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15无言之美》学案(含答案).doc,共(3)页,42.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206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5无言之美学习目标1.阅读文章,深刻理解课文内容。2.把握作者行文思路,学习文章的鉴赏方法。3.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4.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无言之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操。学习过程一、初读——夯实知
识1.给加点的字注音。譬.如()寂寥.()懦.弱()万籁.俱寂()夜阑.人静()栩.栩如生()堕.落()2.根据解释,填写四字词语。(1):一切声音都停息了,形容四周非常寂静。(2):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3):形
容夜的寂静和环境的清幽。(4):指用有毒的药物来治疗毒疮等因毒而起的疾病,后用于实际生活,指利用某一种有坏处的事物来抵制另一种有坏处的事物。(5):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3.文学常识填空。朱光潜,现代()、(),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
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的人。二、再读——整体感知4.下面句子表达的有关道理与本文阐述的“无言之美”原理无关的一项是()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C.与其尽量流露,
不如稍有含蓄;与其要把肚子里的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D.沉默是金。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第一段引用《论语》入题,从孔子教育方面主张的“无言”之教
开始,以赞同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B.作者认为第四段孔子的“逝者如斯乎”与对它的演绎一样都是言不达意,但相比之下,前者稍有内涵。C.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虽
然表达得比较简单,但达到了表意含蓄深远的效果。D.“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的意思是文学作品让人获得美感固然因为其语言表现,更因为那些蕴藏在语言之下没有表达出来的情绪意旨。6.结合本文说说你对“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理解。7.作者从哪些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三、展读——拓展升华请运用所学的知识,举一例生活中表现“无言之美”的例子。参考答案一、初读——夯实知识1.pì
liáonuòlàilánxǔduò2.(1)万籁俱寂(2)栩栩如生(3)夜阑人静(4)以毒攻毒(5)惟妙惟肖3.美学家文艺理论家西方美学二、再读——整体感知4.D(A项,最美的音乐是自然全声之美,而非人为的、部分之美,意含反对以部分的、有限的声乐,破坏或代替自然全美之声;
最伟大恢宏、崇高壮丽的气派和境界,往往并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和格局,而是表现出“气象万千”的面貌和场景。B项,老子《道德经》开卷便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就是说伦理哲学中有无言之美。C项,是《无言之美》原文阐述内容。D项,“沉默是金”表达的是一种行为处事方式。)5.B(原文
为“不尽意”,意思是没能把意蕴全部表达出来,选项为“言不达意”,意思是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原文讲“值得玩味多了”,选项只说“稍有内涵”。)6.语言因为其固定、散碎的特点,往往难于充分表达人们混沌而多
变的情绪意旨,语言是有限的,而人们要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以言达意,总是无法表达得充分完整。文学创作者用语言来表现意旨,而人们却往往在语言之外获得另外的一些信息。7.作者一共从五种艺术入手,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了“无言”也能产生美。三、展读——拓展升华提示:如广告
、雕塑等都可。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