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方案:第4章 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 2 第2讲 课后达标训练(含解析)

DOC
  • 阅读 6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236.500 KB
  • 2022-11-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方案:第4章 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 2 第2讲 课后达标训练(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方案:第4章 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 2 第2讲 课后达标训练(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方案:第4章 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 2 第2讲 课后达标训练(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方案:第4章 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 2 第2讲 课后达标训练(含解析) .doc,共(7)页,236.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933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后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尽管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是干燥的液氯能用钢瓶贮存B.氯气和液氯是两种不同的物质C.可以用浓硫酸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D.氯气有毒,它曾在战争中被用于制造毒气弹解析:选B。在通常状况下,干燥的液氯可以

用钢瓶储运,所以A选项正确。氯气和液氯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所以B选项不正确。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水蒸气应选用不能和氯气反应的干燥剂,不宜选用碱性干燥剂,如碱石灰等,常选用酸性或中性干燥剂,如浓硫酸、无水氯化钙等,所以C选

项正确。氯气有毒,对人体有害,曾经用于制造毒气弹应用于战争中,所以D选项正确。2.用经Cl2消毒的自来水配制下列溶液:①Na2SO3;②KI;③AlCl3;④FeCl2;⑤AgNO3;⑥稀盐酸,发现部分药品变

质,它们是()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⑥解析:选A。用Cl2消毒的自来水中,含有Cl-和HClO,Cl-能使Ag+沉淀,HClO能将SO2-3、Fe2+、I-等氧化。3.分别向盛有Cl2的三个集气瓶甲、乙

、丙中各注入下列液体中的一种,经过振荡,现象如下图所示,则甲、乙、丙中注入的液体分别是()①AgNO3溶液②NaOH溶液③水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①③②解析:选B。甲中气体和溶液都无色,说明不存在氯气,是注入NaOH溶液;乙中气体无色且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说明不存在氯气且溶液中生成了

白色沉淀,是注入AgNO3溶液;丙中气体和溶液都呈浅黄绿色,说明存在氯气分子,是注入水。4.下列能够检验出KI中是否含有Br-的实验是()A.加入足量的新制氯水,溶液变色则有Br-B.加入酸性KMnO4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褪去C.加入少量的碘水,再加入CC

l4振荡,有机层有色,则有Br-D.加入足量FeCl3溶液,用CCl4萃取后,取水层并加入新制氯水,溶液呈橙色,则含有Br-解析:选D。A项,在KI中加入足量新制氯水,也会置换出单质碘而使溶液变色,故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溴离子;B项,溴离子和

碘离子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项,加入少量的碘水,再加入CCl4振荡,有机层是萃取单质碘而显色,并没有溴单质产生。5.对氯水处理或氯水与下列物质反应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的是()解析:选C。A项,氯水中的HClO见光分

解生成氧气;B项,氯水中的H+与发酵粉中的NaHCO3反应生成CO2;C项,氯水滴入NaBr溶液反应生成Br2和NaCl,没有气体产生;D项,氯水滴入Na2O2中会产生O2。6.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图中:如果MnO2过量,浓盐酸就可全部被消耗B.Ⅱ图中:量筒中发生了加成反应C.Ⅲ图中:发生的反应不是燃烧反应D.Ⅳ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将硫酸溶液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结果有Cl2生成解析:选D。A项,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B项,发

生的反应为取代反应;C项,Cu在Cl2中发生了燃烧反应;D项,Cl-、ClO-在酸性条件下可生成Cl2。7.(2018·曲师大附中模拟)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②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有部分或全部被氧化③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④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

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I-、Fe2+、Br-均被完全氧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B。由于离子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Fe2+>Br-,故先反应的离子是I-,其次是Fe2+,最后是Br-。加硫氰化钾溶液后,变为红色,证明已经有Fe3+生成,所以I

-已经反应完全,但无法得知Fe2+是否反应完,因而不能确定Br-是否反应,①错误,②③正确,若溶液中有碘离子和溴离子,则沉淀颜色不为白色,④正确,故选B。8.(2018·日照质检)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

成金属卤化物,和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生成相应的卤化物,跟水反应的方程式为IBr+H2O===HBr+HIO。下列有关IBr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IBr是双原子分子B.在很多反应中,IBr是强氧化剂C.和NaOH溶液反应能生成NaB

r和NaIOD.和水反应时,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解析:选D。IBr中I为+1价,Br为-1价。2个原子组成1个IBr分子,A正确;因为其化学性质与卤素相似,所以在很多反应中,IBr是强氧化剂,B正确;跟水反应的方程式IBr+H2O===HBr+HIO中,反应

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仍然是I为+1价,Br为-1价,故这个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与碱反应的实质可看成是IBr先与水反应,生成物HBr和HIO再与碱反应,所以2NaOH+IBr===NaBr+NaIO+H2O,C正确。9.某学生做如下实

验:第一步,在淀粉-KI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溶液,并加入少量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第二步,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2SO3溶液,蓝色逐渐消失。下列对实验原理的解释和所得结论错误的是()A.第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2I-+2H+===I2+Cl-+H2OB.淀粉-KI溶液变蓝

是因为I-被氧化为I2,I2使淀粉变蓝色C.蓝色逐渐消失的原因是Na2SO3溶液具有漂白性D.微粒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O->I2>SO2-4解析:选C。分析题目信息可知,在淀粉-KI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溶液,并加入少量稀硫酸后,发生的反应为ClO-+2I

-+2H+===I2+Cl-+H2O,生成的I2使淀粉溶液变蓝,再滴加足量的Na2SO3溶液,发生反应SO2-3+I2+H2O===SO2-4+2H++2I-,随着I2的减少蓝色逐渐消失,由此可以得出

微粒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O->I2>SO2-4。10.将Cl2通入NaBr和NaI的混合液中,待反应充分后将所得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最后将得到的固体冷却、称量。称量所得固体的质量与通入Cl2的体

积关系如图所示。则原混合液中NaI的物质的量为()A.0.5molB.0.4molC.0.3molD.0.25mol解析:选D。含NaBr和NaI的溶液中,通入Cl2,先发生Cl2+2NaI===I2+

2NaCl,后发生Cl2+2NaBr===2NaCl+Br2,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蒸干、灼烧,将得到NaCl固体,由图可知29.25g固体为NaCl的质量。根据氯元素守恒,则n(Cl2)=12n(NaCl)=12×29.25g58.5g·mol-1=0.25mol。根据图示:0~2.5

V(即0~0.125molCl2)段发生的反应为2NaI+Cl2===2NaCl+I2,故n(NaI)=0.25mol。二、非选择题11.饱和氯水与石灰石的反应是制取较浓的HClO溶液的方法之一。某同学运用这一方法,尝试制取HClO溶液并进行了如下定性实验:①在试管中加

入过量的块状碳酸钙,再加入约20mL饱和氯水,充分反应,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的黄绿色褪去;②过滤,将滤液滴在有色布条上,发现其漂白性更强;③为了确定反应产物,将滤液分为三份,分别进行以下实验:第一份与石灰水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第二份与稀盐酸混合,立即产生大量气泡;第三

份加热,看到溶液变浑浊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经检测,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均为CO2气体。(1)试解释可以在饱和氯水中加入石灰石制备HClO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步骤③中第一份及第二份滤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第一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份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在②的滤液中含有的溶质,除了溶解的极少量氯气外,还含有的其他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解析:饱和氯水中存在Cl2+H2OHCl+HClO的平衡体系,加入过量CaCO3后,发生反应:2CaCO3+2HCl===Ca(HCO3)2+CaCl2、CaCO3+2HCl===CaCl2+CO

2↑+H2O,使HCl浓度减小,平衡右移,Cl2浓度减小,溶液黄绿色褪去;HClO浓度增大,溶液漂白性增强。由于滤液中含有HClO、CaCl2、Ca(HCO3)2等成分,Ca(HCO3)2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沉淀,与HCl反应产

生CO2气体,Ca(HCO3)2受热分解生成CaCO3沉淀和CO2气体。答案:(1)由于饱和氯水中存在Cl2+H2OH++Cl-+HClO,加入CaCO3后,发生反应:2HCl+CaCO3===CaCl2+CO2↑+H2O,使平衡右移,HClO的浓度增大(2)Ca2+

+HCO-3+OH-===CaCO3↓+H2OHCO-3+H+===CO2↑+H2O(3)CaCl2、Ca(HCO3)2、HClO12.溴和碘的提取方法有多种,试解决下列问题。Ⅰ.全球海水中溴的储藏量丰富,约占地球溴总储藏量的99%,故溴有“海洋元素”之称,海水中溴含量为65mg/L。空气吹出法工

艺是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工艺流程如下:(1)写出步骤③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步骤⑤的蒸馏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80~90℃,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产。

实验室里蒸馏所用主要仪器名称为,为控制温度,最好采用的加热方式为;溴蒸气冷凝后得到液溴与溴水的混合物,可利用它们的相对密度相差很大的特点进行分离。分离仪器的名称是。(3)溴水混合物Ⅱ中溶有一定量的氯气,因此在步骤⑤中可将蒸馏产生的气体通过(填试剂名称)溶

液,以除去氯气。(4)步骤①中用硫酸酸化可提高Cl2的利用率,理由是。(5)提取溴单质,采用蒸馏“溴水混合物Ⅱ”而不是蒸馏“溴水混合物Ⅰ”,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实验室从含碘废液(除H2O外,含有CCl4、I2、I-等)中回收碘,其实验过程如下:向含碘废液中加入稍过量的Na2SO3溶液,将废液

中的I2还原为I-,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操作将I2还原为I-的目的是。操作X的名称为。解析:Ⅰ.从海水中提取溴,一般要经过浓缩、氧化、提取三个

步骤。步骤①发生的反应是Cl2+2Br-===2Cl-+Br2,生成的溴仍溶解在海水中,根据溴的沸点比水低的性质,可以鼓入热空气(步骤②),使它随热空气一起挥发出来,再用SO2吸收(步骤③):Br2+SO2+2H2O===4H++2Br-+SO2-4,这样可以得到

较大浓度的含Br-的溶液,进一步用氯气氧化(步骤④),得到Br2,然后蒸馏便得到液溴。Ⅱ.I2单质被SO2-3还原为I-,SO2-3被氧化为SO2-4,离子方程式为SO2-3+I2+H2O===2I-+SO2-4+2H+,该操作可使溶于CCl

4中的碘进入水层。答案:Ⅰ.(1)Br2+SO2+2H2O===4H++2Br-+SO2-4(2)蒸馏烧瓶水浴加热分液漏斗(3)溴化铁(或其他含Br-的盐类物质)(4)酸化可抑制Cl2与水反应(5)将“溴水混合物Ⅰ”转变为“溴水混

合物Ⅱ”是Br2的浓缩过程,可提高效率,减少能耗,降低成本Ⅱ.SO2-3+I2+H2O===2I-+SO2-4+2H+使溶于CCl4中的碘进入水层分液13.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实验过程: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

酸。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Ⅳ.„„(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解析:(1)A中产生的黄绿色气体为Cl2,其电子式为Cl••••Cl••••。(2)氯气遇湿润的淀粉-KI试纸时,发生反应:Cl2+2KI===I2+2KCl,产生的I2遇淀粉变蓝,可以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3)B中Cl2与NaBr发生置换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2Br-

===2Cl-+Br2。(4)C中NaBr与Cl2反应生成NaCl和Br2,将C中溶液滴入D中,振荡,发生反应:Br2+2KI===I2+2KBr,静置后D中溶液分层,下层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显紫红色,可以说明溴的氧化性强于碘。(5)过程Ⅲ

主要是为了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答案:(1)Cl••••Cl••••(2)淀粉-KI试纸变蓝(3)Cl2+2Br-===Br2+2Cl-(4)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5)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

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