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分层专题特训卷选择题标准练5 (含解析).doc,共(4)页,100.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497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选择题标准练57.化学与环境、材料、信息、生活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山东疫苗案”涉及疫苗未冷藏储运而失效,这与蛋白质变性有关B.硫、氮、碳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C.计算机芯片的主要成
分是二氧化硅D.自来水厂常用明矾作消毒杀菌剂答案:A解析:蛋白质在高温或加热时发生变性,失去蛋白质的活性,A正确;SO2、NOx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碳的氧化物不是造成酸雨的原因,B错误;芯片的主要成分是晶体硅,C错误;明矾可以净水,但不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D错误。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8g葡萄糖分子中官能团数目为0.6NAB.含有0.1molNH+4的氨水中,含有OH-的数目大于0.1NAC.常温下,5.6gFe与含0.2molHNO3的溶液充分作用,最少失去的电子数为0.15NAD.常温下,1LpH=9的CH3COONa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分子
数为1×10-5NA答案:C解析:葡萄糖分子中含有5个羟基和1个醛基,18g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分子中官能团数目为0.6NA,A项正确;由电荷守恒可知,n(NH+4)+n(H+)=n(OH-),其中n(OH-)>0.1mol,B项正确;常温下,铁遇浓硝酸发生钝化,转移的
电子数少于0.15NA,C项错误;常温下,1LpH=9的CH3COONa溶液中,OH-全部由水电离产生,其数目为1×10-5NA,故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数为1×10-5NA,D项正确。9.某重要有机合成中间体X的结构如图所示,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X分子中所有碳原子
一定共面B.X可以使溴水、酸性KMnO4褪色,且原理不相同C.标准状况下1molX分别和足量Na和NaHCO3反应,生成气体体积相同D.X与庚二酸()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B解析:分子中侧链上的碳碳单键是可以绕键轴旋转的,所以不能保证所有
碳原子共平面,A项错误;X使溴水褪色的原理是碳碳双键与溴水的加成反应,X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是碳碳双键被高锰酸钾氧化,B项正确;X与金属Na或者与NaHCO3反应,都是—OH上活泼氢的作用,1molX和足量Na反应得到0.5mol氢气,和足量NaHCO
3反应得到1mol二氧化碳气体,C项错误;X中有3个氧原子,庚二酸分子中有4个氧原子,不可能是同分异构体,D项错误。10.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其中Y为金属元素,p、q、r是由这些元素
组成的二元化合物,m、n分别是元素Y、Z的单质,常温下n为深红棕色液体且0.01mol·L-1r溶液的pH为2,p(相对分子质量为78)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的油状液体,s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的油状液体。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W<X<ZB
.W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C.r能抑制水的电离,q能促进水的电离D.p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答案:D解析:审题时抓住如下关键信息:①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但不一定是短周期元素
;②二元化合物指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③常温下,深红棕色液态物质为液溴,m是金属单质;④由pH可知,r是一元强酸;⑤油状液体通常是液态有机物。再结合p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及图中转化关系推知,m为铁单质,q为溴化铁,n为溴单质,
p为苯,r为溴化氢,s为溴苯。综上所述,W为氢元素,X为碳元素,Y为铁元素,Z为溴元素。溴、碳、氢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A项正确;若该化合物为H2O2,其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B项正确;溴化氢抑制水的电离,而溴化铁中铁离子能结合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促进水的电离,C项正确;苯不能使酸性
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项错误。11.实验室按如图装置测定纯碱(含少量NaCl)的纯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滴入盐酸前,应将装置中含有CO2的空气排尽B.装置①、④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装置③C.必须在装
置②、③间添加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D.反应结束时,应再通入空气将装置②中CO2转移到装置③中答案:C解析:测定纯碱的纯度,实验原理是Ba(OH)2溶液可吸收纯碱与盐酸产生的CO2产生BaCO3沉淀,通过测定产生的沉淀的质量计算纯碱的质量,从而计算纯碱的
纯度。由于装置内空气中含有的CO2对测定结果有影响,因此滴入盐酸前,应将装置中含有CO2的空气排尽,A正确;空气中含有的CO2对测定结果有影响,装置①、④可以吸收空气中的CO2,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装置③,B正确;由于盐酸容易挥发,装置②中产生的CO2中含有HCl,但HCl的存在对测定结果
无影响,装置②、③间不能添加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否则饱和NaHCO3溶液吸收挥发的HCl的同时会生成CO2,导致测得的CO2的质量偏大,C错误;反应结束时,为了使②中CO2被③中Ba(OH)2
溶液充分吸收,应再通入空气将装置②中CO2转移到装置③中,D正确。12.LiOH和钴氧化物可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利用如图装置电解制备LiOH,两电极区电解液分别为LiOH和LiCl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每产生标准状况下2.24
L氢气,有0.1mol阳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区B.电解过程中B极区溶液的pH变大C.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D.A极区电解液为LiCl溶液答案:A解析:由题图可知,B极区产生H2,说明H+
在电极B上放电,故电极B为阴极,Li+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向阴极移动,结合实验目的是制备LiOH,可知B极区的电解液为LiOH溶液,否则无法得到纯净的LiOH,因此A极区的电解液为LiCl溶液,阳极上Cl-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Cl--2e-
===Cl2↑,所以B、C、D正确;每产生0.1molH2,转移0.2mole-,就有0.2molLi+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区,A错误。13.常温下,下列溶液中的微粒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A.醋酸溶液加水稀释
时,cH+cCH3COOH、cH+cCH3COO-均增大B.HClO与HF的混合溶液中c(H+)=KaHF·cHF+KaHClO·cHClO+KwC.等浓度、等体积的Na2S溶液与HCl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2c(S2-)+c(HS-)+c
(OH-)=c(Na+)+c(H+)D.向0.1mol·L-1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恰好呈中性:c(Na+)>c(SO2-4)>c(NH+4)>c(OH-)=c(H+)答案:C解析:醋酸溶液加水稀释时,
c(CH3COO-)减小,cH+cCH3COOH=KaCH3COOHcCH3COO-,稀释时Ka(CH3COOH)不变,c(CH3COO-)减小,故cH+cCH3COOH增大,无限稀
释时,c(H+)接近10-7mol·L-1,而c(CH3COO-)减小,故cH+cCH3COO-增大,A项正确;根据电荷守恒,HClO与HF的混合溶液中c(H+)=c(ClO-)+c(F-)+c(OH-),根据Ka(HClO
)=cH+·cClO-cHClO、Ka(HF)=cH+·cF-cHF,则c(H+)=KaHClO·cHClOcH++KaHF·cHFcH++c(OH-),c2(H+)=Ka(HClO)·c(HClO)+Ka(HF)·c
(HF)+c(H+)·c(OH-),故c(H+)=KaHF·cHF+KaHClO·cHClO+Kw,B项正确;两溶液混合后得到等物质的量的NaHS、NaCl的混合溶液,根据电荷守恒,有2c(S2-)+c(HS-)+c(Cl-)+c(OH-)=
c(Na+)+c(H+),C项错误;根据电荷守恒,c(Na+)+c(NH+4)+c(H+)=2c(SO2-4)+c(OH-),溶液呈中性,c(OH-)=c(H+),则c(Na+)+c(NH+4)=2c(SO2-4),由物料守恒
可知c(NH+4)<c(SO2-4),则c(Na+)>c(SO2-4),故c(Na+)>c(SO2-4)>c(NH+4)>c(OH-)=c(H+),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