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07《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含解析)

DOC
  • 阅读 9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245.500 KB
  • 2022-11-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07《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07《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07《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07《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含解析).doc,共(6)页,245.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638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后限时集训(七)(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下面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方向及大小(粗细)。读图,回答1~3题。1.①⑤两箭头传递的能量方向及大小相同,说明甲、乙两地()A.纬度相当B.距海远近相同C.海拔相当D.大气透明度相

近2.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是()A.①⑤B.②⑦C.③⑧D.④⑥3.关于甲、乙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B.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⑥大

小有关C.甲地的气温日较差较乙地小,与③④大小有关D.乙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甲地大,与⑤大小有关1.A2.B3.C[第1题,①⑤两箭头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其大小主要由正午太阳高度决定,因此,①⑤两箭头传递的能量方向及大小相同,说明甲、乙两地纬度位置相当。第2题,近地面大气(主要指

对流层大气)主要靠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离地面越远,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少,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地面辐射,对应的箭头是②⑦。第3题,甲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乙地强,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较⑥小,气温较低;夜晚大气逆辐射③较⑧强,气温降低慢,故气温日较差较乙地小。](2019

·广西联考)沿海城市热岛效应和海陆风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海陆风的影响范围可达上百千米。图1为天津市某年春季、夏季、冬季和全年热岛强度日变化曲线图,图2为天津市简图。据此完成4~5题。4.图1中Ⅰ,Ⅱ,Ⅲ,Ⅳ对应的时间分别是()A.夏季、全年、春季、冬季B.夏季、春季、全年、

冬季C.冬季、全年、春季、夏季D.冬季、春季、全年、夏季5.天津热岛效应会导致陆风势力增强显著的地点是图中()A.①B.②C.③D.④4.C5.D[第4题,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指城市地区的气温相对周围地区高,主要与城市的尘埃、温室气体、废热、城市下垫面、植被覆盖率有关。冬季城市中

人类活动排放的废热多,热岛效应最强,应该是Ⅰ曲线;夏季排放余热少且受植被调节作用强,热岛效应较弱,应该是Ⅳ曲线;春季次之,应该是Ⅲ曲线;综合考虑,全年的热岛效应强度较冬季略弱些,应该是Ⅱ曲线,故A、B、D项错误,C项正确。第5题,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比同纬度的海上低,近地面陆地形

成高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高,形成低气压,使下层空气由陆地流向海洋,形成陆风。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城市风是由郊区吹向城市。图中②③两地的城市风风向与陆风风向基本相反,对热岛效应起到削弱作用,故B、C项错误;①地城市风风向与陆风斜交,对陆风增强作用较小,故A项错误;④城市风风向与陆风风向相同,对陆

风势力增强作用最强,故D项正确。](2019·济南模拟)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6~7题。6.据图文材料可知

,此时()A.①处为陆风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7.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6.D7.C[第6题

,此时,风从湖面吹向陆地,④为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第7题,城市地面硬化,热岛效应增强,湖陆风增强;围湖造陆,湖泊面积缩小,湖陆风减弱;风从湖泊吹向城市,城市湿度加大,昼夜温差减小。]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回答8~

9题。8.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温:甲>乙>丁>丙B.海拔:丙>丁>甲>乙C.密度:乙>甲>丁>丙D.气压:甲>乙>丙>丁9.此时,图中M地吹()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8.D9.A[第8题,根据等压面的弯曲方向可知,近地面甲处气

压高于乙处,高空丙处气压高于丁处;此外,近地面的气压总是高于高空的气压。第9题,M地位于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北指向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风向右偏,同时还受摩擦力作用,M地此时吹东北风。]下图是东亚局部

地区某日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10~11题。10.图中①②两地气压差最可能是()A.12hPaB.13hPaC.14hPaD.15hPa11.此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是()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10.B

11.A[第10题,由图可知,图中等压距为2hPa,①地气压应为1010hPa,②地气压应为1022~1024hPa,两地气压差应为12~14hPa。故B项正确。第11题,由图可知,台湾海峡位于①地北部,西部为高压,东部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向右

偏的影响,台湾海峡吹西北风。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2.根据材料和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希望中学地理实验小组对某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至18:00的温升数据并绘制了图甲、图乙。(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材料一几种下垫面的吸收率

。下垫面沥青道路混凝土砖石黑土土壤沙漠草水吸收率0.9~0.950.65~0.90.6~0.80.65~0.80.6~0.950.55~0.850.74~0.840.9~0.97材料二图甲中小区1为下垫面吸收率较高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74;小

区2为下垫面吸收率较低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64。材料三图乙中小区3为风速较大的小区,风速为3m/s;小区4为风速较小的小区,风速为2.5m/s。(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下垫面的吸收率对小区温升的影响及原因。(2)根据材料三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与原因。

(3)分析该实验小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有何启发?[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数据和材料二中曲线分析,下垫面吸收率与小区温升呈正相关关系,这主要是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第(2)题,根据材料三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呈负相关关系。风速越大,温升越小,城市热岛效应越弱,反之越强

。第(3)题,通过该实验小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城市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主要从下垫面铺设、通风等方面进行分析回答。[答案](1)下垫面吸收率小的小区的温升幅度(作用)要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区。原因:大气增温的热源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不同下垫面,热容量不同。吸收率小的下垫面吸收

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和对流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引起的温升幅度小。(2)风速与热岛强度(温升幅度)呈负相关,风速越大,温升幅度越小。原因:风速越大,空气流动性越强,由风带走的热量也越多。可见,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建筑群的“热岛效应”;风速小则相反。(3)①尽量使用对太阳

辐射吸收率较小的建筑材料,避免采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大的沥青、混凝土来铺设全部地面;②增加绿地和水面,以增加下垫面热容量(减少地面辐射量);③通过合理布置小区建筑物(建筑密度布局要适当),加强小区的自然通风,有利于小区的热量散失,从而有效改善小区的“热岛效应”。13.如图是某气象

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有M、O、P三个气压中心,其中高压中心是________。(2)图示地区位于________半球,说明判断依据。(3)下列等压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乙沿线气压分布状况的是()[解析]由图可知,水平气流流向M、O处

且向右偏,据此判断P为高压中心且位于北半球,由甲到乙沿线近地面气压先减小,再增加,然后减小,再增加,高空的等压面相反。[答案](1)P(2)北水平气流向右偏转。(3)D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