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清单:10人体稳态

DOC
  • 阅读 7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234.000 KB
  • 2022-12-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清单:10人体稳态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清单:10人体稳态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清单:10人体稳态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3.0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清单:10人体稳态.doc,共(6)页,234.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2295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专题10人体稳态一、稳态的概念及调节(一)体液细胞内液(2/3)液泡内的液体血浆(血液的液体成分)细胞外液(1/3)组织液(内环境)淋巴等★血液是血浆么?不是(二)细胞外液1.组成成分水90%、蛋白质7~9%、

无机盐1%2.区别: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明显高于组织液和淋巴液中的含量,其他物质含量差不多.3.血液运输的物质:营养物质、代谢物气体、激素4.理化性质(1)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a.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的数目(物质的量的浓度)b.来源: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量,细胞外液

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钠离子和氯离子。(2)酸碱度:血浆的pH为7.35—7.45.它的调节与HCO3-,HPO4-等离子有关。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乳酸+NaHCO3=乳酸钠+H2CO3(3)温度: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5.作用:内环境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二、内环境的稳态1.实质: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2.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调节稳态相关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内环境直接有联系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3.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4.意义:机体进行正常

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是: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肾小球流过性增大(肾炎)水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过敏性物质引起)——>组织蛋白质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淋巴回流受阻三、通过神

经系统的调节1.兴奋: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2.神经元(神经细胞):包括胞体和突起;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递兴奋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完成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完整的反射弧+适宜的刺激——>反生反射活

动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过程静息电位:K离子大量外流,内负外正;动作电位:钠离子大量内流,内正外负;盐溶液外环境:消化道,尿道,输卵管,泪液,唾液,肠液,汗液,皮脂腺,卵巢,胃液不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血红蛋白,解旋酶,DNA聚

合酶(RNA聚合酶),呼吸酶,突触小泡,载体蛋白,糖蛋白,消化酶,纤维素膜外电流方向: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外电流方向: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2.传导特点双向传导3.传导形式电信号(神经冲动)(局部电流)★静息电位检测,两个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的不同侧,指针由

膜外偏向膜内动作电位检测,一般情况电极连在神经纤维同侧指针偏转问题:a.在一条神经纤维上刺激点到电流表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相等电流表不偏转距离不等发生两次相反的偏转b.在两个神经元之间若兴奋只传到一个电极电流表只偏转一次若兴奋传到两个电极电流表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

传递1.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突触:神经元的轴突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形成的特点包括:、、;类型:轴突–胞体型⊙–〈⊙–〈轴突–树突型⊙–〈–⊙–〈传递过程2.递质的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3.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特点:①单向传递.原因:神经递质只

存在于突触前膜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②突触延隔(突触的数量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时间)5.神经递质作用效果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6.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为胞吐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由突触后膜上

的特异性受体识别7.突触小题内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的含量多8.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酶水解否则突触后膜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抑制(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大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四)人

脑的高级功能①对外部感知;②控制机体反射活动;③学习;④思维⑤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与大脑皮层特定区域有关⑥记忆: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突触后膜的面积较大:有利于接受神经递质植物人的脊髓和脑干是正常的控制排尿的中枢都在脊髓,但它

受大脑的控制,婴儿因大脑的发育不完善,控制排尿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尿床。四、激素调节1.发现沃泰默的观点:胰腺分泌胰液只受神经调节斯他林和贝利斯: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的促胰液素促进胰腺分泌胰液2.概念:由内

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3.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全身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特异性受体识别激素)4.方式:反馈作用,分正负反馈调节。5.激素的种类和作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和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发育,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促肾

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的合成和分泌垂体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促进性腺合成和分泌性激素催乳素:调控动物对幼子的照顾行为,促进某些合成食物的器官发育和生理机能的完成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尤其是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的生长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①促进

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肾上腺——肾上腺素:②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③增强心脏活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如人紧张时)睾丸——雄性激素性腺雌性激素卵巢孕激素: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6.常见技术分泌异常疾病过多:甲状腺

机能亢进(甲亢)①甲状腺激素过少:a、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b、成年人:精神萎靡反应慢c、幼年:呆小症(身材矮小,智力低下)过多:a、成年:肢端肥大症分别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各自第二性征;雌激素还能激发和维持雌性正常的性周期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内分泌

腺:没有导管,通过体液运输分泌激素外分泌腺:有导管,通过导管运输,分泌消化酶(肠腺,胃腺,唾液腺),汗腺,泪腺激素本质是有机分子,功能是信息分子,只起调节作用激素只改变细胞的代谢,并不直接参与生命活动②生长激素素b、幼年:巨人症过少:幼年:侏

儒症③胰岛素过多:低血糖过少:糖尿病④性激素:过少:第二性征不明显或消退,性周期不正常7.主要激素的化学本质(1)蛋白质(多肽)类:胰岛、下丘脑、垂体分泌的激素。不能口服。(2)固醇类: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可以口服。(

3)氨基酸的衍生物: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可以口服8.激素分泌的调节(1)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9.激素之间的关系有两类:拮抗作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为,协同作用: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激素,升高血糖肾上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代谢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促进生长发育五、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1.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神经系统的控制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一)体温调节1.体温维持机制:是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2.热量来源:细胞呼吸有机物氧化放能(主要部位是骨肌和

肝脏)①冷觉与温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②温觉或冷觉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内脏器官③感受器接受的刺激是温度变化(二)水平衡调节1.吸收途径:饮水、食物、细胞代谢产生的水2.排除途径:尿液、汗液、呼吸、4.无机盐的排除途径:尿液、汗液5.N

a+、K+的作用:Na+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K+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三)血糖平衡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糖尿病类型:Ⅰ型:缺乏胰岛素Ⅱ型: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细胞膜上的受体不正常)症状:三多一少多

吃、多饮、多尿、体重轻(尿中有糖)1.血糖正常浓度:0.8—1.2g/L(80—120mg/L)2.来源:食物消化吸收去路:氧化分解肝糖原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非糖物质转化转化为脂肪、某氨基酸(四)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1.神经内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2.作为神经中枢:①体温调节中枢②水盐平衡调节中枢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3.作为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4.作为效应器:合成抗利尿激素六、免疫系统免疫器官:淋巴结、胸腺、脾、骨髓吞噬细胞1.组成免疫细胞:B细胞(起源于骨髓,也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起源于骨髓,在

胸腺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2.功能(1)防卫功能:抵御病原体的攻击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特异性免疫(2)监控

功能:监控人体内异常细胞的产生(如癌细胞)。(3)清除功能:清除体内已经衰老的细胞、损伤细胞或癌变细胞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体液免疫过程(主要由B细胞完成)针对的抗原是蛇毒、过敏原、非寄生细菌(2)

细胞免疫过程(主要由T细胞完成)针对的抗原:胞内寄生菌、病毒、移植器官、癌细胞。③主要是激素调节三种调节均为神经—体液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吞噬细胞(无特异性)、T

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抗体能消灭抗原的细胞或物质:吞噬细胞、抗体、效应T细胞抗原(凝集原、类毒素):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能够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特点:大分子性、异物性、特异性。吞噬细胞

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一个B细胞,一个T细胞只有一种抗原受体一个B细胞最终产生1种抗体(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原理)抗体:①化学本质:免疫球蛋白②分布:主要在血清中,也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如乳汁)③别称:抗毒素、凝集素、免疫球蛋白。④合成需要的细胞器:线、核、

内、高。⑤特点:大分子性、特异性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比初次反应快,反应强烈淋巴因子体液免疫: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免疫:加强细胞免疫(寻找靶细胞)(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联系①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

作用②对于胞内寄生菌、病毒、癌细胞、移植器官: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散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抗原。4.免疫失调(1)免疫过强:A.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刺激时发

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特点:①发作迅速、反映强烈、消退快;②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③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过敏原与抗原引起的抗体的比较①过敏原具有个体差异性,抗原不具有个体差异性②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免

疫球蛋白,分布在细胞表面B.自身免疫疾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病例:①类风湿性关节炎②系统性红斑狼疮③风湿性心脏病(2)免疫过弱: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①传播途径:性接触、吸毒、输血或血液制品。②疫苗(成分为抗原)接种后不久又患艾滋病原因:a疫苗的免疫强度不够,体内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太少b病毒发生了变异c感染其他类型病毒★艾滋病患者较容易得癌症的原因:人体免疫系统具有监控并清除机体癌变细胞的能力,艾滋病患者已缺

乏这种能力,导致癌症的几率上升。机理:第一次免疫,抗体分布在细胞表面,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细胞释放组织胺引起的发病机理:正常细胞表面物质结构与抗原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胞。机理:由HIV引起的,HIV病毒攻击T细胞,并在T细胞内繁

殖,导致T细胞大量死亡。遗传物质是RNA,单链结构简单,容易变异。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