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五线谱)《欣赏 调皮的小闹钟》教学设计 (2).doc,共(5)页,500.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845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教材版本: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课型:欣赏课教学年级:二年级教学课时:一课时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而且形体灵巧,适宜采用律动、图片、图形谱、加入形象鲜明的歌词相结合的手段
进行直观教学,《调皮的小闹钟》短小有趣、形象鲜明,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感受音乐描绘的形象,引发想象和联想,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培养听赏兴趣,逐渐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教材分析:2《调皮的小闹钟》是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创作于1945年,的一首
描绘性音乐作品。乐曲形象鲜明,情绪欢快、明朗。特别是表现小闹钟节奏的音型非常突出,装饰音的运用显得既愉快又诙谐。乐曲为回旋曲式,三个音乐主题,A主题在梆子模拟小闹钟滴答滴答的节奏中出现,旋律欢快、诙谐。装饰音和切分音的运用使乐曲更加欢快、活泼,B主题旋律优美、舒展,接着A主题出现,下面C主题与A主
题形成鲜美对比,八度大跳和基本在高音区进行的旋律使得音乐显得更加活泼有生气,接着再现A段主题,加有反复后接尾声,使得乐曲具有更为风趣的性格。教学目标:1、聆听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调皮的小闹钟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2、通过参与音乐活动记忆主题旋律。3、用动作及打击乐器进
一步感受乐曲、表现乐曲。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小闹钟在每段乐曲中不同的音乐形象。难点:通过各种活动正确听辩乐曲结构。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串铃、玻璃杯、小石子教学过程:一、初听导入。(一)聆听全曲,感受歌曲情绪。3(二)再次聆听全曲,感受音乐中小闹钟发出的声音。【设计意图:整体聆听
全曲,感受音乐轻松、愉快的情绪和所描绘的小闹钟的形象。】二、新授课。(一)学习A段主题。1、聆听A段主题,感受情绪。2、再次聆听,感受小闹钟的音乐形象。3、学生随钢琴用LA模唱旋律。4、感受音乐中节奏的变化。5、学习伴奏节奏。6、再次表现A段主题旋律。【设计意图:A主题是乐曲出现次数最多的
也是最重要的主题,通过聆听感受、模唱旋律以及学习节奏图形谱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主题旋律,感受节奏变化带来的调皮小闹钟的形象。】(二)学习B段主题旋律。1、聆听B段主题旋律,与A段对比感受。2、用动作表现B段主题。【设计意图:B段主题非常短小,情绪与A主题有较大差别,学生聆听感受,想象出
不同的小闹钟形象并辅以动作表现,加深记忆。】(三)学习C段主题。1、聆听C段主题旋律。2、聆听感受闹铃声响了几次?43、加入串铃伴奏,表现小闹钟的闹铃声。4、加入歌词演唱。【设计意图:C主题特点鲜明,用打击乐器串铃和“叫醒”歌词的加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变化,进而记忆主题旋律。】
(四)聆听乐曲最后一部分A段主题及尾声。感受乐曲最后一部分的变化。【设计意图:与C主题紧密结合,感受尾声部分的欢快节奏表现的音乐形象。】(五)讲解乐曲结构,聆听全曲排序。(六)出示课题,再次用动作表现全曲。(七)加入歌词演唱全曲。【设计意图:通过动
作以及加入歌词的表现形式,再次感受乐曲所描绘的调皮小闹钟形象。】三、小结。教师展示生活中的物品模仿出的钟表的声音,引发学生探索、寻找生活中有趣的声音,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5板书设计:调皮的小闹钟ABCAABACAA教学反思:反思这节课,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
学生较容易接受,教学内容注重趣味性,如感受三个主题旋律的小闹钟形象:走路的小闹钟、休息的小闹钟、响铃的小闹钟;利用图形谱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记忆A主题;给C主题旋律加入“叫醒功能”等等。每种教学设计都使孩子们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大增,知识拓展更加深了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在整节课都充分发挥了低年级孩子的
想象力和参与意识,使教学层层深入,整节课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学习。当然,语速较快使得本课的上课时间压缩,也是我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应尽量减少教师对于音乐的描述,让学生在不断的聆听中感受音乐的变化
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