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儿科护理学第二章生长发育课件.ppt,共(109)页,2.135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2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思考题1.儿科护理学的服务对象和临床护理对象有哪些?2.小儿年龄阶段划分为几个时期?各期界限如何划分?3、教材后的习题答案1.前者:从胎儿期至青春期;后者:从出生至14周岁。2.小儿年龄阶段划分为七个时期;各期界限:3.婴儿期、新生儿期、围生期三个概念有何区别与联系?4.范围:一切涉
及儿童健康和卫生的问题。包括正常小儿的生长发育、健康促进和儿童疾病的防治和护理等内容。任务:运用护理程序、护理专业理论和技术,提供“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的全方位整体护理。增强儿童体质,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提高人类整体健康素质。5.案例分析:新生儿期,保健指导的内容包括:加强保暖、合理喂养(继续母乳喂养)、预防感染。第二章生长发育学习目标•1、掌握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的正常值、测量方法、计算方法及临床意义;•2、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3、熟悉小儿感觉、运动、语言发育的规律。•
4、了解生长发育的概念及小儿神经心理发育的测量与评价。生长发育的规律1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2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3主要内容45体格生长评价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55重点难点1、生长发育规律2、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及正常值,体重和身高的计算3、小儿
感觉、运动、语言发育的规律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第二章生长发育生长发育的概念生长:指小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的变化,为量的变化,可有相应的测量值。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分化逐渐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为质的改变(包括情感-心理发育的成熟过程)。生长是发育的物质基础,发育成熟状态反映
在生长的量的变化上。第二章生长发育一、生长发育的规律(一)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二)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三)生长发育的顺序性(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第二章生长发育(一)连续性和阶段性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但不同年龄的生长发育速度不同,呈现阶段性,如生后第一年增长很快,为第一个
生长高峰;至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期婴儿期青春期(二)各系统器官的不平衡性小儿机体各系统的发育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先后,如: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淋巴系统发育先快后回缩;皮下脂肪发育年幼时较快,肌
肉组织学龄期才发育加速。第二章生长发育(三)生长发育的顺序性顺序规律:①由上到下②由近到远③由粗到细④由简单到复杂⑤由低级到高级(三)、生长发育的顺序性先学会控制手臂、腿,再控制手、脚的活动画圆圈3岁第四条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第二
章生长发育(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由于受机先天和后天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小儿生长“轨迹”不完全相同,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评价时必须考虑各种因素对个体的影响,并做连续动态的观察。第二章生长发育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两个最基本的因素
第二节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第二章生长发育第二节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生长发育营养遗传性别孕母状况生活环境疾病第二章生长发育(一)遗传因素父母双方的遗传因素决定小儿生长发育的“轨道”或特征、潜力、趋向等。皮肤及头发的颜色、相貌特征、身材高矮、性成熟的早晚、对疾病的易感性等
都与遗传有关。遗传也决定小儿性格、气质、学习方式和能力等方面的特点。第二章生长发育(一)遗传因素性别差异:女孩青春期开始较男孩约早两年,一般女孩平均身高、体重低于同龄男孩。女孩的语言、运动和生殖系统的发育略早于男孩。评价小儿生长发育时男、女标准应分开。第二章生长发育(二)环境因素1
、营养是小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年龄越小受营养的影响越大。充足、均衡的营养和适宜的生活环境,可使小儿生长潜力得到最好的发挥。第二章生长发育(二)环境因素1、营养宫内营养不良:致胎儿体格生长落后,严重时脑发育也迟
缓。生后营养不良:先致小儿体重不增甚至下降,最终影响身高和其他系统功能(免疫、内分泌、神经调节等),甚至影响智力、心理和社会能力发展。现阶段:肥胖(营养过剩)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第二章生长发育(二)环境因素2、疾病先天性疾病:对小儿体格和智力的发育都产生明显影响,如先天愚型;急性
疾病:常使体重下降;慢性疾病:同时影响体重和身高的增长;内分泌疾病:常引起骨骼和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如缺乏生长激素致身材矮小。甲状腺素缺乏时小儿身材矮小同时伴有智力低下。第二章生长发育(二)环境因素3、药物妊娠早期孕妇用药可影响胎儿发育;生后使
用某些抗生素(如氨基糖甙类)剂量较大或长时间应用可致小儿听力障碍;肾上腺皮质激素长期应用则可致小儿身高增长速度减慢。第二章生长发育(二)环境因素4、生活环境家庭经济、家庭文化、家庭类型及社会环境等,对小儿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①良好的居住环境、卫生条件(如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水源清洁等)
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②合理的生活制度、护理、教养、锻炼等对小儿体格生长和智力发育也起着重要作用。③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和良好的榜样作用、良好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对小儿性格和品德的形成、情绪的稳定和神经精神的发
育都有深远影响。第二章生长发育(二)环境因素5、孕母状况宫内发育受孕母的年龄、营养状况、情绪、生活环境、疾病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妊娠早期病毒感染可导致胎儿先天畸形;妊娠期严重营养不良可引起早产和胎儿体格及脑的发育迟缓。第二章生长发育第二节小儿体格生长发
育及评价第二章生长发育第二节体格发育指标头围体重身高坐高胸围腹围囟门牙齿皮下脂肪上臂围第二章生长发育体重是身体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是衡量体格生长,尤其是营养状况最易获得、最敏感、最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小儿营养状况最常用的指标。体重临
床计算药量、输液量、热量的重要依据第二章生长发育正常参考值出生时:3kg(第1个月增加1~1.5kg)3月龄:6kg(约为出生时的2倍)12月龄:9kg(约为出生时的3倍)2岁时:12kg(约为出生时的4倍)2~12岁:平均每年增长约2kg体重第二章生长发育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生后一
周内因奶量摄入不足,加之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约减少原来体重的3%~9%,常于生后第7~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第二章生长发育体重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月龄×0.77~12月:体重(kg)=6+月龄×0.25或=(出生体重+6×0.7+(月龄-6)×0.4
2岁至青春期前:体重(kg)=年龄×2+812岁后为青春期,个体差异较大,不能按上述公式计算。第二章生长发育体重临床判断:体重过重:超过均值2个标准差超过均值15%见于肥胖症。体重过轻:较均值低2个标准差以上低于均值15%见于营养不良。
正常同年龄、同性别小儿的体重存在个体差异,一般在±10%范围内波动。第二章生长发育体重测量方法母抱测量准备:晨起、空腹、排尿、脱衣卧位测量(婴儿)坐位测量(1~3岁)立位测量(3岁以上)第二章生长发育注意事项•应在晨起空腹时将尿排出后进行•每次测量应在同一磅秤•每次测量应在同一时间进行第二章生长发
育身高是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是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身高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3岁以下婴幼儿采用仰卧位测量,称为身长;3岁以后用立位测量,称为身高。身高第二章生长发育正常参考值出生时:50cm1岁时:75cm2岁时:85cm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5~7cm身高
第二章生长发育身高身高增长规律年龄越小增长越快红色为增长的部分第二章生长发育估算公式2~12岁小儿:身高(cm)=年龄×7+77身高身长包括头部、脊柱和下肢的长度。人体头部、脊柱、下肢三部分发育速度不一致,临床上需要分别测量上
部量、下部量(以耻骨联合上缘为界)以检查其比例关系,判断疾病更有意义。1/41/8第二章生长发育出生时上部量︰下部量=60%︰40%中点:出生时在脐上,2岁在脐下;6岁在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中间,12岁时恰
好位于耻骨联合上缘。身高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从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12岁上部量=下部量第二章生长发育身材异常:低于均值30%以上见于:甲状腺功能减低生长激素缺乏长期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等身高身高受遗传、内分泌、宫内
生长水平、营养、种族、运动、和疾病等因素影响,短期的疾病与营养波动不会影响身高增长。第二章生长发育测量方法身高量板测量(3岁以下)身高计测量(3岁以上)第二章生长发育注意事项•测量身高时应脱去帽、鞋、袜;•立位测量时足跟、臀部、两肩胛、枕后节
结同时紧贴测量杆,足尖分开约60°。•头顶板必须与测量杆垂直第二章生长发育坐高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称坐高。坐高代表头颅与脊柱的发育。第二章生长发育出生时约67%2岁时60%6个月时64%6岁时55%1岁时62%14岁时53%坐高坐高与身高的百
分比显示了身材上下部的比例的改变,反映了身材匀称性。比坐高绝对值更有意义。我国1995年9市地区儿童坐高与身高的统计显示:第二章生长发育坐高婴幼儿仰卧位测量顶臀长即为坐高3岁以上的小儿坐在坐高计凳上,骶部紧靠量
板,挺身坐直测量测量方法第二章生长发育头围自眉弓上缘经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反映脑、颅骨的发育。头围测量在2岁以下最有价值。头围过小提示脑发育不良;过大提示可能为脑积水。第二章生长发育头围新生儿为34c
m生后前3个月和后9个月均增长6cm1周岁时头围约46cm2岁时约为48cm5岁时为50cm15岁时约为54‾58cm,接近成人正常参考值第二章生长发育头围测量方法取坐位或卧位,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一侧眉弓上缘,紧贴头皮绕枕骨结节最高点及
另一侧眉弓上缘回至零点。第二章生长发育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反映胸廓、肺、胸背肌肉和皮下脂肪的发育程度。胸廓畸形可见于佝偻病、肺气肿和先天性心脏病。第二章生长发育胸围出生时:胸围<头围,平均为32cm
1岁左右:胸围=头围=46cm1岁以后:胸围>头围1岁至青春期前:胸围-头围(cm)≈岁数-1正常参考值第二章生长发育胸围测量方法第二章生长发育腹围腹围是指平脐(小婴儿以剑突与脐之间的中点)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2岁前腹围约等于胸围2岁后腹围
较胸围小腹围异常增大多提示腹水及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先天性巨结肠)等。患腹部疾病如有腹水者需测量腹围。第二章生长发育腹围腹围测量第二章生长发育上臂围上臂围是在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代表上臂骨
骼、肌肉和皮下脂肪的发育水平,反映小儿的营养状况。第二章生长发育上臂围5岁以下小儿评估标准为:>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第二章生长发育上臂围测量方法骨骼和牙齿的发育额骨冠状缝额缝人字缝枕骨顶骨失状缝前囟后囟1、骨
骼的发育(1)颅骨发育•颅骨缝:3~4个月闭合•后囟:最迟6~8周闭合•前囟:1.5~2cm1~1.5岁闭合最迟不超过2岁。额骨顶骨第二章生长发育囟门多块颅骨交界处形成的间隙第二章生长发育囟门前囟:两额骨与
两顶骨交界处形成的菱形间隙。出生时约1.5~2cm,6个月左右逐渐骨化而变小,约在1~1.5岁时闭合。后囟:两顶骨与枕骨交界处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出生时部分婴儿已闭合或很小,一般于6~8周闭合。第二章生长发育囟门囟
门测量立法第二章生长发育囟门前囟迟闭或过大:见于佝偻病、脑积水、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前囟早闭或过小:见于头小畸形;前囟饱满:常提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膜炎、脑炎、脑积水、脑肿瘤等;前囟凹陷:见于脱水或重度营养不良。临床意义颈椎前突(3个月)
胸椎后突(6个月)腰椎前突(12个月)生后第一年脊柱增长速度快于四肢三个生理弯曲的出现脊柱的发育:脊柱发育年龄动作肌肉群脊柱弯曲3月抬头颈后肌颈曲(颈部脊柱前凸)6月坐腰肌胸曲(胸部脊柱后凸)12月走下肢肌腰曲(腰部脊柱前凸)牙齿的发育乳牙(20颗)恒牙(32颗)牙
齿第二章生长发育牙齿乳牙萌出:(共20颗)生后6个月(4‾10个月)出齐时间:2~2.5岁出牙顺序:从下到上、自前向后;12个月未出牙:出牙延迟2岁以内牙齿数目推算:牙齿数≈月龄减4或6乳牙萌出顺序4.十八个月第二章生长发
育牙齿换牙:6岁左右萌出第一颗恒牙即第一磨牙然后乳牙按萌出顺序逐个脱落12岁左右出第二恒磨牙18岁以后出第三恒磨牙(智齿)20~30岁:出齐乳牙萌出顺序第二章生长发育出牙反应:低热、流涎、睡眠不安、烦躁等;牙齿延迟、牙质欠佳:见于佝偻病、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减低、21-三体综合征等。牙齿第
二章生长发育三、体格生长评价•(一)体格生长评价内容•1、发育水平:不能预示其生长趋势;•2、生长速度:动态观察儿童生长规律的方法,能预示其生长趋势,比发育水平更能真实反映儿童生长状况。•3、匀称程度•(1)体型匀称度:体型生长的比例观察•
(2)身材匀称:坐高/身高的比值,反映儿童下肢发育状况。第二章生长发育三、体格生长评价•(二)体格生长评价常用的统计学表示方法•1、均值离差法:常用平均值(X)加减标准差(SD)来表示。•2.中位数百分位法:以第50百分位为中位数•3.生长曲线评价法:将各年龄组、同性别小儿
的某项指标(如身高、体重等)画成曲线图,制成生长发育曲线图。从出生至青春期进行全程监测,了解小儿的发育水平,同时可看出其发育趋势和生长速度,及时发现偏差。第三节小儿神经心理行为发育及评价一、神经系统发育大脑皮层形态发育先于功能。大脑皮层兴奋性低,皮层下
中枢兴奋性高。神经纤维髓鞘发育不完善。脊髓发育在出生时已较成熟。存在先天性的非条件反射:觅食、吸吮、握持、拥抱等。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先天性非条件反射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在胚胎时期,神经系统首先形成,尤其是脑的发
育最为迅速。脑重量:出生时(370g)7岁(1500g)成人水平大脑功能发育:3岁时神经细胞基本分化完成,8岁时接近成人水平。第二章生长发育脊髓的发育:出生时已基本成熟,脊髓的成长和运动功能的发育相平行,随年龄增长而增重、加长。新生儿脊髓下端位
于第二腰椎下缘,4岁时上移至第一腰椎。穿刺时要注意:婴幼儿:以第4-5腰椎间隙为宜。4岁后:同成人(第3~4腰椎棘突间隙)。第二章生长发育神经反射发育出生后即具有一些生理反射如: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
这些反射约于生后3-4个月消失;如持续存在说明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角膜反射、对光反射、吞咽反射终身存在。新生儿、婴儿腱反射较弱,腹璧反射、提睾反射不易引出,到1岁时才稳定;3~4个月以内四肢曲肌张力高,克氏征可为阳性;2岁以下小儿巴氏征阳性为生理现象。第二章生长发育感觉、运动及言语
的发育一、感知觉的发育二、运动功能的发育三、言语的发育第二章生长发育1.视觉2.听觉3.味觉4.嗅觉5.皮肤感觉6.知觉一、感知觉的发育第二章生长发育1.视觉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在3月~6岁。新生儿:不敏感,能看到的距离约60cm,在15~20cm范
围内视觉最清晰。2个月:头眼协调可注视物体3~4个月:喜欢看自己的手,追寻活动的人或物体4~5个月:认识母亲和常见物品(如奶瓶)第二章生长发育6~7个月:目光可随上下的物体垂直方向移动,喜欢鲜艳明亮的颜色8~9个月:可以注视远距离物体,能看
小物体12~18个月:能区别各种形状,喜看图画2岁:区别垂直线与横线5岁:区分各种颜色6岁:深度视觉充分发展,视力达1.01.视觉第二章生长发育•视力要在外界刺激不断作用下反复练习才能得以发展,0~6岁是视力发展的敏感时期,成人应创造条件是小儿得以练习的机会。•以下情况提示视觉障碍可能:
婴儿不注视母亲;眼球不断摆动,对鲜艳颜色注视短暂;对细小物品无兴趣;4个月仍不看自己的手;眼球震颤、斜视。提示第二章生长发育2.听觉听觉发育对语言发育有重要意义新生儿:听力差3~4个月:有定向反应(头会转向声源处)6~7个月:区别父母声音,唤其名有反应
8个月:开始区别语言的意义,区别语气1岁:听懂自己的名字1~2岁:能听懂简单吩咐3岁:更精细区分不同声音4岁:听觉发育完善第二章生长发育•以下现象提示听觉障碍:•婴儿不因雷鸣及巨响惊吓•母亲走近时无喜悦表示;•少学说
话;咬音不正。提示第二章生长发育3.味觉出生时味觉发育已基本成熟,新生儿味觉相当灵敏,能辨别不同的味道(酸、甜、苦、辣),对不同刺激可表现出不同的面部表情,其中最明显的是对甜食的“偏爱”。4~5月的婴儿对食物的微小改变已很敏感,为味觉发育关键期。此期应合理添加各类辅食,使之适应不
同的味道。第二章生长发育4.嗅觉出生时嗅觉已发育完善,新生儿对愉快和不愉快气味刺激会出现不同的表情。3~4个月能区别好闻、难闻的气味。7~8个月开始能逐渐辨别各种气味,对芳香气味有反应。第二章生长发育5.皮肤感觉触觉:新生儿很灵敏,敏感部位是唇、口周、手掌及足底等,出现先天的反射动
作;痛觉:新生儿已有,但反应迟钝,2个月后才逐渐完善;温度觉:新生儿很灵敏,环境温度骤降时即啼哭,保暖后就安静;深感觉:发育较晚,2~3岁才能通过接触区别物体的软、硬等属性,5岁时才能分辨体积相同而重量不同的物体。第二章生长发育•知觉-为人对事物各种
属性的综合反应,包括空间和时间知觉。•知觉发育:5~6个月开始了解物体各方面的属性;1岁开始有时间和空间知觉;3岁能辨上下;4岁辨前后;4~5岁开始有时间概念,如早晚、昨天、今天、明天等5岁能辨自身左右;5~6岁能区别前天和后天。6.知觉第二章生长发育运动功能的发育①由上到下(从上部动作
到下部动作)②由近到远(从中央部分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③由简单到复杂(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④由不协调到协调,由泛化到集中(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⑤由粗糙到精细、准确、灵巧(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⑥先有正面动作后有反面动作。发育规律运
动功能的发育是以神经系统的发育为前提的第二章生长发育(一)大运动发育大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归纳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数字代表月龄)运动功能的发育运动功能的发育2~3月俯卧时抬头15月走的好12月会独走10月扶物能走8月会爬6月会独坐平衡和大动作:2抬4翻6会坐,7滚8
爬周会走第二章生长发育小儿大运动发育过程:1.5岁—爬台阶2岁—双脚跳、用勺吃饭3岁—能跑、洗手和脸4岁—爬楼梯、穿鞋5岁—单脚跳、系鞋带。第二章生长发育(二)精细运动•即小儿手和手指的运动,手眼协调操作
物体的能力。“一握二伸三抓扒,六换七捏九对”约3个月:握持反射减弱、消失。6~7月:弯腰取物,捏、敲等探索动作,将物体在两手间传递。9~10月:用拇指、示指拾物,喜欢撕纸。12~15月:学会用勺,乱涂画,多页一起翻书。1.5岁
:能叠2~3块积木。2岁:能一页页翻书,叠6~7块积木。3岁:临摹简单图形。5岁:能学习写字。3~4月吃/玩5~6月伸手抓物6~8月物体换手8~12月拇食指钳小丸1~1.5岁自发乱画2岁叠纸2~3.5岁搭桥第二章生长发育大运动发育可疑迟缓的临床判断4月不能抬头8月不能翻身和独坐13月不
能独自站15月不能独自走第二章生长发育精细运动发育可疑迟缓的临床判断•6月-不能伸手抓物•9月-不能物体换手•12月-不能拇食指取小丸第二章生长发育语言的发育语言是表达思维、观念等的心理过程,与智能有密切关系;语言的发育与大脑、咽喉部肌肉的正常发育及听觉的完善有关,还与后天的教育、周围环
境影响有关系;周围人群经常与儿童的言语交流是促进言语发展的重要条件。言语发展的重要时期是9个月至4岁。第二章生长发育①言语准备阶段(发音):是指从婴儿出生第一声啼哭到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词产生之前的这一时期,也称前言语阶段。哭是小儿最早表现出来的沟通方式。②言语理解阶段:小儿通过
视觉、触觉、体位觉等与听觉的联系,在发音过程中逐渐理解语言。③言语表达阶段:是能说出第一个有特定意义的词语开始,一般从9~10个月开始,有意识的喊爸爸妈妈.言语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二章生长发育语言的发育1、发音阶段•2月发出“啊”“咿”等元音,6个月发出辅音,7-8个月无意识发
出“爸爸、妈妈”等语音。2、理解语言阶段•6个月能听懂自己的名字,9个月左右能听懂简单词句,能按照成人的言语吩咐去做相应的动作,如再见、谢谢等。10个月有意识叫爸爸、妈妈3、表达语言阶段•12月开始会表达语言,如“再见”,2岁可说2~3字得词语或短句,3岁会唱短歌谣,4岁能看
图说话,5岁能掌握语法。第二章生长发育一哭二笑三咿呀,六认生熟七爸妈,九懂再见十模仿,一周岁后把话讲。语言发育口诀第二章生长发育(一)能力测验1、筛查测验(1)丹佛发育筛查测验(2)绘人测验2、诊断性测验(1)贝莉婴幼儿发育量表(2)盖瑟尔发育量表(3)儿-心量表(4)韦氏学
龄前儿童智力量表(5)韦氏学龄儿童智力量表(二)适应性行为测试神经心理发育的测量与评价第二章生长发育生长发育歌诀本能反射生来佳,2、3抬头笑认妈,4、5翻身辩亲疏,6、7会坐学咿呀,8、9爬行10叫爸,12开步学短话,13、15试穿衣,
18用勺爱画画,2岁跑跳学唱歌,3岁能脱鞋和袜,5岁认字会加减,渐渐长成大娃娃。思考题1、小儿体重、身高的正常值及估算公式2、教材后的习题(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