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1《芣苢》同步练习02 (含答案)

DOC
  • 阅读 4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25.000 KB
  • 2022-11-2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1《芣苢》同步练习02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1《芣苢》同步练习02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1《芣苢》同步练习02 (含答案).doc,共(3)页,25.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764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6.1《芣苡》同步练习一、基础测试1.给下列词语注音并解释意思采采:芣苡():有:掇():捋()袺()襭():2.翻译下列诗句的意思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3.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3分)()A.何以知之?B.何陋

之有?C.彼路斯何?君子之车。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4.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部分进行改写。要求:①以“儒家学者”为开头。②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但语序可变动。(5分)《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还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的本来面目

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古代的学校没有如现代学

校般严格的学制,亦没有__①__。在科举制度没有形成的隋唐以前,官学一般只是定期举行考试,__②__,不中者亦可留校继续学习,下次再考。隋唐以后,官学虽然开始对学生的年龄和学习年限作出了一定限制,使少部分监生可以在学满一定年限后直接候补为官,然而对大部分读书人来说,科举考试才是他们进入官场的

必经之途。因此,__③__,他们才算是真正“毕业”。二、提高阅读能力(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6.对这首诗中词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A.“昔我往

矣,杨柳依依”点明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用在句末,没

有实在意义。7.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C.这首诗写的是戍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戍边时的苦

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及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D.“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三)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各题。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①。嗟我怀人,置彼周行②。

陟彼崔嵬,我马虺阝贵③。我姑酌彼金罍④,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⑤。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注】①采采:不断地采;另一说,采采,茂盛貌。卷耳:即苓耳。形如鼠耳,叶青白色,白花细茎,蔓生。可食,但滑而少味。盈:满。顷筐:浅筐。②彼:指

顷筐。周行:大路。行,道路。③虺阝贵(huītuí):马疲劳生病。④金罍:青铜酒器,比酒樽大,是青铜时代贵族所用的器物。⑤玄黄:生病。8.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陟彼崔嵬”一句是说采卷耳的人因

思念远方人儿走上高高的山岗。B.“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是说文中的“我”以斟满酒杯来消除对远方人的思念。C.诗人用了“虺阝贵”“玄黄”“瘏矣”等词语,把旅途中马的疲劳的神情刻画了出来。D.诗人用“崔嵬”“高冈”“砠”等词语,

表现了旅途的艰难和自己采卷耳的辛苦。9.对这首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卷耳》四章,第一章是以思念征夫的妇女的口吻来写的;后三章则是以思家念归的男子的口吻来写的。B.第三章是对第二章的重复,带有变化的重复在《诗经》中并不常见。3C.首章女子的独白呼唤着远行的男子,“

不盈顷筐”的卷耳被弃在“周行”而去寻找他。D.诗歌开头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将自己比喻成丢弃在路边的卷耳被丈夫抛弃。10.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意在表明一位采卷耳的女子被其丈夫抛弃后的心理变化。B.该诗多处运用反复,强烈地表达了情感,反映了女子的心理变化过程。C.《卷耳》

为中国诗歌长河中蔚为壮观的“怀人诗”开了一个好头,其深远影响光泽后世。D.诗的最后是以一种自问自答体收场,以“吁”一字对全诗进行总结,点明“愁”的主题,堪称诗眼。11.对于“我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

我马”是想象的,并非实际存在,作者想以此来说明采卷耳人的辛苦。B.作者通过“我马„„”的反复,意在刻画怀人思归的惆怅。C.古人外出皆以马为主要交通工具,作者借此以说明远行的人所受的漂泊之苦。D.为寻找心上人,女子骑马远行,以马的疲劳和生病来说明女子寻找心上人的辛苦。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