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第3章第1讲 牛顿运动定律 (含解析).doc,共(9)页,139.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884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讲牛顿运动定律课时跟踪练A组基础巩固1.(2018·揭阳模拟)在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且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观点的物理学家及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A.亚里士多
德,伽利略B.伽利略,牛顿C.伽利略,爱因斯坦D.亚里士多德,牛顿答案:B2.(2018·漯河模拟)下列关于牛顿运动定律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
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解析: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A错误;牛顿第一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B错误;不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可能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如相互吸引且并未接触的两块磁铁,C错误;作用力与反
作用力的性质相同,D正确.答案:D3.(2018·南宁模拟)手拿一个锤头敲在一块玻璃上把玻璃打碎了.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锤头敲玻璃的力大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裂B.锤头受到的力大于玻璃受到的力,只是由于锤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C.
锤头和玻璃之间的作用力应该是等大的,只是由于锤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D.因为不清楚锤头和玻璃的其他受力情况,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答案:C4.(2018·黄山质检)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A.骑自行车的人,上坡前要紧蹬几下,是为了增大惯性冲上坡B.子弹从枪膛中射出后在空中飞行,速度逐渐减小,因此惯性也减小C.物体惯性的大小,由物体质量的大小决定D.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的瞬间,它的惯性最大解析:质量
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C正确.答案:C5.行车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碰撞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假定乘客质量为70kg,汽车车速为90km/h,从踩
下刹车到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5s,安全带对乘客的作用力大小约为(不计人与座椅间的摩擦)()A.450NB.400NC.350ND.300N解析:汽车的速度v0=90km/h=25m/s,设汽车匀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a=v0t=5m
/s2,对乘客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70×5N=350N,所以C正确.答案:C6.(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的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当物体运动的速度为10m/s时,给物体施加一个与速度方向相反的大小为F=2N的恒力,在此恒力作用下(取g=10m/s2)()A.物体经1
0s速度减为零B.物体经2s速度减为零C.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将保持静止D.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将向右运动解析:物块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Ff=μFN=μG=3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F+Ffm=2+31m/s2=5m/s2,方向
向右,物体减速到0所需的时间t=v0a=105s=2s,B正确,A错误;减速到零后,F<Ff,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再运动,C正确,D错误.答案:BC7.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2m的小球A、B,由轻质弹簧相连后再用细线悬挂在电梯内,已知电梯正在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
运动,细线中的拉力为F,此时突然剪断细线.在线断的瞬间,弹簧的弹力大小和小球A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2F3,2F3m+gB.F3,2F3m+gC.2F3,F3m+gD.F3,F3m+g解析:在细线剪断前,对A、B及弹簧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3mg=3
ma,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弹-2mg=2ma,由此可得F弹=2F3;细线被剪断后的瞬间,弹簧弹力不变,此时对A球来说,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弹力,则有F弹+mg=maA,解得aA=2F3m+g,故A正确.答案:A8.一质量为m=2kg的滑块能在倾角为θ=
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以a=2.5m/s2匀加速下滑.如右图所示.若用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作用于滑块,使之由静止开始在t=2s内能沿斜面运动位移x=4m(g取10m/s2).求:(1)滑块和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恒力F的大小.解析:(1)以物块为研究对
象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图甲mgsin30°-μmgcos30°=ma,解得μ=36.(2)使滑块沿斜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加速度向上和向下两种可能.当加速度沿斜面向上时,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Fcos30°-mgsin30°-μ(Fsin30°+mgcos30°)=ma
1,根据题意可得a1=2m/s2,代入数据得F=7635N.当加速度沿斜面向下时(如图丙):mgsin30°-Fcos30°-μ(Fsin30°+mgcos30°)=ma1,代入数据得F=437N.图乙图丙答案:(1)36(2)7635N或437NB组能力提升9.(2017·福建三明大田一中模拟)
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
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D.若乙收绳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解析: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A错误;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可知乙将先过
分界线,故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故C正确;收绳的快慢并不能决定“拔河”比赛的输赢,故D错误.答案:C10.(多选)(2018·兰州模拟)静止于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受到方向恒定的水平拉
力F的作用,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在拉力F从0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甲图乙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至某一值并保持不变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
因数为0.1C.物体的质量为6kgD.4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为4m/s解析:由题图乙知,0~2s内物体静止不动,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与拉力平衡,则知摩擦力逐渐增大,t=2s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之后物体开始运动,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滑动摩擦力小于最大
静摩擦力,并且保持不变,所以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至某一值并保持不变,故A正确;在2~4s内,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由题图知,当F=6N时,a=1m/s2,当F=12N时,a=3m/s2,代入关系式解得μ=0.1,m=3kg,故B正确,C错误;根据a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
示速度的变化量可知,4s内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为Δv=1+32×2m/s=4m/s,由于初速度为0,所以4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为4m/s,故D正确.答案:ABD11.(多选)质量m=2kg、初速度v0=8m/s的物体沿着粗糙的水平面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
,同时物体还要受一个如图所示的随时间变化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水平向右为拉力的正方向.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g取10m/s2)()A.0~1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B.1~2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C.0~1s内,物体的位移为7mD.0
~2s内,物体的总位移为11m解析:由题图可知,在0~1s内力F为6N,方向向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μmg=ma,解得加速度大小a=4m/s2,在1~2s内力F为6N,方向向右,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μmg=ma1,解得加速度大小a1=2m/s2,所以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由运动关系可知
0~1s内位移为6m,选项C错误;同理可计算0~2s内的位移为11m,选项D正确.答案:BD12.(2018·秦皇岛模拟)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与粗糙的水平面平滑连接.现将一滑块(可视为质点)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最终停
在水平面上的C点.已知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0.8m,B点距C点的距离L=2.0m(滑块经过B点时没有能量损失,g取10m/s2),求:(1)滑块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2)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滑块从A点释放后,经
过时间t=1.0s时速度的大小.解析:(1)滑块先在斜面上做匀加速运动,然后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运动,故滑块运动到B点时速度最大为vm,设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30°=ma1,v2m=2a1hsin30°,解得vm=4m/s.(2)滑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加
速度大小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2,v2m=2a2L,解得μ=0.4.(3)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为t1,有vm=a1t1,解得t1=vma1=0.8s,由于t>t1,故滑块已经经过B点,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t1=0.2s,设
t=1.0s时速度大小为v,有v=vm-a2(t-t1),解得v=3.2m/s.答案:(1)4m/s(2)0.4(3)3.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