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培训课件.ppt,共(100)页,1.342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4147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概述◼中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也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目前已知的甲、乙、丙、丁、戊、庚及TTV型肝炎,在我国均有发生。◼尤以甲、乙、丙、戊4个型别的流行情况严重。◼乙肝病毒携带者以达1.2亿之多。◼病毒性肝炎是对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概
述◼肝炎病毒:是指以损害肝脏为主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目前世界公认的肝炎病毒有五型:◼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AVirus,HAV)◼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
sDVirus,HDV)◼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EVirus,HEV)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各个类型肝炎病毒及其所致病毒性肝炎的比较(1)病毒特点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HAVHBVHCVHDVHEV生物学性状病毒科小RN
AV嗜肝DNAV黄V未分类尚未定大小(nm)2742603530形状20面体球形球形球形20面体核酸类型RNADNARNARNARNA包膜—+(HbsAg)++(HbsAg)—基因组ssRNAdsDNAs
sRNAssRNAssRNA大小(kb)7.23.29.41.77.6致病性传播途径粪-口输血、注射、性行为垂直输血、注射、性行为垂直输血、注射、性行为垂直粪-口流行情况广泛广泛较广少地域性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HAV,HEV:消化道传播,引起
急性肝炎,不转慢性HBV,HCV:血、血制品传播,引起急、慢性肝炎,与肝硬化、肝癌有关。HDV:缺陷V,只有HBV存在下,才能复制。因此其传播途径与HBV相同。HFV,HGV,TTV肝炎病毒:新近发现,有争议。肝炎病毒特点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
5人类肝炎相关病毒1)从非甲-戊型(Non-A-E)肝炎中分离到的病毒①己型肝炎病毒(HepatitisFVirus,HFV)②庚型肝炎病毒(HepatitisGVirus,HGV)③TT型肝炎病毒2)非肝炎患者分离
到的病毒,但可引起肝炎的病毒①黄热病病毒--黄热病②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③EB病毒(Epsteim-Barr,EBV)④凤疹病毒(rubellavirus)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第一节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Avirus,(
HAV)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7概述◼1973,Feinstone发现◼1993,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嗜肝病毒属(Hepatovirus)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8内容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9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结构2.动物模型与细胞培养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0形态◼HAV颗粒:球形◼直径27nm,无包膜◼核衣壳:呈20面立体对称◼内含单正链RNA分子◼实心:具有感染性◼空心:缺乏病毒核酸生物学性状肝
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1结构生物学性状HAV抗原性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2抵抗力特点:1)比肠道病毒更耐热,60℃4h不被灭活,淡水、海水数天-月100oC5分钟灭活2)对乙醚、酸处理(pH=3)均有抵抗力3)氯消毒、紫外线照射、福尔马林处理破坏其传染性肝炎
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3培养特性◼原代肝细胞◼恒河猴胚肾传代株细胞◼对HAV敏感,生长缓慢,不引起细胞裂解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4动物模型◼黑猩猩、绒猴、猕猴、我国的红面猴◼途径:口和静脉注射◼用于:病
原学研究、疫苗研制和药物筛选。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5内容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和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6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传染源:甲肝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途径传播:粪-口◼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
海产品、食具等传播◼常造成散发性流行或大面积流行◼1988年,上海,毛蚶30万人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7致病性粪-口途径传播口咽部或唾液腺中早期增殖肠道与局部淋巴结肿大量增殖入血并形成病毒血症肝脏为最终靶器官(病毒直接损伤或免疫病理作用)通过胆汁随粪便排出体
外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8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9常见症状◼潜伏期:15-50天末传染性强◼儿童、青少年◼感染后,大多隐性感染◼流感样症状◼厌食、恶心、乏力◼黄疸(眼部及皮肤呈黄色)◼尿黄◼腹痛、肝脾肿大◼血清转氨酶升高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0免疫性◼HAV只存在单一的抗原
抗体系统,即HAVAg和抗-HAV◼抗-HAVIgM阳性是甲肝的确诊依据◼无论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均能诱生出高效价抗-HAV◼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不发展成慢性肝炎和慢性携带者◼IgM型抗体在感染后仅持续存于3-6个月IgG型抗体则可存在多年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
1表-29-2p269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2内容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和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3微生物学检查◼血清学检查(ELISA)◼感染早期:抗-HAVIgM出现早、
消失快、最可靠◼流行病学调查:抗-HAVIgG感染史◼对已接种甲肝疫苗者:检测中和型抗-HAV抗体◼病原学检查◼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病毒RNA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4内容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和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
题讲座25甲肝的防治◼控制传染源隔离治疗急性期病人所有废弃物及日常用水均需严格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水产品不宜生吃水果蔬菜要洗干净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6免疫预防◼保护易感人群:免疫预防对象是未感染
者,主要为儿童和与肝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1)被动免疫注射丙球、胎球,紧急预防或减轻临床症状;(2)主动免疫A.灭活疫苗:Ag性、安全性好,但不能产生sIgA。B.减毒活疫苗:我国现正普遍应用,效果好,但有复毒的危
险。C.基因工程疫苗:正在研制。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7第二节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8概述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9概述◼1963,blumbe
rg澳大利亚土著血清澳抗原HAA◼1970,Dane乙型肝炎病毒颗粒◼HBV感染--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HBV携带者:全球3.5亿,我国1.2亿◼10%我国高流行区◼临床表现多样性,◼无症状携带者、急性、慢性、重症、肝硬化、肝癌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0内容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
和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1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结构2.基因结构与功能3.HBV的复制4.抗原组成5.细胞培养与动物模型6.抵抗力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2HBV电镜下形态
生物学性状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3Dane颗粒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4HBV的小球形颗粒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5HBV的管形颗粒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6结构以三种结构存在于血清中,B.C.占三种颗粒总数的98%。A.D
ane颗粒:HBV的病毒体,球形,d=42nm,双层衣壳外衣壳:V包膜蛋白(HBsAg,PreS1和PreS2)核心结构:核衣壳(HBcAg)球形,直径27nm,20面体立体对称a.内衣壳(HBV衣壳):HBcAg:往往被HBsAg覆盖,血中不易检测到。可溶性HBeAg:游离血中,消长
与V体和DNA多聚酶一致。b.核心:环状双链DNA、DNA多聚酶(逆转录作用)。B.小球形颗粒:d=22nm,HBV最多见的存在方式,HBsAg。C.管形颗粒:22nm×200nmHBsAg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
7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8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结构2.基因结构与功能3.HBV的复制4.抗原组成5.细胞培养与动物模型6.抵抗力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9基因组结构•不完全双链环状DNA,•含4个ORF•3.2Kb生物学性状图29-4p271肝炎病毒医学知
识专题讲座40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1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结构2.基因结构与功能3.HBV的复制4.抗原组成5.细胞培养与动物模型6.抵抗力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2V→DNA-为膜板→DNA+延长→环状dsDNA(DNA
-为膜板)转录↙↘2.1kbmRNA3.5kbRNA(前基因组)翻译↙翻译↙↘DNA多聚酶(逆转录酶活性)外衣壳蛋白内衣壳蛋白HBVDNA-(HBsAg)(HBcAg,HBeAg)↓HBVDNA+dsDNAHBV复制生物学性状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
题讲座43图29-5,p272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4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结构2.基因结构与功能3.HBV的复制4.抗原组成5.细胞培养与动物模型6.抵抗力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5抗原组成◼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e抗原HBeAg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
题讲座46表面抗原HBsAg◼存在于三型颗粒中,gp27◼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分亚型(a,d/y,w/r,adr)◼产生抗-HBs◼PreS1、PreS2及抗-PreS1和抗-PreS2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7
核心抗原HBcAg◼仅存在于Dane颗粒中,衣壳蛋白◼不易在血液中检出◼可在感染的肝细胞表面存在◼刺激机体产生抗HBc(IgG、IgM,非保护性抗体◼表明病毒在复制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8e抗原HBeAg◼仅存在于Da
ne颗粒中◼游离存在于血液中◼为病毒复制及强传染性的指标之一◼产生抗-HBe,是预后良好的征象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9抗原、抗体的组成和意义(1)HBsAg:HBV感染的标志。持续存在6个月以上,有转慢性的可能。抗-HBs:表示体内免疫力
产生,感染恢复,传染性消失。(2)HBcAg:被HBsAg覆盖,血中不易检测到。抗-HBc:有两种类型的抗体,a.抗-HBcAgIgM:有HBV在复制,表示急性期或近期感染。可持续6个月。如再增高,则预示有转为慢肝的可能。b.抗-HBcAgIgG:表
示以往感染过HBV。(3)HBeAg:表示HBV在复制,血清强传染性强。持续阳性易发展为慢性。抗-HBe:预后良好的象征(变异株除外)。表示HBV复制降低,传染性减少,病情趋于恢复。近年,有抗-HBe+,HBV仍大量复制。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0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
结构2.基因结构与功能3.HBV的复制4.抗原组成5.细胞培养与动物模型6.抵抗力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1细胞培养与动物模型◼动物模型黑猩猩动物模型、鸭动物模型◼细胞培养尚未成功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细胞培养成功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2一、生物
学性状1.形态与结构2.基因结构与功能3.HBV的复制4.抗原组成5.细胞培养与动物模型6.抵抗力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3抵抗力◼抵抗力强于HAV◼对低温、干燥、紫外线耐受◼不被70%乙醇灭活◼100℃10分钟可灭活◼O.
5%过氧乙酸。。。失传染性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4内容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和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5乙型肝炎的特点◼我国约有40%-60%人群曾受到过HBV的感染◼表现急性乙肝的仅占0.1%-1%,亚临床30%-75%,慢性乙肝1%
-5%,乙肝病毒携带7%-20%)◼急性乙肝如治疗不彻底,10%患者可转为慢性乙肝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6乙型肝炎◼传染源主要传染源是患者或无症状HBsAg携带者◼传播途径1.血液和血制品2.垂直传播母婴传播3.性传播和密切接触,血液及体液不严格集体预
防接种、药物注射针刺、文身等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7致病与免疫机制1.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为主2.体液免疫及介导的病理反应3.自身免疫反应的免疫损伤:肝特异性脂蛋白抗原4.免疫耐受与慢性肝炎:免疫低下,HBsAg无症状携带者5.免疫复合物性的免疫损伤:肝外损伤◼综上:双重性肝炎病毒医学知
识专题讲座58病毒变异:逃逸免疫◼4个ORF发生变异◼诊断逃逸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9HBV与原发性肝癌◼流行病学方面◼动物模型◼病毒分子结构(1)乙肝患者肝癌发生率高,肝癌患者血清HBV感染指标高,如HBsAg;(2)肝癌细胞DNA整合有HBV的DNA;
(3)动物肝炎病毒可诱发动物的肝癌(如土拨鼠),且细胞中整合有HBVDNA;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0内容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和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1临床1.抗原、抗体检测(两对
半)◼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cAg)2.HBVDNA检测PCR3.血清DNA多聚酶检测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2抗原抗体名称临床意义HBsAg阳性感染HBV,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无症状携带者(肝功正常,肝切片异常)抗HBs阳性恢复期接种疫苗者抗HBc阳性HBcAb
-IgM:提示病毒在体内复制HBcAb-IgG:提示病毒在肝内复制,慢性化HBeAgHBV在体内复制,血清具有传染性抗Hbe阳性疾病恢复期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3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结果分析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结果分析+----HBV感染或无症状携带者++---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传染性强,“大三阳”)+--++急性感染趋向恢复(“小三阳”)--+++既往感染恢复期--++-既往感染恢复期----+既往感染或“窗口期”--+--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4图29-6p276肝炎病毒医
学知识专题讲座65血清学检测:根据HBV的Ag、Ab系统进行诊断。“两对半”: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传染性强;“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趋于恢复;检测“两对半”意义:①诊断乙肝、判断
乙肝患者的预后和转归;②筛选献血员;凡HBsAg、HBeAg、抗HBc任何一项阳性,均不能作为献血员;③可对餐饮、保育行业人员进行定期检查;④判断乙肝疫苗免疫效果;⑤用于HBV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6内容一、生物学性
状二、致病性和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7预防及免疫防治原则: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1.主动免疫:最有效:疫苗(血源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多肽疫苗、DNA疫苗)我国目前:基因工程疫苗:将编码HBsAg的基因导入酵母菌,表达并纯化HBsAg注射
新生儿(0,1,6个月)、高危人群。PreS抗原基因工程疫苗:正在研究中。2.被动免疫:对意外感染HBsAg+血液的人,用HBIg(高效价的抗-HBs的人免疫球蛋白)紧急预防。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8第三节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9概述肝炎病毒
医学知识专题讲座70概述◼1989,美国学者choo◼1991,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归类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hepacivirus◼感染:全球分布◼传播:血和血制品◼特征:慢性化,急性期后转慢性肝炎,进一步肝硬化、肝
癌。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71内容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和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72HCV的生物学性状◼40~60nm球形◼有包膜◼单正链RNA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73HCV的基因结构图29-7p278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74内容一
、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和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75HCV的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播途径似HBV◼是引起输血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潜伏期:4-8周◼无症状HCV携带者
和慢性丙肝者多见◼诱发肝外损伤:肾小球肾炎◼免疫力不牢固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76丙型肝炎的特点◼我国丙肝病毒携带者的比例在2%-5%◼随着年龄的增长,丙肝病毒携带率亦增高◼易感人群感染HCV后,慢性化的比例高达50%以上◼乙
肝患者容易重叠HCV感染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77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78内容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和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79微生物学检查1.检查病毒RNA2.检测抗HCV抗体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80内容一、生物学性
状二、致病性和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81预防◼我国,血和血制品,检测抗-HCV防污染◼因HCV免疫原性不强及变异,目前尚无可用疫苗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82第四节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Dvirus,HDV)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8
3概述◼1977,意大利,Rizzetto,于1977年首先发现,又称抗原◼HDV是一种缺陷病毒◼由HBsAg构成其外壳◼HDV定位于肝细胞核内,在血液中由HBsAg包被,形成35-37nm颗粒◼单负链
环状RNA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84丁型肝炎的特点◼只能感染HBsAg阳性的病人◼我国丁肝感染率在1.6%-5%,西南地区感染率高◼患者可不定期隔离,或隔离至肝功能正常,或HBsAg阴转。◼病原学检查为HDAg
、抗HD及HDV-RNA,持续高滴度IgG型抗HD是慢性HDV感染的主要血清学标志。一旦乙肝患者感染了HDV,尤其是在慢性乙肝的基础上感染,容易发展成为重度慢性乙肝、重型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86微生物学检查及预防◼诊断为检测抗-HD◼HDV-RNA◼丁型肝炎传播途经与乙型肝炎
相似。◼传播途径和防治原则似HBV。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87第五节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Evirus,HEV)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88概述◼球形,无包膜◼直径32~34nm◼单正链RNA,3个ORF◼两个血清型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89致病性及免疫◼主要为
粪-口途径传播◼由胆汁经粪便排出体外◼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及免疫病理作用◼多表现为急性戊型肝炎◼孕妇感染常致流产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90戊型肝炎的特点◼与甲型肝炎相比,患者黄疸前期症状重,病程持续时间较长,病死率较高,特别是孕妇感染HEV
后。青壮年是HEV最喜欢攻击的人群。◼戊型肝炎分两种:“流行性”多发生在雨季和洪水后,“散发性”在秋冬季呈现高峰。◼传染性强的时间-在患者将要出现症状前(潜伏末期)至发病初期,患者的隔离期为起病后3周。◼尚末发现有2次发病者。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91微生物学检查◼检
测HEV:EM或IEM◼检测抗-HEVIgM◼HEVRNA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92预防◼预防原则与甲肝类似◼保护水源,粪便管理,注意食品卫生,及个人和环境卫生。◼无疫苗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93各个类型肝炎病毒及其所致
病毒性肝炎的比较(1)病毒特点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HAVHBVHCVHDVHEV生物学性状病毒科小RNAV嗜肝DNAV黄V未分类尚未定大小(nm)2742603530形状20面体球形球形球形20面体核酸类型RNADNARNARNARNA包膜—+(HbsAg)++(HbsAg)
—基因组ssRNAdsDNAssRNAssRNAssRNA大小(kb)7.23.29.41.77.6致病性传播途径粪-口输血、注射、性行为垂直输血、注射、性行为垂直输血、注射、性行为垂直粪-口流行情况广泛广泛较广少地域性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94各个类型肝
炎病毒及其所致病毒性肝炎的比较(2)病毒特点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HAVHBVHCVHDVHEV临床表现潜伏期2-6W1-6W2-10W1-6W2-8W急性+++++慢性—+++—重症少少少经常妊娠期间携带者—
+++—诱发肝癌—++?—预防免疫球蛋白丙种球蛋白HBIg丙种球蛋白——疫苗灭活/减毒活疫苗重组疫苗(HbsAg)—HbsAg无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95本章学习要点掌握1.HBV的形态结构。2.HBV的抗原组成。3.HAV和HBV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熟悉1.HBV的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
则。2.HBV的致病性3.经血传播的肝炎病毒类型。了解1.HBV的基因结构2.HBV的复制方式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96思考题1.名词解释Dane颗粒HBsAgHBcAgHBeAg2.简答题(1)简述HBV的形态结构。(
2)简述HBV的抗原组成。(3)简述HBV的基因结构。3.论述题(1)试述HAV和HBV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2)试述HBV的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则。(3)试述HBV的防治原则。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97HCVHDVHEV基因组RN
A+,9个区组成,C,E编码结构蛋白,1个ORF缺陷病毒,单链环状RNA-,嗜肝DNA病毒辅助复制,编码HDAgRNA+,3个ORFORF1:非结构蛋白ORF2:核衣壳蛋白形态球形,有包膜。6个基因型,我国以II型为主。球形HDV-RNA+HDAg+HBsAg组成球
形,无包膜传播途径血源传播同HBV消化道传播致病特点急、慢性肝炎,多见慢性,可诱发肝硬变。联合感染:急性HBV和HDV肝炎重叠感染:慢性乙肝患者或HBsAg携带者合并HDV感染临床表现为临床型和亚临床型,成人多见临床型,可造成肝细胞损伤,急性炎症,无
慢性肝炎。免疫IgG,IgMAb抗HD抗体抗HEVIgM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98简称HAVHBVHCVHDVHEV病毒类别小RNA病毒科嗜肝DNAV科黄V科卫星病毒杯状V科大小(nm)274230-6035-3732-34基因组线状+ssRNA环状dsDNA线状+ssRN
A环状-ssRNA线状+ssRNA包膜无有有有无抗原抗体组成HAVAg抗HAVHBsAg,HBcAgHBeAg,抗HBs抗HBc,抗HbeHCVAg抗HCVHDVAg抗HDVHEVAg抗HEV主要传播途径粪-口血和血制品,性接触,母婴血和血制品
母婴血和血制品性接触母婴粪-口所致疾病急性甲肝急、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重症肝炎急、慢性丙肝,肝硬化,肝癌,重症肝炎急、慢性丁肝,肝硬化,肝癌,重症肝炎急性戊肝重症肝炎慢性化——2-7%50-70%2-70%——肝衰竭罕见常见常见多见少(孕妇多见)癌变危险无有有有无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
座99结构:以三种结构存在于血清中A.Dane颗粒:HBV的病毒体,球形,d=42nm,双层衣壳外衣壳:V包膜(HBsAg,PreS1和PreS2)核心结构:核衣壳,球形,直径27nm,20面体立体对称a.内衣壳(HB
V衣壳):HBcAg:往往被HBsAg覆盖,血中不易检测到。可溶性HBeAg:游离血中,消长与V体和DNA多聚酶一致。b.核心:环状双链DNA、DNA多聚酶(逆转录作用)。B.小球形颗粒:d=22nm
,HBV最多见的存在方式,HBsAg。C.管形颗粒:HBsAg,22nm×200nm。B.C.占三种颗粒总数的98%。生物学性状肝炎病毒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