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五线谱)】五年级下册《巴塘连北京》教学设计1.docx,共(2)页,13.592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044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巴塘连北京一、教材分析:《巴塘连北京》上下句构成一段体歌曲,是一首流行于四川巴塘一带藏族聚居地区的民歌。第一乐句的一开始就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第2小节的跨小节切分音运用使得曲调明亮而又舒展,情绪热烈。“换头合尾”和“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更使得歌曲具有鲜明的藏族民族特色。然而跨小节的切分节奏和一字多音的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型是本首歌曲演唱的难点。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通过以前的学习对音乐已经有了基础的了解,学习模仿能力较强,注意力还不易集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在课堂上利用尤克里里、小黄人、陶
笛、藏族服装等新鲜事物穿插其中,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课堂内容。三、教学目标:1、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了解藏族的文化特色,热爱不同民族的艺术特色及生活习俗。2、知识与技能:学会跨小节
切分音与一字多音的唱法,初步体会藏族舞蹈的基本特点,了解“鱼咬尾”、“换头合尾”的创作手法3、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与教唱相结合的方法演唱歌曲,从而准确掌握跨小节的切分节奏的演唱方法。四、教学重点:能够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独立演唱歌曲,用简单的藏族的舞蹈动作表现歌曲。五
、教学难点:准确掌握跨小节的切分节奏的演唱方法及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六、教学过程:1、用小黄人的尤克里里演奏《卓玛》带同学们进入藏族2、演唱藏语歌曲,让学生当导游,介绍藏族3、藏族人民为了感谢学生们的介绍请小黄人送给同学们一首歌曲,邀请同学们一起演唱(导入《巴塘连
北京》)4、讲解歌曲情绪以及歌词中“金色的路”的来历5、讲解歌曲特色“换头合尾”、‘鱼咬尾’的藏族特色,并教唱易出错部分旋律6、钢琴教唱歌曲7、口腔练习(牙关打开、弹舌、双唇打响)、气息练习8、讲解跨小节切分节奏的演唱9、陶笛伴奏学生演唱10、了解巴塘弦子舞蹈11、欣赏藏族舞蹈并学跳
藏舞(颤膝、退踏步、一步一靠)12、自由组合跟着音乐创编舞蹈13、学习藏语“扎西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