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2函数的图象教案

DOC
  • 阅读 2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88.500 KB
  • 2022-11-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2函数的图象教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2函数的图象教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2函数的图象教案.doc,共(4)页,88.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666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7、2函数的图象17.2.1.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直角坐标系的由来,能够正确画出直角坐标系,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在平面上的点应该用一对有序实数来表示,反过来,每一对有序实数都可以在坐标平面上描出

一点。教学过程同学们是否想到你们坐的位置可以用数来表示呢?如果从门口算起依次是第1列,第2列、……、第8列,从讲台往下数依次是第l行、第2行、……、第7行,那么×××同学的位置就能用一对有序实数来表示。1.分别请一些同学说出自己的位置例如,×××同学是第3排第5列,那么

(3,5)就代表了这位同学的位置。2.再请一些同学在黑板上描出自己的位置,例如右图中的黑点就是这些同学的位置.3.显然,(3,5)和(5,3)所代表的位置不相同,所以同学们可以体会为什么一定要有序实数对才能确定点在平面上的位置。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还有应用有序实数对确定位置的吗?二、关

于笛卡儿的故事直角坐标系,通常称为笛卡儿直角坐标系,它是以法国哲学家,数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笛卡儿的名字命名的。介绍笛卡儿。三、建立直角坐标系为了用一对实数表示平面内地点,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轴叫做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

向,两轴的交点是原点,这个平面叫做坐标平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都可以用对有序实数来表示.如右图中的点P,从点P分别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M和N.这时,点P在x轴对应的数2,称为点P的横坐

标;点P在y轴上对应的数为3,称为P点的纵坐标.依次写出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得到一对有序实数(2,3),称为点P的坐标,这时点户可记作P(2,3)。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四个区域,分别称为第一、二、三、四象

限,坐标轴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四、课堂练习1.请同学们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以下各点,并用线依次把这些点连起来,看看是什么图案.(-4,5)、(-3,-1)、(-2,-2)、(0,-3)、(2,2)、(3,1)、(4,5)、(0,6)2.写

出右图直角坐标系中A、B、C、D、E、F、O各点的坐标.3.课本第32页的第3、4题五、小结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平面直角坐标系,通过上面的讲解和练习可以知道,平面上的点都可以用有序实数来表示,也必须用有序实数表示;反过来,任何一对

有序实数都可以在坐标平面上描出一点,所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和有序实数对是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六、作业课本第37页习题18.2的第1、2、3题.七、教后记第二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与有序实

数对是一一对应关系.掌握关于x轴y轴和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求法,明确点在x轴、y轴上坐标的特点,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在直角坐标系中分别描出以下各点:1、A(3,2)、B(3,-2)、C(-3,2)、D(-3,-2).2、分

别写出点P、Q、R、S、M、N的坐标。3、写出点E、F的坐标。二、探索与思考通过以上练习,鼓励同学们自己提出问题,进而得出结论。若没有办法,可以通过以下思考题给予启发。1.在四个象限内的点的横、纵坐标的符号是怎样的?2.两条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有

什么特点?3.若点在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或者在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它的横、纵坐标有什么特点?4.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的点的横纵坐标具有什么关系?通过对照以上图形讲解,启发学生得到如下结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x

轴上的点的纵坐标等于0,反过来,纵坐标等于0的点都在x轴上,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等于0,反过来,横坐标等于0的点都在y轴上,若点在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它的横坐标等于纵坐标,若点在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它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若两个点关

于x轴对称,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若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若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横坐标、纵坐标都是互为相反数。三、例题讲解例1,如果A(1-a,b+1)在第三象限,那么点B(a,b)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分析:若要判断点在第几象限,关键是看横纵坐标的符号,从这题来看,就是要判断a、b的符号。四、课堂练习1.求点A(2,-3)关于x轴对称y轴对称、原点对称的坐标;2.若A(a-2,3)和A1(-1,2b+2)关于原点

对称,求a、b的值。3.已知:P(3m-25,m+13)点在y轴上,求P点的坐标。五、小结这节课通过开始的练习探讨坐标轴、各个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各个象限的点的横纵坐标的符号以及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的点横纵坐标的关系,知识比较零散,需要同学们理解后加以记忆。

六、作业:补充习题七、教后记:17.2.2函数的图象第一课时函数的图象(一)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函数的图象是由许多点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的图形,能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简单函数的图象.教学过程一、引入问题:右边的气温曲线图给了我们

许多信息,例如,那一时刻的气温最高,那一时刻的气温最低,早上6点的气温是多少?也许许多同学都可以看出来,那么请同学们说说你是如何从上面的气温曲线图中知道这些信息的.待同学回答完毕,教师给予解释:在上面的图形中,有一个直角坐标系,它的横轴与轴,表示时间;它的纵轴是轴,表示气温,这一气温曲线

图实质上给出某日气温T(℃)与时间,(时)的函数关系,因为对于一日24小时的任何一刻,都有惟一的温度与之对应。例如,上午10时的气温是2℃,表现在曲线上,就是可以找到这样的对应点,它的坐标(10,2),也就是说,当t=10时,对应的函数值T=2.由于坐标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

的关系,因此,气温曲线图是由许许多多的点(t,T)组成的。二、函数的图象1.函数的图象是由直角坐标系中的一系列点组成,图象上的每一点坐标(x,y)代表了函数的一对对应值,即把自变量x与函数y的每一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直角坐

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2.画函数的图象例1.画出函数y=x2的图象分析:要画出一个函数的图象,关键是要画出图象上的一些点,为此,要取一些自变量的值,并求出对应的函数值.第

一步,列表。第二步,描点。第三步,连线。用光滑曲线依次把这些点连起来,便可得到这个函数的图象。三、课堂练习课本第34页练习的第1、2题四、小结1.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是函数的自变量与函数值的一对对应值。2.根

据列表、描点、连线这三个步骤画出简单函数的图象.五、作业课本第37页习题18.2的第4、5题.六、教后记:第二课时函数的图象(二)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函数的图象,深刻领会函数中两个变量的关系,能够从所给的图象中获取信息,从而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从所给的函数

图象中获取信息例1、王教授和孙子小强经常一起进行早锻炼,主要活动是爬山.有一天,小强让爷爷先上,然后追赶爷爷;右图中两条线段分别表示小强和爷爷离开山脚的距离(米)与爬山所用时间(分)的关系(从小强开始爬山时计时),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

小强让爷爷先上多少米?2.山顶距离山脚多少米?谁先爬上山顶?3.小强通过多少时间追上爷爷?分析:从题意可以知道,线条①表达了小强离开山脚的距离与爬山所用时间的关系,线条②表达了爷爷离开山脚的距离与爬山所用时间的关系(这两条线并不是小强与爷爷的爬山路线)。刚开始计时时,

爷爷已经在小强的前方60米处,小强让爷爷先上60米;从上图来看,山顶距离山脚300米,因为小强登上山顶用的时间比爷爷用的少,所以,小强比爷爷快登上山顶;小强经过8分钟追上爷爷。例2.如图表示某学校秋游活动时,学生乘坐旅游车所行走

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的示意图,请根据示意田回答下列问题:1.学生何时下车参观第一风景区?参观时间有多长?2.11:00时该车离开学校有多远?3.学生何时返回学校,返回学校时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分析:从图象上可以看出,该校学生上午8点出发,8点到9点、10点半到11点半、14点到16点这些时段路

程有发生变化,说明学生是在路途中,而9点到l0点半、11点半到14点这两个时段的路程没有发生变化,说明学生在参观景区或休息。如果同学们能够从图象上获取这些信息,对于上述的几个问题就容易得到解决。二、课堂练习课本第35页练习的第1、2题,等待学生思

考后,解答。三、小结本节课进一步认识函数的图象,懂得如何从函数的图象中获取我们所要的信息,希望同学们多观察图象,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获得信息,解决问题.四、作业1.课本第35页练习的第2、3题。2.课本第38页习题18.2

的第6题。五、教后记: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