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小学科学冀人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风的形成》教案(2023春).doc.docx,共(2)页,54.371 KB,由鹿哥教育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2168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14.风的形成【教学目标】1、能说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能归纳出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能归纳出风是有力量的。2、能从生活体验中提出风是怎样形成的问题。能根据实验方法进行热空气上升和风的成因的实验。能按照制作方法制作风车模型。能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结果,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得出结论。能正确
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与调整。3、能对探究风的成因产生兴趣。能实事求是地记录自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能尝试工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的方法来制作风车模型。4、能说出风的利与弊。【教师准备】线香、
蜡烛、简易天平、纸杯、蛇形纸带、风的成因实验箱、湿抹布、制作风车模型材料、纪录表、课件等。【学生准备】剪刀、尺子、胶水、《科学学生生活手册》、笔等。【教学用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出示风吹物动的情境图
,为什么柳树枝条在飘荡,湖面能掀起波浪?2、提问:你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1、感受风。(1)引导:风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能感受到风的存在?怎样制造出风?学生交流想到的方法。谈话:让我们用刚才想到的这些方法来试一试吧!学生在小组内制造风,并进行集体交流。(2)猜想:想一想,风的
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2、观察热空气的流动。(1)引导:空气受热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让我们通过实验进行探究。(2)方法:老师出示三个实验模型图片,讲解实验方法。(3)提示:纸带和火焰要保持一定距离。注意安全,避免烫伤。(4
)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将结果填写在手册中。(5)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实验现象。(6)思考:三个实验说明了什么?(7)结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3、观察风的形成。(1)提问:自然界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2)方法:教师进行讲解
。(3)出示注意事项。(4)实验:学生小组实验,观察实验中线香烟的流动方向,推测实验箱内外的温度,将结果填写在手册中,教师巡回指导。(5)讨论:风箱内烟的水平流动与什么有关?为什么点燃蜡烛后烟会水平流动?(6)小结: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
气会补充过来,从而使空气流动,形成风。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第二课时2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引导:播放风力发电视频,风能让风车转动说明了风有力量。下面我们制作一个风车来感受风的力量。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
。1、制作风车。(1)掌握方法。出示风车制作方法课件,讲解制作方法。(2)制作风车。学生分工合作,每人负责其中一项内容。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中的问题。2、实验观察。(1)提问:怎样让风车提起重物呢?(2)方法:调试风车,让风车能够灵活转动。风车与电风扇保持30厘米的距离,
小篮中的硬币由少到多逐次放置。观察在弱风下风车是如何提起硬币的。距离为30厘米,改变风力的大小,观察在强风和弱风下风车提硬币数量各是多少。风力大小相同,改变风车与电风扇之间的距离,观察可以提起硬币的数量。(3)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记录结果。3、得出结论:(1)汇报:指定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2)讨论:风车提起硬币的多少与什么有关?(3)思考:怎样改进才会使风车提起更多我的硬币?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1、提问: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哪些是有利的?哪些是有害的?2、阅读: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并记录。3、
交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根据交流结果时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