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39《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含解析)

DOC
  • 阅读 4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87.500 KB
  • 2022-11-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39《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39《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39《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39《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含解析).doc,共(6)页,87.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651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原子结构与原子核对点训练:原子的核式结构1.如图所示为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的经典再现,用放射性元素发出的粒子轰击金箔,用显微镜观测在环形荧光屏上所产生的亮点,根据实验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在荧光屏上形成的亮点是由α粒子在金箔上打出的电子产生的B

.原子核应该带负电C.在荧光屏上观测到极少数的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D.该实验中α粒子由于和电子发生碰撞而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解析:选C在荧光屏上形成的亮点是由α粒子打在荧光屏上产生的,故A错误;原子核带正电,故B错误;当α

粒子穿过原子时,电子对α粒子影响很小,影响α粒子运动的主要是原子核,离核较远时,α粒子受到的库仑斥力很小,运动方向改变量较小。只有当α粒子与原子核十分接近时,才会受到很大库仑斥力,而原子核很小,所以α粒子接近原子核的机会就很少,所以只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的偏转,而绝

大多数基本按直线方向前进,故C正确,D错误。2.如图为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①、②两条线表示实验中α粒子运动的轨迹,则沿③所示方向射向原子核的α粒子可能的运动轨迹为()A.轨迹aB.轨迹bC.轨迹cD.轨迹d解析:选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

核式结构模型,正电荷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α粒子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沿③所示方向射向原子核的α粒子可能的运动轨迹为a,因离原子核越近,受到的库仑斥力越强,则偏转程度越强,故A正确,B、C、D错误。3.[多选](2016·天津高考)物

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A.赫兹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B.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147N获得反冲核178O,发现了中子C.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D.卢瑟福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解析:选AC麦克斯韦曾提出光是电磁波,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选项A正确;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94Be,获得反冲核126C,发现了中子,选项B错误;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

明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选项C正确;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选项D错误。对点训练:原子能级跃迁规律4.[多选](2018·南京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向较低能级跃迁

,最多可放出两种频率的光子B.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故可以根据原子光谱来鉴别物质C.实际上,原子中的电子没有确定的轨道,但在空间各处出现的概率具有一定的规律D.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可能能量状态是不连续的解析:选BC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向较低能级跃迁,可

能放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A错误。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故可以根据原子光谱来鉴别物质,称为光谱分析,故B正确。原子中的电子没有确定的轨道,在空间各处出现的概率具有一定的规律,故C正确。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

绕核旋转,根据经典理论,可知向外辐射能量,轨道半径连续减小,辐射的能量连续,故D错误。5.[多选]如图所示是氢原子能级图,大量处于n=5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一共可以辐射出10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其中莱曼系是指氢原子由高能级向n=1能级跃

迁时释放的光子,则()A.10种光子中波长最短的是n=5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产生的B.10种光子中有4种属于莱曼系C.使n=5能级的氢原子电离至少要0.85eV的能量D.从n=2能级跃迁到基态释放光子的能量等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释放光子的能量解析:选AB10种光子

中,从n=5跃迁到基态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大,频率最大,波长最短,故A正确;10种光子中,由高能级向基态跃迁的分别为n=5,n=4,n=3和n=2,故B正确;n=5能级的氢原子具有的能量为-0.54eV,故要使其发生电离,至少需

要0.54eV的能量,故C错误;根据玻尔理论,从n=2能级跃迁到基态释放光子的能量:ΔE1=E2-E1=-3.4eV-(-13.6eV)=10.2eV,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释放光子的能量:ΔE2=E3-E2=-1.51eV-(-3.4eV)=1.89eV,二者不相等,故D错误。

6.[多选](2018·安徽师大附中二模)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n=2、3能级所对应的能量分别为E2和E3,大量处于第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放出若干频率的光子,依据玻尔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产生的光子的最大频率为E3-E2

hB.当氢原子从能级n=2跃迁到n=1时,对应的电子的轨道半径变小,能量也变小C.若氢原子从能级n=2跃迁到n=1时放出的光子恰好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当氢原子从能级n=3跃迁到n=1时放出的光子照到该金属表面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3-E2D.若要使处于能级n

=3的氢原子电离,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用能量为-E3的电子撞击氢原子,二是用能量为-E3的光子照射氢原子解析:选BC大量处于能级n=3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能产生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产生光子的最大频率为E3-

E1h;当氢原子从能级n=2跃迁到n=1时,能量减小,电子离原子核更近,电子轨道半径变小;若氢原子从能级n=2跃迁到n=1时放出的光子恰好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由光电效应方程可知,该金属的逸出功恰好等于E2-E1,则当氢原子从能级n=3跃迁到

n=1时放出的光子照射该金属时,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3-E1-(E2-E1)=E3-E2;电子是有质量的,撞击氢原子是发生弹性碰撞,由于电子和氢原子质量不同,故电子不能把-E3的能量完全传递给氢原子,因此不能使氢原子完全电离,而光子的能量可以完全被氢原子吸收。综上所述,B、C正确。对点

训练:原子核的衰变规律7.[多选](2018·扬州模拟)将某种放射性元素制成核电池,带到火星上去工作。已知火星上的温度、压强等环境因素与地球上有很大差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放射性元素到火星上之后,半衰期发生变化B.该放射性元素到火星上之后,半衰期不变C.

若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为T年,经过2T年,该放射性元素还剩余12.5%D.若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为T年,经过3T年,该放射性元素还剩余12.5%解析:选BD原子核的衰变是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的,与外界环境无关,因

此半衰期不发生变化,故A错误,B正确;该元素还剩余12.5%=18,根据m=12n·m0,可知经过了3个半衰期,所以经过了3T年,故C错误,D正确。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3892U衰变为23491

Pa要经过2次α衰变和1次β衰变B.β射线与γ射线一样都是电磁波,但β射线的穿透本领远比γ射线弱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有关D.天然放射性现象使人类首次认识到原子核可分解析:选D23892U衰变为23491Pa,质量数减小

4,所以α衰变的次数为1次,故A错误;β射线的实质是电子流,γ射线的实质是电磁波,γ射线的穿透本领比较强,故B错误;根据半衰期的特点可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故C错误;天然

放射现象是原子核内部自发的放射出α粒子或电子的现象,反应的过程中核内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发生变化,涉及到原子核内部的变化,所以天然放射性现象使人类首次认识到原子核可分,故D正确。9.(2018·玉林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钍的半衰期为24天,1g钍23490Th经过120天后还剩0.2g钍B.一单色光照到某金属表面时,有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只延长入射光照射时间,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增加C.放射性同位素23490Th经α、β衰变会生成22286Rn,其中经过了3次

α衰变和2次β衰变D.大量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产生4种不同频率的光子解析:选C钍的半衰期为24天,1g钍23490Th经过120天后,发生5个半衰期,1g钍经过120天后还剩m=m0

125=0.03125g,故A错误。光电效应中,依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ν-W,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由入射光的频率和逸出功决定,与入射光照射时间长短无关,故B错误。钍23490Th衰变成氡22286Rn,可知质量数

少12,电荷数少4,因为经过一次α衰变,电荷数少2,质量数少4,经过一次β衰变,电荷数多1,质量数不变,可知经过3次α衰变,2次β衰变,故C正确。大量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产生C24=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D错误。10.[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射性元素

发生一次β衰变,原子序数增加1B.23592U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随地球环境的变化,其半衰期可能变短C.卢瑟福的α散射实验可以估测原子核的大小D.若氢原子从n=6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氢原子从n=6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

出的光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解析:选AC一次β衰变后电荷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所以原子序数增加1,故A正确。半衰期的长短是由原子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的,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所以随地球环境的变化,

其半衰期不变,故B错误。α粒子穿过原子时,电子对α粒子运动的影响很小,影响α粒子运动的主要是带正电的原子核。而绝大多数的α粒子穿过原子时离核较远,受到的库仑斥力很小,运动方向几乎没有改变,只有极少数α粒子可能与核十分接近,受到较大的

库仑斥力,才会发生大角度的偏转,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0-15~10-14m,原子直径大约是10-10m,故C正确。若氢原子从n=6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说明从n=6能级向n=1能级跃迁

时辐射出的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极限频率,从n=6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比从n=6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的频率还小,所以更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D错误。对点训练:核反应方程与核能计算11.[多选](2018·枣庄二中高考模拟)科学家利用核反应获取氚,再利用氘和氚的核反应获得能

量,核反应方程分别为:X+Y→42He+31H+4.9MeV和21H+31H→42He+X+17.6MeV。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X是中子B.Y的质子数是3,中子数是6C.两个核反应都没有出现质量亏损D.氘和氚的核反应是核聚变反应解析:

选AD根据核反应方程:21H+31H→42He+X,X的质量数:m1=2+3-4=1,核电荷数:z1=1+1-2=0,所以X是中子,故A正确;根据核反应方程:X+Y→42He+31H,X是中子,所以Y的质量数:m2=4+3-1=6,核电荷数:z2=2+1-0=3,所以Y

的质子数是3,中子数是3,故B错误;根据两个核反应方程可知,都有大量的能量释放出来,所以一定都有质量亏损,故C错误;氘和氚的核反应过程中是质量比较小的核生成质量比较大的新核,所以是核聚变反应,故D正确。12.[多选](2018

·自贡模拟)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聚变结合成一个氘核,同时辐射一个γ光子。已知质子、中子、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m3,普朗克常量为h,真空中的光速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反应方程是11H+10n→31H+γB.聚变反应

中的质量亏损Δm=m1+m2-m3C.辐射出的γ光子的能量E=(m3-m1-m2)c2D.γ光子的波长λ=hm1+m2-m3c解析:选BD选项A中核反应方程质量数不守恒,故A错误;聚变反应中的质量亏损Δm=m1+m2-m3,故B正确;聚变反应中亏损的质量转化为能量以

光子的形式放出,故光子能量为E=(m1+m2-m3)c2,故C错误;根据E=hcλ=(m1+m2-m3)c2,得光子的波长为:λ=hm1+m2-m3c,故D正确。13.[多选](2018·镇江模拟)我国首次使用核电池随“嫦娥三号”软着陆月球,并用于“嫦娥三号”的着陆器和月球车上,

核电池是通过半导体换能器,将放射性同位素衰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转变为电能。“嫦娥三号”采用放射性同位素23994Pu,静止的23994Pu衰变为铀核23592U和α粒子,并放出频率为ν的γ光子,已知23994P

u、23592U和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Pu、mU、m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3994Pu的衰变方程为23994Pu→23592U+42He+γB.此核反应过程中质量亏损为Δm=mPu-mU-mα

C.释放出的γ光子的能量为(mPu-mU-mα)c2D.反应后23592U和α粒子结合能之和比23994Pu的结合能大解析:选ABD根据质量数守恒与电荷数守恒可知,23994Pu的衰变方程为23994Pu→23592U+42

He+γ,故A正确;此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等于反应前后质量的差,为Δm=mPu-mU-mα,故B正确;释放的γ光子的能量为hν,核反应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E=(mPu-mU-mα)c2,由于核反应的过程中释放的核能转化为新核与α粒子的动能以及光子的

能量,所以光子的能量小于(mPu-mU-mα)c2,故C错误;23994Pu衰变成23592U和α粒子后,释放核能,将原子核分解为单个的核子需要的能量更大,原子变得更稳定,所以反应后23592U和α粒子结合能之和比23994Pu的结合能大,故D正确。14.北京时间2016

年12月10日,由中国研制的热核聚变堆核心部件在国际上率先通过认证,这是中国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的重大贡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目的是实现可以控制的核聚变反应,探索利用核聚变能量的方式,其产生能量的原理和太阳发光发热的机理相似

——在同位素氘和氚聚变成一个氦核的过程中释放出能量。(1)已知氘核、氚核、氦核、中子的质量分别为m1、m2、m3、m4,普朗克常量为h,真空中的光速为c,该核反应中释放出的核能全部以γ光子的形式释放,求辐射出的γ光子的波长。(2)若m1=2.0141u、m2=3.01

61u、m3=4.0026u、m4=1.0087u,1u相当于931.5MeV的能量,求该反应释放出的能量(以MeV为单位,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1)由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得,核反应方程为:21H+31H→42He+10n+γ,由质能

方程得释放的核能为:ΔE=(m1+m2-m3-m4)c2,若此核能全部以光子形式释放,由ΔE=hcλ知γ光子的波长为:λ=hm1+m2-m3-m4c。(2)质量亏损为:Δm=m1+m2-m3-m4=2.01

41u+3.0161u-4.0026u-1.0087u=0.0189u,则释放的能量为:ΔE=0.0189×931.5MeV=17.6MeV。答案:(1)hm1+m2-m3-m4c(2)17.6MeV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