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 对点精练二 鉴赏语言艺术 (含详解)

DOC
  • 阅读 7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63.000 KB
  • 2022-11-1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 对点精练二 鉴赏语言艺术 (含详解)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 对点精练二 鉴赏语言艺术 (含详解)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 对点精练二 鉴赏语言艺术 (含详解).doc,共(5)页,63.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49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对点精练二鉴赏语言艺术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除夜(其二)[唐]姚合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傩声①方去疫,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②。注①傩声:驱傩仪式中驱逐疫鬼的呼号之声。②最后人:最后一个饮酒的人。古代中国风俗

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荆楚岁时记》载:“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屠苏酒„„凡饮酒次第,从小起。”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表达对除夕的不舍,“殷勤”表现出情感的深切,“逡巡”则写出了时间的快速流逝。B.“烛尽”“鸡鸣”交代了时间,表明诗人彻夜守

岁,留恋中饱含对万象更新的期待。C.颈联写众人举行驱傩仪式、准备屠苏酒,以辞旧迎新的喜庆反衬诗人自己的落寞。D.末句用疑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其实这里“谁”的答案是很明确的,那就是诗人自己。答案B解析“彻夜守岁”无法从诗中读出;诗人

只是客观陈述新旧交替的事实,并没有对万象更新的期待。2.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诗眼是“惜”字。(2)理由:①留恋除夜,通过“此夜在逡巡”的描写,表达了对除夜匆匆流逝的留恋不舍。②珍惜时光,通过“烛尽”“鸡鸣”等环境描写,表现新旧年的交替,从侧面表达诗人对时

光流逝的不舍。③叹惜年老,通过对正月初一饮酒场景的想象,含蓄地表达诗人年岁渐老的伤感。解析本诗描述除夕夜中的感受。首联中,“逡巡”表现了诗人对除夕的留恋,对时间流逝的不舍;中间两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写时间

的流逝;古代中国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按长幼次序敬酒,从最年幼的开始,最后敬酒的人就是最年长的人,尾联暗示诗人年岁渐老,已是一家人中年龄最大的人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寄韩潮州

愈①[唐]贾岛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②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③。注①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②篇章

:韩愈赴潮州途中创作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句。③浪西楼:地处潮州。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的心早与友人同乘兰舟,直达潮州那潮水的尽头,体现了忠臣遭斥逐,寒士心不平,自己愿追随友人而去。B.颔联直抒别后景况,友人这一腔忠

愤的“篇章”隔着秦岭传来,我怎能不驰书慰问?此联表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肝胆相照。C.颈联“峰悬驿路残云断”,写险峰上驿路高悬被流云遮断,与韩愈“云横秦岭”“雪拥蓝关”意蕴相近,均突出了道路的险阻。D.尾联宕开一笔,具体描写韩愈读到此诗时潮州那瘴气一扫而空,楼阁月明,银辉遍洒,一片澄澈的

景象,寄托了诗人对韩愈的祝福之意。答案D解析“具体描写韩愈读到此诗时潮州那瘴气一扫而空,楼阁月明,银辉遍洒,一片澄澈的景象”理解有误。此为作者想象的美好景象,借此表达对友人的美好祝愿,非实指。4.贾岛好苦吟,善推敲,其诗多有精妙之语,请赏析此诗颈联用词精妙之处。答: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悬”“浸”二字,俯仰结合,“悬”字写出了驿路像是悬挂在峰峦之上,“浸”字写出了海潮浸到城根,地卑湮湿,用这两字形象贴切地写出了友人贬官路

上道路之险阻及在遭贬之地的凄苦处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沉关切之情。解析“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大意是,望不到尽头的驿路,盘山而上,好像悬挂在耸入云霄的峰峦上。这是途中的景色。潮州滨海,海潮浸到城根,地卑湮湿,老树满是秋意

。这是到任后的景色。“峰悬驿路”是写道路险阻,“海浸城根”则说处境凄苦。“残云断”内含人虽隔断,两心相连之意;“老树秋”则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之慨。在物景烘托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沉关切之情。三、阅读下面

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昭君怨[唐]卢照邻合殿恩中绝,交河使渐稀。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昭君出塞之后,朝廷使节逐渐稀少,足见皇帝

已将忠义之人淡忘。B.颔联语言洗练,刻画了王昭君辞别故土、远嫁塞外时悲痛、孤单的形象。C.尾联借对归雁的追随,表现了王昭君的思乡怀土之情和身不由己的无奈。D.诗歌词真意切,颇有豪壮之气,表达了诗人对王昭君

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答案D解析“颇有豪壮之气”错。从诗中来看,诗人借哀叹王昭君之不幸,来对自己郁郁不得志的一生发感慨,体现了幽怨悲凉之意,流露出忧伤的情怀,而不是“豪壮”。6.请赏析诗歌颈联的精妙之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虚写汉朝土地上草色葱茏、绿意盎然,实写匈奴风沙肆虐、尘土飞扬,虚实结合,既拓宽了诗歌的意境,又蕴

含了王昭君对故土的思念之情。②运用对比的手法,将眼前塞外黄沙漫天的恶劣环境和想象中此时汉朝土地上青草茵茵、充满生机的景色作对比,凸显了王昭君远离故土的幽怨悲凉。解析“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的意思是:汉地的草应该正绿意葱茏,而胡地却正是沙土飞扬。这是从

王昭君的角度来说的,用“汉地”代指故乡,王昭君自知永世不能回去,所以就更加思念故乡。“应”表明“汉地草绿”是王昭君的想象,而由“正”可知“胡庭沙飞”是王昭君所处之情境,由此可知,这是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王昭君由眼前的

匈奴景色想到故国景色,一边是尘土飞扬、风沙肆虐,一边是草色葱绿、春意盎然,这又是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两相对照,衬托出人物内心的忧伤。这里诗人寓情于景,以有声有色的对比诗句,将人物的哀怨忧思抒发得淋漓尽致。四、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宋]陆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②,应待人来。注①高兴亭:亭名,在南郑(今属陕西)内城西北,正对当时在金占领区的长安南山。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任上。②灞桥

:位于长安灞河水道之上。曲江:唐代著名皇家园林,有曲江池。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在南郑远望南山,心生感慨,又写秋风吹起,号角声声,营造了悲壮的氛围。B.“悲歌击筑”暗用荆轲悲歌与高渐

离击筑的典故,表达了词人送别时的慷慨悲情。C.整首词的情感有变化,由“哀”到“兴悠哉”,“兴”字也暗合高兴亭的亭名。D.“多情”两句运用拟人修辞,写南山月最是多情,特地冲出暮云将月光洒向人间。答案B解析“表达了词人送别时的慷慨悲情”错,此词题目表明是词人登高所作,为登临词

。8.请赏析本词最后三句“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灞桥”“曲江”运

用了借代的手法,借指长安乃至沦陷于金人手中的国土;“待人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②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沦陷区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心理。③表现了词人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解析最后三句意思为: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军

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灞桥”三句,词人联想到“灞桥烟柳”“曲江池馆”那些美丽的长安风景,肯定会多情地等待收复关中的宋朝军队的到来。因此,“灞桥烟柳”“曲江池馆”是借代手法,代指沦陷区;“待人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

地描写出沦陷区人民此时迫切渴望收复失地的心理。词人借此来暗示自己所主张的抗金战争的前景,表现了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五、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宋]张元干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书。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

年狂,白髭殊未妨。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写出了春去的内心感受:春来春又去,时光匆匆过。这最易引起一个垂老之人内心的翻腾。B.“醉后”两句写词人虽有了白髭须,但

没有丝毫的悲伤,还希望如年轻人一样充满活力。C.“插花”两句写词人晚年常插花起舞,饮酒作乐,得过且过,无所事事。D.“醉后少年狂”句是借用苏轼《江城子》词中“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意趣。答案C解析词人晚年虽遭厄运,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常寄情山水,但是他的壮心未与年俱老。词中

的他插花起舞,把酒留春,恰是不服老的表现。10.古人说,“真字是词骨”,请分析本词的语言风格。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这是一首直抒胸臆的词。②语言质朴自然,明白晓畅,如“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等毫无造作之嫌。③个性化的语言倾吐,使本词具有一种真实美、自然美。六、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①[唐]柳宗元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筠②抱虚心。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谅③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注①诗人初贬永州。住龙兴寺。作组诗《巽公院五咏》,此为其中一首。②筠:竹皮。③谅:料想,实在。11.下列对

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直陈眼前之景,以写实手法将桥、径、林贯穿起来,自然地引出下文写竹。B.三、四两句写笋箨中迸发出苦节,竹皮环抱着虚心,极具动感、画面感以及表现力。C.五至八句写在桥上俯视细

流,仰听竹声,远观落日,近闻鸟鸣,是为了突出桥的形象。D.诗人独具慧眼,从平凡的事物中挖掘意蕴,将自己的身世际遇与苦竹有机联系起来。答案C解析“是为了突出桥的形象”错。根据全诗来看,诗人是借竹自喻,这里写在桥上的所见所闻,是为了下文抒情做铺垫。12.请赏析

诗歌最后两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苦竹不会被用在重要渡口,诗人以竹自喻,感叹自己虽然也有“苦节”和“虚心”的美质,却同样被贬偏地,不受重用。苦竹

只能为人们栖息提供绿荫,蕴含着诗人对自身怀才不遇的伤感和无奈。苦竹尚能为人们栖息提供绿荫,则暗含着诗人的自我安慰之情。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