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9鱼我所欲也》学案(含答案)

DOC
  • 阅读 9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44.500 KB
  • 2022-11-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9鱼我所欲也》学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9鱼我所欲也》学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9鱼我所欲也》学案(含答案).doc,共(3)页,44.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204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9鱼我所欲也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3.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

理解作者的观点。4.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过程一、积累知识,夯实基础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所恶.()一箪.食()一豆羹.()蹴.()苟.得()不屑.()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通假字①乡为身死而不受。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③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④故患有所不辟也。(2)一词多义①为:故不为苟得也()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②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3.翻译下列重点句。(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2)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4.本文先以设喻,得

出这一中心论点。接着进行逻辑推理论证。5.第一步推理是因果论证,由因推出果:因为,所以;因为,所以,。6.第二步推理是假设推理,从反面逆证。接着孟子还以为例,从正面论证。最后以的论证方式指出有些人为了私利而抛弃

原则,接受了万钟厚禄,这就是失去了本心,从反面加以证明。三、问题探究,深入理解7.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8.“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9.

孟子认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举出你所了解的一位“贤者”,并写出他的一句表明其气节的名句。参考答案一、积累知识,夯实基础1.wùdāngēngcùgǒuxiè2.(1)①“乡”同“向”,先前、从前。②“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

语气词。③“辩”同“辨”,辨别。④“辟”同“避”,躲避。(2)①做为了②比对3.(1)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2)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3)(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4)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5)以前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接受,现

在却为了我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念我的恩德而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也应该停止了吗?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4.鱼和熊掌“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5.我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我所厌恶的东西还有甚于死亡的即使有导致死亡的祸患也不避开它6.人之所欲有甚于生者(义),所恶有甚于

死者(不义)行路之人、乞人不食嗟来之食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对比三、问题探究,深入理解7.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

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8.“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

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9.如:文天祥宁死不投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