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小学美术【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第16课 老人和儿童》教学设计2.docx,共(2)页,25.66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7863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老人和儿童教材分析知识目标:观察老人和儿童外貌、动作和神态的不同特征。技能目标:尝试用黏土的形式表现出老人和儿童的基本形象。情感目标:培养尊老爱幼的美好品质。教学重点:区别老人和儿童的不同特点。教学难点:用黏土塑造老
人和儿童的形象。课前准备:绘画工具、黏土教学内容一、音乐导入(jinglebells)师:听到这段音乐我们会想到一个人,他是谁啊?(圣诞老人)师:同学们,看!圣诞老人和什么人在一起?你觉得这样的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亲密温馨)揭示课题:二、引导观察,归纳总结师:小朋友们,谁能
告诉我为什么不叫他圣诞叔叔?(白胡须,皱纹,老花镜)。坐在他身边的小朋友呢?(皮肤很光滑,眼睛水汪汪)1.猜年龄游戏观察不同年龄段老人和儿童的照片,猜测他们的年龄。(以外貌和神态为侧重观察。)老人的特点:布满皱纹的脸,眼角的鱼尾纹和慈祥的微笑等。儿童的特点:圆润的脸蛋,有神的大眼睛,爱笑的表情等。
课堂练习:用黑色勾线笔在彩色卡纸上勾勒一个老人或者儿童的头像。2.模仿游戏观察不同年龄人物的剪影,猜测年龄并用肢体表演出来。(以动作和姿态为侧重点观察。)老人的特点:动作迟缓,喜欢弯腰拄拐。儿童的特点:动作灵活,喜欢跳跃奔跑。三、作品欣赏,技法指导1.欣赏大师作品师:艺术家门也喜欢老人和儿童的
形象,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2.教师课堂示范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超轻黏土)。谁能告诉我超轻黏土的特点?(柔软,轻,色彩很多)搓、捏、压、刻和粘贴等技法的示范3.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师:这些有趣的黏土小人抓住课老人(儿童)的什么特征?你看到了
什么方法?四、学生作业作业要求:1.用黏土的形式制作老人或儿童的形象2.抓住老人和儿童的形象、神态和动作的特征3.可以设计一些故事情节五、作品展评(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六、拓展老人和儿童的形象在生活中的运用。师:老人满脸是岁
月的刻痕,儿童像幼牙一样稚嫩。朝阳和晚霞各有各的灿烂,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做起,撑一把伞,让一个座,把尊老爱幼的美德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