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京版)2022年中考数学模拟练习卷11(含答案).doc,共(23)页,358.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131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中考数学模拟练习卷卷一.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2分)1.如图,C,D,E是线段AB上的三个点,下面关于线段CE的表示:①CE=CD+DE;②CE=CB﹣EB;③CE=CD+DB﹣AC;④CE=AE+
CB﹣AB.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2.共享单车的投放使用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仅有效缓解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而且经济环保,据相关部门2018年11月统计数据显示,郑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累计投放超过49万辆,将49
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A.4.9×104B.4.9×105C.0.49×104D.49×1043.下列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4.如图是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汉字的正方体的一种展开图,那么在正方体的表面与“生”相对应的面上的汉
字是()A.数B.学C.活D.的5.在一条数轴上四个点A,B,C,D中的一个点表示实数,这个点是()A.AB.BC.CD.D6.下列关于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武大靖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500米项目上获得金牌是必然事件B.检测100只灯泡的质量情况适宜采用抽
样调查C.了解北京市人均月收入的大致情况,适宜采用全面普查D.甲组数据的方差是0.16,乙组数据的方差是0.24,说明甲组数据的平均数大于乙组数据的平均数7.下面的统计图反映了我国最近十年间核电发电量的增长情况,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合理的是()A.2011年
我国的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值约为1.5%B.2006年我国的总发电量约为25000亿千瓦时C.2013年我国的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值是2006年的2倍D.我国的核电发电量从2008年开始突破1000亿千
瓦时8.如图,点P是▱ABCD边上的一动点,E是AD的中点,点P沿E→D→C→B的路径移动,设P点经过的路径长为x,△BAP的面积是y,则下列能大致反映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B.C.D.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2分)9.已
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P(a﹣3,2)在第二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10.如图,l1反映了某公司产品的销售收人与销售量的关系,l2反映了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成本与销售量的关系,根据图象判断:当该公司赢利(收入大于成本)时,销售量必须11.已知a,b为两个连续的整数,且a<<b,则ba=
.12.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题,大意是:100匹马恰好拉了100片瓦,已知3匹小马能拉1片瓦,1匹大马能拉3片瓦,求小马、大马各有多少匹.若设小马有x匹,大马有y匹,依题意,可列方程组为.13.
在△ABC中,∠C=30°,∠A﹣∠B=30°,则∠A=.14.已知a2+1=3a,则代数式a+的值为.15.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装有标着数字2,3,4,5的4个小球,这4个小球的材质、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现从中随机摸出两个小球,这两个小球上的数字之积大于9的概率为16.尺规作图:过直
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已知:如图,直线l与直线l外一点P.求作:过点P与直线l平行的直线.作法如下:(1)在直线l上任取两点A、B,连接AP、BP;(2)以点B为圆心,AP长为半径作弧,以点P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弧,如图所示,两弧相交于点M;(3)过点P、M作直线;(4)
直线PM即为所求.请回答:PM平行于l的依据是.三.解答题(共12小题,满分68分)17.计算:|﹣|+(π﹣2017)0﹣2sin30°+3﹣1.18.解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19.已知如图,在
△ABC中,∠B=45°,点D是BC边的中点,DE⊥BC于点D,交AB于点E,连接CE.(1)求∠AEC的度数;(2)请你判断AE、BE、AC三条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0.反比例函数y1=(x>0)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2=﹣x+b的图象交于A,B两点,其中A(1,2)(1)求
这两个函数解析式;(2)在y轴上求作一点P,使PA+PB的值最小,并直接写出此时点P的坐标.21.设k是任意实数,讨论关于x的方程|x2﹣1|=x+k的解的个数.22.如图,在△ABC中,AB=AC,D为边BC的中点,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AC,DE相交于点O.(1)求
证:四边形ADCE是矩形;(2)若∠AOE=60°,AE=2,求矩形ADCE对角线的长.23.体育老师为了解本校九年级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体育测试项目的达标情况,从该校九年级136名女生中,随机抽取了2
0名女生,进行了1分钟仰卧起坐测试,获得数据如下:收集数据:抽取20名女生的1分钟仰卧起坐测试成绩(个)如下:3846425255435946253835455148574947535849(1)整理、描述数据
:请你按如下分组整理、描述样本数据,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范围25≤x≤2930≤x≤3435≤x≤3940≤x≤4445≤x≤4950≤x≤5455≤x≤59人数(说明:每分钟仰卧起坐个数达到49个及以上时在中考体育测试中可以得到满分
)(2)分析数据: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满分率如下表所示:平均数中位数满分率46.847.545%得出结论:①估计该校九年级女生在中考体育测试中1分钟“仰卧起坐”项目可以得到满分的人数为;②该中心所在区县的九年级女生的1分钟“仰卧起坐”总体测试成
绩如下:平均数中位数满分率45.34951.2%请你结合该校样本测试成绩和该区县总体测试成绩,为该校九年级女生的1分钟“仰卧起坐”达标情况做一下评估,并提出相应建议.24.如图,AB是⊙O的直径,AD是⊙O的弦,点F是DA延长线上的一点,过⊙O上一点C作⊙O的切线交DF于点E,CE⊥DF.(1
)求证:AC平分∠FAB;(2)若AE=1,CE=2,求⊙O的半径.25.如图1,AB为半圆O的直径,半径的长为4cm,点C为半圆上一动点,过点C作CE⊥AB,垂足为点E,点D为弧AC的中点,连接DE,如果DE=2OE,求线段AE的长.小何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将此
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解决.小华假设AE的长度为xcm,线段DE的长度为ycm.(当点C与点A重合时,AE的长度为0cm),对函数y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探究.下面是小何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说明:相关数据保留一位小数).(1)通过取点
、画图、测量,得到了x与y的几组值,如下表:x/cm012345678y/cm01.62.53.34.04.75.85.7当x=6cm时,请你在图中帮助小何完成作图,并使用刻度尺度量此时线段DE的长度,填写在表格空白处:(2)在图2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补全后的表中各组对应值为坐
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3)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当DE=2OE时,AE的长度约为cm.26.如图,已知抛物线y=x2﹣4与x轴交于点A,B(点A位于点B的左侧),C为顶点,直线y=x+m经过点A,与y
轴交于点D.(1)求线段AD的长;(2)平移该抛物线得到一条新拋物线,设新抛物线的顶点为C′.若新抛物线经过点D,并且新抛物线的顶点和原抛物线的顶点的连线CC′平行于直线AD,求新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27.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P为AB的中点,Q为边CD上一动点,设DQ=t(
0≤t≤2),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边AD、BC于点M、N,过Q作QE⊥AB于点E,过M作MF⊥BC于点F.(1)当t≠1时,求证:△PEQ≌△NFM;(2)顺次连接P、M、Q、N,设四边形PMQN的面积为S,求出S与自
变量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S的最小值.28.已知直线l经过A(6,0)和B(0,12)两点,且与直线y=x交于点C,点P(m,0)在x轴上运动.(1)求直线l的解析式;(2)过点P作l的平行线交直线y=x于点D,当m=3时,求△PCD的面积;(3)是否存在点P,使得
△PCA成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2分)1.【分析】根据图示可以找到线段间的和差关系.【解答】解
:由图可知:①CE=CD+DE,正确;②CE=CB﹣EB,正确;③CE=CD+DB﹣EB,错误;④CE=AE+CB﹣AB,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
2.【分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时,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整数,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49万=4.9×105.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确定a与n的值是
解题的关键.3.【分析】根据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可得答案.【解答】解:A、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B、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C、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D、是中心对称图形,
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关键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4.【分析】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相对面的特点是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据此作答.【解答】解:∵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相对面的特点是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
方形,∴在此正方体上与“生”字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学”.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形,解题关键是从相对面入手进行分析及解答问题.5.【分析】首先判断出的取值范围,然后根据:一般来说,当数轴方
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判定出这个点是哪个即可.【解答】解:∵2.5<<3,∴在一条数轴上四个点A,B,C,D中的一个点表示实数,这个点是D.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在数轴上表示数的方法,以及数轴的特征:一般
来说,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要熟练掌握.6.【分析】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可判断A,根据调查事物的特点,可判断B;根据调查事物的特点,可判断C;根据方差的性质,可判断D.【解答】解:A、武大靖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500米项目上可能
获得获得金牌,也可能不获得金牌,是随机事件,故A说法不正确;B、灯泡的调查具有破坏性,只能适合抽样调查,故检测100只灯泡的质量情况适宜采用抽样调查,故B符合题意;C、了解北京市人均月收入的大致情况,调查范围广适合抽样调查,故C说法错误;D、甲组数据的方差是0.16,乙组数据的方差是0.24,说
明甲组数据的波动比乙组数据的波动小,不能说明平均数大于乙组数据的平均数,故D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随机事件及方差,解决本题需要正确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必然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
件即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方差越小波动越小.7.【分析】由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对各选项逐一判断即可得.【解答】解:A、2011年我国的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值大于1.5%
、小于2%,此选项错误;B、2006年我国的总发电量约为500÷2.0%=25000亿千瓦时,此选项正确;C、2013年我国的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值是2006年的显然不到2倍,此选项错误;D、我国的核电发电量从2012年开始突破1
000亿千瓦时,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事物的变
化情况.8.【分析】根据题意分类讨论,随着点P位置的变化,△BAP的面积的变化趋势.【解答】解:通过已知条件可知,当点P与点E重合时,△BAP的面积大于0;当点P在AD边上运动时,△BAP的底边AB不变,则其面积是x的一次函数,面积随x增大而增大;当P
在DC边上运动时,由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不变,△BAP面积保持不变;当点P带CB边上运动时,△BAP的底边AB不变,则其面积是x的一次函数,面积随x增大而减小;故选:D.【点评】本题以动点问题为背景,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以及函数图象的变化规律.二.填空
题(共8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2分)9.【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象限内的点的横坐标小于0,纵坐标大于0,可得a﹣3<0,求出a的取值范围即可.【解答】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P(a﹣3,2)在第二象限,∴a的取值范围是
:a﹣3<0,解得:a<3.故答案为:a<3.【点评】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10.【分析】根据图象找出a在b的上方即收入大于成本时,x的取值范围即可.【解答】解:根据图象分析可得:当销售量大于4时,a在b的上方,即收入大于成本.故答案为:大于4.【点评】此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
义,能够通过图象得到该公司盈利时x的取值范围是本题的关键.11.【分析】直接利用的取值范围得出a,b的值,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b为两个连续的整数,且a<<b,∴a=2,b=3,∴ba=32=9.故答案为:9.【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正确得出a,b的值是解题关键.12.【分析】设小马有x匹,大马有y匹,根据题意可得等量关系:①大马数+小马数=100;②大马拉瓦数+小马拉瓦数=100,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即可.【解答】解:设小马有x匹,大
马有y匹,依题意,可列方程组为.故答案是:.【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13.【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得到∠A+∠B+∠C=180°,而∠C=30°,则可计
算出∠A+∠B+=150°,由于∠A﹣∠B=30°,把两式相加消去∠B即可求得∠A的度数.【解答】解:∵∠A+∠B+∠C=180°,∠C=30°,∴∠A+∠B+=150°,∵∠A﹣∠B=30°,∴2∠A=180°,∴∠A=90°.故答案为
9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主要用在求三角形中角的度数.①直接根据两已知角求第三个角;②依据三角形中角的关系,用代数方法求三个角;③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锐角可利用两锐角互余求另一锐角.14.【分析】
直接将原式通分变形,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a2+1=3a,∴a+=+===3.故答案为: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加减运算,正确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15.【分析】列表或树状图得出所有等可能的情况数,找出数字之积大于9的情况数,
利用概率公式即可得.【解答】解:根据题意列表得:23452﹣﹣﹣(3,2)(4,2)(5,2)3(2,3)﹣﹣﹣(4,3)(5,3)4(2,4)(3,4)﹣﹣﹣(5,4)5(2,5)(3,5)(4,5)﹣﹣﹣由表可知
所有可能结果共有12种,且每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其中摸出的两个小球上的数字之积大于9的有8种,所以两个小球上的数字之积大于9的概率为=,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解题时要注意此题是放回实验还是不
放回实验.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16.【分析】利用画法得到PM=AB,BM=PA,则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判断四边形ABMP为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PM∥AB.【解答】解:由作法得PM=AB,BM=PA,∴四边形
ABMP为平行四边形,∴PM∥AB.故答案为: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点评】本题考查了基本作图:熟练掌握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也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解答题(共12小题,满分68分)17.【分析】原式利用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法则,以及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
解:原式=+1﹣2×+=.【点评】此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8.【分析】分别求出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其公共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解答】解:,由①得,x≥,由②得x≥﹣1,故此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在数轴上表示为:.【点评】本
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熟知“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9.【分析】(1)根据题意得到DE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EB=E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2)根据勾股定理解答.【解答】解:
(1)∵点D是BC边的中点,DE⊥BC,∴DE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EB=EC,∴∠ECB=∠B=45°,∴∠AEC=∠ECB+∠B=90°;(2)AE2+EB2=AC2.∵∠AEC=90°,∴AE2+EC2=AC2,∵EB=EC,∴AE2+EB2=AC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
分线的性质定理,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0.【分析】(1)将点A坐标分别代入y1=、y2=﹣x+b求得k、b的值即可得;(2)作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A′(﹣
1,2),连接A′B,交y轴于点P,即为所求,由直线、双曲线解析式求得点B坐标,求得A′B所在直线解析式,从而求得其与y轴的交点坐标.【解答】解:(1)将点A(1,2)代入y1=,得:k=2,则y1=;将点A(1,2)代入y2=﹣x+b,得:﹣1+b=2
,解得:b=3,则y2=﹣x+3;(2)作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A′(﹣1,2),连接A′B,交y轴于点P,即为所求,如图所示:由得:或,∴B(2,1),设A′B所在直线解析式为y=mx+n,根据题意,得:,解得:,则A′B所在直线解析式为y=﹣x+,当x=
0时,y=,所以点P(0,).【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及轴对称的性质.21.【分析】先根据x的范围去绝对值,(1)当x>1或x<﹣1,方程变为x2﹣x=1+k,要求方程解的个数就是要二次函数
y=x2﹣x与直线y=1+k的交点个数,可求出二次函数y=x2﹣x的顶点(,),且过(0,0),(1,0)两点,则当1+k<0,原方程无实根;当1+k≥2,原方程有两个实根;当0≤1+k<2,原方程有一个实根;当1+k<0,原方程无实根.(2)当﹣1≤x≤1,方程变为x
2+x=1﹣k,和(1)的解法一样求出k的范围.【解答】解:(1)当x>1或x<﹣1,方程变为x2﹣x=1+k,则方程解的个数就是二次函数y=x2﹣x与直线y=1+k的交点个数,二次函数y=x2﹣x的顶点(,),且过(0,0),(1,0)两点.当0≤1+k<2,即﹣1≤k<1,二次函数y=x2
﹣x与直线y=1+k在所在范围有一个交点,所以原方程有一个实根;当1+k≥2,即k≥1,二次函数y=x2﹣x与直线y=1+k在所在范围有两个交点,所以原方程有两个实根;当1+k<0,即k<﹣1,二次函数y=x2﹣x与直线y=1+k无交点,所以原方程无实根.(2)当﹣1
≤x≤1,方程变为x2+x=1﹣k,则方程解的个数就是二次函数y=x2+x与直线y=1﹣k的交点个数,二次函数y=x2+x的顶点(,),且过(0,0),(﹣1,0)两点.当1﹣k>0,即k<1,二次函数y=x2+x与直线y=1﹣k在所在范围无交点,所以原方程无实根;当<1﹣k≤0,即1≤k<,
二次函数y=x2+x与直线y=1﹣k有两个交点,所以原方程有两个实根;当1﹣k=,即k=,二次函数y=x2+x与直线y=1﹣k有一个交点,所以原方程有一个实根;当1﹣k<,即k>,二次函数y=x2+x与直线y=1﹣k没有交点,
所以原方程无实根.所以当k<﹣或﹣1<k<1或k>时,原方程没有实数根;当k=﹣或k=时,原方程只有一个实数根;当<k≤﹣1或1≤k<时,原方程有两个实数根.【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函数图象求方程解的方法,把求方程的解的个数转化为两个图象的交点的个数.同时也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思想
的运用.22.【分析】(1)先根据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和D为BC的中点判定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再结合AB=AC,推出∠ADC=90°,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AOE=60°和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得出△AOE为等边三角形,即可求出AO的长,从而得到矩形ADCE对角线的长.
【解答】(1)证明:∵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BD=AE,BD∥AE.∵D为BC的中点,∴CD=BD,∴CD=AE.∴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又∵AB=AC,∴∠ADC=90°,∴四边形ADCE是矩形.(2)解:∵四边形A
DCE是矩形,∴AO=EO,∵∠AOE=60°∴△AOE为等边三角形,∴AO=AE=2,∴AC=2OA=4.【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3.【
分析】(1)根据收集的数据整理即可得;(2)①总人数乘以样本中1分钟“仰卧起坐”项目可以得到满分的人数所占比例即可得;②根据平均数和中位数的意义分析,并结合其特点给出相应的建议即可.【解答】解:(1)补充表格如下:范围25≤x≤
2930≤x≤3435≤x≤3940≤x≤4445≤x≤4950≤x≤5455≤x≤59人数1032734(2)①估计该校九年级女生在中考体育测试中1分钟“仰卧起坐”项目可以得到满分的人数为136×≈61,故答案为:61;②从平均数角度看,该校女生1分
钟仰卧起坐的平均成绩高于区县水平,整体水平较好;从中位数角度看,该校成绩中等水平偏上的学生比例低于区县水平,该校测试成绩的满分率低于区县水平;建议:该校在保持学校整体水平的同事,多关注接近满分的学生,提高满分成绩的人数.【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频数分布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数据的整理、样本估计总体思
想的运用、平均数和中位数的意义.24.【分析】(1)证明:连接CO,证得∠OCA=∠OAC,则∠CAE=∠OAC,即可证得结论;(2)证明:连接BC,由圆周角定理得到∠BCA=90°,再证得△ABC∽△ACE,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得结论.【解答】(1)证明:连接OC.∵CE是⊙O的切线,
∴∠OCE=90°∵CE⊥DF,∴∠CEA=90°,∴∠ACE+∠CAE=∠ACE+∠OCA=90°,∴∠CAE=∠OCA.∵OC=OA,∴∠OCA=∠OAC.∴∠CAE=∠OAC,即AC平分∠FAB;(2)解:连接BC.∵AB是⊙O的直径,∴∠ACB=∠AEC=9
0°.又∵∠CAE=∠OAC,∴△ACB∽△AEC,∴.∵AE=1,CE=2,∠AEC=90°,∴.∴,∴⊙O的半径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切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熟练掌握切线的判定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5.【分析】本题按照题意取点、画图、测量即可.(3)中需要将DE=2OE转换为y与x的函数关系,注意DE为非负数,函数为分段函数.【解答】解:(1)根据题意取点、画图、测量的x=6时,y=5.3故答案为:5.3(2)根据数据表格画图象得(3)当
DE=2OE时,问题可以转化为折线y=与(2)中图象的交点经测量得x=2.5或6.9时DE=2OE.故答案为:2.5或6.9【点评】本题为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探究题,考查了函数图象的画法,应用了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26.【分析】
(1)解方程求出点A的坐标,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2)设新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y=x2+bx+2,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点C′的坐标,根据题意求出直线CC′的解析式,代入计算即可.【解答】解:(1)由x2﹣4=
0得,x1=﹣2,x2=2,∵点A位于点B的左侧,∴A(﹣2,0),∵直线y=x+m经过点A,∴﹣2+m=0,解得,m=2,∴点D的坐标为(0,2),∴AD==2;(2)设新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y=x2+bx+2,y=x2+bx+2=(x+)2+2﹣,则点C′的坐标为(﹣,2﹣),∵C
C′平行于直线AD,且经过C(0,﹣4),∴直线CC′的解析式为:y=x﹣4,∴2﹣=﹣﹣4,解得,b1=﹣4,b2=6,∴新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y=x2﹣4x+2或y=x2+6x+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待定系数法求
函数解析式,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的求法是解题的关键.27.【分析】(1)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得到∠A=∠B=∠D=90°,AD=AB,又由∠EQP=∠FMN,而证得;(2)分为两种情况:①当E在AP上时,由点
P是边AB的中点,AB=2,DQ=AE=t,又由勾股定理求得PQ,由△PEQ≌△NFM得到PQ的值,又PQ⊥MN求得面积S,由t范围得到S的最小值;②当E在BP上时,同法可求S的最小值.【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
D=90°,AD=AB,∵QE⊥AB,MF⊥BC,∴∠AEQ=∠MFB=90°,∴四边形ABFM、AEQD都是矩形,∴MF=AB,QE=AD,MF⊥QE,又∵PQ⊥MN,∴∠1+∠EQP=90°,∠2+∠F
MN=90°,∵∠1=∠2,∴∠EQP=∠FMN,又∵∠QEP=∠MFN=90°,∴△PEQ≌△NFM;(2)解:分为两种情况:①当E在AP上时,∵点P是边AB的中点,AB=2,DQ=AE=t,∴PA=1,PE=1﹣t,QE=2,由勾股定理,得PQ==,∵△PEQ≌△NFM,∴MN
=PQ=,又∵PQ⊥MN,∴S===t2﹣t+,∵0≤t≤2,∴当t=1时,S最小值=2.②当E在BP上时,∵点P是边AB的中点,AB=2,DQ=AE=t,∴PA=1,PE=t﹣1,QE=2,由勾股定
理,得PQ==,∵△PEQ≌△NFM,∴MN=PQ=,又∵PQ⊥MN,∴S==[(t﹣1)2+4]=t2﹣t+,∵0≤t≤2,∴当t=1时,S最小值=2.综上:S=t2﹣t+,S的最小值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
,(1)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得到∠A=∠B=∠D=90°,AD=AB,又由∠EQP=∠FMN,而证得;(2)由勾股定理求得PQ,由△PEQ≌△NFM得到PQ的值,又PQ⊥MN求得面积S,由t范围得到答案.28.【分析】(1)由A、B两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直线l的解析式;(2
)联立直线l和直线y=x,可求得C点坐标,由条件可求得直线PD的解析式,同理可求得D点坐标,则可分别求得△POD和△POC的面积,则可求得△PCD的面积;(3)由P、A、C的坐标,可分别表示出PA、PC
和AC的长,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关于m的方程,则可求得m的值,则可求得P的坐标.【解答】解:(1)设直线l解析式为y=kx+b,把A、B两点坐标代入可得,解得,∴直线l解析式为y=﹣2x+12;(2)解方程组,可得,∴C点坐标为(4,4),设PD解析式为y=﹣2x+n,把P(3,0)代入可
得0=﹣6+n,解得n=6,∴直线PD解析式为y=﹣2x+6,解方程组,可得,∴D点坐标为(2,2),∴S△POD=×3×2=3,S△POC=×3×4=6,∴S△PCD=S△POC﹣S△POD=6﹣3=3;(3)∵A(6,0),C(4,4)
,P(m,0),∴PA2=(m﹣6)2=m2﹣12m+36,PC2=(m﹣4)2+42=m2﹣8m+32,AC2=(6﹣4)2+42=20,当△PAC为等腰三角形时,则有PA=PC、PA=AC或PC=AC三种情况,①当PA
=PC时,则PA2=PC2,即m2﹣12m+36=m2﹣8m+32,解得m=1,此时P点坐标为(1,0);②当PA=AC时,则PA2=AC2,即m2﹣12m+36=20,解得m=6+2或m=6﹣2,此时P点坐标为(6+2,0)或(6﹣2,0);③当PC
=AC时,则PC2=AC2,即m2﹣8m+32=20,解得m=2或m=6,当m=6时,P与A重合,舍去,此时P点坐标为(2,0);综上可知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其坐标为(1,0)或(6+2,0)或(6﹣2,0)或(2,0).【点评】本题为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涉及待定系数法、函数图象的
交点、三角形的面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分类讨论思想及方程思想等知识.在(1)中注意待定系数法的应用,在(2)中求得C、D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在(3)中用P点坐标分别表示出PA、PC的长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分情况讨论
.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