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3《圆柱的体积》教案.docx,共(3)页,12.581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2675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课时圆柱的体积教学内容江苏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5~19页。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初步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体会“转化”方法的应用。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勇
于探索、积极学习的乐观精神。重点难点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难点: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学具把圆柱沿底面等分成16份的教具,投影或黑板教学设计一、复习引入1.教师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2.教师提问:你会求其
中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教师引导: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猜一猜:圆柱的体积可能是怎么算的?3.教师谈话:我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计算、猜想等一系列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初步感知圆柱的体积和与它等底等高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之间的关系。二、教学例41.观察比较。引导学生观察例4的三个立体图形,提问:(1)这三个立体图形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定相等吗?为什么?(3)圆柱的
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为什么?你用什么方法验证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初步建立对圆柱体积的猜测。2.实验操作。(1)谈话: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于底面积乘髙。那用什么办法验证呢?让学生在小组中
说说自己的想法。提醒: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从猜测到得出验证的方法,利用了直观的教具进行演示来验证学生的猜测,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从而对圆柱体积公式的产生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并且认识到它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之间的联
系,使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同时也不断丰富学生对图形转化方法的感受我们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2)提出要求:你能想办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条件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操作一下。(3)讨论交流: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能否拼
成—个近似的长方体?操作教具,让学生观察。引导想象:如果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结果会怎么样?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拼成的立体图形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3.推出公式。(1)教师提问: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
的圆柱有什么关系?教师指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2)想一想:怎样求圆柱的体积?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圆柱的体积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3)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
:V=Sh(4)引导学生将猜想的结果与圆柱体积公式进行对照。(5)回顾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都可用底面积乘髙来计算。三、教学“试一试”1.学生列式解答。2.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3.引导学生讨论:想一想,计算圆柱的体
积一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分别怎么算?设计意图:通过对圆柱体积计算的初步运用,进一步掌握计算体积的方法,并能融会贯通。四、巩固练习1.做“练一练”第I题。(1)说一说:这两个圆柱中都是已知什么?能算出圆柱的体积吗?(2)各自练习,并
指名板演。(3)对照板演,说说计算过程。2.做练习三第2題。说说为什么要从里面量?如果从外面量算出的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各种练习加深学生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这一知识。五、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设计意图: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便于教师查漏
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