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欣赏 在钟表店里》教学设计 (3).doc,共(5)页,30.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712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在钟表店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在钟表店里》,能够懂得音乐的表现力是丰富多彩的,音乐可以通过高、低、快、慢、长、短,表达出欢快、热烈、抒情的情绪,想象出一幅幅生动画面。2、能根据音乐情
绪变化用声势练习、打击乐器表现音乐。3、感受在琳琅满目的钟表店里,修表工人在清脆的钟表声中愉快工作的情景。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可塑性强。在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
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三、重点难点:重点:能根据音乐情绪变化用声势、打击乐器表现音乐。难点:感受修表工人在清脆的钟表声中愉快工作的情景。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感受节奏1、
随音乐律动[设计意图:感受2/4的节拍。](二)聆听片段揭示课题1、师:老师请大家欣赏一首乐曲,想一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生:听到了许多钟表的声音。师:在什么地方才能听到这么多钟表的声音呢?生:钟表店里。师:揭
示课题《在钟表店里》[设计意图:整体感受乐曲,激发学生对乐曲的想象。](三)介绍背景了解乐曲2、师:介绍乐曲《在钟表店里》这是德国作曲家奥尔特所作的管弦乐曲,描绘了在琳琅满目的钟表店里,修表工人在清脆的钟声中愉快工作的情景。乐曲有三段节奏感较强的主题旋律。[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乐曲要表现的主题。]
(四)分段讲解体会情绪3、师:我们先来听一听第一段主题旋律。听完之后说一说你的感受?生:欢快活泼。生:轻松舒服。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师:在这段旋律快结束的时候,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生:布谷鸟报时声。师:那你看看我们用黑板上哪幅钟表表示这段旋律最合适?生:布谷钟表。师总结:因为在这段
旋律中我们听到了布谷鸟的报时声,所以用布谷钟表最合适。[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在感受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4、师:下面我们用声势练习来表现乐曲的节拍。(师先讲解第四乐句与其他三个乐句的不同之处,再带领学生拍)师:同学们拍得不错,下面我们再用“嗒”来模唱这段曲谱
。(音不准的地方师指导)师:接下来我们再加大难度,边哼唱边拍。设计意图:边哼唱旋律边做声势练习是一个难点,既考查了学生自身的节奏感,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师:旋律大家都熟悉了,下面我们再用打击乐器来分组展示:(师先讲解图谱,
再每组找一两个同学试试,然后整体敲击)第一组:响板组第二组:三角铁组第三组:双响筒组师:我们用了三种打击乐器来表现了这段旋律,那么你认为哪种打击乐器既可以模仿手表嗒嗒的声音,还可以表现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生:响板。
师:大家都感受出来了。[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得到答案。]5、师:下面我们再来听一听第二段主题旋律,这部分的旋律你听了有什么感受?生:这段旋律有小闹钟急促的报时声。师:谁来说说小闹钟急促的报时声发出的是什么声音?生:
叮叮的声音。师:那你们互相看看手里的打击乐器,那样发出的是叮叮的声音?可以敲敲试试。生:是手拎。师:非常棒。师:那我们再来听听小闹钟究竟响了几声。生:先响了5声,又响了7声。师:好,拿好我们的三角铁来试一试。师:真不错,那我们黑板上该用哪幅钟表来表示第二段主题旋律呢?生:黄色
的小闹钟。[设计意图:小闹钟的出现和第一段的布谷钟形成鲜明的对比。]6、师:第三段主题旋律它的情绪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聆听。师:谁来说说?生:第三段旋律很优美,很抒情,听起来很舒服。师:回答的真好,老师也喜欢听第三段旋律。那么第三段旋律适合用哪个打击乐器来敲击呢?生:碰铃。师:第
三段旋律很慢,我们可不可以直接用碰铃来敲击?生:能。(师带领生敲击。)师:我们黑板上只剩下八音钟了,第三段旋律里边的钟表就是八音钟的声音,我们就用八音钟来表示第三段旋律。[设计意图:第三段旋律优美动听,
激发学生敲击打击乐器的兴趣。](五)感知结构表现乐曲7、师:三段旋律我们都已经学完了,整首乐曲是由这三段旋律穿插构成,下面我们小组合作一起来把三段旋律的演奏顺序写下来。(可以找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写,写完之后对照答案)师:两遍第一段主
题旋律构成了乐曲的第一部分,表现了布谷钟表的欢快活泼;两遍第二段主题旋律构成了乐曲的第二部分,表现了小闹钟急促的报时声;剩下的是乐曲的第三部分,既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又把曲子从优美抒情推向高潮。同学们都拿起手里的
打击乐器,看老师的手势,边听乐曲边为它伴奏。[设计意图:让学生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六)小结乐曲增加自信师:同学们第一次为这么长的曲子伴奏,真了不起,老师佩服你们,你们是最棒的希望你们以后再接再厉,最后让我们再来演奏一次这首乐曲,结束我
们的课。[设计意图:适当的鼓励是很必要的,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