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中考物理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9课时 压强 知能优化训练 人教版(含答案) .doc,共(9)页,228.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627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9课时压强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2018·安徽中考)我们知道,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所示,重25N的长方体物块甲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重10N的长方体物块乙放在物块甲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乙所受的合力为10NB.
物块乙对物块甲的压力为15NC.桌面受到物块甲的压力为15ND.桌面对物块甲的支持力为35N答案D2.(2018·北京中考)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A.书包带做的较宽B.图钉帽做得面积较大C.大型平板车装有很多车轮D.石磨的磨盘做得
很重答案D3.(2018·山东青岛中考)下列实验,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答案B4.(2018·四川攀枝花中考)匀速地向某容器内注满水,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这个容器可能是()答案C5.(2018·四川南充中考)下列与压强有关的事例的解释正确
的是()A.书包的背带较宽,是为了增大压强B.用吸管喝饮料,利用了大气压强C.拦河大坝修成上窄下宽,利用了连通器原理D.起风时,常看见屋内的窗帘飘向窗外,这是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大答案B6.(2018·湖北荆门中考)装甲车通常用履带而不用车轮,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来(选填“增大”或“减小”)压
强;飞机通过机翼来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因为流体压强随流速的减小而(选填“增大”或“减小”);水库的大坝呈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大而(选填“增大”或“减小”)。答案减小增大增大7.(2018·四川南充中考
)下图所示为研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1)压强计是通过观察U形管的两端液面的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的大小。(2)比较图甲和图乙,可以初步得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的增加而增大。(3)如果我们要讨论液体内部压强是否与液
体密度有关,应选择进行比较。(4)已知乙图中U形管左侧液柱高为4cm,右侧液柱高为10cm,则U形管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为Pa。(ρ水=1×103kg/m3,g=10N/kg)答案(1)高度差(2)深度(3)乙、丙(4)10
00模拟预测1.如图所示,两手指用力压住铅笔的两端使它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B.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C.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左边手指
受到的压强较大D.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答案D解析铅笔处于静止状态,受到两手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相等。由于手指对铅笔的压力与铅笔对手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这两力大小也相等。由此可知:两手指受
到的铅笔的压力相同,由于铅笔的两端的受力相同,右边的受力面积小,由p=可知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2.如图所示水平雪地上,穿着雪橇的芳芳总质量为70kg,没有陷入雪地;而穿着运动鞋的小明总质量为50kg,却深陷雪地。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A.芳芳对雪地的压力比小明的小B.芳芳对雪地的压力和小明的一样C.芳芳对雪地单位面积的压力比小明的小D.受力面积和压力都不等,无法比较谁对雪地的压强大答案C解析由于m芳芳总=70kg,m小明总=
50kg,根据G=mg可知:G芳芳总>G小明总,由于在水平雪地上,压力等于重力,所以F芳芳总>F小明总,故选项A、B错误;芳芳没有陷入雪地,说明芳芳对雪地的压力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则芳芳对雪地单位面积的压力比小明的小,故选项C正确,D错误。3.如图所示,轻质细绳将物体A、B
通过两个定滑轮分别连在同一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其中GA=10N,GB=100N,B是边长为20cm的正方体,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及滑轮与绳子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N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90NC.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为100ND.B物体
对支撑面的压强为2.25×103Pa答案D解析物体A由于自身的重力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向左的10N的拉力,因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B也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10N的拉力,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10N,故A、B错误;B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这三个力是平衡力,所以,物体B受到的支持力F支持=100N-10N=90N,因支持力和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F压
=F支持=90N,故C错误;B对地面的压强p==2.25×103Pa,故D正确。4.如图所示,两容器中分别装有相同高度的水和盐水(ρ水<ρ盐水),A、B、C三点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它们的大小关系是()A.
pA<pB<pCB.pA>pB>pCC.pA<pB=pCD.pA=pB=pC答案A解析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由于hA<hB,所以pA<pB;又ρ水<ρ盐水,hB=hC,故pB<pC,则pA<pB<pC,选项A正确。甲5.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液
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容器中加入液体后,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会发生改变,图乙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乙答案D解析四个选项中橡皮膜都受到了左、右侧液体的压强,橡皮膜会在较大
压强的作用下向压强较小的一侧凸出。所以本题考查的是辨别两侧液体在橡皮膜两侧产生压强的大小。根据液体压强大小公式p=ρgh可以判断:A项中左、右液体种类相同,密度相同,深度相同,所以压强相同,橡皮膜形状应当不变,所
以选项A错误。B项中左、右液体种类相同,右侧液面高,所以压强大,橡皮膜应向左侧凸出,所以选项B错误。C、D两图左、右液体液面相平,右侧是盐水,密度比左侧大,所以压强大,橡皮膜应向左侧凸出,所以选项C错误,D正
确。6.有关压强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是为了减小车对路面的压强B.人用吸管吸食饮料是靠大气压把饮料“压”进了嘴里C.深海潜水员必须穿抗压潜水服是因为海水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D.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升力,是应用了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的原理答案D解
析载重汽车有很多轮子,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车对地面的压强,保护路面,选项A正确;用吸管吸饮料时,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当吸气时,吸管中的气压减小,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嘴里,选项B正确;因为液体
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深海潜水员必须穿抗压潜水服,选项C正确;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的原理,选项D错误。故应选D。7.右图是北美草原犬鼠洞穴的横截面示意图。它有两个出口,洞口A表面隆起,洞口B表面平坦。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洞口A表面空气流速
小,压强大B.风总是A口吹入,B口吹出C.洞口B表面空气流速大,压强小D.风总是B口吹入,A口吹出答案D解析等质量的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出口的上表面,由于B出口平直,A出口向上突起,所以空气通过B出口上表面的流速小,压强大,A出口上表面的流速大,压强小,在两
个出口间形成一个向右的压强差,因此,地面上的风总是从B口吹入从A口吹出。8.(多选)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柱形薄壁容器重为G、底面积为S、高为h。先将容器注满密度为ρ0的液体,再将重为G0、边长为a的小立方体物块(
如图乙所示)从液面处缓慢释放,待物块静止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可能的是()A.p=B.p=C.p=D.p=答案BD解析容器注满密度为ρ0的液体后,液体重为G液=m液g=ρ0V液g=ρ0ghS。当小立方体物块从液面处缓慢释放,待物块静止后,物块可能会
出现漂浮、悬浮和下沉三种状态。当物块漂浮或悬浮时,F浮=G0,又因F浮=G排,所以G排=G0,此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故选项B正确;当物块沉底时,F浮=G排=ρ0ga3,此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选项D正确。9.一个盛水的平底茶杯
,质量为450g,底面积为50cm2,放在水平桌面上,杯子和水所受的重力为N(g取10N/kg),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a。答案4.5900解析杯子和水受到的重力为G=mg=450×10-3kg×10N/kg=
4.5N,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900Pa。10.我国拥有在南海勘探开发深水油气资源的能力。在海洋资源开发中,随着海水的增加,海水产生的压强越大。在1500m的深海铺管作业中,海水对管道设备的压强是Pa。(取ρ海水=1.0×103kg/m3)答案深度1.47×107解析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随海水深度增加,产生的压强越大;海水对管道设备的压强p=ρ海水gh=1.0×103kg/m3×9.8N/kg×1500m=1.47×107Pa。11.下图是a、b两种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则a、b两种物质密度之比为。如果用质量相等的上述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甲、
乙两个底面积不同、高度相同的实心圆柱体,并将它们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答案2∶12∶1解析上下规则的固体压强公式可以用p=ρgh来分析,由题中图象可知,甲、乙的密度之比为2∶1,高度相同,故压强之比等于密度之比。12.如图所示,高铁
站台离边缘不远处有一条踩上去有凸凹感的黄色带区域,人必须站在黄色区域以外的位置候车,其原因是火车急速驶过车站时,黄色区域以内的空气流速、压强,易发生安全事故。答案大小解析火车高速行驶时带动周围的空气,离火车
距离越近空气流速越大;根据流体压强特点可知:气体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13.护士给病人输液时,药水瓶上插着两根管,一根给病人输液,另一根通过瓶盖扎进瓶内药水中,如图所示。这根“闲置”管是为了利用。由于针头较细,为确保药液的流速,需要将药水瓶提升到相对针管一般不低于1.3m的高度,由此推算
针管处受到的液体压强为Pa。(ρ药液=ρ水)答案大气压1.3×104解析由题图可知,“闲置”管跟外界大气相同,是利用了大气压;针管处受到的液体压强p=ρgh=1.0×103kg/m3×10N/kg×1.3m=1.3×104Pa。14.如图所示,是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情境。(
1)把探头放入水中,通过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探头处水的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水的压强(选填“越大”或“越小”)。(2)比较图甲、图乙和图丙,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3)在图乙中把探头慢慢下移,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体的高度差增大,从而得到:在同一种液体里,液体的压强随的增加而增大。(4)在图乙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面的。答案(1)越大(
2)相等(3)深度(4)高度差变大解析(1)把水的内部压强的大小转换成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的大小来判断,液面高度差越大,表示水内部的压强越大。(2)比较甲图、乙图和丙图,控制液体密度和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相等。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在乙图中把探头慢慢下移,控制液体的密度不变,改变深度,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体的高度差增大,得到:在同一种液体里,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盐水,其他条件不变,控制深度不变,把水换成盐水,密度
变大,则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体的高度差变大。15.小梁同学用实验测量某地大气压的值。她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管口,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所示。
(g取10N/kg)(1)已知水银的密度为13.6×103kg/m3,她通过数据计算得出大气压的值为Pa。(2)如果我们将此装置拿到海平面去测量,则测量结果将(选填“大于”或“小于”)她测量的值。(3)小杨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测量小梁同学所在地大气压的值
,他把水银换成水,将玻璃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内时,发现管中的水柱不会下降。如果你来测量,且能够测出,则玻璃管长度(选填“必须大于10m”或“可以小于10m”)。答案(1)9.52×104(2)大于(3)可以小于10m解析(1)测量得到的
大气压强值p=ρgh=13.6×103kg/m3×10N/kg×0.7m=9.52×104Pa;(2)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海拔越低,气压越高,如果将此装置拿到海平面去测量,则测量结果将大于海拔高处测量的值;(3)把水银换成水,由p=ρ水银gh水银=ρ水gh水可得9.52×104
Pa=1.0×103kg/m3×10N/kg×h,h=9.52m<10m,所以试管的高度可以小于10m。16.港珠澳大桥由“水上桥面”和“海底隧道”两部分组成,工程完成后,从香港到珠海三个多小时的车程缩短到半个多小时。(海水密度ρ=1.03×103kg/m3,g取10N/k
g)(1)海底隧道长5.7km,设计时速为100km/h,求汽车通过隧道所用的最短时间(汽车长度忽略不计)。(2)该海底隧道是我国首条超大型深埋沉管隧道,实际安装水深45m,求在海底作业的工人承受的海水压强。(3)海底隧道由33节水泥沉管在海底对接而成,每节沉管长180m,宽3
8m,高11.4m,约8×104t(按8×104t计算),求每节沉管受到的重力。(4)将如此巨大的沉管直接放入船中运输十分困难,请利用学过的浮力知识,给海水中运输沉管提出一个建议。答案(1)0.057h(2)4.635×105Pa(3)8×108N(4)将沉
管放入水中用船拖行。解析(1)由v=得,汽车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t==0.057h。(2)工人承受的海水压强p=ρgh=1030kg/m3×10N/kg×45m=4.635×105Pa。(3)每节沉管受到的重力G=mg=8
×104×1000kg×10N/kg=8×108N。(4)将如此巨大的沉管直接放入船中运输十分困难,可以将沉管放入水中用船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