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共七大题,附参考答案).docx,共(4)页,59.714 KB,由鹿哥教育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4039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注释】①陇西行:古代歌曲名。②貂锦:这里指战士。③无定河:在陕西北部。④深闽:
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1、试分析这首诗如何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来表现全诗主旨的。(5分)2代王贞此诗后两“用意工”但指责前两句“筋骨毕露”,后两句为其所累,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作简要说明(二)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
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5分)2、简析“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句的表现手法。(6分)有2(三)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
1分)塞路初晴雍陶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行子①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注】①行子:出行的人。(1)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
(6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四)题武关①杜牧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
夕阳中。注①武关,在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战国时秦置。楚怀王绝齐亲秦,入武关为秦伏兵所执,客死秦国。②圣神:神圣天子;四海:天下统一。5.诗人“笑”怀王什么?为什么“笑”?请简要分析。6.诗中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任选两种加以赏析。(五
)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注】①甲帐:《汉武故事》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
。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④封候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1)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前所写。诗人见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6分)3(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
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
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①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当时,词人因谗言而被贬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②青草:湖名,与洞庭湖相连,在湖南岳阳市西南,总称洞庭湖③岭海:一作岭表。即岭南,两广之地。北有五岭,南有南海,故称岭海。④经年;年复一年,几年。⑤萧骚:萧条稀少6尽挹:舀尽1.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请结合本词的上片分析二者景物描写有何不同?(5分)2.南宋学者魏了翁评价张孝祥的词集时说,词人“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这首词中词人的形象特点。(6分)(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题目。水村闲望(宋)俞紫芝①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翡翠④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⑤在芦花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⑥翩翩露酒家。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注】①俞紫芝:宋代诗人,笃信佛教。②桡,船桨,指代船。③赊,语助词。④翡翠,翡翠鸟。⑤别业,原意为别墅,此指白鹭栖
息的地方。⑥旆,旗。(1)诗歌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2)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诗歌景物描写的手法。(6分)4附:参考答案(一)1、“无定河边骨”是现实,是实写;(1分)“深闺梦里人”
是梦境,为虚写,(1分)虚实相生,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反映了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2分)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1分)2不同意。(1分)前两句记叙了悲壮的激战场面。(1分)表现了唐军将士英勇杀敌
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也写出了战斗的激烈,伤亡之惨重,(2分)从而为末两句写少妇思念征人张本;如果没有前两句叙写作铺垫,也就没有后两句“用意”之“工妙”了。(2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二)1、(5分)总领全词,点
明主旨;(2分)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3分)2、(6分)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2分)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2分)③“深山”“夕阳”“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2分)(
三)(1)【答案】诗歌在颔联中用了拟人的手法。(2分)描绘了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2分),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的壮观景象(2分)(
2)【答案】作者借描绘傍晚塞外雨后人们听说边疆无战事之后,悠然欣赏三三两两的游骑在秋日的草原上游猎的悠闲图景(2分)以及义正辞严地告诫企图犯边的胡人,唐朝军队严阵以待,守护边疆(1分),表达了诗人对草原的热爱(1分)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1分)。(四)5.答案诗人“笑”怀王糊涂
昏庸,听信小人,放逐屈原,最终造成自己客死秦国,楚国国运衰败的悲剧结局。诗人“笑”怀王是希望唐王朝统治者居安思危,吸取楚怀王的历史教训,任人唯贤,励精图治。6.答案示例:①拟人:首联“碧溪留我武关东”一句诗人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自己在武关的盘桓说
成是“碧溪”的相留,这就将诗情十分自然地转到对这一历史陈迹的联想上来。②对比:颔联“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两句诗人用强烈的对比,将郑袖得宠而“酣似醉”之态,与屈原遭放逐后的“憔悴”,形容枯槁、流落失意之色作鲜明的对比
。通过小人得势、贤臣见弃的形象对比,婉转地抨击了怀王的昏聩,鞭挞了郑袖的惑主,以及痛惜屈原的被逐。(赏析对比“山樯谷堑”与“弱吐强吞”或赏析对比“怀王与“圣神”,言之成理亦可)③类比、比喻:颔联“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两句诗人用郑袖“娇娆”“酣似醉”,表
现其娇妒、得宠之态,而“酣似醉”的类比,足见怀王对他的宠幸和放纵;诗人用屈原的“憔悴”,表现其形容枯槁、失意之色,而“去如蓬”的比喻,足见屈原遭放逐后到处流落,无所依归的漂泊生涯。形象地表现了怀王的昏庸。(赏析颈联比喻“山樯”与“谷堑”,言之成理亦可)④象征:颈联“山樯
谷堑”指昔日江山依旧,“弱吐强吞”指弱肉强食七国争雄的局面。诗人通过对江山依旧、人事全非的慨叹说明楚怀王正是因为在人事上的昏庸才导致了丧师失地、身死异国的悲剧11.2--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五)(
1)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2分)想到的是:一是首联想到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担十九年的各种难以言(六)1.(5分)范诗“衔远山”等句描写白天洞庭湖的动态之景。“衔远山、吞长江”写出润
庭湖的汹涌奔流;“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写出洞庭湖湖面广阔、水势浩淼的壮观景象。(2分)本词上片主要描写月下的洞庭湖静态之景。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辽阔的洞庭湖风平浪静,万顷碧波,如洁白明净的玉界琼田,水天一色。“表
里俱澄澈”指绘了天地间空明的坦荡景象。(3分)2.(6分)①人格高尚,光明磊落,心无纤尘,如月下的大江表里澄澈;(2分)②胸坦荡怀,忠肝义胆,如同晶莹的冰雪;(2分)③境界高远,气魄豪迈,身处逆境而从容沉稳,身心
与博大的字宙融为一体。(2分)(七)(1)诗歌绘出一幅恬淡静谧的深秋水村图:船泊烟岸、鸟闲云淡、屋迷旗展,显出一派沉寂安宁朦胧的意境,从而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绪和寄情山水,与世无争的情怀。(2)①远近结合。翠鸟闲眠,白鹭栖息为近观,溪云淡
淡,酒旗招展为远望,极富层次感。②动静结合,化动为静。溪云、酒旗为动景,渔屋酒家为静景,一动一静,动中有静。更增情味。翠鸟、白鹭本为动景,动物不动,从而静物更静,闲适之情荡漾其间。(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