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课前5分钟文言文小段训练课件.ppt,共(40)页,313.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589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一、1、阅读并给此段加上标点。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2、解释加线的词语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
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1、之:到;2、鬻:卖;3、攫:夺取;4、徒:只。成语:齐人攫金:形容因贪利而失去了理智,利欲熏心,不顾一切。东坡曰予昔在歧下闻河阳猪肉甚美使人往市之使者醉猪夜逸去贸他猪以偿客
皆以为非他产所及既而事败客皆惭二、1、断句并加标点;2、翻译加线的词语。东坡曰:“予昔在歧下,闻河阳猪肉甚美。使人往市之,使者醉,猪夜逸去。贸他猪以偿。客皆以为非他产所及。既而事败,客皆惭。1、逸:逃跑;2、贸:买;3、既而:不久。三、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
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不若无闻也()(二)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
君。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____________(三)“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的危害。(一)1.等到2.说、讲3.不如(二)1.全国人都
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三)以讹传讹参考答案: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
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四、魏王遗荆王美人,荆王甚悦之。夫人郑袖知王悦爱之也,亦悦爱之,甚于王。衣服玩好,择其所欲为之。王曰:“夫人知我爱新人也,其悦爱之甚于寡人。此孝子所以养
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夫人知王之不以己为妒也,因谓新人曰:“王甚悦爱子,然恶子之鼻。子见王,常掩鼻,则王长幸子矣。”于是新人从之,每见王,常掩鼻。王谓夫人曰:“新人见寡人常掩鼻,何也?”对曰:“不之知也.”王强问之,对曰:“顷尝言恶
闻王臭。”王怒日:“劓之!”夫人先诫御者曰:“王适有言,必亟从命。”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1、解释加线的词语:(1)甚于王:(2)则王长幸子矣:(3)王适有言,必亟从命:(4)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2、翻译下列句子:(1)此孝子所以养亲,忠臣之所以事
君也。(2)夫人知王之不以己为妒也参考答案:1、(1)甚:深;(2)幸:宠爱(3)适:如果;亟:赶快,立即(4)揄:拔;劓:割鼻子2、(1)这就是孝子奉养父母,忠臣侍奉君王的方法。(2)夫人知道大王不认为自己是嫉妒了。五、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
,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栗子),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1、解释加线的词语2、解释成语:朝三暮四参考答案:1、得:懂得;2、损:节省3、充:满足4、
匮:缺乏5、起:站立6、伏:趴下7、诳:欺骗朝三暮四: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2、路透社1月28日报道,朝三暮四的投资者放弃新兴市场而投奔发达市场。例句:1、她看出他是个朝三暮四的年轻人,会随时追逐他遇见的每个女人。六、阅读下文,
完成小题。郢①书燕说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
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类此。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4分)(1)举:(2)类:(3)过:(4)尚: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参考答案:1、(1)举:推举;(2)类:类似;(3)过:无意识(4)尚:重视寓意:做事情要从对方的角度考虑
,不能断章取义,穿凿附会2、(1)“‘举烛’,就是崇尚清明廉洁。要施行清明政策,则应举荐贤才担任重任。(2)国家虽然治理好,却不是信的本意。七、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
。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而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1.解释加横线词的意思。①行不骑乘()②亲裹赢粮()③遂死于敌()④起之为将()2
.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3.翻译加横线的句子。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翻译:4.吴起作为一个将军,亲自用嘴吮吸士兵的毒疮,从侧面反映了怎样一个问题?参考答案:1.①骑马坐车②包③于是④做;担任2.子/卒也/而将军自
吮其疽/何哭为?3.有个长恶性毒疮的士兵,吴起用嘴替他吮吸(毒疮)。4.反映将军爱护士兵,士兵就更会为将军卖命出力。八、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
阨巷,困窘织履,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列御寇》1、找出文中的
四个通假字,并指出所通的字。2、解释下列成语。(1)吮痈舐痔(2)槁项黄馘参考答案:1、四个通假字:说通“悦”反通“返”阨通“隘”邪通“耶”2、吮痈舐痔:痈:毒疮;舐:舔。指为人舔吸疮痔上的脓血。比喻卑劣地奉承人。槁项黄馘:槁:枯干;项:颈项;馘,“guó”本义为
古代战争中为计数报功而割下敌人的左耳,这里则是指“脸”形容面黄肌瘦的样子。九、祥符①中禁②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土远,公乃令凿通衢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乃决汴水④入堑中,诸道木排筏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宫门。
事毕,却以斥弃瓦砾灰尘壤实于堑中,复为街衢。一举而三役济,省费以亿万计。【注释】①祥符:宋真宗年号(1008—1016)。②禁:皇帝居住的地方。③通衢:大街。④汴水:流过宋朝都城的河流。1.为下列加粗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1)患取土远()A.担忧B.忧
患C.疾病D.得……病(2)一举而三役济()A.过河,渡B.成C.接济D.停止2.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却以斥弃瓦砾灰尘壤实于堑中A.乃丹书帛曰:“陈胜王”B.将军被坚执锐C.今吾以十倍
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D.于是与亮情好日密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给你的最大启示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A(2)B2.C3.丁晋公于是命令从大街取土,没几天都成了大渠。4.示例:(1)多读历史著作,学点运筹学的知识;(2)青少年应学科学、用科学;(3)做事要善于思考,学会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写出其中一点即可
)十、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
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莫之服.《晏子春秋》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好:(2)公使吏禁之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1)公何以不使内勿服?译文:(2)逾月,而国莫之服。译文:3.划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这句话用今天的熟语怎样表述?(2分)4.你从这则小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3分)答案: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好:喜欢(2)公使吏禁之之:代词,代女扮男装的行为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1)公何以不使内勿服?译文:您为什么不让宫内(女人)不穿(男人服
饰)?(2)逾月,而国莫之服。译文:过了一个月,国家再也没有人穿这种服装了。3.划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用今天的熟语怎样表述?(2分)答案:比喻,挂羊头卖狗肉。4.你从这则小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3分)答案:上行下效,灵公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
点灯;晏子就让他为君做人,都要表里一致,说明要想纠正某种不正之风,上级领导的以身作则比规定更有效。十一、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
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宥坐》【注释】1.欹器:一种盛水的器皿,无水时歪向一边。2.宥(yòu)坐之器:“座右铭”一样的器物。宥坐:放在
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线的词语(1)观:(2)欹:(3)挹:(4)恶:2.翻译(1)中则正,满则覆,虚则欹。(2)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3.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阅读训练】1.解释(1)观:参观,瞻仰(2)欹:倾斜(3)挹:舀;酌。把液体盛出来。(4)恶:哪
里wu(一声)2.翻译(1)中则正,满则覆,虚则欹。盛满一半时欹器能放正,满满了就翻倒,空着时就倾斜。(2)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唉!哪有满盈而不翻倒的呀!3.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人不可自满,要谦虚。启示:做人也好,做官也罢,都要掌握一定的尺度。
我们不提倡不及,但也不能过而求之,以适度为最好。欹器之所以倾翻,就是因为它盛水太多,超过了规定的刻度,它本来不能盛那么多的水,你偏要让它盛那么多的水,不翻那才叫怪呢。自然的法则告诉我们:物极必反。凡事只要走向极端,必然走向反面,到头来,不但想要的
东西不能得到,就是连已经得到的也会失去。由此可见,欹器的寓意,可谓深也。十二、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
!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饮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注释:爨:音cuan四声,烧火煮饭;煤炱:读音,tai二声,黑烟灰。1.解释下加
点词的含义。(1)穷:(2)选间:(3)向:2.翻译划线的句子:(1)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2)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3.从文中看,颜回是一个怎样的人?4.读完本文之后,请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所得到的启
示。1.解释下加点词的含义。(1)穷:受困(2)选间:片刻,一会儿(3)向:刚刚2.翻译划线的句子:(1)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2)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应
该相信眼睛(看见)的,但是眼睛也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3.从文中看,颜回是一个怎样的人?颜回是一个勤劳、节俭、诚实而又虔诚的人4.读完本文之后,请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启示:眼前未必为
真实,要想了解一个人,必须作深入的了解。十三、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②师旷:春秋时著名乐师。他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1、解释文中加线的词语:(1)暮:(2)安:(3)昧:
2、翻译划线的句子:(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2)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3、师旷的回答,说明他把“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了?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4、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示?1、解释文中加线的词语:
(1)暮:迟(2)安:怎么(3)昧:在黑暗中2、翻译划线的句子:(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少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中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象正午太阳的阳光
一样;晚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把蜡烛点燃一样明亮,(2)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蜡烛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呢?3、师旷的回答,说明他把“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了?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理解成天黑、夜晚。师旷想要借题发挥,引出“炳烛”之喻。4、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启
示:活到老,学到老。迟学也比不学强。十四、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凳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
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齕首领,转辗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扃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1.下列各句中与“辄被啖
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不拘于时,学于余B.此余之所得也C.刘备天下枭雄D.青,取之于蓝2.下列各句中,与“非怯也,待其惰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邻之厚,君之薄也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今不速往,
恐为操所先D.不然,籍何以至此3.下列各句中,与“蹲地上少休”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夫晋,何厌之有B.垣墙周庭C.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D.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4.翻译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众咸谓猫怯,以
为是无能为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1.A项为被动句。答案:A2.A项与例句都是判断句;B项为状语后置句;C
项为被动句;D项为宾语前置句。答案:A3.例句为省略句,应为“蹲(于)地上少休”;A项为宾语前置句,B、C、D三项都是省略句且为介词短语后置句。“垣墙(于)周庭”“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荆州之民附
操者,逼(于)兵势耳”。答案:A3.答案:(1)大家都认为猫胆怯,以为是没有能力的猫。(2)敌人出击我便退回,敌人退下我又出击,狮猫使用的就是这种智谋呀。十五、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后行事何其反也。魏徵对曰
:“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侍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言文断旬(限6处)。故
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2.魏征认为隋炀帝覆亡的原因是什么?3.唐太宗从魏征的回答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用一个由两个四字短语组成的成语回答)参考答案:1.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
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2.恃其俊才,骄矜自用。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