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最新名校模考题练习(共七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DOC
  • 阅读 33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110.000 KB
  • 2023-03-2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鹿哥教育】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最新名校模考题练习(共七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最新名校模考题练习(共七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最新名校模考题练习(共七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3.0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最新名校模考题练习(共七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共(7)页,110.000 KB,由鹿哥教育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3861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名校模考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2023福建省龙岩市高三3月质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点绛唇王禹偁【注】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

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注】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983年登进士第。性刚直,遇事敢言,曾三次遭贬黜。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在江南的雨天,

登楼凭栏,面对眼前的景色,思绪万千,即景抒怀。B、词人远眺天边大雁,想起自己的种种过往,因无人领会他的心情而倍感愤恨。C、“雨恨云愁”采用比拟手法,寓情于景,即所谓“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D、这首词绘景抒情用

语自然,格调清新旷远,多重情感交织,幽微动人。16、此词虽略带伤感,但《竹林纪事》评价云:“情丽可爱”。请从情感、景物两个角度做简要分析。二、2023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3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登赏心亭①陆游蜀栈秦关岁月

道,今年乘兴却东游。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黯黯江云瓜②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涕已流。[注释〕①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奉召从四川回临安,是年秋天路过建康。②瓜步:即瓜步山。与建康隔长江相对。③迁都:南宋初年,主战派主张

建都建康,主和派主张建都临安,建都问题成为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由回忆引出,写了自己外放四川、陕南,备尝艰辛,度过了不平常的岁月,以及奉召东行见孝宗,为自己将有再进忠言的机会而喜。

B、颔联中的一个“稳”,一个“醉”,呈现出诗人经险如夷、平安归来的心境。诗人因安然乘舟渡过黄牛峡,而深感幸运,故饮至半醉半醒。C、颈联写诗人眼前所见为一派肃杀凄凉的秋景,面对的又是“瓜步”和“石城”这两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此景此地,使诗人忧从中

来。D、本诗前四句由“兴”字点出,后四句为“忧”字包孕。“兴”为诗人赴阙召对,或宿愿得偿;“忧”则是诗人面对现实,希望渺茫的表现。216、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登楼抒怀之作,还写了“涕流”的情状。试比较这两首诗中“涕流”原因的异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三、2023山西省部分学校高三3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赤甲①杜甫卜居赤甲迁居新,两见巫山楚水春。炙背可以献天子,美芹由来知野人②。荆州郑薛寄书近,蜀客郗岑非我邻③。笑接郎中评事饮④,病从深酌道吾真。【注】①此诗

作于大历二年(767)三月。时杜甫56岁,客居夔州。杜甫赤甲宅位于夔州城东北郊区,背靠赤甲山。②嵇康《与巨源绝交书》:“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③郑薛:郑审、薛据。郗岑:郗昂、岑参。都是杜甫的朋友。④郎中评事:指吴郎中

、崔评事,前者为朋友,后者为表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起笔扣题,说自己到夔州已经两年,最近移居赤甲。B、颔联用典并化用前人的文意,使诗意厚重丰富、蕴藉含蓄。C、颈联运用对比手法,说明朋友离的远近不同和态

度的差异。D、尾联写吴郎中、崔评事两位朋友到访,开怀畅饮,一吐真心。16、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四、2023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3月联考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中吕)普天乐(节选)张养浩折腰①惭,迎尘拜②。槐根梦

③觉,苦尽甘来。花也喜欢,山也相爱,万古东篱天留在,做高人轮到吾侪。山妻稚子,团栾④笑语,其乐无涯。[注]①折腰:指陶潜曾叹:“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②迎尘拜:《晋书》记载,潘岳谄附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③槐根梦:《南柯太守传》载,淳于棼饮酒古槐树下,醉后入梦,享

尽富贵荣华。醒后见槐下有一大蚁穴,即梦中的槐安国。④团栾:团圆。15、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槐根梦醒,本指梦中荣华富贵之甘尽,诗人却反用其意,以告别官场为苦尽。3B、“花也喜欢,山也相爱”,运用拟人修辞,写出花与山之间相亲相爱之

意趣。C、“做高人轮到吾济”暗含“终于轮到我辈”之欣喜,足可见诗人对隐居之向往。D、家人团聚、笑语嫣然之乐,与开头所写的逢迎之苦、折腰之惭形成鲜明的对比。16、如何理解“万古东篱天留在”的意思?这句话有何作用?五、2023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三3月月考阅读下面这

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读书--陆游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①蝇头二万言。读书--辛弃疾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注】①课:阅读。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诗思路清晰,前两

句概括写读书的目的,后两句描写了灯下读书的情景。B、辛诗首句感慨是非不分、得失难明,这与作者在现实中理想屡屡碰壁有关。C、辛诗三、四句写即使读到书中古人写的有趣的情节,诗人也只能捶胸顿足。D、两首诗语言都浅显平易,描写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但浅中有深

意。16、从这两首诗中可以获取哪些读书方面的启示?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六、2023福建宁德五校高三3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下面小题。杂诗(其十一)陶渊明我行①未云远,回顾惨风凉。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边雁悲无所,代谢归北乡。离

鹍②鸣清池,涉暑经秋霜。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注】①行:行役。元兴三年春,陶渊明东下任镇军参军。②鹍(kūn):一种像鹤的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以叙事起笔,“惨风”一语双关,既写气候变化,也叹人生多艰。4B、“春燕

”往往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但在本诗中却带有一丝悲凉的意味。C、迁徙途中的大雁居无定所,却一代代不辞辛劳回归北方,有自况之意。D、本诗既有直抒胸臆,又有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行役在外的无限愁苦。16、“鸟”是陶渊明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本诗中的“离鹍”

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羁鸟”这两个意象的特征及蕴含情感的不同。七、2023河南省湘豫名校高三3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山林休日①田家卢照邻归休乘暇日,馌稼②返秋场。径草疏王彗③,岩枝落帝桑。耕田虞讼④寝,凿井汉机忘⑤。戎葵朝委露,齐枣夜含

霜。南涧泉初冽,东篱菊正芳。还思北窗下,高卧偃羲皇⑥。【注】①休日:休沐日、假日。②馌稼:为耕作者送饭。③王彗:植物名。④虞讼:虞芮之讼,指发生在虞、芮两国之间的争田事件。⑤子贡去南方楚国游历,见一老丈挖地道入井,抱

瓮打水浇田,子贡劝他使用桔槔,可以提高效率,老丈却说,使用机械,必定行事图巧,会使心思也变得巧诈,失去纯白无瑕的本心,无法求取真道,因此不用它。⑥晋·陶潜《与子俨等疏》:“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开篇写诗人为官时,乘着闲暇日子去田家休假,给耕作者送饭的事情。B、诗歌三、四句写路上草已稀疏、树叶飘落的景象,紧扣上句的“秋”字。C、诗中“正芳”和“初冽”相对,写活了菊花芳

香四溢、生命力旺盛的形象。D、本诗通过朴素无华的语言以及一系列田家意象营构了活泼灵动的意境。15、本诗采用了哪些手法表现思想感情?和《归园田居(其一)》相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之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5附:参考答案和解析一、15.【参考答案】B

【解析】“因无人领会他的心情而倍感愤恨”错误。应是因无人领会他的感情而感到孤独。16.【参考答案】①情之可爱:落寞处境中的昂扬奋进之情。天边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充满生机,寄寓词人积极用世,渴望有所

作为的政治抱负。虽然无人理解他的“凭栏意”,知音难觅,但依旧希望被理解和重用;②景之美丽:渔市孤烟,高飞大雁营造清丽意境。即使是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在作者眼里依旧是美丽的。【解析】“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但如此佳丽的景色,却未能使词人欢快愉悦,因为“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这里,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王禹偁中进士后,只当了长洲知县。这小小的芝麻官,无法实现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像“征鸿”一样展翅高飞。

天边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充满生机,寄寓词人积极用世,渴望有所作为的政治抱负。虽然无人理解他的“凭栏意”,知音难觅,但依旧希望被理解和重用。落寞处境中的昂扬奋进之情,足见情之可爱。“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

渔市,一缕孤烟细”,云、雨并无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即使是这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旧是美丽的。渔市孤烟、天际征鸿等营造清丽意境,可见景之美丽。二、15.【参考答案】B【解析】“深感幸运,故饮至半醉半醒

”错误。诗人确有“稳下黄牛峡”幸运之意,但更是“乘兴东游”,酒兴酣畅,欲登亭眺望,以抒怀抱。16.【参考答案】(1)相同点:都因时局动荡、国家安危而忧伤落泪;(2)不同点:①所见之景不同:杜甫面对恢宏气象,引发个人孤独无依之感;陆游面对肃杀凄凉之景,由喜转忧,深感前途渺茫;②个人境

遇不同:杜甫暮年独自漂泊西南,处境困顿;陆游奉召东游,虑及迁都之策难以实现。【解析】陆诗,全诗的感情脉络,前半由一“兴”字点出“喜”,后半为一“忧”字包孕。“兴”乃因一线希望而引起——赴阙召对,将面陈恢复大计,或蒙采用,则宿愿得偿。“忧”,则是希望渺

茫的表现——面对现实,他深知孝宗的软弱,国家前途如满目衰败之秋景。“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远眺瓜步雨云黯黯,回看金陵落叶萧萧。一派肃杀凄凉的秋景。“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也算是,这次赴阙,固将再陈迁都之策,但孤忠忧时,而朝廷避战,又能有何结果。如今登上建康

城头,念及迁都之事,不禁涕泪交流,不能自已。可见,陆游念念不忘迁都建康,为国家安危而忧伤落泪。诗人面对现实,虑及迁都之策难以实现,由喜转忧。杜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颈联表现

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可见,诗人登楼抒怀,面对宏阔壮观图景,联想自己暮年困顿的处境,以及国家动荡,“凭轩涕泗流”为自己孤独无依,也是为国家安危而忧伤落泪。三、15.【参考答案】C【解析

】“说明…态度的差异”错误。有距离上远近的不同,但没有体现态度的差异。16.【参考答案】①迁居赤甲新居的自得;②漂泊异乡,不能向圣上献言的歉意;③对荆州和蜀地朋友的思念,以及对朋友到访的欣喜。【解析】从首联“卜居赤甲

迁居新,两见巫山楚水春”可知,作者叙述了自己新居赤甲所处的巫山楚水的美景,表达了迁居赤甲新居的欢喜自得之情。6从颔联“炙背可以献天子,美芹由来知野人”可知,作者用典并化用嵇康的文意,借“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

矣”表达了自己漂泊异乡,不能向圣上献言的歉意。从颈联“荆州郑薛寄书近,蜀客郗岑非我邻”可知,朋友寄来书信,勾起了作者的思念之情,可惜他们不是我的邻居,不能时时相见,表达了对荆州和蜀地朋友的思念之情。从尾联“笑接郎中评事饮,病从深酌道吾真”可知,作者“笑接”友人,病中还坚持和朋友“深

酌”畅谈,表达了对朋友到访的欣喜。四、15.【参考答案】B【解析】“写出花与山之间相亲相爱之意趣”理解错误,运用了移情入景的写法,这句话表达的是人与花、人与山相亲相爱、互相喜欢。16.【参考答案】意思:上天还(为我)留着陶渊明那

样的隐居之所。作用:①内容上:使用“东篱”的典故,含蓄地表明自己和陶渊明一样有高洁的操守与志向。“天留”运用拟人,写出天之多情,特为诗人留下隐逸之所,含蓄地抒发作者见到居所的欣喜庆幸;②结构上:呼应开篇“折腰”之典故,又为下文写归隐后的团聚之乐做了铺垫。【解析】内

容上:“万古东篱天留在”中“东篱”用来代指隐逸者的居所,出自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陶渊明是隐逸者的代表,他远离官场,回归田园,表现了高洁的志趣,而作者使用“东篱”的典故,含蓄地表明自己和陶渊明一样有高洁的操守与志向。“天留”运用拟

人,写出天之多情,“天留在”,庆幸上天多情,为我留下这美好的所在,说上天特为诗人留下隐逸之所,含蓄地抒发作者见到居所的欣喜庆幸。结构上:此句中“东篱”与开篇的“折腰”典故互相呼应,都是运用陶渊明的典故表达自己的品格和人生志趣;同

时此句也为曲终一家团圆的欢乐场面做铺垫:曲终处,作者选取了隐居生活中最为打动人心的一个场面来描写,“山妻稚子,团栾笑语”,妻儿家人欢聚一堂,谈天说地,笑语不断。五、15.【参考答案】C【解析】“捶胸顿足”错,“堪笑处”是指可笑之处,“摩腹”指揉着肚子大笑。16.【参考答案】①活到老学到老,要勤学苦

学。如陆游所说,即使年纪大了,宁愿没有五亩田也要读书;眼力不好了,也要读上万的文字;②读书的目的是为天下黎民百姓谋福祉。如陆游读书的本意就是为老百姓;③尽信书不如无书(或者书本和现实会有一定差距)。如辛弃疾在古人书中探寻是非得

失的看法,觉得可笑;④学会从书中寻找面对现实困境的解决办法。如辛弃疾正是对是非得失感到迷茫,便到书中去寻找答案。【解析】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1)陆诗第一句“归老宁无五亩园”意思是:归老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据此得到读书方面的启示:

即使年纪大了,宁愿没有五亩田也要读书。陆诗第三四句“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意思是:即使眼力不好了,也要读上万的文字。据此得到读书方面的启示:活到老学到老,要勤学苦学。(2)陆诗第二句“读书本意在元元”的意思是: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据此可知:读书的目的是为天下黎民百姓谋福祉。(3)

辛诗首句感慨是非不分、得失难明,第二句写自己把平时无用的卷册书籍拿来仔细评读。这两句是说辛弃疾正是对是非得失感到迷茫,便到书中去寻找答案。由此得到启示为:当自己是非不分时,要学会从书中寻找面对现实困境的解决办法。(4)辛诗第三句“掩卷古人堪笑处”意思是:我合上书想古人可笑之处不正是

今人的可笑之处。辛弃疾在古人书中探寻是非得失的看法,觉得可笑。由此得到启示为:尽信书不如无书(或者书本和现实会有一定差距)。六、15.【参考答案】C7【解析】“一代代不辞辛劳”说法错误,“代谢”的意思是时节变换。16.【参考答案】①特征:“离鹍”指离散(或离乡)之鸟,特征是离散(或离乡);“羁鸟

”即笼中之鸟,特征是被束缚;②情感:本诗中诗人借历经夏暑与秋霜,在清池边鸣叫的离群(或离乡)鹍鸟,表达终日奔忙却与自己的理想相背离的愁苦;《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借笼中之鸟留恋山林,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解析】本诗中“离鹍”指离群的大鸟,特征是离散(或离乡);“羁鸟恋旧林”中“羁鸟”指笼中之鸟,被束缚的鸟,特征是被束缚。本诗中“离鹍鸣清池,涉暑经秋霜”写历经夏暑与秋霜的离群大鸟在清池鸣叫,借此来写离家的自己。结

合“我行未云远,回顾惨风凉”“遥遥春夜长”及注释“陶渊明东下任镇军参军”可知,借鹍鸟表达终日奔忙却与自己的理想相背离的愁苦;《归园田居》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两句是说,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山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诗人借笼中之鸟留恋山林,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七、14.【参考答案】D【解析】“朴素无华的语言”“活泼灵动的意境”错误。诗歌用典“虞讼”“凿井汉机”,语言含蓄蕴藉,“径草疏王彗,岩枝落帝桑”“南涧泉初冽,东篱菊正芳”写“径草”稀疏、“岩枝”凋落、“南涧泉”清冽、“东篱菊”盛开,

意境安适恬静、清新素雅。15.【参考答案】(1)手法:①借景抒情。这首诗歌主要描写了田家的美丽风光,抒发了诗人的愉悦之情。②用典。“虞讼”“凿井汉机”表现了民俗淳朴,风情美,“高卧偃羲皇”借陶渊明之事表明对高洁志趣的向往。(2)不同:①《归园田居(其一)》表现了对仕途(官场)生涯的

厌恶,这是《山林休日田家》所没有的。②《山林休日田家》五、六句,赞美田家淳朴的民风,这是《归园田居(其一)》所没有的。【解析】(1)手法:①借景抒情。“径草疏王彗,岩枝落帝桑”,写秋日小路上草已稀疏、树叶飘落;“戎葵朝委露,齐枣夜含霜”,写戎葵清晨寒露,齐枣

夜晚经霜;“南涧泉初冽,东篱菊正芳”,南涧泉水开始变得清冽,东篱下秋菊正吐露芬芳。据此分析出,这首诗歌主要描写了田家的美丽风光,抒发了诗人的愉悦之情。②“耕田虞讼寝,凿井汉机忘”,安乐平和的农耕生活中没有世俗的纷争,无机巧

之心的质朴劳作方式体现出民风的淳朴。据此分析出,用典“虞讼”“凿井汉机”表现了民俗淳朴,风情美,“还思北窗下,高卧偃羲皇”,用陶渊明的典故,写想北窗下面躺卧,凉风阵阵吹过,便自认为像伏羲氏以前的古人那样悠然自适,心境闲逸,据此分析出,借陶渊明之

事表达对高洁志趣的向往。(2)不同:①《归园田居(其一)》写到“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以“误落尘网”表现了对仕途(官场)生涯的厌恶,这是《山林休日田家》所没有的。②《山林休日田家》五、六句“耕田虞讼寝,凿井汉机忘”

,写农耕生活平和安乐,没有世俗纷争,人们安居乐业无机巧之心,可看出赞美田家淳朴的民风,这是《归园田居(其一)》所没有的。

鹿哥教育
鹿哥教育
专注中小学幼儿教育
  • 文档 4401
  • 被下载 12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