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考政治一轮优化复习课件22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含答案).ppt,共(26)页,1.066 M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976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22课时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2-复习指向具体内容考点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b);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c);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b);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a)重难点1.全面理解正
确对待传统文化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易忽略点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3-一一二二一、传统文化的继承考点1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b·理解·重点)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
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4-一一二二考点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c·运用·重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
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5-一一二二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考点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b·
理解·重点)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6-一一二二考点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理解·重点);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的作用(a·识记)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2.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
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7-一一二二3.思想运动。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
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从事文化创造。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8-一一二二一、全面理解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区分传统文化的两个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内涵不同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
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侧重点不同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
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9-一一二二2.辩证看待传统文化的作用从性质上看传统文化有糟粕和精华、合理与不合理部分之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而精华部分则对社会和人的发展有益从社会发展上看社
会生活在不断地变迁,传统文化中的合理部分和精华部分只有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才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否则,如果一成不变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和妨害人的发展-10-一一二二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和做法继承发展原因传统文化中有符合社
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同时也有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内容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做法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改造或剔除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革除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11-一一二二继承发展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
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12-一一二二【重点过关1】(2017浙江11月选考)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前所未有地重视老城保护与复兴、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其目的是()①全面
继承中华传统文化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③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④彰显中华文化的个性和特点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解析解析关闭老城、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对它们的保护是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其对人和社会发展
的积极作用,②③正确。我们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①错误。彰显中华文化的个性和特点,本身不能作为目的,④不选。答案解析关闭B-13-一一二二【重点过关2】(2017浙江4月选考)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二十四节气,产生于农业社会的生产实践需要,至今指导着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传统习俗能够促进社会发展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④文化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的特点。根据题中“至今指导着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可知,①符合题意。二十四节气产生于农业社会的生产
实践,这体现了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至今指导……社会生活”体现了人们在实践中享用文化,③符合题意。答案解析关闭A-14-一一二二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重要因素阐释外部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
化的发展方向。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政治的变化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变化发展。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自身因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现代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15-一一二二重要因素阐释自身因素思想运动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
化的发展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
便于人们在掌握既有的文化财富的基础上从事文化创造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16-一一二二图示再深化-17-一一二二【重点过关3】中国儒学馆是H市弘扬孔子文化的重要
载体。该馆通过推出具有良好品质的展览、讲座、培训和体验活动,吸引了广大学生和国学爱好者的参与。这表明教育()①能够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力②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③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完整地保存④是实现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解析解析关闭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教育的特点。题意强调中国儒学馆通过各种教育类文化活动,让广大学生和国学爱好者再次“爱上”传统文化,这体现了①②。题意与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完整地保存无直接关系,③不选。材料没有体现传统文化与对外传播
的关系,故④不选。答案解析关闭A-18-易失分点1易失分点1易失分点2易失分点2易失分点3易失分点3易失分点4易失分点4易失分点1对传统文化特点的理解与判定。【试练1】不管是传统发红包还是手机“抢红包”都是为了促进家人和朋友之间的感情交流。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
相对稳定性。()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把握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应拆分成两部分理解:既有不变的(稳定的),又有变了的。从这两个角度去理解和判定是否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答案解析关闭T-19-易失分点1易失分点1易失分点2易失分点2易失分点3易失分
点3易失分点4易失分点4【试练2】孔子的“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老子的“道生万物”、庄子的“天人合一”等生态智慧,至今仍引领着中华民族在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繁衍生息。这主要说明()A.传统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D.
传统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答案解析解析关闭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A错误;古代传统文化至今仍引领着中华民族在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繁衍生息,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正确;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不选;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传统文化
没有包容性的特点,D不选。答案解析关闭B-20-易失分点1易失分点1易失分点2易失分点2易失分点3易失分点3易失分点4易失分点4易失分点2对传统文化作用的理解与判定。【试练】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国
学在数千年的发展中,承载着我们民族的优秀思想和文化传统。重视国学有利于()①形成良好的国学氛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发挥传统文化的力量,推动社会经济发展③全面继承传统思想,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④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A.①④B.③④C.②
③D.①②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的是传统文化的作用的知识。②说法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对社会的发展并不都是推动作用。③说法错误,因为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是批判地继承,而不是全面地继承。故本题答案选A。答案解析关闭A-21-易失分点
1易失分点1易失分点2易失分点2易失分点3易失分点3易失分点4易失分点4易失分点3对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的理解与判定。【试练1】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文化应先继承后发展。()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能认为文化应先继承后发展。答案解析关闭F-22-易失分
点1易失分点1易失分点2易失分点2易失分点3易失分点3易失分点4易失分点4【试练2】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中国共产党人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业绩。这说明()A.文
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坚实基础B.文化继承不排除全部承袭传统文化C.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D.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材料主要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党的优良传
统和作风,说明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C正确。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A不选。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B错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没有先后之分,D不选。答案解析关闭C-23-易失分点1易失分点1易失分点2易失分点2易失分
点3易失分点3易失分点4易失分点4易失分点4对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的理解与判定。【试练】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晚清时期出现了一批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变法
虽以失败告终,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的主张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材料说明()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②思想运动往往会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③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④克服民族虚无主义,才能使文化创新保
持正确方向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材料说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①适合题意;材料表明思想运动往往会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②适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和创新,③④不适合题意。答案解析关闭A-24-一一二二一、命题透析
命题点高频考点: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一般考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热点时事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保护古村落、留住乡愁等有关具体实例;各种科技创新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某些文化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处理文化继承与
创新的关系等有关实例备考技巧准确理清并识记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的具体内涵;准确理清并识记清楚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的具体内涵;准确理清并识记清楚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相互关系和应对措施;识记清楚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其中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的具体内容-
25-一一二二二、热点演练【猜题】山东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儒家文化是自己最大的文化资源优势。儒家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中曾担负了代表民族文化主体的责任,是民族之根,国家之魂。时至今日,它仍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世界,成为我们走向未来的不可或缺
的文化基因宝库。作为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山东人正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做好文化的嫁接和传承,让儒家文化这一人类文化遗产得以弘扬、延续和发展,增强山东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说明弘扬儒学的意义。-26-一一二二答案:(1)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弘扬儒学中的精华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和山东的道德水平。(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
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弘扬儒学中的精华,能够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也提升了山东的文化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