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第一篇基础过关篇 专项七《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探究》练习 (含答案)

DOC
  • 阅读 7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264.000 KB
  • 2022-11-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中考化学复习第一篇基础过关篇 专项七《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探究》练习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中考化学复习第一篇基础过关篇 专项七《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探究》练习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中考化学复习第一篇基础过关篇 专项七《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探究》练习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中考化学复习第一篇基础过关篇 专项七《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探究》练习 (含答案)
中考化学复习第一篇基础过关篇 专项七《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探究》练习 (含答案)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中考化学复习第一篇基础过关篇 专项七《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探究》练习 (含答案).doc,共(9)页,264.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603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专项(七)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探究]类型一酸碱中和反应1.[2017·黔东南]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G7-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G7-3A.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B.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H2SO4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D.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2.[2018·淄博]图G7-4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

结论正确的是()图G7-4A.反应后溶液的pH大于7B.反应前两种溶液均能导电,反应后的溶液不导电C.反应后溶液中的粒子只有Na+和Cl-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3.[2018·益阳]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测得烧杯中

溶液pH的变化如图G7-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G7-5A.a点所示溶液呈酸性B.向b点所示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紫色C.该实验是将NaOH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中D.c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4.[2017·杭州]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

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G7-6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离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G7-6A.表示氯离子B.表示钠离子C.可用适量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进行

检验D.此反应的实质是和结合生成水分子5.[2017·临沂]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提出问题实

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猜想Ⅰ:只有CaCl2;猜想Ⅱ:有;猜想Ⅲ:有CaCl2和Ca(OH)2;猜想Ⅳ:有CaCl2、HCl和Ca(OH)2。乙组

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Ⅳ不合理,其理由是。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实验方案滴加紫色石蕊溶液通入CO2滴加Na2CO3溶液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实验结论溶液中含有Ca(OH)2溶液中含有Ca(O

H)2溶液中含有Ca(OH)2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Ⅲ是正确的。评价反思(1)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2)在分析反应后所得

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6.[2018·怀化]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进行一段时间后发现没有明显变化,询问老师才知道忘记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实验,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烧杯内溶液

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该烧杯内的溶质是什么?猜想假设猜想一:NaCl;猜想二:NaCl和HCl;猜想三:NaCl和NaOH;猜想四:NaCl、NaOH和HCl。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你说出不合理的理由:(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查阅资料NaC

l溶液呈中性。实验探究兴趣小组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的相关内容。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同学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猜想一成立乙同学另取少量烧杯内

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有气泡产生猜想二成立丙同学另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的CuSO4溶液没有蓝色沉淀产生猜想不成立评价反思老师看了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实验报告,指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准确,请你分析甲同学实验结论不准确的原因:。得出结论猜

想二成立。拓展延伸某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时,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G7-7中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图G7-7(1)由图甲可知,该同学实验操作是。A.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B.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2)由图甲可知

,在b点处溶液中溶质是。(3)图乙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过程,从微粒的角度分析,此反应的微观实质为。类型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7.[2017·潍坊]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图G7-88.[2017·德州]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CO2与NaOH能够发生反应,某同学按图G7-9组装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1)有时药品滴加顺序会影响实验现象。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先膨胀,后变瘪”,则加入试

剂的顺序应该是(填序号)。A.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B.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盐酸(2)请解释气球“先膨胀”的原因:。(3)请写出气球“后变瘪”的化学方程式:。图G7-99.[2018·舟山]在科学拓展课中,甲

同学向两个充满CO2气体的塑料瓶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和Ca(OH)2溶液(如图G7-10)。迅速盖紧瓶盖后充分振荡,结果发现两个塑料瓶都变瘪。他认为据此实验现象可以判定NaOH和Ca(OH)2均能与CO2

发生反应。图G7-10(1)乙同学认为上述判定方法还存在不严密之处。他的理由是。(2)两同学根据B瓶中出现的浑浊现象,判定Ca(OH)2与CO2发生了反应,提出了可以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去判断。那么,若要判定NaOH和CO2发生了反应,在排除了(1)中的干扰因素后,接下

来的方法是。类型三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10.[2018·陕西]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G7-11所示装置及步骤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实验步骤图G7-11Ⅰ.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A中的锥形瓶;Ⅱ.打开K1

,观察C中部分红色溶液沿导管倒吸入A中,片刻后回流停止;Ⅲ.打开K2,观察到B中溶液倒吸入A、C中,液面稳定后观察到A中溶液仍为红色,C中溶液变为无色。同学们对相关问题分组展开如下探究。探究环节甲组的探究乙组的探究提出问题A中使酚酞变为红色的物质是什么?C中溶液为什么变成无色?作出猜想猜想一

:Na2CO3猜想二:Na2CO3和NaOH猜想一: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猜想二:溶液中的NaOH反应完了实验验证小鹏取少量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若观察到,证明猜想二成立。小丽认为Ba(OH)2溶液也可证明猜想

二成立,小鹏认为小丽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1)取少量C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又变为红色,证明猜想一不成立(2)用pH试纸测定C中溶液的酸碱度,若pH7,证明猜想二成立反思交流(1)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

证明了NaOH能与稀盐酸、CO2发生反应,A中溶液里一定还存在NaCl,写出NaOH与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步骤Ⅱ中的现象(填“能”或“不能”)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扩展迁移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的方法来证

明反应发生了。11.[2018·玉林]小杨往NaOH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无明显变化,他和小组同学以“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图G7-12实验一(1)向NaOH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色

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继续往上述试管逐滴滴入NaOH溶液,不断振荡,如果观察到的现象,证明了滴加的稀硫酸过量。实验二按照“证明反应后NaOH消失了”这个角度,同学们又设计了实验二,利用NaOH溶液、CuSO4溶液、

稀盐酸同样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其中试剂丙是。拓展延伸CO2通入NaOH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CO2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呢?小组同学对此继续探究。查阅资料常温下NaOH、Na2CO3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溶解

性溶质溶剂氢氧化钠碳酸钠水极易溶易溶乙醇易溶微溶实验三小组同学设计了多角度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如图G7-13所示(装置已连接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a和b已关闭,部分仪器已略去)。图G7-13温馨提示CO2与乙醇不反应,本实验条

件下CO2在乙醇中的溶解性忽略不计。(1)把注射器Ⅰ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目的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先把导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

闭止水夹a,再把注射器Ⅱ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内,观察到三口烧瓶中产生气泡,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实验从角度证明了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总结归纳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创设新的情境,观察到明显的反应现

象,从而判断反应的发生。参考答案1.D[解析]由图可知,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此时氢氧化钾过量,故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KOH;pH开始时大于7后来逐渐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加

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钾溶液中;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是恰好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硫酸,此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2.D[解析]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7;反应后的溶液中有Na+和Cl-,故溶液能导电;除了Na+和Cl-外,溶液中的

微粒还有H2O;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3.B[解析]a点所示溶液的pH>7,溶液呈碱性;b点溶液的pH=7,为中性,向b点所示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紫色;该实验开始溶液的pH>7,是将稀硫酸逐滴滴

入NaOH溶液中;c点所示溶液中pH<7,含有的溶质是生成的Na2SO4和过量的硫酸。4.D[解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所以“”和“”表示氢离子和氯离子,则“”和“”是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A和B均错误;表示钠离子,不能用适量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进行检验,

C错误;通过图可以看出该反应表示的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成水分子。5.演示实验2HCl+Ca(OH)2CaCl2+2H2O猜想与假设CaCl2和HClHCl和Ca(OH)2不能共存实验探究石蕊溶液变蓝溶液变浑浊评价反

思(1)CaCl2与Na2CO3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Ca(OH)2存在(2)反应物是否过量[解析]演示实验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OH)2CaCl2+2H2O;猜想与假设当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当其中一种反应物有剩余时,溶质可能为CaCl2和HCl或CaCl2和Ca(OH)2,不可能为CaCl2、HCl和Ca(OH)2,因为HCl和Ca(OH)2不能共存;实验探究溶液中含有的Ca(OH)2

显碱性,石蕊溶液遇碱变蓝;二氧化碳能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白色沉淀;评价反思(1)CaCl2与Na2CO3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Ca(OH)2存在;(2)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

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6.猜想假设NaOH+HClNaCl+H2O实验探究锌粒(或CaCO3或Na2CO3,答案合理即可)三评价反思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均不变色拓展延伸(1)A(2)氯化

钠(或NaCl)(3)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合理即可)[解析]猜想假设猜想四为NaCl、NaOH和HCl,其中NaOH和HCl在溶液中不能共存,会发生化学反应:NaOH+HClNaCl+H2O。实验探究猜想二中有

HCl,可以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气体,也可以和碳酸盐反应生成气体;加入CuSO4溶液,没有出现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没有NaOH,故猜想三不成立。评价反思酚酞溶液不变色,不能说明溶液呈中性,因为在酸性溶液中酚

酞溶液也不变色。拓展延伸(1)由图像可知,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呈碱性,该同学的操作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2)由图像可知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生成物氯化钠。(3)由图像可知,反应前有氯离子、氢离子、钠离子和氢氧根离

子,反应后有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故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7.A[解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要借助反应中气压的变化或者生成物的性质来验证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通入氢

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A正确;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试管内气压减小,液体压入试管,形成一段液柱,B错误;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锥形瓶内气压减小,小气球膨胀,C错误;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锥形瓶内气压减小,水沿着导管进入锥形瓶内,D错误。8.(1

)B(2)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使广口瓶气压减小(3)Na2CO3+2HCl2NaCl+H2O+CO2↑[解析](1)气球膨胀说明瓶内的气体压强减小,二氧化碳被吸收,变瘪说明瓶内的气体压强增大,有气体生成,所以添加药品的顺序应为先滴

加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盐酸与反应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气球膨胀的原因是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瓶内的二氧化碳,使瓶内的气体压强减小。(3)气球变瘪的原因是加入的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

2O+CO2↑。9.(1)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并且能和水反应(2)取A中适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解析](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中都有水,塑料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够溶于水并且能和水反应,压强变小,导致塑

料瓶都变瘪,故上述判定方法还存在不严密之处;(2)要验证NaOH和CO2发生了反应可以从生成物碳酸钠入手,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操作方法为取A中适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如果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是由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进一步说明二氧化碳能和

氢氧化钠反应。10.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仍为红色会向溶液中引入氢氧根离子,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2)≤反思交流(1)2NaOH+CO2Na2CO3+H2O(2)不能扩展迁移反应物消失(或减少)[解析]若猜想二成立,则Na2CO3和NaOH共存,Na2CO3

和NaOH的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BaCl2的溶液只能与Na2C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CO3,向A中滴加过量BaCl2的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且能使Na2CO3完全反应,如果酚酞溶液仍为红色,则证明还含有氢氧化钠溶液;如果用Ba(OH)2溶液进行检验,会

向溶液中引入氢氧根离子,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小丽的方案不合理。(2)根据NaOH溶液呈碱性pH>7可知,若溶液C中有氢氧化钠,则溶液pH>7,若溶液中氢氧化钠已经反应完,则溶液pH≤7,猜想二成立。反思交流(1)NaOH与CO2发生反应生成Na2CO3和H2O,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

2Na2CO3+H2O;(2)打开K1,C中部分红色溶液沿导管倒吸入A中,片刻后回流停止,说明A中气体减少,压强减小,Ⅱ中NaOH与CO2发生反应会生成可溶的Na2CO3,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两种情况都能使二氧化碳气体减少,不能确定气体减少的原因一定是和NaOH反应了;扩展迁移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原反应物消失的方法证明反应发生。11.实验一(1)红H2SO4+2NaOHNa2SO4+2H2O(2)溶液不变色实验二硫酸铜溶液实验三(1)

生成白色沉淀,气球变大2NaOH+CO2Na2CO3↓+H2O(2)排出装置内的二氧化碳生成物[解析]实验一(1)酚酞遇碱溶液变红,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氢氧化钠和硫酸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所

以会由红色变为无色,其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2)如果加的稀硫酸过量,那么现在的溶液是酸性的,继续往上述试管逐滴滴入NaOH溶液,不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不变色。实验二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硫酸铜

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先让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反应完后再往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若没有蓝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没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所以丙是硫酸铜溶液。实验三(1)根据查阅资料可知,氢氧化钠在乙醇中易

溶,碳酸钠在乙醇中微溶,把注射器Ⅰ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口烧瓶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三口烧瓶中的气压变小,所以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气球变大,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2)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

中鼓入N2,目的是把三口烧瓶中没有反应的二氧化碳赶出去;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把注射器Ⅱ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内,观察到三口烧瓶中产生气泡,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了二氧化碳,进而证明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此实验从验证生成物的角度证明了C

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