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冲关41《中国地理》(含解析) .doc,共(6)页,302.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571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讲中国地理概况课时冲关四十一(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中国沿32°N纬线地形剖面图,完成1~2题。1.有关我国地形、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面积广大B.地势中高周低,呈阶梯状分布C.
地形山谷相间,纵列分布D.山区面积广大,山脉构成地形的基本骨架2.有关图中代码表示的地形区,叙述正确的是()A.②为柴达木盆地,属第一级阶梯B.①为云贵高原,属第二级阶梯C.③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属第三级阶梯D.④为太行山,是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解析:1.D2.C[第1题,我国山区面积
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第2题,②为青藏高原,为第一级阶梯;①为四川盆地,位于第二级阶梯;④为巫山,为二、三级阶梯分界线。](2019·河北卓越联盟高二月考)下图是中国雨季类型图,读图完成3~5题。3.图中①地区雨季类型为()A.全年干旱多晴区B.夏半年多雨区C.夏雨集中区D.
夏雨区4.图中M地区夏秋季节多雨的主要原因是()A.受西南季风影响B.受高压脊的影响C.受台风影响D.多对流雨5.导致N地类型界线向西北凸出的因素主要是()A.水源B.土壤C.地形D.人类活动解析:3.C4.A5.C[第3题,读图
,图中①地区是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雨季类型为夏雨集中区,C对。全年干旱多晴区是②,A错。夏半年多雨区是④,B错。③是夏雨区,D错。第4题,图中M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夏秋季节多雨的主要原因是受西南季风影响,
雨季长,A对;受高压脊的影响区是少雨区,B错;该地位于内陆,不受台风影响,C错;该地是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D错。第5题,图中N地位于祁连山山麓,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不是干旱多晴区,导致界线向西北凸出,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C对;该地水
资源短缺,A错;土地是气候作用影响的结果,B错;人为活动不是区域干旱多晴天的主要原因,D错。]下图为黄河某支流流域年均气温分布示意图,该支流上已经建设了多个水电站,实现了梯级开发。读图回答6~7题。6.影响图中年均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地形地势D.海
陆位置7.根据图上信息推断,该支流上可建水电站数量最多的河段可能是()A.①水文站以上河段B.①②水文站之间河段C.②③水文站之间河段D.③水文站以下河段解析:6.C7.B[第6题,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下游地区地势较上游地区低,气温较上游地区高,故该地区年均温等值线总体上呈现自西向东、自南
向北升高的特点,所以影响图中年均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势。第7题,理论上地势落差越大越有利于水电站建设。根据上题可知,影响年均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势,而图中等温线密集处即地势起伏较大处,所以①②水文站之间河段符合题意。其他河段等温线较稀疏,说明地势起伏较小
,地势较平坦。]农田水分盈亏量指年降水量与农田作物用水量之差,农田作物用水量受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土地制度等影响,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农田水分盈亏量分布图,读图完成8~9题。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东南部以盈
余为主,主要是水资源利用率高B.由盈转亏的分界线接近400mm年等降水量线C.东北部以亏损为主,主要是重工业耗水量大D.西北部亏损量最大,主要是降水不足9.造成甲处农田水分盈亏现状的主要原因是()①水田农业②岩溶地貌③一年两熟④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A.①②④B.②③④C.
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8.D9.C[第8题,由图和材料可知,东南部以盈余为主,主要是水资源丰富;由盈转亏的分界线接近800mm年等降水量线;东北部以亏损为主,主要是降水量少;西北部亏损量最大,主要是降
水不足。第9题,甲是我国西南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一年两熟,农田需水量大;岩溶地貌,地表水下渗量大;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多与农田水分盈亏无关。]读我国东部三大经济圈位置示意图,完成10~11题。10.我国东部三大经济圈发展的共同区位优势条件是
()A.矿产资源丰富B.劳动力成本低C.淡水资源充足D.交通运输便捷11.与“长三角”相比,促进“珠三角”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A.经济腹地更广B.科技实力更强C.产业基础更好D.改革开放更早解析:10.D11.D[第10题,“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
济圈矿产资源缺乏,环渤海经济圈水资源缺乏,三大经济圈经济发展水平高,劳动力的成本较高,水陆交通便利。第11题,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受南岭的阻隔,经济腹地小,科技实力弱,又因发展晚,产业基础弱,但是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改革开放最早的区域。]
二、非选择题(共46分)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下面图甲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区域内有我国规模最大的雅丹地貌区。“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土丘”。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由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土丘景观(如图乙所示)。(1)比较分析图中河流上、下游
河段水量和落差的差异。(8分)(2)据材料推测图乙所示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8分)(3)分析图示区域绿洲荒漠化对当地气候可能造成的影响。(8分)解析:第(1)问,河流水量与补给来源、蒸发下渗、人类活动等有关;河流落
差与流经地区的地形、地势等有关。分别针对上、下游河段分析即可。第(2)问,雅丹地貌的形成可从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和流水沉积、风力侵蚀等外力作用方面回答。第(3)问,荒漠化对当地气候的影响可从水汽含量、气温、风力等方面回答
。答案:(1)上游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少量大气降水补给,河流流量较大,下游基本无水源补给,且蒸发、下渗量大,人类活动用水量大,下游水量逐渐减小,甚至断流;上游流经山区,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下游流经盆地、
平原,河流落差小。(2)地壳下沉或周边地壳抬升,形成地势低洼地带;在流水沉积作用下形成湖泊沉积层;地壳抬升或气候变干;导致湖泊干涸;定向风等外力的长期侵蚀作用,最终形成由垄脊和沟槽构成的土丘景观。(3)绿洲荒漠化导致蒸腾到空气中的水汽减少,气候可能变得更加干燥,绿洲调节
气温能力下降,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可能进一步加大;绿洲荒漠化使地面摩擦力减小,平均风力可能增大,大风日数可能增多。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洋县北部的华阳古镇,地处秦岭南坡腹地,境内的兴隆岭一带
气候暖湿,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洋县东部的黄金峡介于秦巴山地之间,属古板块结合部。全长约53公里,可分为上、下两段,河道上段浅宽,下段深窄,两岸山林茂密。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由浊变清,故黄金峡有“过滤器”之称。东汉蔡伦在洋县首先使用树皮制造出低廉优质纸张,受到
汉和帝称赞,造纸术得到推广。下图示意洋县及周边地区。(1)说明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水质变清的原因。(8分)(2)从地形的角度分析兴隆岭一带被誉为“西北小江南”的原因。(8分)(3)简析东汉时期洋县发展造纸作坊的有利条件。(6分)解析:第(1)题,由材料
“河道上段浅宽,下段深窄,两岸山林茂密”可知,上段水流缓慢,有助于泥沙堆积;山高谷深,两岸森林茂密,人类活动较少,水土流失较小,进入峡谷的泥沙少。第(2)题,从图中看兴隆岭位于秦岭以南的河流谷地,秦岭阻挡冬季风,该地受冷空气影响较小,冬季温暖;该地位于夏季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降
水丰富;秦岭与大巴山之间的谷地呈西北-东南走向,成为东南暖湿气流的通道,水汽更加充足。第(3)题,造纸作坊的有利条件是分析工业的区位因素,可从原料、交通、水源等方面来回答。答案:(1)上段水流缓慢,有助于泥沙堆积;山高谷深,两岸森林茂密,人类活动
较少,水土流失较小,进入峡谷的泥沙少。(2)兴隆岭地处冬季风的背风坡,受冷空气影响较小,冬季温暖;夏季风的迎风坡,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黄金峡、酉水溪等谷地大体呈西北—东南走向,成为东南暖湿气流的通道,水汽更加充
足。(3)山林茂密,原料丰富;河水清澈,水质优良;临近古道,便于外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