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人美版】(常锐伦)五下《第1课: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教学设计2.docx,共(5)页,32.74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2703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人民美术出版社与教科书第十册第一课《人民艺术家一齐白石》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本课为“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应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最基本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欣赏和评述的能力,能够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和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从齐
白石的人生经历、绘画题材、表现方法、艺术特色四个方面,认识他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及人格魅力,感悟中国文化的特色和精神。教材分析:www.renjiaoshe.com本课教材主要以齐白石最受人称道的绘画题材——花、
鸟、虫、鱼;最令人折服的艺术修养一诗、书、画、印;最使人着迷的气韵品格——画简意深、笔墨率真为切入点,展现了齐白石一生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单就中国画一项而言,齐白石山水、人物、花鸟,样样精通,兼工带写,无所不能。但是,我认为齐白石所涉及到的艺术类别中,面目最多、数
量最大、成就最高的还是他的花鸟画。所以,在短短的四十分钟课堂上,我把重点放在了对他花鸟画的欣赏,其他也有涉猎,如蜻蜓点水。从这套教材中涉及到的美术欣赏•评述课来看,大约能分为这么三类:一类为以画家为主专题欣赏;一类为主题性欣赏,如建
筑欣赏、自然景观欣赏、雕塑欣赏、肖像艺术欣赏等;第三类为每课的随堂欣赏。就《人民艺术家一齐白石》这一课,我主要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它在这套教材体系中的位置。(一)从以一名画家为专题的欣赏来看。第二学段的《画家凡高》,第三学段的《人民艺术家——齐白石》、《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都是
以一名画家为主的专题欣赏。从第二学段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到第三学段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欣赏•评述的阶段目标由易到难。通过学习《画家凡高》,学生已经初次对一位画家,进行了专题欣赏,了解他所取得的
艺术成就。在此基础上,本课通过对画家齐白石的专题欣赏,引导学生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二)从齐白石作品在不同学段的随堂欣赏来看。齐白石的作品《百世多吉》、《和平鸽》、《荔枝蜜蜂》、《柳桥独步》分别在第一、二、三学段中的“造型•表现”领域中出现,通过随堂欣赏,让学
生逐步感受中国画的形与色,齐白石作品的笔墨情趣,为五年级“欣赏•评述”课《人民艺术家—_齐白石》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欣赏评述能力,但他们对运用简单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还有待提高。学生在课上随堂欣赏过齐白石的作品,但对他的认识很粗浅,大部分学生只知道齐白石擅长画虾。他们在领悟、理解、文化艺术积累上,还不足以对齐白石这位艺术大师进行全面的解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鼓励,并传授给学生如
何全面地认识一位画家及他的艺术作品,有目的的进行欣赏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美术语言的表达运用能力及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齐白石的生平,知道他是一位诗、书、画、印全能型的艺术家。技能:能够用简单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2、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讲授
,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更多的信息。并以问题、对话、小组探究、对比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欣赏。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励学生学习齐白石老人热爱生活、大自然,一生勤奋,对艺术的不懈追求精神,培养他们
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齐白石作品“兼工带写’’的表现方法和“似与不似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用简单的美术语言,表达对齐白石作品及个人的感受。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猜谜语》1、王老师今天要给你
们猜个谜语:小小一条龙,胡子硬似棕。活着没有血,死了全身红。——《虾》生猜……谜底《虾》2、问:说起虾,同学们会想到哪位画家?——齐白石,因为他擅长画虾3、板书课题:(齐白石)【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激起
学习兴趣,也对学习齐白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下面做好铺垫。二、观看录像品人生1、师问: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齐白石?生交流……2、关于齐白石,同学们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2、教师
进行归纳总结、板书。①人生经历②绘画题材③表现方法④艺术特色【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提出疑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有目的的去欣赏作品。3、播放齐白石“人生经历”录像问:齐白石的一生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短片
,对齐白石的人生经历进行总结:①木匠生涯②拜学诗画③五出五归④衰年变法⑤艺术巨匠②小结。板书:木匠——巨匠【设计意图】学生一边直观的了解齐白石的人生经历,一边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解决
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齐白石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和他的人生经历是密不可分的。三、初步感受识作品1、课件出示:齐白石的山水、花鸟、人物作品。提问:齐白石一生都画过哪些内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山水花鸟、人物2、提问:谁知道白石老人在众多的绘画题材中,最擅长的是画什么?生答:花
鸟【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齐白石的作品,了解他山水、花鸟、人物样样精通,绘画题材非常广泛,尤其擅长画花鸟。四、自主探究花鸟册1、课件:播放齐白石作品①《梅花蝴蝶》②《兰草蚱蜢》③《枫叶螳螂》2、欣赏《齐白石》画册小组讨论:①昆虫和植物的画法
有什么不同?(虫以工笔而花卉用写意的方法,写意和工笔结合。)②这两种不同的画法融合在一起,使画面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效果?(豪放与细腻、虚与实的对比、粗与细)教师小结并板书:兼工带写【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齐白
石的花鸟画,引导学生运用美术的语言对作品进行分析。从而了解齐白石作品“兼工带写”的表现方法可谓是前无古人的艺术特点。3、课件出示:《可惜无声—花鸟工虫册》师提问:齐白石为什么给这套画册起名为“可惜无声”呢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可惜无声一一花鸟工虫册》,让学生感受齐白石对生活、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作品清新、质朴的美。五、对比分析《群虾图》1、课件出示:《群虾图》设问:谁能谈一谈你对这幅画的初步印象和感受?生谈……(鲜活、有生命力)提问:齐白石画的虾和生活中的虾有哪
些相似的地方,又有哪些不似的地方?生小组交流讨论回答……2、出示齐白石的画理名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师总结板书:似与不似【设计意图】学生对比分析齐白石的《群虾图》,体会齐白石笔下的虾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正像
他所说的“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也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形神兼备,理解齐白石作品的艺术特色,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3、课件:齐白石画虾录像看了齐白石画虾,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呀?【设计意图】通过观看齐白石画虾,让学生感受这位艺术大师的人格魅力,对艺术坚持不懈的追求精神。六、听故事、品声音
构思1、《蛙声十里出山泉》课件出示2、故事:齐白石每天都有坐在藤椅上休息的习惯,有一天,大文学家老舍先生给他出了一道难题,他怎么也坐不住了为什么呢?先听段音……听到了?什么声音?生谈….原来呀是老舍先生就拿着清代诗人査慎行的一句诗将齐白石给难住了,我们看是哪一句诗出示:“蛙声十里出山
泉”出示图片《蛙声十里出山泉》欣赏质疑:(1)如果让你来为这句诗配画,你会怎样表现?(2)画作是如何表现诗句的?生谈……(3)说说你看画的感受。生谈……(看着蝌蚪,仿佛随着流水,听到了蛙鸣,使人产生联想。)教师小结:这幅作品展现了画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品淋漓尽致地运用了
点(蝌蚪)、线(流水)、面(山石)的结合,表现出了及其富有节奏感的生动画面;从作品意境上讲,白石老人将蛙声隐没于山石、流水之间,又将蝌蚪扬洒于山石、泉水之外,妙趣横生,笔简意远。。【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听音作画,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体会用绘画表现声音的难度之大再欣赏齐白石
的经典之作,把大师的作品与自己的想法进行对比,更加深刻的体会大师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中国画的深远意境。七、有感而发谈感受1、请同学们,把你对齐白石的认识、学习本节课的收获、或是对齐白石某一幅作品的感受,用美术的语言,或自己的话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踊跃发言,谈自己的感
受。【设计意图】以谈感受的形式,锻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进行欣赏评述的能力。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八、课后拓展再认识:小结: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知道了齐白石他确实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画家,同学们,其实齐白石他不仅是一位大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同学
们,你们课后再去了解与欣赏他这些方面的作品,一代宗师齐白石,他以天才的能力开创了独具个性的画风,他的笔墨和意境始终恭守着中国文化的特色和精神,也就是20世纪,一百年来出了那么多的艺术大师,但是大家依然会不约而同的把齐白石列为
第一位的真真原因【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课下查找相关作品资料,加强学生的感受,让学生从中了解齐白石是一位全能的艺术大师,体会笔下的作品无不透露着对美好生活的体验和向往,并始终固守着中国国文化的特色和精神,
洋溢着地地道道的中国味道!板书设计: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人生经历木匠——巨匠绘画题材山水、花鸟、人物表现方法工写艺术特色似与不似【教后反思】:《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是五年级下册第一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将通过欣赏齐白石的作品及了解其
人其事,使学生初步理解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感受画家的人格魅力,从而使学生提高对中国画的艺术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备课时由于本节课是欣赏评述课,学生是否对齐白石以及中国画欣赏感兴趣是我首先要考虑的。在授新环节时,我播放
了一段有关齐白石的生平简介的短片。出乎意料的是同学们立刻被短片中的人物介绍所吸引,对这位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国画大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下来的讲课过程中,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将对齐白石作品的欣赏环节交给学生来自己介绍
。学生们认真分析一幅作品,小组交流讨论向大家介绍,然后小组其他同学再给予补充,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情况,进行适当的总结和补充。同学们在整个过程中积极参与,踊跃回答问题。有的同学对齐白石的作品分析的头头是道,并大胆的说出自己的一些独特见解,让人忍俊不禁
。在课堂上我并不批评学生的欣赏不正确,让每位同学都能轻松地讲出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这节欣赏课,学生们的积极性普遍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明白善用欣赏交流法,发展儿童的鉴赏及表达能力: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
们的审美情趣。通过欣赏名家作品,了解名家名画,叙述艺术家们的光辉人生。用美的作品熏陶、感发学生,对学生的精神起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通过这节欣赏课,我发现不仅是画家画画时注重留白,为学生讲课也是如此,美术欣赏更是如此。教学并不只是教
师一味的讲解,多给学生留一点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己回味,会使学生对美术作品有更深的体会。“蛙声十里出山泉”,白石老人的画深深的吸引了学生,也在教学上给了我一些新的认识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