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情景默写专项练习(共20篇,附参考答案)

DOC
  • 阅读 102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110.500 KB
  • 2023-01-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鹿哥教育】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情景默写专项练习(共20篇,附参考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情景默写专项练习(共20篇,附参考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情景默写专项练习(共20篇,附参考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情景默写专项练习(共20篇,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情景默写专项练习(共20篇,附参考答案)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情景默写专项练习(共20篇,附参考答案).doc,共(14)页,110.500 KB,由鹿哥教育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7283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高考语文情景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劝学》《师说》《逍遥游》《阿房宫赋》(1)中国传统文化对积累十分重视,并用行路来加以形象化论述。《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则说:“,。

”(2)在《劝学》中,荀子以借助车马能致千里、借助舟船能渡江河为喻,形象地说明了“,”的道理。(3)《荀子·劝学》中,作者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获得的。人要改造成为“”的君子,就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4)不驰于空想,不警于虚声。《劝学》中,“

,”两句与新时代我们所大力倡导和弘扬的务实态度、实干精神不谋而合。(5)荀子在《劝学》中以螃蟹作为反例,它虽有六跪和二蟹,然“,”来阐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获得成功。(6)《荀子·劝学》中,“”明确指出蚯蚓能以泥土、地下水为食的原因,“”指出了蟹心浮气躁的结果。(7)《

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8)《劝学》中两句“,”,通过“木”和“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9)荀子的《劝学》中,指

出木头经过火烤做成车轮后,再被晒干也无法挺直的原因是“”;认为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他们的才德之所以会超过一般人,就是因为“”。(10)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时,写道“,”并指出其原因是心思浮躁,与蚯蚓的心思专一形成了鲜明对

比。(11)《师说》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12)《师说》以为子择师与自己不从师作对比后,作者直接点明白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13)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士大夫们不能像“巫医乐师百

工”相互为师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年相若”“道相似”,如果彼此为师,他们之间就会出现“,”的尴尬局面。(14)韩愈《师说》中用“,”两句,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15)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16)《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

于弟子”的原因是“,”。(17)“名师出高徒”常被人们津津乐道。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弟子超过老师,老师不如弟子2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对此,韩愈在《师说》一文用“,”两句话作了诠释。(18)韩愈《师说》中,用惊诧语气表明士大夫不重师道的后果的两句是“,”。(19

)韩愈《师说》将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之后,针对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指出如果不及时纠正这种态度,必将会“,”的结果。(20)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无论“他”生在“我”的前面还是后面,“我”都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其前提是“”;文章结尾说自己作《师说》赠李蟠的原因是“”。(21)《庄子

·逍遥游》中认为,小物有小物的凭借,大物有大物的凭借。如果“”,就只能以芥草为舟;而蜩与学鸠不理解.所以质疑大鹏的行为“”。(22)《庄子·逍遥游》中,通过蜩、学鸠与大鹏的对比,说明“”;通过朝菌、蟪蛄、树及彭祖的比较,说明“

”。(23)庄子在《逍遥游》中“,”两句,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24)《庄子·逍遥游》中,宋荣子“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具体表现是“,”。(25)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实这种宠辱不惊的心态,类似庄子在《逍遥游》中的“,”。(2

6)《逍遥游》中写列子御风而行,泠然而善,十五天后回来,对于致福也没有拼命追求,但庄子对此的评价是“,”。(27)《逍遥游》中描写鹏鸟要飞到南海时的飞翔状态的句子是:“,”。(28)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29)在庄子《逍遥游》中,作者认为宋荣子因为“”,所以不

能算逍遥游;而列子也因为“”不能算真正的道遥游。(30)《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31)《逍遥游》中,在全文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32)杜牧《阿房宫赋》用“,”两句交代了阿房宫的地理位置。(33)杜牧《

阿房宫赋》文采焕然,使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如“,”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写阿房官占地之广、建筑之高。(3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阿房宫纷繁曲折的走廊和屋檐高耸的句子是“,”。(35)《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写架

起房梁的椽子“”,嘈杂的音乐声“”。(36)黑格尔的“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佐证了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的“,”观点。(3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这组对仗工巧语句突出了秦始皇肆意浪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生活极度奢侈。3

(38)杜牧《阿旁宫赋》中,“,”两句描写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比粮仓里米还要多。(39)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所说“,”。(40)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一句,勾勒出阿房宫凌云

蔽日的宏伟气势;以“”句,展示出连接楼阁的长廊的特点。(41)杜牧的《阿房宫赋》在批评“秦爱纷奢”时,“,”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阿房宫中音乐之繁盛。(42)《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灭亡之因时说,若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那么“”;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那么“”,又怎么会

灭亡?(4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两句描写宫殿、楼阁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殿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整。(44)《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索取一毫也不肯放过,用起来挥霍无度的语句是“,?”(45)《阿房宫赋》

中,“”一句通过动作描写,说明了六国获得珠宝玉石的方法,“”一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秦人对待珠宝玉石的态度。(46)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阿房宫栋柱之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赤壁赋

》《诗经·氓》《离骚》《蜀道难》《登高》(47)苏轼《赤壁赋》中,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48)苏轼《赤壁赋》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

句是“,”。(49)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两句生动描写了小船在广阔的江面上任意飘荡的情景。(50)苏轼《赤壁赋》中“,”两句,写荡舟赤壁,如乘风飞行,逍遥自得。(51)苏轼《赤壁赋》中先用“”来描写在

辽阔江上行船就好像驾风而行,再用“”来描绘飘飘然的自己似乎已经成为仙人。(52)苏轼《赤壁赋》中,把洞箫声描摹得生动传神,其中“,”两句从正面表现了乐声的悲凉。(5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54)苏轼的《赤壁赋》中描写曹操这个文治武功

、一代枭雄形象的语句是“,”。(55)《赤壁赋》中化用李贺“老鱼跳波瘦蛟舞”之句,侧面烘托箫声之动人的两句是:,。(56)《赤璧赋》中,描写听到客人悲伤幽怨的箫声,蛟龙飞舞,寡妇想到自己凄凉的身世也不禁落泪的语句是“,”。4(57)《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

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58)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演化而来。(59)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60)苏轼的《赤壁赋》中用“,”两句表现客人对仙人长生、自由的羡慕。(

61)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62)苏轼《赤壁赋》从不变的角度、阐述人与万物关系的两句是“,”。(63)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阐释了“变”与“不变”的道理,从“

变”的角度看“”;从“不变”的角度看“”。(64)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65)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66)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

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67)《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

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68)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69)《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70)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沉

迷爱情的句子是“,”。(71)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72)《诗经•氓》中“,”两句以河流有岸,湿地有边比喻凡事有底线,暗示女主人公对负心男子的忍耐已经到达了极

限。(73)《诗经•氓》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74)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句子是:“,”。(75)屈原《离骚》中的“,”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坚持高洁志行不

怕千难万险,至死不悔的忠贞情怀。(76)文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77)屈原在《离骚》里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违背准则,把取悦权贵或他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7

8)《离骚》中用“美人”作喻来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是“,”。5(79)在《离骚》中,屈原借描写五彩缤纷、芳香四溢的佩饰来表现自已追求高洁品行的两句是“,”。(80)表达人生在世虽然各有各的乐趣,但诗人唯独把爱美德当做常态的句子是“,”。(81)《离骚》中,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

的环境,世俗皆“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诗人却选择“,”,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啊,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82)表现作者只求保持本心的善良和美好,别人不了解也不在乎的句子是:“,”。(83)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

品行的句子是“,”。(84)屈原《离骚》中表明自己为保持清白,愿意像古人推崇的那样为正道献身的句子是“,”。(8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实迷途其未远”的用典出自《离骚》里的“,”两句。(86)用雄鹰和凡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87)屈原《

离骚》中中与成语“方枘圆凿”意思相似,表达“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感的两句是“,”。(88)《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89)《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

“,”。(90)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91)《离骚》中“,”两句诗写虽然芬芳香草和污浊汗衣混杂,可纯洁的品质并没有受到侵袭,以此表现自己的洁身自好!(9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表明历史悠久

,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9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也写出了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的艰辛。(94)李白在《蜀道难》诗中为表现蜀道的高峻无比,描写行人艰难的

步履、惶恐的神情的两句是“,”。(95)李白在《蜀道难》中,用连禽、兽都难以越过蜀道中的高山来衬托蜀道难的两句是“,”。(96)《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97)李白的《蜀道难》中,“,”句描写了飞流直下,瀑布喧嚣,水石激荡的动人场景。(98)《登

高》一诗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6(99)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中“,”就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

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100)杜甫在《登高》中用“,”从空间的角度描绘出壮阔萧索的秋景,同时抒写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情怀。且今人常用这两句诗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101)《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

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琵琶行》《锦瑟》《虞美人》《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02)白居易《琵琶行》中交代了地点、时间和事件又点明了秋天的季节特征,渲染了萧瑟落寞的氛围,为全诗奠定凄凉萧瑟基调的两句诗是“,”。(10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迟

疑后才娇羞出场的句子是“,”。(104)人们常用比喻来形容歌声婉转流畅,白居易《琵琶行里“”一句用“珠”“玉”作喻表现琵琶弹奏的效果;“”一句用鸟叫作喻表现琵琶音乐的效果。(105)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琵琶女结束演奏,

整理好演奏工具,显出端庄脸色的句子是:“,。”(106)《琵琶行》中,通过琵琶女年轻时即使是用银钗打拍子敲碎,酒弄脏衣服也不在意,表现年轻时欢乐奢华生活的两句是“,”。(107)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两句用不堪入耳的乡野音乐,反衬琵琶女的演奏给人“如听仙乐耳暂明”的感觉。(108)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两句,生动地刻画出琵琶女结束演奏、准备自述身世时的动作与神情。(109)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在诗人的邀请下,琵琶女在讲述完自己的身世以后进行了第二

次演奏,结果演奏声“”,导致“”。(110)通过环境描写来侧面烘托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和惊心动魄的音乐感染力的诗句是“,”。(111)《琵琶行》中用“,”,既写出乐曲因幽咽低沉而暂停,却产生更好效果,也写出了诗人听乐入迷和欣赏水平的高超。(112)诗中以

“,”两句抒写琵琶女而今只有在梦里回味往昔的“荣光”而倍感孤寂伤感的情怀。(113)《琵琶行》中用鸟鸣声和流水声来形容琵琶声的名句是“,”。(114)《琵琶行》中用“,”两句说明偏僻之地粗俗的乡野音乐很难。(115)“,”是《琵

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当我们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也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慨。(116)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

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117)贺铸的《青玉案》中写道:“锦瑟华年谁与度。”这个句子化用了李商隐《锦瑟》里的7诗句是“,”。(118)古典诗词善以杜鹃表达悲切之意,如李商隐《锦瑟》中的

“,”。(119)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当日情怀令人惆怅,却无可奈何感受的句子是“?”。(120)《虞美人》中“?”将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121)崔

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不见人面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122)李煜《虞美人》历来为人称道,据说秦观有词句“飞红万点愁如海”就是化用该词

中的以下两句“,”。(12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12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面对千古常新的江山,想起曾经叱咤风云的许多历史人物,不禁感

慨“,”。(125)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从视觉和听觉角度,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观的句子是“,,”。(12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几句是“,,”。(127)苏轼《念奴

娇·赤壁怀古》中,“”写周瑜的服饰,写其有儒将风度;“,”写其韬略,写出了其沉着的性格。(128)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一句,写周瑜的儒将装束,“”一句,写自己以一杯清酒祭月,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129)《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130)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英雄的风流余韵经历无数历史风雨而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

”。(13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中,登高望远,想到东吴的建立者孙权,不禁感叹:“,。”(13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上片,“”和“”写的是辛弃疾由眼前景物怀想到的两位历史人物。(133)怀古词中,诗人常以历史遗迹之冷落荒凉表达兴衰之感慨,如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刘裕曾居住过的地方现在已是“,”。(13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上阕中用“,”展现了刘裕的北伐赫赫武功;可虎父偏有犬子,刘义隆在面对北方敌人时却落得“赢得仓皇北顾”的下场。(135)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

疾回顾宋文帝北伐,由于行事草率,最终“”,魏太武帝的祠庙“”,金占领区人们忘记了国恨家仇。(136)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壮志未酬,收复中原,徒成虚愿,于是词8人有了不堪回首之感。这一感慨,因望见“,”而愈加强

烈。(137)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与“,”形成鲜明对比:沦陷区人民以前是英勇抗争,而如今却安于现状。(138)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一句,点出了南朝刘义隆北伐时渴望建立功勋,而“”一句则与之形成对比,写出惨败

的结果,告诫南宋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139)古典诗词常以杜鹃表达悲切、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如《锦瑟》中的“”和《琵琶行》中的“”。(140)《阿房宫赋》写阿房宫“”,与《逍遥游》写大鹏借六月息而起时“”,

都极尽夸张之能事,前者突出面积之广,后者突出飞翔之高。《论语》《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1)《论语》中,孔子向为学者论述了学习的三个层面“______,______”,这三个层面间是递进的。(2)《论语》中将学习和思考的

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也谈到学与思的关系,这两句是“______,______”。(3)《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4)《论语》中孔子认

为“士”抱负远大,意志坚定,承担责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5)曾子认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忍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他说:“______,______。”(6)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育年要有新担当。《论语)中,“______,__

____”两句表现了古代士人涵养坚般品格,胸怀天下的使命与担当。(7)《论语》中的“______,______”两句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8)《论语》中,提到了“______,______”的可

贵品质,孔子认为这种不强人所难的品质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的。(9)朋友远在天涯,我们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遥寄深情的祝愿;朋友长途来访,我们吟诵“______,______”,抒发内心的喜悦。(10)艰难困苦的境遇,更能显现人的高贵品质,正如《论语》中所说的“______,___

___”。(11)《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两句解释了不苟且偷生,而要舍生取义的原因。(1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两句从一个国家所面临的内外形势角度,揭示了国家灭亡的原因。(13)在《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______”,

人人皆有此重义之心,只不过“______”。(14)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以“______,______”说明了自己对不合礼义的高官厚禄持否定态度。9(15)舍生取义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为国捐躯、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这在《鱼我所欲也》中的体现

是:“______,______。”(1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知错能改的句子是“______”;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到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时,写人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18)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强调,人要承担重大的使命,就要能经受一系列的磨难,其中表明要经受痛苦与磨难的句子是“_

_____,______”。(1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表明艰苦磨炼对人才成长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2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反面分析国家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21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也说过意思相近的话:“______。”(2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强调人们都会犯错误,但及时反思,及时改正

要,久而久之就能找到正确的方法的句子是“______”。(23)《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______,______?”(24)在《曹刿论战》中,曹刿求见庄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25)《曹刿论战》中,体现曹刿主动参

与国家大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26)在《曹刿论战》中,曹刿先是“______,______”,然后才决定追逐齐军。(27)《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28)《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在战前准备上“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29)《邹忌讽齐王纳谏》中“______,______”,直接表现了主人公之美。(30)《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早晨

照镜子询问妻子他和徐公谁美丽时,他的妻子回答说“______,______”。(3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不确定自己比徐公美丽,询问小妾时得到的回答是“______”,后来他又询问客人,得到的回答是“______”。(3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

写邹忌对妻子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是:“______,______。”(3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满一年之后的情况是“______,______”,表明齐国政治日益清明。(34)《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分析齐王受蒙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3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悬赏求进谏者,最高的奖励“______,______”。(36)《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采纳了邹忌的劝谏,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广征谏言,臣民们如果能做到“______,______”就可以受到下赏。(

37)《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悬赏征求意见,“______,______”两句话写出了命令刚下发时臣民踊跃提出意见的盛况。10(38)《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当时的皇帝指出文臣在朝堂不敢丝毫松懈,武将在边关舍生忘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39)《出师表》中

面对危机存亡的形式,诸葛亮告诫当时的皇帝要广开言路,只有这样才能“______,______”。(40)《出师表》中诸葛亮向皇帝规劝“______,______”,因为这样会导致堵塞忠谏之路。(41)诸葛亮在《出师表》

中写先汉兴隆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总结出后汉衰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42)诸葛亮《出师表》中,“______,______”两句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43)《诸葛亮集》中

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提出要严明奖惩,对于功过好坏的评判,应该做到一视同仁。(4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谆谆告诚后主:宫中大小事情,只要咨询郭攸之费

祎、董允等人后再施行,就一定能“______,______”。(45)《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推荐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治国的贤能之士,而在文章结尾处,也规劝刘禅应该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方法,采纳正确的言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46)《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

不平,罚不可不均”,并说出了这样做的原因,这个原因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意思一致。(4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48)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叙述自己在布衣时受到先帝的殊遇,“______,______”两句话写出了先帝对自己的殊遇。(49)《出师表》中诸葛亮叙述刘备礼贤下士,多次去拜访他并向他咨询对当时时事的看法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50)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______,______”两句话写出了自己在国家倾覆之际临危受命,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11附:参考答案《劝学》《师说》《逍遥游》《阿房宫赋》(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知明而行无过矣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6)用心一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7)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8)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9)輮使之然也善假于物也(10)蟹六跪而二

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1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1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1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5)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6)闻道有先后,术业

有专攻(17)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1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1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20)其闻道也固(亦)先乎吾余嘉其能行古道(2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2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

辩(2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5)(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6)(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27)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8)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29)犹有未树也犹有所待者也(30)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33)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34)廊腰缦回檐牙高啄(35)多于机上之工女,多于市人之言语(3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7)鼎铛玉石,金块珠砾(38)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39)后人哀之而不

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0)隔离天日廊腰缦回(41)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42)(则)足以拒秦(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4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4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45)剽掠其人弃掷逦迤(46)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12《赤壁赋

》《诗经·氓》《离骚》《蜀道难》《登高》(47)白露横江水光接天(48)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49)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50)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5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羽化而登仙(52)如怨如慕如泣如诉(5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5

4)酾酒临江横槊赋诗(5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5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57)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58)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59)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60)携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61)取之无禁用之不竭(6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63)则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64)桑之未落其叶沃若(65)桑之落矣其黄而陨(66)将子无怒秋以为期(67)不见复关泣涕涟涟(68)总角之宴言笑晏晏(69)夙兴夜寐靡有朝矣(70)于嗟鸠兮无食桑葚(71)反是不思亦已焉哉(72)淇则有

岸隰则有泮(73)于嗟鸠兮无食桑葚(7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7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76)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謇朝谇而夕替(77)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78)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79)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80)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8

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82)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83)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84)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85)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重点字:朕)(86)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87)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88)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89)步余马

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90)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91)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92)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9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94)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9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13(96)连峰

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97)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98)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99)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10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01)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琵琶行》《锦瑟》《虞美

人》《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0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10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104)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105)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106)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107)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108)沉吟放拔

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109)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110)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11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112)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11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114)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晣难为听(11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1

16)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117)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118)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119)此情可待成追只是当时已惘然(120)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12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122)问君能有

几多愁恰似江春水向东流(123)问君能有几多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2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12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126)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127)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128)羽扇纶巾一尊还酹江月(12

9)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30)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13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13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人道寄奴曾住(13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134)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135)嬴得仓皇北顾一片神鸦社鼓(136)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137)佛狸祠下一片神

鸦社鼓(138)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139)望帝春心托杜鹃杜鹃啼血猿哀鸣(140)覆压三百余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论语》《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4(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凋也(1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1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1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15)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6)人恒

过然后能改(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8)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19)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0)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2)然后知生于忧

患而死于安乐也(2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5)公将战曹刿请见(26)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27)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2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9)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30)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31)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32)吾妻之

美我者私我也(33)虽欲言无可进者(3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3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6)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37)群臣进谏门庭若市(38)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39)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40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41)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4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4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4)裨补阙漏有所广益(45)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46)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47)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48)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9)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50)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鹿哥教育
鹿哥教育
专注中小学幼儿教育
  • 文档 4401
  • 被下载 12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