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中考物理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13课时 热和能 知能优化训练 人教版(含答案) .doc,共(9)页,211.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621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四单元热和能内能第13课时热和能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2018·四川自贡中考)关于分子热运动及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与液体中B.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C.物体吸收热
量,温度一定升高D.0℃的冰块没有内能答案B2.(2018·湖南岳阳中考)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对“煮粽子”的情景分析正确的是()A.粽子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增大内能的B.锅边沿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C.“粽叶飘香”说明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水温升高,水的比热容变大答案C3.(2018·浙江宁波中考)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答案A4.(2018·四川自贡中考)汽车发动机工作时,需要对它进行冷却。人们常常选用“水”作冷却液,这是因为水的较大,冷却效果好;当水
吸收发动机缸体热量后,水的内能。答案比热容增大5.(2018·山东泰安中考)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0.5kg、温度为70℃的水放出4.2×104J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了℃。[c水=4.2×103J/(kg·℃)]答案20模拟预测1.如图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A
.分子间存在斥力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间隙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答案B解析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由于铅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使两个铅块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所以可以吊起台灯。2.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没有空隙B.原
子中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C.当物体的温度降至0℃时,分子就停止运动D.破镜不能重圆,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答案B解析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选项A错误;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选项B
正确;当物体的温度降至0℃时,分子不会停止运动,选项C错误;破镜不能重圆,主要是因为分子间距离太大,引力太小,选项D错误。3.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A.春天,柳枝吐芽B.夏天,山涧瀑布C.秋天,菊香满园D.冬天
,雪花飘飘答案C解析柳枝吐芽是植物的生长现象,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合题意;山涧瀑布是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动形成的,是机械运动,故B不合题意;菊香满园是花香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符合题意;雪花飘飘是物体的运
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故D不合题意。4.关于内能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块内能为零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答案D解析一切物体都有内能,0℃的冰块也有内能,故A错误;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
温度有关,所以温度高的物体,若其质量小,内能不一定大,故B错误;晶体熔化过程中,质量、温度不变,但吸热,故内能增加且温度不升高,故C错误;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D正确。5.我国北方的冬季气温很低,到处都是冰天雪地,人们有时会
将冰雪融化取水。把冰雪放在水壶里加热取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在0℃时,内能为0B.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C.在加热过程中,壶内的温度一直在上升D.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答案D解析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内能,因此冰在0℃时,内能不为0,故选项A错误;把冰雪放在水
壶里加热取水,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选项B错误;在加热,雪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选项C错误;分子的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故选项D正确。6.分别在
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s后的现象如图所示,该现象说明()A.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B.热水有内能,冷水没有内能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D.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答案C解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不是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
选项A错误;任何物体都有内能,选项B错误;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就越剧烈,选项C正确;扩散不仅在液体中发生,在气体和固体中也能发生,选项D错误。7.下列现象,通过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是()答案A解析给冷水加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选项A正确;选项B、C、D中都是通过做功使物
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8.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海水却很凉;傍晚,沙子很快凉了,但海水却仍然暖暖的。同样的日照条件下,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的原因是()A.沙子的密度比海水的密度大B.沙子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大C.沙子的比热容
比海水的比热容小D.沙子的质量比海水小答案C解析海水比沙子的比热容大,因此,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沙子温度高,海水温度低,故C符合题意。9.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小一半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C.
比热容与物体质量多少、温度变化大小、吸热或放热的多少都无关D.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比热容增大一倍答案C解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在状态和物质种类一定时,比热容大小与物体吸放热、温度变化大小、质量多少都没有关系。
10.(多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液体加热(如图甲),根据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两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在相同的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不计液体热量散失,分别用mA、mB、cA、cB表示A、B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则结合图中信息做出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若mA=m
B,则cA>cBB.若mA=mB,则cA<cBC.若cA=cB,则mA<mBD.若cA=cB,则mA>mB答案BC解析由题图乙可知,在相同时间内,ΔtA>ΔtB,QA=QB,即cAmAΔtA=cBmBΔtB,若mA=mB,则cA<cB;若cA=cB,则mA<mB。故正确的选项是B、C。1
1.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物质比热容/[J/(kg·℃)]物质比热容/[J/(kg·℃)]水4.2×103冰2.1×103酒精2.4×103蓖麻油1.8×103甘油2.4×103沙石0.92×103煤油2.1×103铝0.88×103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1kg铝的比热容是2kg铝的比热容的B.工厂里冷却塔大多用水作为冷却剂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C.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较大答案B解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
特性,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质量无关,所以1kg铝的比热容和2kg铝的比热容相同,选项A错误;在所有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由Q吸=cmΔt知,水吸收的热量最多,所以冷却塔
大多用水作为冷却剂,选项B正确;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和冰是水的两种状态,比热容是不同的,说明比热容与物质状态有关,选项C错误;分析表中数据可知c水>c煤油,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根据Δt=知,水的温度变化小,选项D错误。12.(多选)在比较不同液体的比热容大小的实验中,用相同的酒精灯
对四种液体加热,得到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次数液体质量/g升高的温度/℃加热时间/min1水2001072甲20020103乙40020144丙4001514如果四次实验中,在相同时间内,水、甲、乙、丙吸收的热量相等,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水=4.2×103J/(kg·℃),则由上述条件
可得()A.第1次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B.第1、2次实验中,甲液体吸收的热量比水吸收的热量多C.乙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D.丙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答案BC解析用酒精灯加热液体,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只有一部分被水吸收,还有一
部分热量被容器吸收和散失到空气中,故选项A错误;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液体,在单位时间内酒精灯放出的热量相同,由题干知,四次实验中,在相同时间内,水、甲、乙、丙吸收的热量相等,而甲的加热时间比水长,故甲液体比水吸收的热量多,故选项B正确;同理,Q乙∶Q水=2∶1,又知Δt乙∶Δt水=2∶1,m乙∶
m水=2∶1,由Q=cmΔt得,,c乙=c水=×4.2×103J/(kg·℃)=2.1×103J/(kg·℃),故选项C正确;根据公式Q=cmΔt,乙、丙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吸收相同的热量,丙升高的温度越低,所以丙的比热容大,故选
项D错误。13.冬天,同学们喜欢用热水袋取暖,这是通过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的;若热水袋中装有1kg的水,当袋内的水温从60℃降低到40℃时,水放出的热量是J。〔已知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
〕答案热传递8.4×104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用热水袋取暖,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手的内能的。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的初温和末温,利用放热公式可求出水放出的热量Q放=c水m
水(t0-t)=4.2×103J/(kg·℃)×1kg×(60℃-40℃)=8.4×104J。14.某汽车的散热器用水作冷却剂,散热器中水的质量为5kg,水的温度升高10℃时吸收的热量是J。〔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答案2.1×105解析Q吸=c水mΔt=4.2×103J
/(kg·℃)×5kg×10℃=2.1×105J。15.将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如图甲所示。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动玻璃板,玻璃板并未与水面分离,却发现其边缘处的水面稍微向上弯曲,如
图乙所示,这是因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玻璃板自身重力。答案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大于解析当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时,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所以水分子和玻璃分
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当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等于玻璃板的重力加上分子间的引力,因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玻璃板自身的重力。16.图甲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将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分别装在烧杯中,并测出沙子和水的初温。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拌,每隔1m
in记录一次温度。实验记录如下表。加热时间/min01234温度/℃沙子2025293438水2021222324(1)实验中,加热时间实质上反映了。(2)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沙子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甲乙(3)分析图象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
,吸收相等热量,升温较快的是;若使二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吸收的热量较多。通过大量类似实验,人们发现了物质的又一种物理属性,物理学将这种属性叫作。答案(1)水和沙子吸收热量的多少(2)如图所示(3)沙子水比热容解析(1)实验中,加热时间实质上反映了水和沙子吸收热量的多少,在相
同热源的情况下,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收热量越多。(2)根据实验数据,利用描点法画出五对坐标点,然后将五对坐标点用线连接起来,画出沙子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答案图所示。(3)分析题图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升温较快的是沙子;若使
二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对水加热时间较长,说明水吸收的热量较多。综上可知,水吸热能力较强。物理学将物质的这种属性叫作比热容。17.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1)写出调整实验器材的方法步骤。(2)依据小明的探究方案,实验探究过程中,除了选用相同规格的烧杯和酒精灯,还需
要控制不变的量有哪些?(3)实验探究记录数据如下表。加热时间t/min012345678910水的温度/℃3031323334353637383940食用油的温度/℃3032.53537.54042.54747.55052
.555在这些数据中,哪一个最可能是由于测量或者记录的疏忽而产生的错误?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答案(1)调整下面铁夹,使石棉网处于适当的高度;调整上面铁夹,使温度计处于适当的高度。(2)水与食用油
的质量和初始温度相同。(3)第6min食用油的温度记录错误。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加热时间相同时,食用油升高的温度比水高。分析比较水在第5min、10min和食用油在第2min、4min的数据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加热的时间比食用油的长,进而得出水的吸热本领比
食用油大。(只答水的吸热本领比食用油大也可)18.呼和浩特市某中学为学生提供开水,用电热器将220kg的水从17℃加热至97℃,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1)电热器内的水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2
)电热器内的水在这一过程中吸收或是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答案(1)吸收热量(2)7.392×107J解析(1)在烧水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水需要吸收热量。(2)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Q吸=cmΔt=2
20kg×4.2×103J/(kg·℃)×(97℃-17℃)=7.392×107J。19.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采用“水地暖”进行供暖。其原理是以温度不高于60℃的热水为热媒,在埋置于地面以下填充层中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加热整个地板,通过地
面以热传递方式向室内供热(如图所示)。〔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1)某房间一段时间内循环流动的水质量为1000kg,进水温度为55℃,出水温度为40℃。这段时间里水向外界放出多少热量?
(2)“水地暖”以水为媒介,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请具体说明为什么要利用这一特性。答案(1)6.3×107J(2)水的比热容较大,在温度变化量Δt一定时,相等质量的水释放的热量较多。解析(1)水释放的热量Q=cm(t-t0)=4.2×103J/(kg·℃
)×1000kg×(55℃-40℃)=6.3×107J;(2)由热量公式Q=cmΔt可知,由于水的比热容c较大,在温度变化量Δt一定时,与其他物质相比,相等质量的水释放的热量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