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 23诗词曲五首五从军征 教案.doc,共(4)页,39.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208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3《诗词曲五首》教学目标:1.朗读并背诵诗词,理解诗词的内容。2.通过反复吟诵,把握诗词中的意象,进而体悟诗词的意境。3.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诗词中的描写抒情,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背诵默写诗词。2.通
过反复吟诵,联想和想象,把握诗词中的意象,进而体悟诗词的意境。教学难点: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诗词中的描写抒情,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学案、课前搜集资料、电脑、投影仪。教学课时:五课时第一课时十五从军征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
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同学们,在讲新课前,请回顾一下,我们曾经学过哪些
有关战争的课文?2.这仅仅是我们在课本上学的有关战争的课文。其实,描写战争的文章远不止这些。因为从古至今,战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十五从军征》,也是与战争有关。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乐府
”,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词,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
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乐府双璧”(又名长篇叙事诗双璧)
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2.创作背景此诗晋时已谱入乐府,当可视之为汉魏战乱之际的作品。在汉朝,男子23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56岁止。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这位老兵身处汉
武帝时期,汉武帝是一个野心勃勃、好大喜功的人,年年对匈奴发起战争,造成了该老兵的悲惨遭遇。于是,文中的主人公就“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三、朗读诗歌,感知诗意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美。2.明确生字的音和形。冢(zhǒnɡ)窦
(dîu)雉(zhì)舂(chōnɡ)羹(ɡēnɡ)饴(yí)3.自由放声朗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节奏。4.学生朗读。个别展示,注意正音;齐读。朗读节奏划分: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
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5.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意。有疑问的地方作下标记,小组讨论交流。(1)冢,坟墓。(2)“饴”同“贻”,
送给。6.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补充明确: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却)看见兔
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四、整体感知1.你从题目中读出了什么?明确:
从题目中读出了从军之久。十五岁就从军了。2.请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内容。明确:这首诗写了一个从军老兵回家后的悲苦经历。3.你从“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读出了什么?明确:“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
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
去就是数十年!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从军之久。五、深入诵读,合作探究1.这是一位15岁参军,80岁才离开战场踏上回乡路程的老兵,体会一下,此时的他心情怎么样?生个性化地朗读。指导朗读:读出回乡之喜。2.是啊,虽然历经了艰辛,但终归活着回来了,这毕竟是件可喜的事。老兵回到家乡,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
么,又做了什么?画出诗句并作批注。(朗读诗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明确:(1)听到:“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远远看过去那一片种着松树柏树、纵横堆积着荒坟的地方,就是你的家。)(2)看到: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走到家
门前(却)看见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3)做的: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羮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一会
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指导朗读:读出悲苦凄凉孤独的语气。3.面对这一切,他只能是:(生接读: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只能是老泪纵横,无声地哭泣呀!他在泣什么?他为什么而泣呢?(请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并提笔写下来,一段话即可。)4.情景诵读
:是啊,当老兵思念自己朝思暮想的亲人时,他只能是———当老兵思念他和蔼可亲的乡邻时,他只能是———当老兵思念那些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战友时,他还是———当老兵想到自己将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时,他更是———人世沧桑的老泪
,落在他破旧的征衣上。同学们,他怎能不黯然神伤啊。仅仅是汉武帝在位,五次讨伐匈奴,就导致全国有一半的人因为战争死亡,有一半的人成了(生:松柏冢累累)。六、总结拓展,升华主题1.这就是这位80岁老兵回家的经历,让我
们一起用朗读读出老兵从喜到悲再到泣的回乡历程。返乡经历: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心茫然。2.这位80岁老兵的经历只是众多遭受战争苦难的百
姓之一。从古至今,在战争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百姓不知还有多少。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你对战争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和看法呢?3.像《十五从军征》这样,描写战争题材的古诗还有很多,我们再来体会一下。(出示课件:不同诗
人的战争诗句)《出塞》【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
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塞下曲•其二》【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4.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是从古至今咱们每一个老百姓的心愿。但是即便在今天,在这个看似和平的世界上,仍有很多的
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从事着战争,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多媒体图片)5.让我们唱响《让世界充满爱》,愿我们的世界充满和平,充满光明,充满爱。七、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全诗。板书设计:十五从军征喜------悲------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