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抗恶性肿瘤药课件.pptx,共(75)页,1.862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3580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抗恶性肿瘤药1恶性肿瘤(Cancer,malignanttumor,neoplasm)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人类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死因。治疗方法:化学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21.化学治疗:全身给药、局部动脉内给药、半身化疗、靶向
治疗;2.手术治疗;3.放射治疗:电磁辐射钴60等;粒子辐射-中子放射等;4.γ-刀(伽玛刀):即立体定向放射,将201个钴60同位素放射源呈半球状排列而聚焦。焦点处形成很高的剂量,像手术刀一样摧毁病灶,达到无创伤、无痛苦,安全、可靠的效果;5.免疫治疗:肿瘤免
疫学治疗的目的是激发或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肿瘤微环境抗肿瘤免疫力,从而控制和杀伤肿瘤细胞。6.中医中药治疗方法31.细胞毒类药物:传统化疗药物•影响肿瘤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2.非直接细胞毒类药物:以肿
瘤分子病理过程的关键调控分子为靶点•调节体内激素平衡•分子靶向药物第一节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4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起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一)根据细胞生长繁殖的特点,分为两类1.增殖细胞群:按指数分裂增殖,生长代谢活跃。生长比率(growthfractio
n,GF):肿瘤一、细胞增殖周期52.非增殖细胞群:静止期细胞、无增殖力细胞(已分化细胞)和死亡细胞三部分。静止(G0)期细胞:有增殖能力但暂不分裂的细胞,是肿瘤复发的根源,对药物不敏感。(二)细胞增殖周期G1期:DNA合成前期61.细胞
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增殖周期各期包括G0期都有杀伤作用。•烷化剂(氮芥、环磷酰胺、噻替派、氮甲等)•抗生素(丝裂霉素、放射菌素D、博来霉素)2.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仅对某一增殖期细胞有杀伤作用。•作用于S期的药物:羟基脲、阿糖胞苷
、甲氨喋呤、巯基嘌呤、5-FU、溶癌呤等。•作用于M期的药物:长春新碱、长春碱、秋水仙碱。二、按细胞增殖周期分类7CCSA抗代谢类拓扑异构酶抑制药CCSA长春碱类紫杉碱类CCNSA烷化剂细胞毒性抗生素铂类化合物CCSA,周期特异性药物;CCNSA,周
期非特异性药物CCSA博来霉素G2期特异性M期特异性S期特异性细胞周期及周期特异性药物作用靶点81.干扰核酸生物合成,如甲氨喋呤、氟尿嘧啶、巯嘌呤、阿糖胞苷、羟基脲等。2.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如长春碱类、紫衫类、鬼臼
毒素、高三尖杉酯碱和L-门冬酰胺酶。3.影响DNA结构与功能,如氮芥、环磷酰胺、塞替派、亚硝脲类、顺铂和丝裂霉素等。4.嵌入DNA阻止转录,如放线菌素D、多柔比星、博来霉素等。5.影响体内激素平衡,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及拮抗药等。6.分子靶向药物,如酪氨
酸激酶抑制剂、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分化诱导剂等。三、按作用机制分类9不同作用机制10四、耐药性(resistance)天然耐药(naturalresistance):某些肿瘤细胞可能天然对药物耐药。获得性耐
药(acquiredresistance):肿瘤细胞经化疗药物作用后,尤其是长期小剂量给药后获得的耐药性。多药耐药性(multidrugresistance,MDR):恶性肿瘤细胞在接触一种抗癌药后,产生了对多
种结构不同、作用机制各异的其他抗癌药的耐11▪亲脂性药物,300-900kD▪被动扩散进入细胞,在耐药细胞中浓度不足以产生细胞毒;▪药物泵▪产生机制复杂-药物转运、摄取、活化、代谢、灭活-靶蛋白活性、结构、数量-细胞DNA损伤修复、DNA链间或
链内交联减少-膜糖蛋白增加,药物泵分子信号通路交互和代偿机制多药耐药性的共同特点12一、干扰核酸合成的药物又称为抗代谢药•化学结构与核酸合成代谢所必需的嘌呤、嘧啶或叶酸相似;•干扰核酸代谢,抑制细胞分裂增殖;•主要作用于S期,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根据作用
靶位不同,分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甲氨蝶呤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抗嘧啶药)-氟尿嘧啶嘌呤核苷酸合成抑制剂(抗嘌呤药)-巯嘌呤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羟基脲DNA聚合酶抑制剂-阿糖胞苷第二节细胞毒类抗肿瘤药13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药理作用】
化学结构与二氢叶酸相似,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抑制脱氧胸苷酸合成,继而抑制S期DNA合成,也可干扰RNA和蛋白质合成。(一)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14【临床应用】•儿童急性白血病、绒毛膜上皮癌;•对恶性葡萄胎、乳腺癌、头颈部及消化道肿瘤,也有疗效;•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器
官移植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甲氨喋呤15【不良反应】•常见消化道反应,口腔炎、胃炎和腹泻等,严重时可导致出血或溃疡;•骨髓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大剂量治疗一定时间后肌注甲酰四氢叶酸钙作为救援剂,保护骨髓正常细胞;•长期应用导致肝、肾、肺间质损害、脱发和致畸甲氨喋呤16培美曲塞(
pemetrexed)多靶点的叶酸拮抗剂,破坏细胞复制中的关键性叶酸依赖性酶,抑制嘌呤核苷酸和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胞的复制。[临床应用]▪局部转移或转移性非鳞状细胞型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膜间皮瘤【不良反应】17(二)胸苷酸合成酶抑制
剂5-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药理作用】•在体内转变为5-FU脱氧核苷酸,与脱氧尿苷酸竞争性结合并抑制脱氧胸苷酸合成酶,抑制脱氧胸苷酸合成,从而阻止DNA合成;•其在体内转化为5-氟尿嘧啶核苷后,能作为异常的核苷酸渗入RNA产
生伪NA,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故对G1和G2期细胞也有作用。185-氟尿嘧啶【体内过程】•口服吸收不规则,需静脉给药;•分布于全身体液,肝和肿瘤组织中浓度较高;•肝代谢灭活。【临床应用】-胃肠道癌(结肠癌、直肠癌、胃癌)和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绒毛膜上皮癌、膀胱癌等。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血性腹泻、骨髓抑制、脱发和共19(三)嘌呤核苷酸互变抑制剂6-巯嘌呤(mercaptopurine,6-MP)【药理作用】其结构与次黄嘌呤和腺嘌呤相似,体内转变为硫代肌苷酸,抑制肌苷酸转变为腺苷酸和鸟苷酸,干扰腺嘌呤和鸟嘌呤的合成,从而抑制DNA
合成,对S期细胞最好,对G1期有延缓作用;另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20【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绒毛膜上皮癌;•对恶性葡萄胎、恶性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也有疗效;•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偶见肝、肾损害。6-巯嘌呤21替加氟
(tegafur,FT207)【药理作用】•5-FU同系物,在体内转变为5-FU发挥疗效;•毒性仅5-FU的1/7~1/4。22【药理作用】阻止胞苷酸还原为脱氧胞苷酸,从而抑制DNA合成,杀死S期细胞;用药后
肿瘤细胞同步化到G1期,选用G1期特异性药物或放射治疗可提高疗效。(四)核苷酸还原酶抑制药羟基脲(hydroxycarbamide,HU)23【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对黑色素瘤有暂时缓解作用。【不良反
应】轻度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致畸。羟基脲24【药理作用】在体内转变为2或3磷酸阿糖胞苷,抑制DNA多聚酶,从而抑制DNA合成;也可掺入DNA中,干扰DNA复制使细胞死亡;对S期细胞最敏感,对G1/S、S/G2期也有抑制。(五)DNA多聚酶抑制药阿糖
胞苷(cytarabine,Ara-C)25【临床应用】•成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成人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不良反应】•严重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静注引起静脉炎。阿糖胞苷26二、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烷化剂:与核
酸、蛋白质起烷化反应,形成交叉联结或引起脱嘌呤,破坏DNA而使细胞分裂终止、死亡。如氮芥、环磷酰胺、塞替派和亚硝脲类等;•抗生素:丝裂霉素机制与烷化剂相似;博来霉素释放自由基,导致DNA单链或双链断裂;•
铂类配合物:机制同上,如顺铂等;•拓扑异构酶抑制剂:阻止DNA复制和修复,如喜树碱类、鬼臼毒素类等。27(一)烷化剂氮芥(nitrogenmustard)最早用于临床的抗肿瘤药特点:1.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2.作用迅速,维持时间短(数分钟);3.选择性
低,毒性大,现已少用;4.局部刺激性大,必须静脉给药;5.抑制骨髓较久。28【临床应用】1.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2.恶性淋巴瘤的联合治疗(纵隔压迫明显者)。【不良反应】恶心、呕吐、黄疸、眩晕、听力减
氮芥29氮芥与磷酰胺基结合而成的化合物。与其他烷化剂相比,选择性高,抗瘤谱广,毒性较低,临床上常用的烷化剂。【体内过程】口服吸收,可静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药理作用】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体内由肝药酶催化生成醛磷酰胺,在组织和肿瘤细胞中进一步分解为活性产物磷酰胺氮芥,与
DNA发生烷化交叉联结,影响DNA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30【临床应用】•对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对多发性骨髓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卵巢癌、神经母细胞瘤、乳腺癌、肺癌和
卵巢癌等都有效;•免疫抑制剂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环磷酰胺31【不良反应】1.消化系统:恶心、呕吐;2.脱发:发生率30%~60%;3.造血系统反应:抑制骨髓,白细胞下降;4.出血性膀胱炎:刺激膀胱粘膜致血尿、蛋白尿;环磷酰胺3
2噻替派(thiotepa,TSPA)【药理作用】•含3个乙酰亚胺基,可与DNA交叉起烷化作用。•选择性高,抗瘤谱广,局部刺激小。【临床应用】乳腺癌、卵巢癌、膀胱癌及恶性黑色素瘤【不良反应】骨髓抑制、胃肠反应较轻。33白消安(busu
lfan,马利兰)【药理作用】甲烷磺酸酯类,体内解离后起烷化作用。【临床应用】•对粒细胞系统有选择性抑制作用,主要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但是对慢粒急性病变无效。【不良反应】骨髓抑制、久用可致闭经或睾丸萎缩。34亚硝脲类卡莫司汀、洛莫司汀
、司莫司汀、尼莫司汀【药理作用】•体内活性代谢产物可与DNA交叉起烷化作用。•脂溶性高,易通过血脑屏障。【临床应用】•原发性及转移性脑肿瘤;•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胃肠道肿瘤和骨髓瘤。【不良反应】骨髓抑制
、肝肾损害。35(二)铂类配合物-顺铂和卡铂【药理作用】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抗瘤谱广。癌细胞低氯离子环境下水解为有烷化功能的阳离子水化物,与DNA碱基对形成交叉联结,破坏DNA结构和功能。【临床应用】卡铂抗瘤作用强于顺铂,毒性较低。缺
氧实体瘤,如睾丸恶性肿瘤、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头颈部癌、小细胞肺癌等;【不良反应】•顺铂:大剂量对肾、神经系统和胰腺有明显毒性;•卡铂:骨髓抑制、肾损害。36(三)破坏DNA的抗生素类博来霉素(bleomycin
,BLM)【药理作用】与DNA结合,引起DNA单链或双链断裂,抑制细胞增殖。【临床应用】各种鳞状上皮细胞癌(头颈部、口腔、食道、阴茎、宫颈);【不良反应】发热、脱发,肺毒性引起肺纤维化和间质性肺炎37丝裂霉素C(mitomycin,MMC)
【药理作用】周期非特异性药,抗瘤谱广。与DNA形成交叉联结,阻止DNA复制,也可使部分DNA断裂。【临床应用】肺癌、胃癌、乳腺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不良反应】明显而持久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偶有心、肝、肾损伤及间质性肺炎,注射局部刺激性大。38
(四)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喜树碱类(camptothecin,CPT)羟基喜树碱、拓扑替康、依林替康【药理作用】特异性抑制DNA拓扑异构酶I,干扰DNA复制、转录和修复,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临床应用】胃癌、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
、急性及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膀胱癌、大肠癌及肝癌。【不良反应】CPT毒性较大,衍生物较低。泌尿道刺激、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39鬼臼毒素及其衍生物依托泊苷(VP-16)和替尼泊苷(VM-26)【药理作用】•鬼臼毒素:抑制微管聚合,使有
丝分裂停止;•VP-16和VM-26:特异性抑制DNA拓扑异构酶Ⅱ,干扰DNA复制、转录和修复,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VM-26作用是VP-16的5-10倍。40【临床应用】•VP-16毒性最低,用于肺癌、睾丸肿瘤及恶性淋巴瘤;•VM-26用于儿童白血病和脑瘤。【不良
反应】•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依托泊苷(VP-16)和替尼泊苷(VM-26)41三、干扰转录阻止RNA合成的药物-DNA嵌入剂多柔比星(adriamycin,ADM)【药理作用】•直接嵌入DNA,阻止RNA转录和DNA复制;•细胞周
期非特异性药物,S期尤为敏感。【临床应用】抗瘤谱广,疗效好•耐药的急性淋巴细胞或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肉瘤、乳腺癌、卵巢癌、小细胞肺癌、胃癌、肝癌和膀胱癌等。【不良反应】心脏毒性、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42
柔红霉素(daunorubcin,DNR)【药理作用】•与多柔比星同属蒽环类抗生素【临床应用】•耐药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粒细胞白血病(缓解期较短)【不良反应】同多柔比星,心脏毒性较大。43放线菌素D(dact
inomycin,DACT)【药理作用】•嵌入到DNA中G-C碱基之间,干扰DNA转录→RNA。•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临床应用】抗瘤谱较窄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霍奇金病、恶性淋巴瘤、肾母细胞瘤、骨骼肌
肉瘤及神经母细胞瘤【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口腔炎、骨髓抑制、脱发、皮炎44四、干扰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微管蛋白抑制剂:长春新碱类、紫杉醇、干扰核糖体功能:三尖杉生物碱类影响氨基酸代谢:L-门冬酰胺酶45长春碱类长春碱(VLB)、长春新碱(VCR)夹竹桃科长春花中所含生物碱;长春地辛(VDS
)和长春瑞宾(NVB)为长春碱半合成衍生物;【药理作用】•抑制微管聚合和纺锤体形成,抑制M期;•干扰蛋白质合成和RNA多聚酶,对G1期也有作用;•长春碱作用强于长春新碱。46【临床应用】•长春碱: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和绒毛膜上皮癌;•长春新碱: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长春地
辛:肺癌、恶性淋巴瘤、乳腺癌、食管癌、黑色素瘤和白血病等;•长春瑞宾: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和淋巴瘤等。长春碱类47【不良反应】骨髓抑制、神经毒性、消化道反应、脱发长春新碱对外周神经系统毒性较大长春碱类48紫杉醇(pa
clitaxeltaxol)紫杉和红豆杉中分离得到,也可半合成;【药理作用】促进微管聚合、抑制解聚,抑制M期。【临床应用】•卵巢癌、乳腺癌有特效;•肺癌、食管癌、大肠癌、黑色素瘤、头颈部癌、淋巴瘤、脑癌等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骨髓
抑制、神经毒性、心脏毒性和过敏反应49三尖杉生物碱类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三尖杉属植物含有的生物碱【药理作用】促使核糖体降解,抑制蛋白质合成,有丝分裂停止。【临床应用】急性粒细胞、急性单核细胞性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不良反应
】骨髓抑制、胃肠反应、脱发50L-门冬酰胺酶【药理作用】消耗血清中的门冬酰胺,肿瘤细胞无法自行合成而受到抑制。【临床应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不良反应】精神症状、胃肠反应,偶见过敏,需作皮试51一、调节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糖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某些肿瘤生长与激素失调
相关:乳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卵巢癌、睾丸肿瘤;•应用激素或其拮抗药改变激素失调效应,抑制肿瘤生长;•不抑制骨髓,使用不当会引起其他不良反应第三节非细胞毒类抗肿瘤药52雌激素类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药理作用】直接
对抗雄激素,间接减少雄激素分泌【临床应用】前列腺癌和绝经期乳腺癌53雄激素类丙酸睾酮、二甲基睾酮、氟羟甲酮【药理作用】直接对抗雌激素,间接减少雌激素分泌;对抗催乳素对乳腺刺激作用。【临床应用】晚期乳腺癌,对骨转移者疗效较佳54▪黄体酮衍生物▪增强患者食欲▪治疗
肾癌、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甲羟孕酮酯(MPA)55糖皮质激素类泼尼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等【药理作用】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临床应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疗效较好,缓解快但不持久,易产生耐药性。•对其他肿瘤无效,但少量短期合用,可减少血液系统并发症及癌肿引起的发热等毒血症反应【不良反应
】免疫抑制导致肿瘤扩散或并发感染56他莫昔芬(tamoxifen,TAM)【药理作用】合成的抗雌激素类药,与雌激素竞争性结合雌激素受体,抑制雌激素依赖性肿瘤生长。【临床应用】乳腺癌和卵巢癌,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疗效较好【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
久用导致视力障碍。57特点▪耐受性好,毒性反应较轻;▪多与细胞毒类抗肿瘤药联合应用;▪肿瘤细胞携带的药靶分子在治疗前、后表达与突变决定了药物的疗效和预后。主要分类二、分子靶向药物58利妥昔单抗(rituximab)第一个分子靶向药物(1997批准)【药理作用】人鼠嵌合型
CD20单克隆抗体,与CD20特异性结合引起CD20阳性B细胞溶解,抑制增殖,诱导凋亡。【临床应用】CD20阳性B淋巴球过多所造成的疾病,包括淋巴癌、白血病、移殖排斥和某些自体免疫疾病。【不良反应】发热、畏寒、寒战等。59伊马替尼(Imatinib)第一个小分子靶向药物,蛋白酪氨酸
激酶Bcl-Abl抑制剂,(2001批准)【药理作用】与Abl酪氨酸激酶ATP位点结合,抑制酶活性,阻止Bcr-Abl阳性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对c-Kit受体酪氨酸激酶也有抑制作用。【临床应用】Bcr-Abl阳性慢
性粒细胞白血病C-Kit阳性胃肠道间质瘤。【不良反应】轻、中度。60维甲酸(retinoicacid)全反式维甲酸(ATRA)、13-顺式维甲酸和9-顺式维甲酸(CRA)【药理作用】与PML-RARa融合蛋白的维甲酸受体RARa结构域结合,诱导蛋白变构和降解,重新启动髓系细胞分化基因调控网络,
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成熟继而凋亡。【临床应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单用易耐药,与亚砷酸联合用药61亚砷酸(Arseniousacid,As2O3)【药理作用】作用于PML-RARa融合蛋白中的PML,诱导蛋白变构和降解,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成
熟继而凋亡。【临床应用】与全反式维甲酸联合用药使约90%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达到5年无病生存,且未见长期毒性作用,使APL成为第一种基本可被治愈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62第四节细胞毒抗肿瘤药应用的常见问题1.肿瘤细
胞耐药性;2.抗恶性肿瘤药的联合应用;3.抗恶性肿瘤药的毒性反应。63一、抗恶性肿瘤药的联合应用根治性化疗的要求:由作用机制不同、毒性反应各异、使用有效的药物组成联合化疗方案,运用足够的剂量和疗程,尽量缩短间隙期。联合用药的优点1.采用耐受的最大有效剂量,最大程度杀灭细
胞2抗瘤谱扩大;64招募作用根据细胞增殖周期:序贯疗法!▪增殖缓慢的实体瘤,G0期细胞较多,先用CCNSA杀灭增殖期和部分G0期细胞,驱动G0期细胞进入细胞周期,再用CCSA药物杀灭;▪增殖快速的肿瘤,先用CCSA杀灭S
期或M期细胞,然后用CCNSA杀灭其他各期细胞,然后驱动G0期细胞进入细胞周期,用CCSA杀灭之,如此反复。65先用CCSA将肿瘤细胞阻滞在某一细胞周期时相,待药物作用消失后,肿瘤细胞同步进入下一时相,再用作用
于后一时相的药物。同步化作用66不同作用机制药物联合用药,可增强疗效•序贯阻断:两种以上药物阻断同一代谢途径不同环节或阶段;•同时阻断:阻断同一代谢的不同途径;•互补性阻断:抑制合成和促使降解、失活等根据药物作用机制67减少毒
性的重叠,降低药物的毒性。•骨髓抑制:是最常见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中无明显抑制作用的有长春新碱、博来霉素、激素类;•肠道反应:恶心、厌食等;•免疫抑制功能;•皮肤粘膜损伤、脱发;•肝肾损伤;•其他:环磷酰胺致出血性膀胱炎、膀胱癌和白血病;多柔比星引起心
肌炎。根据药物毒性68•消化道癌症:氟尿嘧啶、塞替派、环磷酰胺、丝裂霉素等;•磷癌:博来霉素、甲氨蝶呤等;•肉瘤类:环磷酰胺、顺铂、多柔比星等根据药物的抗瘤谱69选择合理给药方法发挥最大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耐药性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多柔比星、喜树碱等适合大剂量间歇给药根据药物的药动学特点70二
、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的毒性反应治疗指数小,选择性低,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损伤正常组织,尤其是增殖迅速的组织,治疗量时即可引起不良反应。共有的毒性反应▪抑制骨髓:常见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减少,导致出血、贫血和感染等。应定期监测血象,白细胞、血小板
计数;▪胃肠反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直接损害消化道黏膜。注意饮食。严重者应给予止吐药;71▪心脏毒性:多柔比星,顺铂等▪呼吸系统毒性如肺纤维化:甲氨蝶呤、博来霉素、丝裂霉素、吉非替尼等;▪肝脏毒性:L-门冬酰胺酶、放线菌素D、环磷酰胺等▪肾和膀胱毒性:出血性膀胱
炎(环磷酰胺)、顺铂;▪神经毒性:周围神经炎(长春新碱);过敏:多肽类特有的毒性反应72近期毒性:1.共有的毒性反应:出现较早,大多发生于增殖迅速的组织,如骨髓、胃肠道黏膜和毛囊等,因此出现了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胃炎及脱发等常见不良反应;2.特有
的毒性反应:发生较晚,常发生于长期大量用药后,可累及心、肾、肝等重要器官。远期毒性:主要见于长期生存的患者,包括第二个原发恶性73学生评教74Goodluck!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