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小题必练16 求索真理的历程 教师版

DOC
  • 阅读 8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65.500 KB
  • 2023-04-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小题必练16 求索真理的历程 教师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小题必练16 求索真理的历程 教师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小题必练16 求索真理的历程 教师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小题必练16 求索真理的历程 教师版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小题必练16 求索真理的历程 教师版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小题必练16 求索真理的历程 教师版.doc,共(11)页,65.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4320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考纲要求:1.掌握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理解侧重点认识误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把间接经验作

为认识的来源。把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等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能把主

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

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②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把握真理的特征小题必练16:求索真理的历程含义特点解读方法论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①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②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内容客观,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③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

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这要求要正确对待谬误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理解认识的发展过程理解原因误区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才能完成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①“直线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直线式的前进②“循环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无

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上升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

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2020·新课标Ⅱ)2020年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主义产生时说:“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

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上述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①理论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②理论只能反映当前经济事实③理论总是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④来源于现实的理论就具有真理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

析】①: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马克思主义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这说明新的学说与经济现实并不完全同步,反映了理论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符合题意。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

性,不仅能追溯事物的过去,复制事物的当前,还能预测事物的未来,因此“理论只能反映当前经济事实”说法错误,②排除。③:实践决定认识,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具体历史的统一,因此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马克思主义的根子

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这表明理论总是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③符合题意。④:来源于现实的理论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不一定都具有真理性,④排除。故本题选B。2.(2020·新课标Ⅲ)1869年,门捷列夫公布了自己制作的元素周期表,将已发现

的化学元素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中。依据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推断当时的一些原子量测定结果存在误差,预言“类铝”(镓)、“类硼”(钪)等当时尚未发现元素的存在,他的推断和预言后来在实验中被逐一证实。这表明()①科学发现来源于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积累②科学原理对探索和发

现客观真理具有指导作用③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真理性④科学原理——科学预测——实践检验是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科学发现来源于实践,①错误。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社会实

践的发展。由题意知,门捷列夫依据元素周期表推断当时的一些原子量测定结果存在误差,预言一些尚未发现元素的存在,在这一科学原理的指导下,他展开了科学研究并在实验中逐一证实了他的推断和预言,这体现了科学原理对探索和发现客观真理具有指导作用,②符合题意。③:实践是认识的基

础,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由题意知,门捷列夫展开了科学研究并在实验中逐一证实了他的推断和预言,这表明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真理性,③符合题意。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

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④错误。故本题选C。1.新华社北京2020年9月25日报道,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发布投运一周年“成绩单”,“智慧化”“人性化”服务成最大亮点。虽然遭遇疫情,但一年来,大兴机场各项功能正在趋于完善,运行组织能力不断提

高。日前,大兴机场单日最高航班量突破660架次,单日最高旅客量突破9.2万人次。习近平主席之所以评价说“奇迹是干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是因为()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有目

的、有意识的主观性活动③实践是一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④实践是人们主动进行的一切能动活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①③:“奇迹是干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这是因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

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①③符合题意。②: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而不是主观性活动,②错误。④:人们主动进行的一切能动活动包括实践和认识活动,不一定是实践,④错误。故本题选A。2.对于互联网+、共享经济、平台经济这一新

业态、新模式,李克强总理指出:对于任何新生事物,应尽量秉持“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不能一上来就“管死”!这是因为()①实践具有社会性,实践活动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②实践具有历史性,不同时代实践的深度广度会不同③真理具有相对性,探索真理的

过程中总是难免犯错④真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①:材料未涉及社会关系,也就不体现实践具有社会性,①排除。②③:对于任何新生事物,应尽量秉持“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

,不能一上来就“管死”,这是因为实践具有历史性,不同时代实践的深度广度会不同,也是因为真理具有相对性,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总是难免犯错,②③符合题意。④:认识具有反复性,真理无反复性,④错误。故本题选B。3.2020年10月28日20时30分到21时30

分,全球24个时区的2000余座城镇以熄灯一小时的方式“接力”参加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旨在节能减排保护人类地球家园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我国从东到西众多城市的公众积极参与了这一活动,“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性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

,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①实践是主观见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

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③:当环保意识深入人性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实践是主观见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也说明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

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不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活动,不是改造世界的活动,“适应性活动”“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都错误的理解了实践的特点,②④排除。故本题选

B。4.2020年8月2日7时0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3000N发动机工作20秒钟,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继续飞向火星。截至第一次轨道修正前,“天问一号”探测器已在太空中飞行约230个小时,距离地球约300万公里

,各系统状态良好。后续,“天问一号”探测器还将经历深空机动和数次中途修正,奔火飞行6个多月后抵达火星附近,通过制动被火星引力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开展着陆火星的准备和科学探测等工作。这表明()①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

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③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④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创造性的活动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D【解析】①:我国开展火星科学探测工作,任务进展顺利

,还要不断深入,说明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①正确。②: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已经确定的真理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②错误。③: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不是一切活动。③错误。④:我国进行火星科学探

测活动不断取得进展,说明实践具有能动性。④正确。故本题选D。5.2020年5月27日,我国8名高程测量登山队员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地从珠穆朗玛峰北坡登顶。本次登顶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珠峰再次测量“身高”。这说明()①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②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③在实践中不断地颠覆真理④认识

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D【解析】①④:我国8名高程测量登山队员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地从珠穆朗玛峰北坡登顶。本次登顶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珠峰再次测量“身高”。这说明实践

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①④符合题意。②:获得认识有两条途径,既可以亲身参与实践,也可以学习书本知识,②错误。③: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

向前发展,③错误。故本题选D。6.2020年7月1日,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百度地图北斗系统”将为用户打造更加优质的精准导航体验。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历经20余年,分3个系统阶段,共有55颗导航卫星组成。北斗卫星系统的建设历程表明()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②实践

具有主体差异性③科学实验推动科技的发展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③④:材料中北斗系统建设历经20余年,3个阶段,共发射55颗卫星,表明实践不断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也体现实践具有社会

历史性的特点,③④符合题意。①: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北斗卫星系统的建设历程,并没有涉及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①与题意无关。②: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特点,但不具有主体差异性特点,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7.2020年5月8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载人

飞船试验船的返回舱成功降落,这标志着试验船飞行试验任务圆满完成,验证了新一代载人飞船方案的正确性,也为下一阶段的新飞船研制指明了方向。这说明()①质变为量变提供了必要准备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④科学试验是我国载人

航天事业的目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①错误。②:试验船飞行试验任务圆满完成,说明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②正确。③:通过试验飞船验证了新一代载人飞船方案的正确性,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

否的唯一标准。③正确。④:服务于实践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目的。④错误。故本题选C。8.2020年5月27日,我国珠峰高程测量队成功登顶并进行峰顶测量,这是我国测绘工作者第7次对珠峰开展大规模测绘及科考工作。此次为珠峰“量身高”,综合运用了GNSS卫星测量、雪深雷达测量、重力测量、天文测量、卫

星遥感等多种传统和现代测绘技术。对珠峰的测量活动佐证了()①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才能正确认识事物②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具有实践价值③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和能动性的特点④技术进步延伸了认识器官从而推动了认识的深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③④:本次对珠峰高程测量对成功登顶并

进行峰顶测量,综合运用GNSS卫星测量、雪深雷达测量、重力测量、天文测量、卫星遥感等多种传统和现代测绘技术,进一步佐证了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和能动性的特点,也表明技术进步延伸了认识器官而推动了认识的深化,③④应选。①:说法过于绝对,不是说只

有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才能正确认识事物,①不选。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很重要,都有实践价值,②不选。故本题选D。9.近期,中科院研究团队利用嫦娥四号测月雷达这一科技,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40米深度内的地质分层结构,为月球背

面的地质演化研究带来新的启示。上述材料表明()①探月工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实践过程②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需要一个过程③实践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标准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A【解析】①③:中科院研究团队利用嫦娥四号测月雷达这一科技,首次

揭示了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40米深度内的地质分层结构,为月球背面的地质演化研究带来新的启示,这说明实践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探月工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实践过程。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材料强调的是认识具有无限性,并没有体现客

观事物本质的暴露需要一个过程,也未体现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0.2020年8月29日,马斯克用三只小猪展示旗下“神经连接”公司最新的脑机接口技术,引起全球轰动。有人指出马斯克的创意能助力一些残疾人自动驾驶;也有人提出,这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旦人脑开始

互联,大脑数据的安全将成为一个新的命题。材料表明()A.真理的客观性随认识主体的变化而变化B.受主客观条件影响,不同主体认识不同C.事物发展总是从一种不显著的变化开始D.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与谬误相伴而行【答案】B【解析】A:真理具有客观性,不会随认

识主体的变化而变化,A项说法错误,排除。B:对马斯克的创意,有人认为可以助力一些残疾人自动驾驶。也有人提出,这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旦人脑开始互联,大脑数据的安全将成为一个新的命题。这表明受主客观条件影响,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B项符合题意。C:材料未涉及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相关内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材料未涉及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的相关内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选B。11.通过太空科学实验,科学家发现并证实了暗能量对宇宙膨胀的加速作用,并以此测算出宇宙的实际年龄,使人类在科学揭示了宇宙和生命起

源及演化奥秘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说明()①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②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实践的发展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发展④追求终极真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①③:对暗能量的认识过程表明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发展,①③符合题意。②:只有真理性的认识才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错误。④:真理是发展着的,不存在什么终极真理,④错误。故本题选B。12.《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

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思想教育,着力解决党性不纯、政绩观错位的问题。这是因为()①认识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③认识具有反复性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①:加强思想教育是为了使党员能够更好的参与实践活动,①

正确。②:正确的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能有效的促进社会的发展,②正确。③:材料知识强调党的思想教育,并未提及认识具有反复性,③不符合题意。④:材料并未提及追求真理,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3.在党和政府协调下,全国科学家和医务工作者携手奋战,

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新型冠状病毒病原体,并完成了对冠状病毒的基因探测。但直到今天,人类仍然未能完全识破它的“庐山真面目”。这说明()①在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②任何意识都根源于物质③意识具有巨

大的能动作用④人们应不断扩展和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A.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④【答案】D【解析】①④:我国科学家和医务工作者找到了新型冠状病毒病原体,并完成了对它的基因探测,但人类至今仍然未能完全识破它的

“庐山真面目”。这说明在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人们应不断扩展和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①④符合题意。②③:材料强调的是每一时期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没涉及到意识根源于物质、意识的能动作用,②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14.如今,

科学家们已学会如何用HIV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来防止艾滋病病毒的复制,但研究人员至今还未找到如何从体内完全清除病毒的方法。因为与任何其他病原体不同,艾滋病病毒似乎天生就有潜伏的能力。对此,丹麦研究人员提出“先踢后杀”疗法,力

图将病毒首先从其藏身之处激活,然后杀死它。这表明()①实践是人按照主观意志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②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具有反复性③认识是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的过程④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的动力A.①

④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①表述错误,此说法违背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特征;②④符合题意,丹麦研究人员针对艾滋病病毒的特点,提出“先踢后杀”疗法,力图将病毒从其藏身之处激活,然后杀死它。这表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

具有反复性,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是推动人们探索和研究的动力;③表述错误,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真理是可以获得的,而不是逐步接近真理。故选:C。15.最近科学家在对神经元的研究中发现,轴突可以

将信号传回到神经元的细胞体,不同神经元的轴突之间也能互相“交流”,神经元还能在较长时间内将外部刺激存储和整合在轴突内,这些新发现颠覆了传统教科书的理论。这表明()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②认识具有反复性③发展的实质是新出现

的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②④:材料中这些新发现颠覆了传统教科书的理论,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④符合题意。①:正

确的意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①表述错误。③:材料不能体现发展的实质是新出现的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6.2020年4月8日,位于新疆塔里木油田的满深1井勘探获

重大突破,新增石油资源量达2.28亿吨。满深1井勘探开发面临一系列世界级难题,我国科技工作者持续深化碳酸盐岩勘探开发科研攻关,创新地质理论认识,为该井成功钻遇良好油气层提供了重要理论和技术支撑。这佐证了()①认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③正

确的认识只有为实践服务才有它的实际意义④真理性认识的形成要经历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①:认识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主观与客观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①说法错误。

②③:我国科技工作者持续深化科研攻关,创新地质理论认识,为该井成功钻遇良好油气层提供了重要理论和技术支撑,说明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正确的认识只有为实践服务才有它的实际意义,②③符合题意。④:真理性认识的形成要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