清朝贵族)议政王大臣,彼时因有议政处,是以特派(议政)王大臣承充办理(军国大事)。自雍正年间
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日(应皇帝)召对,承旨遵办,而满洲(内阁)大学士(各部)尚书,向(来)例俱兼议政(王大臣)虚衔,(非军机大臣则)无应办之事,殊属有名无实。朕向来办事,祗崇实政,所有议政空衔,著不必兼充,嗣后该部亦毋庸奏请
。——摘编自《清高宗实录》卷一三八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旧法兰西王国相比,美国政治制度所具有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91年乾隆谕旨所体现的清朝前期中央政治机构的制度性变化。(4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指出当时中美政治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13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第一段和第三段的信息分别归纳即可。第(2)问,由材料二中清初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承办国家大事,后来由军机处“承旨遵办”说明中央权力决策机构发生改变;取消议政王大臣会
议;设立了完全听命于皇帝的军机处。第(3)问,不同之处从国家制度、政体两方面进行比较;经济根源结合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和中国小农经济的发展总结归纳。答案:(1)特点:民主共和;中央政府更有权威;立法权更集中;法律解释权唯一。(2)变化:中央权力决策机构
发生改变;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了完全听命于皇帝的军机处。(3)不同之处国家制度不同:美国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国是封建制度。政体不同:美国是三权分立制度,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制衡;中国是君主专制,军机处为秉旨办事机构。经济根源: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资产阶级力量较为雄厚,民主
力量比较强大,通过1787年宪法将美国的资产阶级政治成果用宪法形式固定下来。而当时中国是小农经济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君主专制存在和发展的根源。(言之有理即可)14.(2019·豫西南示范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孟德斯鸠认为每一种形式的政府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每
一种政体都是在特定的情况下的必然选择,正如他对法律的论述:“为一国人民而制定的法律,应该是非常适合于该国人民的;每个国家的法律竟能适合于另外一个国家的话,那只是非常凑巧的事。”“什么法律是直接从政体的性质产生出来的,这种
法律便是最初的基本法律。”他认为:“政体的性质是构成政体的东西;而政体的原则(法律)是使政体行动的东西。一个是政体本身的构造,一个是使政体运动的人类感情。”并提出“一切拥有权力的人,都倾向于滥用权力,而且不用到极致决不罢休„„从事物的性质来说,
为了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限制权力”。——摘编自钱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的政体思想评析》解读材料,并结合世界政治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政体与法律”拟一论题,并就所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2分)解析:“政体的性质是构成政体的东西;而政体的原则(法律)是使政体行动的东西。一个是政体本身的构造,一个是使政体运动的人类感情”可以看出他的观点是一个时期的法律制度和一定时期的政治体制相适应,这种相互的适应会推动国家
向前发展。然后联系所学举出例子即可,也可以用具体国家与法律之间的相互发展来作为论题,如罗马的扩张与罗马法的完善,也可以以美国为例,说明法律对于美国政体形成的作用,法国、英国均可。答案:示例一:论题:罗马共和国时期推行公民法,帝国时期实施万民法,并最终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阐述:古代罗马共和国
时期,为调整罗马公民的关系,出现了《十二铜表法》这样的公民法。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疆域的扩大,国际交往的拓展,为协调罗马公民与非公民间的关系,罗马法不断发展,出现了适用于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万民法。随着罗马社会的发展,罗
马法不断发展、完善,最终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二:论题:美国颁布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阐述: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鉴于13个州的松散联盟,积极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并于1787年颁布了宪法。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并实行立
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与制衡的政治体制,以防止权力的滥用和暴政的出现。由此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