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通用版)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语言文字运用7.1 (含详解).ppt,共(48)页,1.426 M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211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篇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七语言文字运用第1讲语段组合型的选择题——语病、连贯、词语、标点【考情纵览】年份·卷别题目类型选文出处考点分布考查频次2019全国卷Ⅰ(中国传统音乐)单项选择题社科文词语、连贯、语病二次组合考查2019全国卷Ⅱ(中国画)单项选择题社科文连贯、
标点、语病首次组合考查2019全国卷Ⅲ(“嫦娥四号”登月背)单项选择题科普文词语、连贯、语病二次组合考查2018全国卷Ⅰ(“大洋一号”)单项选择题科普文语病、连贯、成语首次组合考查2018全国卷Ⅱ(戏曲的传
承与创新)单项选择题社科文连贯、成语、语病首次组合考查2018全国卷Ⅲ(动物迁徙)单项选择题科普文成语、语病、连贯首次组合考查【命题探寻】1.材料选取:带有说明性、科普性、论述性的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类段落性语言材料。2.命题变化:2018年首次出现这种
情境式考查的命题形式。语病侧重考查修改,成语以近义辨析为主,连贯变主观考查为客观选择。这一命题变化增加了试卷的阅读量,强调了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019年大体延续了上一年的考查方式,只不过全国卷Ⅰ、Ⅲ由成语考查改为词语考查。全国卷Ⅱ把成语题改为标点题。3.考查形式:三道小题均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题型特点】1.设题类型:病句题,针对文段中一个带语病的句子,给出四种修改方法,选出正确的一项。连贯题,语段中,空出一句话,给出四种答案,选出正确的一种。词语题,语段中,留出四个空缺处,每处需填一个词语;然后给出四组词语,按顺序选填,
选出正确的一组。2.设题角度:2018年设置了语病、成语、连贯的综合考查,2019年又新增了对标点的考查,未来不排除设置字音、字形等其他题型。3.材料特点:一两段科学类文字,字数二三百字左右。4.选项特点:设置四个选项,两两相似。语病篇【知识点击】201
9年全国卷继续把语病的考查置于具体语境中,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备考中,明确标志词是提高语病类题解题速度的关键。1.修饰语。注意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的顺序,看语序是否恰当。2.并列结构。要注意判断是否搭配、是否能构成并列关系、是否符
合逻辑等。3.长宾语。要注意是否宾语中心词残缺或搭配不当。4.多谓语。要注意是否存在主谓或动宾搭配不当,或结构混乱。5.句首介词。要注意是否滥用介词,致使主语缺失。6.两面词。要注意有无照应。7.否定词。要注意有无否定不当的错误。8.代词。要
看是否指代不明。9.数量词。注意:表示下降的不能用倍数;概数与确数不能同时使用;数量词不能修饰集合概念。10.关联词。要检查关联词之间是否搭配得当,要注意关联词的位置,要检查逻辑关系是否合理。11.包含词。注意是否造成意义重
复。12.文言词。注意是否造成重复赘余。【解题策略】连贯篇【知识点击】2019年全国卷对于连贯的考查继续采用语句复位的方式,也就是将命题人提取的句子归位到原文中。从文意的角度看,最合适的句子一般具有语义相承、语脉
相通、句式统一等特点。从某个意义上讲,语句复位与“选用句式”具有许多相通之处,彼此互为参照,并不矛盾。原则一话题(陈述对象)一致。单句或复句之间,紧紧围绕一个中心,集中表现一个主题。原则二结构统一。要结合语境,明确所选句式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做到整齐划一。原则三情调相同。语段风
格和特色保持和谐一致。原则四音节和谐。语句格式、语音等形成的长短参差美、抑扬对比美、押韵回环美。原则五前后呼应。句子间要注意前面意义与后面意义保持一致,注意内容的衔接和呼应。原则六表述合理。句子之间的关系要符合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原则七排列有序。所选句子要与所给语段的时间或空间一
致。原则八搭配恰当。所选用句子与原句保持词语的合理恰当的搭配关系。【解题策略】词语篇【知识点击】2019年全国卷把词语的考查置于具体语境中,在选项中提供了两组近义词语以供辨析。这就决定了做题时一定要关注语境,区分词语的细微差别。当然这种考查方式与以往相比并没有
巨大的差别,备考中还是要关注常规的。1.注意近义词语的意义侧重点。2.注意近义词语的语体色彩。3.注意近义词语的语义程度轻重。4.注意近义词语的感情色彩。5.注意近义词语的所指对象。6.注意近义词语的固定搭配。【解题策略】标点篇【知识点击】重要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1.问号。(1
)用于句子末尾,表示疑问语气(包括反问、设问等疑问类型)。(2)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3)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4)问号也有标号的用法,即用于句内,表示存疑或不详。
2.冒号。(1)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如“说”“例如”“证明”等)之后,表示提示下文。(2)表示总结上文。(3)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后,表示注释和说明。(4)用于书信、讲话稿中称谓语或称呼语之后。3.引号。(1)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2)标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
。(3)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别称、简称、反语等。(4)当引号中还需要使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4.破折号。(1)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2)标示插入语。(3)标示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4)标示话题的转换。(5)标
示声音的延长。(6)标示话语的中断或间隔。(7)标示引出对话。(8)标示事项列举分承。(9)用于副标题之前。(10)用于引文、注文后,标示作者、出处或注释者。5.省略号。(1)标示引文的省略。(2)标示列举或重复词语的省略。(3)标
示语意未尽。(4)标示说话时断断续续。(5)标示对话中的沉默不语。(6)标示特定的成分虚缺。【解题策略】辨析标点用法1.积累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辨明容易混淆的地方。2.根据上下文,从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等角度理解所考查标点
的作用。3.根据句意分析四个选项中相应标点的用法。【以例说法】【典例文本】(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
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
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
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解题导引】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B.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C.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
的把握D.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这样考】命题者提供四个答案,两两相似,在答案中着眼于词句顺序、逻辑关系等细微之处设置命题陷阱。☞【这样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语境中,上文“画家们既要„„又要„„”,这就需要画家对中
国文化把握好尺度。这尺度如何把握体现了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据此分析,C、D两项因果倒置。排除C、D两项。A项与下文“也造就了„„”语意不连贯。排除A项。B项“体现着„„”与下文“也造就了„„”语句衔接最
恰当。故选B。2.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
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这样考】命题者从文中选择一处标点,就其作用设置考查点,另外提供四个选项,每个选项中都包含相应的标点符号,要求考生选择
作用相同或者不同的一项。☞【这样解】作答此类题目需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要注意易错易混的用法。文中“长跪不起”并非实指,而是虚指,指一些画家对绘画准则的虔诚遵守,这里的引号,有表述特殊含义、需要强调的作用。A项,“之”的引号
,有突出强调火把的形状的作用。B项,“厚壁障”并非实指厚厚的墙壁,而是虚指父子之间存在厚厚的隔阂。引号的作用是表述特定含义。C项,“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引号起引用话语的作用。D项,“文明”,引号是表示讽刺或嘲笑的作用。分析可知,B项引号的作用符合要求。故选B。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
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B.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
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C.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D.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
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这样考】在所给语段中,设置一病句,然后,命题者提供四种修改方式,两两相似,设置三种语病情况和一种正确的修改方式,交互考查。本题考查用词不当和不合逻辑。☞【这
样解】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存在两处语病,“能否”在句子中是两面对一面,不合逻辑。排除B、D两项。“并行不悖”用词不当,此词一般用在有两项以上内容的句子中,“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只是一条准则。排除C项。A项修改的最恰当。故选A。【考场方略
】【答题步骤】一、词语题答题步骤二、语病题答题步骤三、连贯题答题步骤四、标点题答题步骤【答题要领】1.快速阅读材料,无需在此环节花费太多时间,因为作答之后的具体题目时还需回头细细分析。2.“语段组合型的选择题”中的三个题目之间的解题信息是相对独立的,因此解此类题时,需要按照常规思路各个
击破。3.注意认真比照四个选项,灵活运用排除法。4.作答时注意提高语境意识,关注语境有助于提高解题效率和解题的准确性。5.提高站位,学会从命题者的角度认识题目,设身处地,反向逆推,精准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