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政治新创新一轮复习课题综合检测《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含解析)

DOC
  • 阅读 7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56.500 KB
  • 2022-11-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通用版高考政治新创新一轮复习课题综合检测《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通用版高考政治新创新一轮复习课题综合检测《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通用版高考政治新创新一轮复习课题综合检测《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通用版高考政治新创新一轮复习课题综合检测《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含解析).doc,共(6)页,56.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60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综合检测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选择题1.专家称,白天大部分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和夜晚常看电视的人更容易肥胖,电子产品的明亮光线不仅会改变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还会导致血糖上升。这告诉我们()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到内在规律的支配②尊重客观规律是发

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③事物运动过程中存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④人类可以根据对规律的认识而利用规律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选A电子产品的明亮光线与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血糖之间有内在联系,这种本质联系作为

规律,对人产生影响,这表明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①③正确;材料未涉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对规律的利用,②④不当选。2.(2019·南昌一模)2017年9月28日,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等建设的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在北京正式开工。该实验装置建成后,我们可

以利用它实现“超低温”“超高压”以及“超强磁场”“超快光场”,进而可以形成许多在常规物理条件下不能得到的新物质和新物态。由此可见()①人类可以创设条件创造新的具体物质形态②人类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③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④人类可以改造和

利用规律造福人类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A材料说明人类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创设条件创造新的具体物质形态,①②符合题意;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错误;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本身,④错误。3.(2019·南京期中)“理者,物之固然,

事之所以然也。”王夫之的这一观点()①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②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③揭示了规律的客观性④强调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意思是说探求事物在

于把握其中的原因,或者说认识事物的内在规律,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去做事,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了规律的客观性,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错误。4.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

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雾霾。这启示我们()①要尊重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②顺应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③改造自然就必然会破坏自然④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A雾霾是

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的结果,这启示我们,要尊重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顺应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①②符合题意;人和自然能够和谐相处,改造自然未必会破坏自然,③

错误;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5.东汉郑玄的著作《易论》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和“恒常不变”。如日月的运行表现出一种非人为的自然,这是简易;其位置、形状却又时时变化,这是“变

易”;然而总是东方出、西方落这是“不易”。这里的“变易”和“不易”分别表明()①万事万物都在运动②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③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世界是对立统一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A郑玄的著作《易论》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都强调了事物是运动的,事物

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①②符合题意;③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6.秋有收获,更有悲凉。诗人以“秋风扫落叶”来感慨人生的悲伤。然而,一位禅师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禅师的话是说()①离开物质谈运动

是无意义的②运动总是与静止相伴而生的③运动是绝对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选D“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意为不下雨花也会落下,没有起风,柳絮也会飘零,

体现了绝对运动和事物的规律性,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离开物质谈运动并不是没有意义,①说法错误;运动并不总是与静止相伴而生,②说法错误。7.从哲学角度看,如图强调了()①事物的运动变化受客观规律的支配②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③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承认事

物运动的思想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选B漫画中,“人生就像心电图,没有波动就证明你挂了”,说明了任何事物都是处于运动当中,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④正确;①与漫画主旨不符,漫画中没有涉及事物运动规律的问题;③不符合题意,图中强调的是事物的运动,没有体现事

物的相对静止。8.“传统银行若不改变,就会成为21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当前迅速发展的P2P网贷平台、阿里小贷和支付宝等新的互联网金融业态,突破了传统银行业主要依靠物理网点营利的模式,倒逼传统银行唯有调整发展

战略,顺势而为进行变革,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这从唯物论角度证明了()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唯一特性B.事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C.物质世界是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的统一D.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按规律办事解析:选B“传统银行唯有调整发展战略,顺势而为进行变革,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体现了运动对事物发展的重要性,B项符合题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A项错误;C项错误,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9.引发人们广泛关注的电影《狼图腾》与纪录片《海豚湾》内容虽然迥异,但主题都是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应认识到()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②尊重客观规律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③自然生态与人类发展的矛盾不可协调④人存在

于自然系统之中并给予其重大影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D围绕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这一主题,我们应认识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人存在于自然系统之中并给予其重大影响,①④入选。②错误,发挥主

观能动性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③错误。10.垃圾分类,被认为是破解“垃圾围城”困局的有效方法,也是各地在积极倡导并推进的管理举措。但是,民众分类意识不足、分类知识欠缺、参与热情不高以及当前垃圾桶上分类标识模糊和整个垃圾分类回收链条

不完整等,造成垃圾分类难以真正推进。这告诉我们()①主客观条件的不足共同制约着垃圾分类的推进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破解“垃圾围城”的重要条件③要用高度的热情武装头脑并指导垃圾分类的实践④增强垃圾分类意识是破解“垃圾围城”困局的

首要前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A造成垃圾分类难以真正推进的,既有外在条件等客观因素,又有人的能动性等主观因素,①②符合题意;高度的热情不一定是正确的、科学的,③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破解“垃圾围城”困局的首要前提,④错误。11.2018年8月13、14日两天,云南

省玉溪市通海县先后发生两次5.0级地震。截至8月14日21时,震区共发生2.0级以上地震18次。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震动”是地球常态体现的哲理是()①任何物质形态都是以运动的方式存在的②运动是静止的一种特殊状态③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

的④就具体存在方式来说,物质是静止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A“震动”是地球常态表明了地球时刻都处于运动之中,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任何物质形态都是以运动的方式存在的,①③入选。②错误,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④是形而上学的

观点。12.在北京召开的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近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航天领域的专家代表汇聚一堂,围绕诸多议题,探讨航天探索当前面临的挑战、解决方案及未来发展方向。航天探索()①可创造出世界上原本不存在的物质②基于世界是统一的客观

的物质世界③要努力摆脱固有的客观事物的束缚④力图揭示航空航天领域的特殊规律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选D任何科学探索都是建立在世界的物质性基础上,航天探索揭示了航空航天领域的特殊规律,②④符合题意。人们可以创

造物质的具体形态,但不能创造物质,①错误。人类的活动总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③错误。二、非选择题13.城市是一个生命体。梁思成先生说过:“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你不科学地对待它,它会生病的。”如果说用钢筋水泥筑成的建筑是城市的肌体,那么,附着在建筑之上的历

史记忆、民族情感与人文精神则是城市的精气神。肌体和精神交融汇合,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建筑。结合材料,运用规律客观性原理,谈谈对“城市是一个生命体”的认识。解析:解答本题,一是注意知识范围,细化运用规律的知识分析问题;二是结合材料的信息,从如何按规律办事的角度分析问题,如尊重规律、利用规律、与发挥

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等。答案:①规律是客观的,这要求我们必须按城市建设的内在规律办事。②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要认真研究、科学对待城市发展规律,促进城市健康发展。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促进城市物质与精神的和谐发展。14.(2019·乐山调研)阅读

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经过40年的不懈奋斗,我国无论物质发展水平还是文化发展水平都取得了巨大提升和飞跃,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材料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民既要“生存”也要“生态”,既要“温饱”也要“环保”。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

然。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并部署了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和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4项改革措施。材料二“全党全社会要坚持

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高度概括了牢记使命

、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的伟大号召,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而不懈奋斗。(1)运用唯物论知识分析如何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2)结合材料二,

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分析弘扬塞罕坝精神的正确性。(3)为了响应“十九大”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全国人民纷纷采取了各种各样的行动。作为中学生,请你就如何学习塞罕坝精神谈谈自己的感想。(两条,每条10~30字。)解析

:本题第(1)问答题范围是唯物论的知识,属于措施类主观题。结合材料,可以从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等方面作答。第(2)问答题范围是“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材料中“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而不懈奋斗”,体现了塞罕坝精神作为一种文化,能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第(3)问属于开放性问题,作答主题是学习塞罕坝

精神,要求写出自己的感想,身份限定为中学生,字数要求10~30个字,作答时注意这些要求即可。答案:(1)①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③发挥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作用,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和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④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把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坚持人与自然的平衡发展。(2)①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②塞罕坝精神能够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③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转变观念。通过弘扬塞罕坝精神,增强绿色意识和创新能

力,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精神动力,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3)示例:树立崇高理想,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勤奋学习,掌握知识,为绿色发展贡献智慧。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