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分层专题特训卷基础知识练11 (含解析)

DOC
  • 阅读 5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424.000 KB
  • 2022-12-1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分层专题特训卷基础知识练11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分层专题特训卷基础知识练11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分层专题特训卷基础知识练11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分层专题特训卷基础知识练11 (含解析)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分层专题特训卷基础知识练11 (含解析)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分层专题特训卷基础知识练11 (含解析).doc,共(10)页,424.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485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练11化学实验基础(A组)1.下列相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量筒量取8.10mL浓硫酸B.配制500mL0.2mol·L-1Na2CO3溶液时,用托盘天平称取28.6gNa2CO3·10H2OC.酸碱滴定实验中,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先用蒸馏水洗涤,后用待测液洗涤D.由CuSO4溶液制备CuSO4

·5H2O时,将溶液蒸发至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答案:B解析: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精确到0.01mL,A项错误;配制500mL0.2mol·L-1Na2CO3溶液,所需Na2CO3·10H2O的质量为0.500L×0.2mol·L-1×286g·mol-1=28.6g,可以用托盘

天平称取,B项正确;酸碱滴定实验中,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无需用待测液洗涤,C项错误;由CuSO4溶液制备CuSO4·5H2O,应将溶液蒸发浓缩至有晶体出现,D项错误。2.如图所示装置,肯定不符合气密性要求的是()答案:C解析:A项用手握住试管,导管有气泡,说明气密性良好,

正确;B项漏斗中液面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正确;C项两侧液面水平,不能说明气密性良好,应使两侧有液面差,静置后液面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错误;D项用手捂住烧瓶,导管中液面上升,说明气密性良好,正确。3.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时,需经过N

aOH溶液的配制、基准物质H2C2O4·2H2O称量以及用NaOH溶液滴定等操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用图A所示的方法转移NaOH溶液到容量瓶中B.用图B所示的装置准确称得0.1575gH2C2O4·2H

2O固体C.用图C所示的操作排除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D.用图D所示的装置,用NaOH待测液滴定H2C2O4溶液答案:C解析:A项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错误;B项托盘天平精确度为0.1g,无法精确到0.1575g,应改用电子天平称量,错误;D项,滴定时NaOH溶

液应用碱式滴定管盛放,不能用酸式滴定管,错误。答案选C。4.下列图示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草酸晶体熔点101℃,170℃以上分解)()A.装置Ⅰ可用于硫酸钡的过滤B.装置Ⅱ可用于制备碳酸氢钠C.装置Ⅲ可用于草酸晶体的分解D.装置Ⅳ可用于蒸干氯化铁溶液制氯化

铁固体答案:B解析:A项过滤时漏斗的尖嘴部分应紧贴烧杯内壁,错误;B项将CO2通入NH3、NaCl的饱和溶液中可增大CO2的吸收效果,以增大c(HCO-3),正确;C项草酸晶体熔点低于受热分解的温度,

加热未分解时已熔化,试管口朝下,液体流出,错误;D项由氯化铁溶液制氯化铁固体蒸发溶液时应防水解,错误。5.利用如图装置可以进行实验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X中试剂Y中试剂A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Cl2饱和食盐水浓硫酸B用Cu与稀硝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NO水浓硫酸C用

CaO与浓氨水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NH3NaOH溶液碱石灰DCaCO3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CO2饱和NaHCO3溶液浓硫酸答案:D解析: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Cl2需要加热,故A错误;由于NO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不能使用排空气法收集NO,故B错误;碱石灰呈

固态,不能使用Y装置盛放碱石灰,且NH3密度比空气小,集气瓶的导气管应“长进短出”,故C错误;CaCO3和稀盐酸制取的CO2含有HCl和水蒸气,饱和NaHCO3溶液可以除去HCl,浓硫酸可以干燥CO2,所以可以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CO2,故D正确。6.仅用下表提供的实验用品(规格、

数量不限),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用品(省略夹持装置)相应实验A蒸发皿、玻璃棒、泥三角、三脚架从食盐水中获得NaCl晶体B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除去氢氧化铝胶体中的泥沙C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用胆矾配制100mL0.1mol·L-1的硫酸铜溶液D蒸馏烧瓶、温度计、冷

凝管、石棉网、牛角管、锥形瓶、酒精灯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答案:B解析:A项从食盐水中获得NaCl晶体,应采取蒸发的方法,缺少酒精灯,错误;B项除去氢氧化铝胶体中的泥沙,应采取过滤的方法,题给仪器能实现过滤操作,正确;C项用胆矾配制100mL0.1mol·L-1的硫

酸铜溶液,缺少托盘天平,错误;D项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应为萃取分液法,主要仪器为分液漏斗、烧杯、玻璃棒等,而题给仪器为蒸馏实验所需仪器,错误。7.下列实验操作与现象、目的或结论均正确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选项实验操作与现象目的或结论A过量NH3与Cl2混合有白烟生成NH3与Cl2发生

化合反应生成NH4ClB将C2H5OH与浓H2SO4在烧瓶中混合后加热至170℃,并将从瓶内逸出的物质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检验有无乙烯生成C向体积为100mL、浓度均为0.01mol·L-1的NaCl和Na2CrO4混合液中滴加0.01mol·L-1Ag

NO3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产生砖红色沉淀Ag2CrO4相同温度下,Ksp(AgCl)<Ksp(Ag2CrO4)D向溶液X中先滴加盐酸,无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溶液X中一定含有SO2-4答案:D解析:过量NH3与Cl2混合有白烟

生成是因为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8NH3+3Cl2===6NH4Cl+N2,A错误;将C2H5OH与浓H2SO4在烧瓶中混合后加热至170℃,有乙烯生成,还可能有二氧化硫生成,且C2H5OH易挥发,而C2H5OH和二氧化硫均能与高锰酸

钾溶液反应,B错误;因为AgCl和Ag2CrO4的组成类型不同,故先析出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说明Ksp(AgCl)小于Ksp(Ag2CrO4),C错误;向溶液X中先滴加盐酸,无现象,即可排除CO2-3、SO2-3

、Ag+等,再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可确定溶液X中一定含有SO2-4,D正确。8.工业酸性废水中的Cr2O2-7可转化为Cr3+除去,实验室用电解法模拟该过程,结果如表所示(实验开始时溶液体积为50mL,Cr2O2-7的起始浓度、电压、电解时间均相同

)。实验①②③电解条件阴、阳极均为石墨阴、阳极均为石墨,滴加1mL浓硫酸阴极为石墨,阳极为铁,滴加1mL浓硫酸Cr2O2-7的去除率/%0.92212.757.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比实验①②可知,降低pH可以提高Cr2O2-7的去除率B.实验②中

,Cr2O2-7在阴极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Cr2O2-7+6e-+14H+===2Cr3++7H2OC.实验③中,Cr2O2-7的去除率提高的原因是Cr2O2-7+6Fe2++14H+===2Cr3++6Fe3++7H2OD.实验③中,理论上电路中每通过6mol

电子,则有1molCr2O2-7被还原答案:D解析:对比实验①②可知,实验②中溶液的pH较小,Cr2O2-7的去除率较高,所以降低pH可以提高Cr2O2-7的去除率,A项正确;实验②中,Cr2O2-7在阴极上得

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r2O2-7+6e-+14H+===2Cr3++7H2O,B项正确;实验③中,Fe作阳极,失去电子生成Fe2+,Fe2+能与Cr2O2-7发生反应Cr2O2-7+6Fe2

++14H+===2Cr3++6Fe3++7H2O,从而导致Cr2O2-7的去除率提高,C项正确;实验③中,理论上电路中每通过6mol电子,则有1molCr2O2-7在阴极上被还原,但同时还有0.5molCr2O2-7被Fe2+还原,所以共有1.5molCr2O2-7被还原,D项错误。(B组

)1.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做焰色反应实验时,铂丝可用玻璃棒、铁丝等代替B.蒸发皿、坩埚、燃烧匙、烧瓶等仪器可直接加热C.可以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0.00mL双氧水D.用分液漏斗分离水和汽油时,先打

开旋塞使水流出,再将汽油从下口放出答案:C解析:玻璃中含有硅酸钠,焰色反应呈黄色,对焰色反应的观察产生干扰,A错误;烧瓶不能直接加热,B错误;分离水和汽油时,先打开旋塞使水流出,再关闭旋塞,将汽油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故D错误。2.如图是某同学用含有铁锈

的废铁屑制取氯化铁的装置(省略夹持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A中存在反应:2Fe3++Fe===3Fe2+B.实验开始时,打开活塞a,盐酸快速流入装置A中C.装置B中收集到的气体可直接点燃D.反应后的烧杯中通入少量SO2,溶液颜色立即由棕黄

色变为浅绿色答案:A解析:装置A中存在反应Fe+2H+===Fe2++H2↑、Fe2O3+6H+===2Fe3++3H2O、2Fe3++Fe===3Fe2+,A项正确;实验开始时,必须先打开K1,再打开活塞a,盐酸才能快速流入装置A中,B项错误;装置B中收集到的可燃性气体必须先验纯再点燃,C项

错误;反应后的烧杯中含有铁离子和过量双氧水,必须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硫溶液颜色才能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D项错误。3.某学习小组欲根据侯德榜制碱的原理制备少量纯碱。下列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和相关解释或说明均正确的是()选项ABCD实验步骤

制备NH3制备NaHCO3分离NaHCO3煅烧NaHCO3实验装置解释或说明试剂X可选择NH4Cl从a口通入足量NH3,再从b口通入足量CO2,可增大产品的产率该装置可用于分离NaHCO3无水CuSO4的作用是检验NaH

CO3是否完全分解答案:B解析:NH4Cl加热分解不能用于制备氨气,A错误;氨的溶解度大,干燥管装置可防止倒吸,且生成HCO-3需通入足量CO2,故从a口通入足量NH3,再从b口通入足量CO2,可增大产品的产率,B正确;分离出NaHCO3应采用过滤的方法,C错误;无水CuSO4遇水变蓝,不

能用于检验NaHCO3是否完全分解,D错误。4.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序号实验装置或操作现象结论A白磷先燃烧起来,红磷后燃烧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B长颈漏斗中出现一段稳定的水柱装置气密性良好C左边试管中产生黄绿色气

体,右边试管中溶液变黄色氧化性:MnO-4>Cl2>Fe3+D锥形瓶中产生大量气泡,烧杯中出现白色胶状物非金属性:S>C>Si答案:B解析:选项A,白磷容易自燃,着火点低,红磷相对稳定,故应该将红磷放在更靠近火焰处

,错误;选项B,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浸没导管口,长颈漏斗中出现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正确;选项C,浓盐酸和高锰酸钾反应产生Cl2,左边试管中产生黄绿色气体,Cl2可以氧化Fe2+,也可以氧化Br-,最终溶液都可以呈黄色,无

法判断Cl2、Fe3+的氧化性强弱,错误;选项D,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时,可通过比较各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实验中稀H2SO3应该替换成稀H2SO4,故错误。5.已知20℃下Ksp[Mg(OH)2]=1.6×10-11,Ksp[Co(OH)2]=6.4×

10-15,Co(OH)2为玫瑰红色难溶物,某同学进行下列实验:实验操作现象实验一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光亮后置于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有无色气体和较多白色沉淀产生,溶液变红色实验二取出镁条,将悬浊液加热红色加深实

验三冷却后滴加适量CoCl2溶液部分白色难溶物变成玫瑰红色难溶物依据上述实验操作及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镁条和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2和Mg(OH)2B.NaCl增大了Mg(OH)2(s)在20℃水中

的溶解度C.Mg(OH)2(s)Mg2+(aq)+2OH-(aq)ΔH>0D.加入适量CoCl2溶液后,c(Mg2+):c(Co2+)=2500:1答案:B解析:由实验一的现象知,镁条和水反应产生了H2和难溶物Mg(OH)2,故A正确;氯化钠对Mg(

OH)2在水中的溶解度无影响,故B错误;由实验二加热悬浊液,红色更深,可知Mg(OH)2(s)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是吸热的,故C正确;在Mg(OH)2饱和溶液中滴加CoCl2溶液后,发生反应Mg(OH)2(s)+Co2+(aq)Co(OH)2(s)+Mg2+(aq),则c(Mg2

+):c(Co2+)=[c(Mg2+)·c2(OH-)]:[c(Co2+)·c2(OH-)]=Ksp[Mg(OH)2]:Ksp[Co(OH)2]=2500:1,故D正确。6.实验室探究SO2与Fe(NO3)3溶液反应的原理,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Y装置产生白色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滴加浓硫酸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B.Y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BaSO4或BaSO3C.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可能是在酸性条件下SO2与NO-3反应生成了SO2-4D.若将Fe(NO3)3换成FeCl3

,Y中也能产生白色沉淀,说明Fe3+也能将SO2氧化答案:B解析:通入一段时间N2,是为了排除空气中O2的干扰,A项正确;由于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将SO2-3氧化为SO2-4,所以Y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BaSO4,B项错误、C项正确;若将Fe(NO3)3换成FeCl3,

Y中也能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为BaSO4,说明Fe3+也能将SO2氧化,D项正确。7.实验室为探究铁与浓硫酸(足量)的反应,并验证SO2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B中酸性KM

nO4溶液逐渐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B.实验结束后可向装置A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检验是否有Fe2+C.装置D中品红溶液褪色可以验证SO2的漂白性D.实验时将导管a插入浓硫酸中,可防止装置B中的溶液倒吸答案:B解析:该实验探究铁与浓硫酸在加热

条件下的反应,并验证SO2的性质,A装置即为铁与浓硫酸的反应装置,产生SO2;B、C、D装置分别是验证SO2的性质,E装置为尾气处理装置。装置B中酸性KMnO4溶液逐渐褪色,说明SO2被氧化,即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A项正确;KSCN溶液是用来检验是否有F

e3+,故B项错误;品红溶液用来检验物质的漂白性,故装置D中品红溶液褪色可以验证SO2的漂白性,C项正确;实验时将导管a插入浓硫酸中,可以使A中试管内压强与外界压强相等,即可防止装置B中的溶液倒吸,D项正确。8.一种从含Br-废水中提取Br2的过程,包括过滤、氧化、正十二烷萃取及蒸馏等步骤。已知

:Br2CCl4正十二烷密度/(g·cm-3)3.1191.5950.753沸点/℃58.7676.8215~2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甲装置过滤时,需不断搅拌B.丙装置中用正十二烷而不用CCl4,是因为其密度小C.用乙装置将Br-氧化为Br2D.可用装置丁进行蒸馏,

先收集正十二烷再收集Br2答案:C解析:过滤时不需搅拌,A项错误;丙装置中用正十二烷而不用CCl4,是因为其沸点与溴相差大,萃取后的溶液可通过蒸馏而分离,B项错误;用乙装置利用氯气将Br-氧化为Br2,C项正确;可用装置丁进行蒸馏,先收集Br2再收集正十二烷

,D项错误。9.依据反应2KIO3+5SO2+4H2O===I2+3H2SO4+2KHSO4(KIO3过量),利用下列装置从反应后的溶液中制取碘的CCl4溶液并回收KHSO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①制取SO2B.用②还原IO-3C.用③从水溶液中提取KHSO4D.用④

制取I2的CCl4溶液答案:C解析:蒸发溶液应选蒸发皿,③中为坩埚,错误。10.探究浓硫酸和铜的反应,下列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A.用装置甲进行铜和浓硫酸的反应B.用装置乙收集二氧化硫并吸收尾气C.用装置丙稀释反应后的混合液D.用装置丁测定余酸的浓度答案:C解析

:浓硫酸和Cu在常温下不反应,需在加热条件下反应,A项错误;SO2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时应长管进短管出,B项错误;反应后得到CuSO4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稀释时应将其沿烧杯壁缓慢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项正确;利用滴定法测定余酸的浓度时,应用碱式

滴定管盛装NaOH溶液,而图示用的是酸式滴定管,D项错误。11.在生成、纯化溴苯并证明取代反应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答案:C解析:分离反应后的混合物涉及到过滤,分液,蒸馏操作,未涉及蒸发。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