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1年统编版必修上册:综合精练二(含答案).doc,共(16)页,110.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941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综合精练二补充阅读:纸上故乡邓琴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且不
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之不去的是家乡的景象。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
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
都被打上了‚外乡人‛的烙印。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
于茶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一到周末,我们就跑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
能摘个四十斤。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的原
因。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小时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在那不谙世事的年华里,那样的日子其实苦不堪言。现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给了我
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这片土地也是受过苦难的。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留下数不清的战斗故事,家乡从此有了一个革命老区的身份。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接受家乡文化思
想的滋养,也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整个童年时期,都在聆听里面的故事;我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在这书中的文字里徜徉、震撼。有时候,一触碰到这纸上的故乡,思念就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满足从别人
的纸上去想象我的故乡,不再满足在扉页中思念故乡,而是自己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记忆在纸上慢慢鲜活,对故乡的依恋在纸上渐渐清晰。我这个家乡人眼中的知识分子,总算也为家乡留下了点东西。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十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我是栖息在远方的一只候鸟,常会飞回故乡去寻找属于我的温暖。无
言之美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是缥缈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
,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美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文学作品也是同样。譬如《论语》‚子在川上曰:‘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
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点儿,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吗?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绝不回头吗?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义就值得玩味多了!誓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四十字把乡村风景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
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宏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渊穆和平愉快的景象。白香山在《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著名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道理。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雕刻以
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这种分别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见。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最有趣的就是西
洋爱神的雕刻,他们男女都是瞎了眼睛。这固然根据古希腊的神话,然而实在含美术的道理,因为爱情通常都在眉目间流露,而流露爱情的眉目是最难比拟的。所以索性雕成盲目,可以耐人寻思。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
然碰的巧。以上是从各种艺术中信手拈来的几个实例。把这些个别的实例归纳在一起,我们可以得一个公例,就是: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产生的印象和美
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深刻。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流行语中有一句说:‚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推广地说,美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
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本文所谓无言之美。(摘编自朱光潜《无言之美》)一、基础积累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
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B.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班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
荷叶上。C.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退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D.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
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金就砺.则利(磨刀石)②声非加疾.(劲疾)也③而绝.(横渡)江河B.①今之众人
..(一般人)②君子博学..(学问渊博)③郯子之徒..(这类人)C.①纵一苇..之所如(小船)②舳舻..千里(战船)③泰山之阳.(北面)D.①顺风而.呼(连词,表修饰)②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③则.耻师焉(连词,表承接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沁园春·长沙》上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回忆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抒发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上阙的问题。B.《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古代战场壮美景色
的描绘,对风流人物雄才大略、丰功伟业的追念,全诗借景抒情,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的忧愤心情。C.《拿来主义》批判的矛头指向当时政府卖国投降政策和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鲁迅善用“大宅子”“鱼翅”“鸦片”“姨太太”等形象的比喻来论证道理,语言嬉笑怒骂,妙趣横生。D.《故都
的秋》采用“横式结构”,从故都“秋晨”“秋槐”“秋蝉”“秋雨”“秋果”五个方面,采用“摹绘”的修辞手法形象写出秋的声色味及情状,表现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典诗歌广义包括诗、词、散曲,狭义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文学
史上一般把“五四”以后的诗歌成为现代诗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用了古典诗歌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B.赋是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赤壁赋》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既保留传统赋体诗的特质,又吸收散文的笔调手法,以文为赋,骈散结合,极具特色。C.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
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文学体裁。《我与地坛》是长篇抒情散文,融叙事、抒情、写景、写人于一体,是充满哲思又极为个性化的作品。D.我国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年号纪年、王公年次纪年、年号干支兼用法。“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以十天干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以60年为一轮回。5.请
根据下面的要求,替换合适的词句,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1)在日常的表达中,适当运用新词新语,会让我们的语言增添鲜活的生命力。请在后面的括号中将下面的句子里的加点词语换成恰当的新词。①易烊千玺化作画中人王希孟,带我们领略《千里江山图》的恢宏与壮阔„„最近有关央视拍摄的专
题片《国家宝藏》的资讯在各大网络平台流行一时....。()②一些青年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得不争不抢,不求输赢,看淡一切,随遇而安...................,这样的状况引起了社会上广泛的讨论,有人批评他们不思上进,有人肯定他们超脱世俗。()(2)文言词汇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有其独特
的价值。试将下面句子里的加点词句替换成合适的文言词句。③我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听从..中央政府之命,表达了中国的严正立场。()④不同地区要根据各自的条件,适合发展农业就发展农业,适合发展渔业就发展渔业.......................。()二、梳理研习6.
朱光潜说:“读诗的功用在于使人到处都可以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本册课本共编有19首古今中外的诗歌,仿照示例从其所反映的“人生世相”的角度对这些诗歌进行归类。诗歌人生世相归类声声慢(寻寻觅觅)思念夫君爱情静女恋爱中的青年鹊桥仙坚贞诚挚的爱情诗
歌人生世相归类7.仿照示例,另选一部文学经典,完成后面的表格。示例文学经典《红楼梦》典型场所潇湘馆场所解说这是林黛玉的住处。在这里潇湘妃子春困发幽情,在这里大观园群芳重建桃花社,在这里病中黛玉焚稿断痴情。仿写文学经典典型场所场所解说三、专题阅读(一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8~10题。)文段一: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
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甲)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乙)数着一丝一丝(丙)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丁)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
)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
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
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还有秋雨哩,北
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
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北方的果树,到
秋天,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
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文段二: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
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与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
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鸡
冠花,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或摊子上,又都摆列的那么好看,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况且,他们还会唱呢!他们精心
的把摊子摆好,而后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调的‚果赞‛:‚唉——一毛钱儿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的小嫩白梨儿耶!‛歌声在香气中颤动,给苹果葡萄的静丽配上音乐,使人们的脚步放慢,听
着看着嗅着北平之秋的美丽。(节选自老舍《北平的秋》)8.结合文章内容与意境,填补甲、乙、丙、丁的四处空缺处最适合的一项()A.煮列洒面B.泡细漏静C.冲忙射遥D.烫点照笑9.文中画线句子中的“深沉”在
这里有什么含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郁达夫和老舍都写到了秋日北平的水果。两者在内容、手法和情感上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1~13题。文段一: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
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
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
义‛怕未免有些危机。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节选自鲁迅《拿来主义》)文段二: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
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这就是我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节选自费
孝通《美美与共》)11.文段二中说“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请从文段一中找出两者各自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文段一画线处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姨太太指的是四种不同的
文化内容,从标点来看,为什么将鱼翅与鸦片归为一类,并与“烟灯与烟枪”“姨太太”并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13.鲁迅先生提出的对外来文化要“自己来拿”,其实就是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比较这两种说法表达上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对外来文化,文段一鲁迅先生提出要“拿来主义”,文段二费孝通先生提出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两者观点上有什么差异?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14~16题。文段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①,②,卷
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③,④。(《念奴娇·赤壁怀古》)文段二: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
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
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
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
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
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文段三: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
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
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
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后赤壁赋》)15.请将文段(一)中缺失部分的内容补充完整。①②③④16.与《念奴娇》写白日赤壁的景象不同,《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首段写的都是赤壁夜景。请找出直接描写的句子,并比较两者在描写角度和景物特点上差异,完成下面表格。赤壁赋后赤壁赋相关句子描
写角度17.此三个文段都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所作,但情感表达不尽相同。结合文段,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
表达应用18.下面是一则关于“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的专题调查表的部分内容。你觉得调查表在内容的设计上有什么问题,请找出并加以说明。1.你喜爱参加文化活动吗?A.喜欢,很感兴趣B.一般2.你喜欢哪种文化活动?(可多选)A.看
电视B.跳广场舞C.绘画、剪纸D.去乡村图书室E.吹拉弹唱F.其它(如打桌球)3.你参加艺术活动少的原因是什么?A.周围缺少这样的活动和设施B.没时间参加C.周围很有少这样的活动,而且没时间参加。4.您觉得家乡现有的文化设施好吗?A.不好,不能满足自己的文化生活需
求。B.无所谓C.希望增加篮球场D.好19.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黑塞在《读书:目的和前提》中说:‚孔子的《论语》,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在阅读这本书时如何惊异和心驰神往,书中所说的一切对我如何既陌生又正确,既符合我的预感和期望又美好无比。‛王佐良在《上图书馆》中说:‚我和我的同学好友们
读了柏拉图《对话》的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世纪诗剧等,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在东西方文明深入对话、交融发展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对待彼此文化以及各自文学作品呢?中外两位作家表达了自己
的感受,但尚缺乏足够的分析论证。试结合自己阅读过的外国作品或者了解的外国文化,运用举例论证、比较分析等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写一篇论述文。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
答案一、基础积累1.D解析:A.训鸽——驯鸽B.楞léng;班驳——斑驳C.淡退——淡褪2.A解析:B.博学:广博地学习C.山的南面D.则:表转折3.B解析:“古代战场”错,苏轼所游的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
三国时期赤壁大战处。“全诗借景抒情”错,这首词的上阙是借景抒情,下阕是叙事怀人。4.A解析:“属于古典诗歌”错误。《沁园春·长沙》仍属现代诗歌。5.①刷屏②“佛系”③奉④宜农则农,宜渔则渔。二、整本书阅读6.示例诗歌人生世相归类念奴娇·赤壁怀古游览旧迹,追慕英雄怀古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登高望远,反思历史7.示例文学经典《水浒传》典型场所聚义亭场所解说这是梁山好汉的议事厅。在这里晁盖主动让贤,在这里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在这里宋江愚忠定招安。三、专题阅读:8.B9.“深沉”表面上是指“落蕊„„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感
觉”和扫帚的丝纹,“看起觉得很细腻,又觉得清闲”;实际上是指这些“小景”中所蕴含着的一种“落寞”的况味。这种况味,在作者心中与的秋天的味道是一致的。作者认为这正是“梧桐一叶”中,深蕴的落寞之感。10.郁达夫写到秋天的果子,着力描写枣树
;取其意境,描绘时选择了“淡绿微黄”这样相对淡雅的颜色,呼应了北平秋日“清”“静”的特点,体现了文人雅致的审美情趣。而老舍则用罗列的方式,主要凸显北平物产之丰富,适合人居;在色彩的选择上用“金”“黄”“红”等热闹的颜色,充满了生活气息,表现了老舍
对北平的热爱与他作为北平人的骄傲自豪。(二)11.全盘接受: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盲目排斥: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12.鱼翅虽然是“吃掉”、鸦片虽然是“送到药房里去”,但它们都代表的是“或使用”的一类,烟灯烟枪代表的是“或存放”的一类、姨太太
代表的是“或毁灭”的一类,标点照应了下文“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概括了鲁迅先生对“对待外来文化”的三种态度。13.鲁迅先生用“比喻”的手法,把外来文化比作物品,“自己来拿”就是挑选、占有的过程,形象生动
;费孝通先生用“既„„又”的句式,严谨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理解”出于对外来文化的尊重,“选择”则基于对本国文化的了解。14.“拿来主义”主要针对当时国民党政府“一味送去”和“只知送来”这两种错误的文化政策,提出对外来文化要以主动的态度选择并吸收,侧重的是要批判借鉴外来文化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意思是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的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就各自之美与别人之美合在一起,才能达到和谐,侧重的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三)15.①乱石穿空②惊涛拍岸③人间如梦④一尊还酹江月16.答案:赤壁赋后赤壁赋相关句子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描写角度以视觉为主,结合触觉以视觉为主,兼及听觉17.《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借古抒怀。上阙侧重写景,通过壮美河山、滚滚逝水,既表达对山
河的赞美,又隐寓人生短暂的惆怅。下阕通过塑造周瑜这一风流人物,引出自己的功名无望、壮志难酬。结尾“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又百感交杂,祭奠古人、宽慰自己,转为旷达。《赤壁赋》先通过描述赤壁秋夜的美景展现心境安闲、物我和
谐,传达了沉醉其中的喜悦之情;再借客之口,抒发了内心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长江永恒的歆羡;最后借答客,表达了作者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后赤壁赋》通过状初冬月夜之景,表达踏月之乐;又借赤壁夜游及其意境来抒发内心的凄清忧惧、孤寂悲悯;最后借孤鹤道士
的梦幻之境,表现出世入世思想所带来的矛盾苦闷、慕仙出世的追求以及对自身前途、理想抱负等的迷茫心境。18.①第一条的选项不够全面,应加一项“C.不喜欢”。②第二条的选项有一些不属于“文化活动”,如A和B。③第三条缩小了调查范围,“艺术”只是“文化”的一部分。第三条的选项都是客观原因,尚缺少主
观的原因,比如自己不喜欢。④第四条的选项C不属“文化”。19.根据题目要求,评分时重点把握以下几点要求:①立场鲜明,必须突出表达对异质文化的尊重和欣赏;②内容充实,必须结合自己对外国作品的阅读体验来写;③逻辑严密,必须运用举例论证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从文学作品和文化著作等方面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