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冲关42《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

DOC
  • 阅读 7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223.500 KB
  • 2022-11-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冲关42《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冲关42《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冲关42《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冲关42《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 .doc,共(6)页,223.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571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二讲中国地理分区课时冲关四十二(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河北临漳高二月考)丹霞山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南麓,是我国重要的南北植被的天然分界线之一。丹霞梧桐是多年生小乔木,属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每年夏初开紫花,秋季叶子变黄。某科考小组调查发现,丹霞梧桐在该地主要分布在崖壁上。下图为该小组调查区域内丹霞梧桐分布情况,据此完成1~3题。1.丹霞梧桐特征可能是()A.四季常青B.根系发达C.喜阴喜湿D.耐盐耐碱2.野外实地调查丹霞梧桐植株数量的最佳月份是()A.1月B.4

月C.7月D.10月3.丹霞山地区是我国的()A.热带植被南界B.亚热带植被北界C.暖温带植被南界D.中温带植被北界解析:1.B2.D3.C[第1题,丹霞梧桐是多年生小乔木,秋季叶子变黄,不是四季常青的;丹霞梧桐在该地主要分布在崖壁上,说明其根系发达、喜阳耐旱;处南岭山脉中段,说明其

不适应盐碱地。第2题,丹霞梧桐秋季叶子变黄,该地地处亚热带,而其他树木是常绿的,所以考察应在秋季枝叶茂盛时进行容易发现该树。第3题,丹霞山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南麓,是我国重要的南北植被的天然分界线之一;而丹霞梧桐是落

叶林植被,说明这里是暖温带植被南界。]读图,回答4~5题。4.一般情况下,河流R()A.只有春汛B.只有夏汛C.只有秋汛D.春季和夏季各有一个汛期5.与太湖平原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是()A.单位面积产量高B.人均耕地面积大C.交通发达

D.水热条件好解析:4.D5.B[结合图示经纬度数值判断,图示区域为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河流有春季积雪融水形成的春汛和夏季降水形成的夏汛;和太湖平原相比,优势条件是土地面积广、人口少,即人均耕地面积大。](2019·山西大学附中模拟)农田覆盖技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条农业增产增收之路,是我国

发展节水农业,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和农业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性措施。下图为我国黄土高原某丘陵沟壑区山地枣林不同覆盖技术比较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6.黄土高原地区枣林实施覆盖技术可以()A.延长生长期,提高土壤温度B.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C.促进地表水分下渗,保持土壤墒情D.节约灌溉用水

,减轻水土流失7.该地枣林采用覆盖技术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A.改变枣林内外裸地间风速风向B.减少枣林根系虫害和细菌滋生繁殖C.降低枣林叶面光合作用效率D.阻碍枣林地对太阳辐射热量的吸收解析:6.C7.D[第6题,黄土高原地处我国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气候区,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较大,冬

春季节干旱严重,是枣林的休眠期,同时也是枣林土壤水分损失的重要时期,枣树为了吸收更多的水分,根系扎入土壤很深,因此,为了保持土壤水分,可实施枣林覆盖技术,促进休眠期枣林土壤水分向深处下渗、运移、从而保持

土壤墒情。第7题,枣林采用秸秆、地膜、石子覆盖于土壤表层,阻碍了枣林地对太阳辐射热量的有效吸收与传导,导致土壤升温较慢,也阻碍了土壤与大气之间的水、气、热的交换速度,同时加剧枣林虫害和细菌滋生繁殖,会改变林区内、外间的风速大小,但对林地的风向影响很小。]下图是我国某盆地

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A.①B.②C.③D.④9.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A.夏季流量小B.补给以降水为主C.水量向下游增大D.径流年际变化小解析:8.C9.D[第8

题,绿洲是荒漠中植物生长良好的地方,原因是这里有可供灌溉的水源。绿洲主要分布在大河、井泉附近和洪积扇边缘地带。图中①为山地,②为砾石层,③为流水沉积物,④为沙粒。与②相比,③土壤发育更好;与④相比,③处水源更丰富。第9题,该盆地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夏

季河流流量大,水量向下游减小。]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是富饶的宝岛。读图回答10~11题。10.台湾有“海上粮仓”的美誉,但近年来粮食自给率呈下降的趋势,原因最有可能是()A.生产成本上升B.单产低C.技术水平

低D.水资源短缺11.台湾有“东方盐库”的美誉。与高雄附近的盐场无关的要素是()A.沿海地势低平,沙滩广布B.东南信风的背风坡C.气温高,蒸发多D.晴天多,降水少解析:10.A11.B[第10题,水稻是台湾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

生产需要投入的劳动力较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价格上涨,水稻生产的成本上升,使水稻的种植面积下降,导致了粮食自给率的下降。第11题,高雄位于台湾岛的西南部,地处热带,气温高,蒸发旺盛;同时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且沿海地区地势低

平,有利于海盐的晒制。]二、非选择题(共46分)12.(2019·宁德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凤堰梯田位于陕西省南部。乾隆年间,湖南长沙移民见此地气候湿润,森林茂密,与江南相似,于是游说当地农户

共同开垦,并逐渐完善梯田灌溉系统。凤堰梯田主要位于山前冲积扇,在修筑初期,常发生前一天灌满水,第二天就出现干涸的情形,其后先民采用措施加以解决。该梯田现为我国北方省区面积最大的古水稻梯田,已成为旅游胜地。下图示意凤堰梯田位置及景观。(1)说明凤堰梯田水源条

件较好的原因。(6分)(2)推测梯田修筑初期易干涸的主要原因及先民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3)分析梯田对当地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6分)(4)就发展旅游业对凤堰梯田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当地同学持有正反两种不同的看法,请表

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解析:第(1)题,凤堰梯田水源条件较好的原因,可以从风向、地形、植被、河流等方面回答。第(2)题,梯田修筑初期易干涸的主要原因,可以从流水、下渗、坡度等方面回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夯实底土。第(3)题,梯田对当地生产生活的有

利影响,可以从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平整土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方面回答。第(4)题,旅游业对凤堰梯田的影响可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角度分析,并分为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答案:(1)该地谷地开口朝

东南,夏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降水多;周围森林茂密,涵养水源能力强;河流多,地表水丰富;水渠众多,灌溉系统完善。(2)原因:土质疏松,孔隙大,地表水易渗漏;坡度较大,地下水流速快;坡地地下水埋藏较深。措施:夯实底土。(3)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平整土地,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其他耕作方式相比,水土流失较轻,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梯田成为农业文化景观,利于发展旅游业。(4)有利:旅游业发展带来收入,可以增大投入,维护修缮梯田;有利于增强保护意识。(或不利:由于农业收入较少,

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减少,梯田逐渐荒废;旅游人员增加,污染加大。)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西藏西部和西北地区是西藏最重要的食盐产地,这里的食盐广泛分布于湖边,根本不需要晒盐。古代,西藏的牧民以十几户为一团队,组

织上百头牦牛和上千头绵羊在冰雪消融的季节到西藏西部和西北地区运输食盐,在每年的秋季青稞收获的季节赶到藏东南的拉萨等地用食盐去交换粮食。下图为食盐销售路线示意图。(1)分析西藏西部和西北地区盛产食盐的原因。(6分)(2)分析西藏牧民选择夏半年进行食盐运输的原因。

(6分)(3)分析西藏牧民在食盐运输路线上遇到的主要困难。(4分)(4)说明原产于西藏的食盐难以进入我国东部沿海市场的原因。(6分)解析:第(1)题,西藏西部和西北地区盛产食盐的原因主要从湖水的含盐量以及气候原因考虑。西藏

西部和北部地区位于我国的非季风气候区,降水少,湖泊主要为内陆湖,非季风区晴天多,光照充足,蒸发旺盛,所以盛产食盐。第(2)题,西藏牧民选择夏半年进行食盐运输的原因主要从夏半年气候对食盐运输的影响考虑。青藏高原地势

高,冬半年气温低,不宜长途跋涉。由于地形崎岖,运输工具主要为畜力,牦牛以及绵羊的长距离运输食盐需要饮水以及饲料供给,夏半年冰雪融化,沿途地区草类茂盛,可以为运输提供饲料和水源。第(3)题,西藏牧民在食盐运输路线上遇到的主要困难主要从当地的地

形地质条件以及气候条件分析。从地形地势来看,地形崎岖,运输困难,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灾害多发。同时,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含氧量低,且紫外线辐射强烈。第(4)题,西藏的食盐难以进入我国东部沿海市场的原因主要从

市场、交通等角度分析。东部沿海地区距海近,食盐丰富,西藏产盐区离市场远,并且交通运输不便,长距离运输费用高等。答案:(1)该地区多内流湖,湖水盐度高;该地区气候干旱,光照强,白天气温较高,多大风天气,水分蒸发强烈,因而多盐。(2)该季节气候温暖

;夏半年沿途地区草料茂盛,能满足牲畜所需饲料;积雪融水和降水多,水源补给充足。(3)地形崎岖难走;运输牲畜队伍庞大,食物补给艰难;海拔高,缺氧且紫外线强烈;地质灾害多。(任答其中二点即可)(4)东部沿海海盐资源丰

富;距离市场地远;交通运输困难,成本高。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